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小编: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教学设想:

小说写得比较含蓄,而且用了嘲讽的手法,高一学生是不容易看不懂的。他们完全可以误解本文的主题是“赞扬战士为了保卫祖国,不怕伤痛”,还能找到“理由”:1、标题的典故,2、文中对大炮的歌颂,3、对烈士纪念碑的向往。最多有点感受的是“战争太残酷”。教师的讲解如果依样画葫芦,(网上的一些教案,多是抄来抄去,重点不突出,说得也不清楚,依样画葫芦)教学的结果必定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连教师也说不清楚的灌输而已。我觉得教学中的重点,一是要让学生对作家及创作思想有清楚的了解,二是对本文这种含蓄嘲讽的写法要了解,三才是小说的人物和其他了。

本文是教学板块的第二篇,有第一篇奠定了基础,加上对本文的深入了解,达成有关目标是不难的了。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及创作思想,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认识战争的摧残性和毁灭性。

2、了解本文的特点,学会欣赏嘲讽的手法,学习心理独白的写法。

3、学习小说的人物分析,了解人物和环境的关系。

教学时间:2教时

教学安排:第一教时学生自习思考,第二教时赏析讨论

预习思考题:

1、本文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2、作者想表达一个什么思想?

3、怎样理解小说的标题?(标题原来的典故和意思,在本文有作者什么用意)

4、“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读书期间怎么样?受伤迷糊中有哪些思想认识碎片?由此,他是属于哪一类人物的典型?

5、人物有怎样的悲惨遭遇?悲剧的根源在哪里?

6、本文运用了嘲讽的手法,请你从文中找几处来说明。

7、说说你对本文“心理独白”这种描写手法有什么认识。

8、两篇小说都以二战为题材,主人公分属敌对阵营,一个为国而战,一个为法西斯卖命,研读作品,说说作者试图告诉读者的是什么,它们各自是从什么角度表现主题的?

9、两篇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同样遭遇了不幸,但有所不同,请作比较。

10、两篇小说都用了“自白”的形式,但又有不同,试作比较分析。

第2教时教案

一、正常导入

二、整体认识

学生回答:(先在自由组合的小组里讨论,再在班级交流)

1、本文写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

2、作者想表达一个什么思想?

三、了解作家作品,深入理解

1、德国的良心——海因里希·伯尔

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出生于德国科隆市,祖先原是英国的造船工人,16世纪前后迁居欧洲大陆。父亲是以雕刻宗教用品为职业的细木工。伯尔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是家中的第八个孩子。他幼家境困难,童年是在十分艰难的境况下度过的。1937年,伯尔在科隆国立文科中学毕业后,在波恩一家店里当学徒,22岁时又回到了科隆,考入科隆大学德国语言文学系学习。同年9月,二次大战爆发,伯尔被征人法西斯军队服役,先后在法国、苏联、罗马尼亚作战,1945年4月被俘,同年12月获释,返回科隆。战后在科隆大学继续学习日耳曼语文学,并在他哥哥的木匠铺做工,在科隆市统计局任助理员。1947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同年应邀参加文学社团“四七社”活动。1951年开始成为专业作家。战后的德国文学是在废墟中开始重新建立起来的,因此,伯尔作为新一代的作家,他希望通过小说,使人们从恐怖的战争中认识过去,清算历史,在痛苦的回忆中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他的成名作是出版于1949年的中篇小说《火车正点》,小说通过一个名叫安德烈亚斯的士兵在二次大战中的遭遇,特别是他在这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杀的恶战中的思想活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愤怒谴责的立场。伯尔认为“战争是无聊的”,不管是什么样的战争,它只能给人们带来死亡,因此他把战争总结为一种可怕的自然现象,人类失去理智的产物。他的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1950),长篇小说《亚当,你到哪里去了?》等。它们揭露和批判法西斯侵略战争,以被迫充当炮灰的普通德国士兵的遭遇,反映了德国人民的苦难。这些作品的基调灰暗、抑郁,把战争渲染成一场抽象的人与命运的搏斗,结果是人的毁灭。他认为“战争是无聊的”,它像“伤寒病”一样是一种可怕的自然现象。但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启动了德国人民认识战争的灾难。上个世纪70年代后,伯尔的创作出现了新的高峰。中篇小说《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那·勃罗姆》(1974)为其赢得世界声誉。

伯尔称最喜欢短篇小说这一形式。他的小说创作遵循批判现实主义传统,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德国战后发展各个阶段的重要现象,同时也采用了一些西方现代派手法。他擅长运用回忆、内心独自、象征、怪诞的联想等手法。在叙述故事情节时,时空概念颠倒跳跃,而塑造人物形象时则大量采用内心独自。

1972年,伯尔由于“他对时代的广阔视野,结合典型化的灵敏技巧,对复兴德国文学做出了贡献”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此外,他还先后获得过德国语文学院乔冶·毕希钠奖等十几种文学奖,他还先后担任过德国笔会主席(1970)和国际笔会主席(1971—1974)。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创作,伯尔已成为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欧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2、作家背影

伯尔生在一个既产生了黑格尔、马克思、爱因斯坦,也孕育了歌德、席勒,还有巴赫、贝多芬的民族,又产生了希特勒纳粹的民族。也是这个以理性著称的民族,在20世纪将人类拖入了两次巨大的灾难之中。身为一位艺术家,伯尔的思考方式是感性多于理性,道德多于概念。这位艺术家从来都不掩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优势,他一贯的批评态度被同样地感性称呼为“道义法庭”把德国人的灵魂从俾斯麦和希特勒的阴影里解救出来。 伯尔的一生都在与人类的缺点进行斗争,他声讨战争.批评国家与社会,也批众传媒和教会。在他身上体现了正气和德意志精神,正因为这一点,他被称为“正义的良心”。1985年伯尔谢世时,联邦总统亲自抬棺为他送行。伯尔去了,但下了无尽的精神遗产,他不但属于他的故乡,他也是属于世界的。

四、深入理解,正确赏析

学生思考讨论:(先在自由组合的小组里讨论,再在班级交流)

1、怎样理解小说的标题?(标题原来的典故和意思,在本文有作者什么用意)

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读书期间怎么样?受伤迷糊中有哪些思想认识碎片?由此,他是属于哪一类人物的典型?

3、人物有怎样的悲惨遭遇?悲剧的根源在哪里?

五、欣赏艺术手法

讨论回答:(先在自由组合的小组里讨论,再在班级交流)

1、本文运用了嘲讽的手法,请你从文中找几处来说明。

2、说说你对本文“心理独白”这种描写手法有什么认识。

六、比较阅读

1、两篇小说都以二战为题材,主人公分属敌对阵营,一个为国而战,一个为法西斯卖命,研读作品,说说作者试图告诉读者的是什么,它们各自是从什么角度表现主题的?

2、两篇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同样遭遇了不幸,但有所不同,请作比较。

3、两篇小说都用了“自白”的形式,但又有不同,试作比较。

七、师生小结

八、作业

    相关推荐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学案3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导学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5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6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简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3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5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7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4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8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0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说课稿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学案设计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设计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设计4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优秀教案20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堂实录 苏教版必修一《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教学设计14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教学设计16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3[苏教版必修一] 高一语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8(苏教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堂教学实录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7(苏教版必修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8(苏教版必修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海因里希·伯尔《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1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设计3[苏教版必修二] 高一语文教案《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苏教版必修2 《劝学》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一个人的遭遇》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边城》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鸟啼》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祝福》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师说》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赤壁赋》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想北平》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六国论》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我与地坛》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阿房宫赋》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安妮日记》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西地平线上》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江南的冬景》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沁园春·长沙》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落日》《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热爱生命》教案学案一体化 《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一个人的遭遇》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流浪儿 《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一体化教学案 《五人墓碑记》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前方》《今生今世的证据》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获得教养的途径》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劝学》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谈生命》教案5(教案学案一体化) 《最后的常春藤叶》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虞美人》《蝶恋花》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寡人之于国也》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斑纹》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祝福》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师说》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渔父》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雷雨》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鸟啼》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离骚》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我心归去》《乡土情结》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神的一滴》《像山那样思考》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六国论》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逍遥游》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琵琶行》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秋声赋》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想北平》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陈情表》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蜀道难》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雨霖铃》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赤壁赋》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三亚落日》从“生怕”一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秋声赋》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声声慢》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鸿门宴》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十句话让你体悟人生 《前方》《今生今世的证据》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一体化教学案 [同一片天空 不一样的生活]流浪歌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十八岁和其他》《我的四季》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长江三峡》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我与地坛》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