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简案

小编:

一.教学目的

⒈了解主人公的战争遭遇,理解当时的战争环境;

⒉体会文章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的写作手法;

⒊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破坏,体会文章主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⒈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⒉理解文题与主旨的关系。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㈠导入。战争具有惊人的破坏力量。炮声中,有多少人被炸死,有多少人被炸残,又有多少美丽的家庭被毁灭!由希特勒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多少灾难。可是,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说中,这个懵懂的少年听来,炮声竟然是“惬意的”“高雅的”,他甚至想到自己要在这样的战场上阵亡的话,一定能建立起英雄的光辉业绩,也一定会在纪念碑上留名,让后人景仰、称颂。

我们不禁会问:他怎么能把德国侵略战争看得如此光荣、神圣;他为什么心甘情愿地走向战场直到死亡,为的却不是光荣、正义的事业,而是帮助德国法西斯负隅顽抗;是什么使他有着这样疯狂的思想,他究竟在受着怎样的教育?

㈡请同学朗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同位同学讨论,全班进行交流。

明确结论:法西斯的欺骗、军国主义的思想,毒害了像他这样的一代青少年。

㈢检查基础知识预习(通过学案体现)情况

作业1:阅读课文,注意以下典型字(门楣、消瘦、凯撒、惬意、吞噬、惊骇、倒坍、粗犷、憎恶、瞳孔、惊骇、襁褓、铭文、啐一口、远眺、油腻,请注音),多音字(消、恶、强、臂、颤、挑、燎、扎、模,请注音组词),形似字(胄与胃、帷与惟、噬与筮、恺与铠、炫与眩、瞭与燎、赫与赦、戮与戳、暝与瞑、炯与迥、幻与幼、惊羽掠、湍与瑞、踹与端、慰与蔚,请组词);词义:蹒跚、肃穆、惬意、愕然、粗犷、化妆、惟妙惟肖、目光炯炯、迥然不同、万念俱灰、惊骇万状、威风凛凛、百无聊赖、不谋而合、挺身而出、抛头露面(请释义)。

作业2:阅读课文,搜集有关作者的生平介绍与成就;

请同学介绍搜集的作者简介,注意重点把握。伯尔,1917年出生于德国科隆市一个普通的木匠家庭,是家中的第八个孩子,自幼家境贫寒,度过艰难的童年和青年时期;二战期间他应征入伍,在俘虏营中过了六年,后被保释;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火车正点》、《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波罗姆》。

有人说伯尔是德国的“良心”,他的作品始终在讨伐战争,1985年他去世以后连联邦总统亲自为他抬棺材送行。

作业3:阅读课文,写出文章的体裁和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场景、情节。

明确:小说(小说的要素);时间:盟军已攻入德国,一个夜晚;地点:战地医院;主要人物:“我”一个原中学八年级的学生,现在德国的伤兵;场景:火光冲天、炮声不绝;情节:“我”始终想知道自己究竟伤在哪里,身在何处。

作业4: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写作的角度与主要内容,课堂交流。

请同学交流学习体会。

㈣体会题目的意义

明确:这是一个典故: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希腊,300多名希腊士兵在温泉关英勇抗敌,并刻下了那段铭文:“流浪人,你若是到斯巴达,请告诉那里的公民们,说我们死守诺言,长眠在这里”。如今,它出现在美术课堂上,让那些充满战斗激情的热血青年走上战场,是对德国军国主义思想的一种讽刺和否定。

㈤文本研习(思考讨论交流一些问题)

⒈小说中“我”的叙述给人造成了怎样的悬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1:小说中,“我”被抬进美术教室,种种摆设触动了“我”的记忆,“‘假如现在’我闪过一个念头,‘假如现在是……’”“我看见涂了些什么玩意”,莫非这是我自己干的……“八年不是一个小数目,八年内的一切,难道你只凭一双肉眼,就能辨认出来吗”,一再进行猜测,令读者也随着“我”产生怀疑,而事件在此过程中一点点明晰,周围环境一点点明了,悬念却在加剧,令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谜底,而作者则将此弓之势蓄满,才放出了一箭:“我看到的只是他那张疲惫忧伤的面孔,现在我终于认出他来了---原来是比尔格勒!”作品悬起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明确1:文章的悬念抓住了我们读者的心,激发了我们阅读的兴趣,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⒉“我”最终证实了这就是自己的母校,请同学们能从课文中找出证据吗?

明确:美术教室的布置;门上的十字架;香蕉上写下的多戈万岁;“我”的手迹。

对于“我”整个漫长的人生来说可能是一瞬间,然而这三个月可以发生沧桑巨变。课文在描写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始终抓住学校的环境思考。

⒊课文始终在描写学校的环境,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把人物放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来表现,美术学校和伤兵医院本是两个毫不相干的地方,可是“我”受伤后恰恰被送回自己的母校,培养艺术人才的学校成了战地医院,原来的学生变成了伤兵!学绘画的永远失去了双手,反复出项的对学校走廊的艺术作品布置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战争对文明的摧残。

⒋请同学自由阅读从“医生转过身去”至“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体会反复描写环境的好处。

进一步明确:反复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法西斯穷兵黩武的本质。

⒌最后,“我”有没有真正明白自己的遭遇,为什么要以“牛奶”来结束全文?

明确1:那黑板上的手迹、那彻底的疼痛让“我”顿悟、“牛奶”、画画都已成为了梦想,炸弹炸毁的不仅是一个人的身体,更是一个人的未来和一个人的心灵。

明确2:这“牛奶”既是对自己参战而成为残疾事实的确认,也是“我”对往日和平生活的留恋和向往。词简意丰。

五.阅读探究

⒈小说中的“我”经历战争并失掉了手足、几乎丧身,可谓“英勇无比”,那么“我”当时是以什么样的目的或心态去参战的,“我”这一“壮举”有没有得到同胞、国家的认可,而今“我”后悔了吗?醒悟了吗?

(请写在积累本上,以读后感形式写出,不要成为问题解答;可就某个方面展开联想或者想象,可谈自己的阅读感悟)

⒉请阅读《语文读本(必修2)》之“中途鸟”、“诺曼底登陆现场报道”和“禁忌”、“记得那年清早”,并圈画批注。

教学反思

小说教学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确定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必须兼顾小说和小说阅读的特点,兼顾学生这一独特的读者群在阅读小说时他有的心理过程、思维方法和表达方式;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行为和策略更适合每位学生的实际智力水平,更具有启发性、创造性,更富有个性化和人文性,最终更能促进每位同学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是一篇很好的小说:要素交代清楚、角度独特鲜明、环境心理突出、悬念巧妙合理、主题丰富深刻、语言精练优美,等等。

⒈教学目标的确立。语文课堂教学可有很多内容(诚如上面所说),但课堂时间又十分有限,所以,设计教学我就将主要教学目标定位在阅读和理解这两个方面。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技能或素养之一,理解是阅读必然涉及的一个重要话题。阅读可精读可粗读,可速读也可慢读,可朗读也可默读,可齐读可自由读;理解可读语言(表现与写作手法)读情节,可读作者(情感与态度、价值观)读主旨(人物与主题),可联想想象。本课教学设计时,仅涉及了阅读的精读、自由读,理解的情节、文章主旨等;而阅读探究涉及联想和想象,且基本要求围绕课文进行。

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全面认真阅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为了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小说阅读必须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诸如小说的题目、小说的要素、小说的人物、小说的情节、小说的环境、小说的主题、小说的语言、小说的表达等,努力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一些方法;这样的设计教学,就是为了让同学在一堂课学习中能够有所得,就是为了努力在纠正当前我们语文教学中贪多求全和学生阅读很多小说却把握不住阅读的技巧等倾向上做一些尝试。

⒉教学重难点的形成。高中学生对小说的学习并不十分陌生,但学习本课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主要表现在小说写作的角度完全不同于过去所教学的一些小说:从对方立场上去写作,这与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产生一定差距。所以在备课中,我就将教学的重难点放在环境描写的内容与作用的了解、文题与主旨关系的体会这两个方面。

实际教学中,我觉得这个目标定位和重难点的设计是比较正确的,有利于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有利于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

⒊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实际教学中也出现基础知识的落实不够,因为基础知识仅是通过检查是不够的,而平时考试和未来高考的重点恰恰就是这些基础知识,管教不管考恐怕是不适合现代教学要求的,这也是今后教学工作中应努力解决的。

⒋小说教学的策略。实际教学中,不同教师、不同的作品和不同课时的进程,选择的教学行为也不尽协同,但我以为以下教学策略是不可缺少的:

一是启悟策略,促进学生深刻体验情感、感受形象、领悟内涵,我们可从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入手,可从“以情语文”之法入手,可从启发设身处地体验入手等;启发感悟时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和内心体验,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是品读策略,帮助学生发现美、咀嚼美、感悟美,品读对象可以是人物语言,可以是动作细节,只要注意把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文学创作常识教给学生或通过教学让学生感悟一些规律性的知识,这就等于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只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和比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人物为什么这样说而不那样说等,就一定能让学生体会到小说的精巧之处,只要注意引导品味语言本身所蕴含的丰富意义和张力,就一定能逐步提高学生学好语文的基本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是对话策略,在阅读教学的对话行为中,无形的是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有形的是师生之间的的对话。小说的对话经常是问答与讨论(有别于诗歌的诵读、散文的品味这样的对话),真正平等意义上的“对话”行为引入小说教学,就不仅为我们的教学打开一片新天地,也为我们学生自由充实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一片更加肥沃的土壤。

四是拓展策略,及时拓展,触类旁通,常常会出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当然,拓展必须建立在对文本的理解之上,且有限度,要切合文本和学生实际。


    相关推荐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5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6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学案3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3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5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7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导学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4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8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0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说课稿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学案设计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优秀教案20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设计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设计4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堂实录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教学设计14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教学设计16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堂教学实录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苏教版必修一《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7(苏教版必修2) 海因里希·伯尔《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1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3[苏教版必修一]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8(苏教版必修2) 高一语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8(苏教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设计3[苏教版必修二] 高一语文教案《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苏教版必修2 流浪儿 郭沫若简介 郭沫若简介 流浪或者在路上 兰斯顿·休斯与他的《黑人谈河流》 《小桥流水人家》教材简说 《小桥流水人家》教材简说 《小桥流水人家》教材简说 讲到水“流必向下”,你又会自然联想到一句谚语: 巴黎圣母院——走进浪漫巴黎(七) 《你,浪花的一滴水》教案设计 巴金简介 巴金简介 印度影片《流浪者》观后 “梦想剧场”之《威尼斯商人》简案 巴金简介 《威尼斯商人》内容简介 威尼斯商人作品简介 苦儿流浪记主要内容 《你,浪花的一滴水》教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材简说 08*小桥流水人家教材简析教学反思 《你,浪花的一滴水》教学设计 带你到中国 情到深处“文”自流 《你,浪花的一滴水》课文 “法西斯”简介 杰克·伦敦——流浪汉的文学之路(2) 杰克·伦敦──流浪汉的文学之路 《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教学反思 《你,浪花的一滴水》的教学设计 杰克·伦敦——流浪汉的文学之路(1) 恩格斯简介 四年级语文上册《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 《流泪的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假若你是扁鹊──《扁鹊治病》教学有感 《比尾巴》教材简说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浪花 《郭沫若诗两首》课文简析 《三顾茅庐》简要教学流程 《你,浪花的一滴水》教学设计(两篇) 弗罗斯特简介 南斯拉夫简史 南斯拉夫简史 第13课《威尼斯商人》课文简介 巴斯德征服狂犬病教案设计 小壁虎借到尾巴之后──《小壁虎借尾巴》教学案例 阿尔萨斯简介 弗罗斯特简介 假若你是扁鹊──《扁鹊治病》教学有感 《小桥流水人家》教案 看到故宫,你想到的成语有: 巴黎圣母院简介 巴黎圣母院简介 巴黎圣母院简介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案例 《激活你的积累,展现你的文采》简案 《小桥流水人家》教案 普罗米修斯简介 浙教版《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教学设计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案例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案例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