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我与地坛》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小编:

《我与地坛》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教学设想:

本文来自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珍爱生命”专题,这个专题有两个小板块:“精神支柱”“生命之歌”。本文是“精神支柱”板块。这个专题仍是散文教学,主要是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进一步学会散文的阅读;人文精神培养上,主要是敬畏生命,热爱生活,将爱的火炬照彻整个生命的流程,把个体有限的生命融入到丰富的世界中去,创造精彩的人生,实现生命的价值。教学本文,还是强调多读,通过读,加深体悟和理解。

目标与要求:

1、理解并体味史铁生对生命和个人苦难的感悟,懂得珍爱生命和理性地对待个人的不幸。

2、学会筛选信息,理清本文的线索和思路,能够总体把握文章,举纲张目。

3、学会品味文章细腻的描写、绵密的语言、浓烈的情感和深沉的基调。

教时设置:2教时

教学方法:朗读体悟法,讨论法

第1教时

要点:整体感知

过程:

一、导入

(由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和本文的学习目标自然导入。)

二、简介作者和地坛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初中。1969年知青插队去陕西延安。21岁时,因腿疾回北京住进医院,从此再也没站起来。双腿残疾后,一度时间非常消极,后来终于感悟生命的意义,并转向写作实现生命的价值。1983年发表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并加入中国作协。《我与地坛》曾入选“九十年代十大经典作品”。他的散文细腻、深沉,透现生命的底色。

地坛的正式名称叫做“方泽坛”,坐落在北京老城的东北角安定门外路东,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地神的地方。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清朝乾隆时又加以扩建,是一组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呈方形,象征大地,主建筑是“皇祇室”和拜台。“皇祇室”中设地神牌位,拜台为二层方台,四周开沟贮水。此外还有神库、神厨、斋宫、宰牲亭、祭器库等建筑。每年夏至,皇帝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辛亥革命后祭祀活动废止。1925年辟为“京兆公园”,1928年改称“平民公园”,但是在战乱年代,此处曾被驻军占用,园内建筑屡遭毁坏。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修葺开放,称“地坛公园”,并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期间因遭毁弃及疏于管理等原因,园址荒芜。现在皇祇室、拜台、斋宫等主要建筑保存尚好,恰如作者所说,“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近些年来,这座古园又获得新生,经过整饬,成为现代化城市里的一座闹中取静的公园,是人们晨昏锻炼身体和休闲的好去处,每年春节还在园中举行大型的“庙会”活动。

三、基础知识积累

给加线字注音:

剥蚀( )柏树( ) 恍惚( ) 隽永( )猝然( ) 坍圮( ) 恪守( ) 隽秀( )熨帖( ) 意蕴( )宿命( )颓墙( ) 捋( )亘古不变( )玉砌雕栏( ) 窸窸窣窣( )

四、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筛选信息,同学合作讨论以下的问题,准备班级交流:

1、史铁生由残疾颓废到感悟觉醒,经过了怎样的人生轨迹?请你具体解说。

人生轨迹:

具体解说:

2、地坛的景观让作者有怎样的感受?地坛和残疾的作者形成了怎样的默契?

(1)景观和感受——

地坛与“我”的关系——

3、史铁生在园子里思考了什么问题?有什么结果?

4、母亲如何对待遭遇不幸的儿子的,史铁生感受到了母亲的哪些心理?

5、“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以及园子里见到的各种生命,这些对史铁生关于生命和生存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五、学生小结,谈生命的意义和正确地对待命运

第2教时

要点:品味语言,赏析细节描写

过程:

一、品味语言

小组合作,准备交流:

朗读以下语言片段,仔细品味,看看有什么特色?

(1)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2)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溜荫凉。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长弄出的响动,悉悉碎碎片刻不息。”

(3)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3)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二、赏析细节描写

小组合作,准备交流:

朗读以下语言片段,品味细节描写里透露出什么情感?

(1)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2)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乌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3)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只留给我痛侮,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三、学生小结

教师结束语: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希望。逆境更显其光芒。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生命不必荒凉,奋斗、拼搏,活得才有意义。

    相关推荐

    《我与地坛》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我与地坛》(教学案•学生版) 《我与地坛》学案 《我与地坛》学案[粤教版必修一] 《我与地坛》__学案[粤教版必修一] 《我与地坛》教案 《我与地坛》(教案) 《我与地坛》学案4 《我与地坛》教案 我与地坛教学教案 《我与地坛》教学教案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教学案例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教学案例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导学学案 《我与地坛》导学案3 《我与地坛》导学案2 《我与地坛》教案6 《我与地坛》教案8 《我与地坛》教案11 《我与地坛》教案19 《我与地坛》教案23 《我与地坛》教案2 《我与地坛》教案4 《我与地坛》教案12 《我与地坛》导学案5 《我与地坛》第一节 《我与地坛》教案3 《我与地坛》教案17 《我与地坛》教案24 《我与地坛》教案5 《我与地坛》教案7 《我与地坛》教案9 《西地平线上》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我与地坛》教案10 《我与地坛》教案27 《我与地坛》教学案例26 高一语文我与地坛教案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我与地坛》教案设计 《我与地坛》教学片断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我与地坛》教学反思 《我与地坛》教案设计 《劝学》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第一节) 读史铁生《我与地坛》随感 重读《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赏析 《我与地坛》学习要点 《边城》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大傻教《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教案教学设计29(苏教版)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5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8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10 《鸟啼》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4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6 《祝福》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师说》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我与地坛》优秀教案30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1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7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2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3 《我与地坛》教学反思2 静夜随思(我与地坛|史铁生) 史铁生《我与地坛》原文阅读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第一部分) 高一语文《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我与地坛(节选)1 《赤壁赋》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高一语文《我与地坛》教案设计 《我与地坛》的风格 《我与地坛》说课稿 生命无法荒凉(我与地坛|史铁生) 《想北平》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