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我心归去》参考资料及练习

小编:

韩少功,1953年元旦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68年初中毕业时,仅15岁就作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到湖南省汨罗县汨罗江边的天井乡务农。在农村,劳动之余写些对口词、小演唱、小戏曲,1974年秋调到县文化馆任创作辅导员,1977年正式开始文学创作。1978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多有作品问世,并引起一定社会反响。《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分别获1980年、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2年大学毕业,到湖南省总工会工作,先后任《主人翁》杂志编辑、副总编。1985年3月在《作家》上发表《文学的根》一文,提倡文学应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在文艺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6月发表中篇小说《爸爸爸》,亦引起一定反响。同年到湖南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并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8年调到海南省文联任《海南纪实》杂志主编,1990年调任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有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空城》《谋杀》,评论集《面对空洞而神秘的世界》。另有译著两本。他的小说多取材于知识青年生活和农村生活,以思想蕴含的丰富性与深刻性独树一帜,被翻译成英、法、俄、意等多种外国文字。

思路拓展

与思乡有关的逸闻:

1.古元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版画、水彩画大师,杰出的人民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曾经用“中国艺术界中一位卓绝之天才”“中国新版画界的巨星”的话来称赞古元。古元的故居位于珠海唐家湾镇那洲村的村口。据记载,那洲村古姓始祖于明朝景泰年间的古瑜保,是从新会县古劳乡迁入这里开村定居的。古元的父亲古万建年轻时生有一女古庆云、一子古俊。其妻病逝后,正好遇到巴拿马开凿运河的工程,古万建便跟随同乡漂洋过海到巴拿马谋生,在一间华侨经营的商店做杂工。几年后,他用自己积攒下来的工钱在当地开了一间小杂货店,又娶了一位黄姓婢女续弦。1912年,古万建因思乡心切,把商店留给两个子女经营,自己偕黄氏返家乡定居,在那洲村口盖起了两间瓦房,购买了几亩田地,又过起耕种生活。后来包括古元在内的六位兄弟姐妹,就诞生在这样的环境中。

2.苏东坡的侍妾朝云每唱到《蝶恋花》词中“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之句时,就泪满衣襟,而东坡自朝云亡后终身不复听此词,原因在于苏武一生升降沉浮,忽南忽北,朝云为此而哭;人生在世,苦多乐少,欢娱稍纵又逝,朝云为此而哭;人命如纸,一呼一吸之间便有生离死别之虞,朝云为此而哭。而苏轼终身都有着难解的深刻的思乡情结,他恋恋不忘绿如蓝的江水、翠扫空的峨嵋、不论钱的白鱼紫笋,与弟弟的夜雨对床之约,甚至是与朋友对坐庄门吃瓜子炒豆的旧事。是呵,“乡愁就是这样一些琐碎的日常经验,一种遥远的亲切温暖的感觉,它融化在思乡者的视觉、听觉乃至味觉之中”。能真正走近苏轼的人,方能契悟其中的委曲深衷。古今风流一脉,千载知音心曲,当令读者唏嘘。

学海拾贝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这种修辞格叫排比。构成排比的一组语句总是包含三项或三项以上相关的内容。排比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辞格,其目的就在于增强语势,提高表达效果。

例一: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例二: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突破思路

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是引导学生把握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热烈的情感。文章围绕着'思乡'这根感情线索,分为这样几个部分来写:第一部分为课文第一节,交代情感的缘起。第二部分为课文二、三节,表现自己身处异国他乡的孤独寂寞。第三部分为课文四、五、六、七、八节,直接抒发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及这种情感的深层内涵。第四部分为课文第九节,总结全文,照应文题,升华主题。

引导学生弄清写作思路,首先要让学生熟读全文,在概括每一小节意思的基础上找出作者的行文线索,然后,围绕这根线索对课文进行整合,并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本课的第二个教学重点应是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把握文章写作思路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个难点,即怎样体会作者那饱含情感而又富有哲理的语言。可以在把握全文感情基调的基础上,专门留出一段时间集中讨论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如人称、修辞等等去品味、理解。

本文教学时间安排为二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把握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一、导入新课:学生回忆交流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诗句。

李白《静夜思》

崔灏《黄鹤楼》

王维《九月九分忆山东兄弟》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将这四首诗由学生分别讲析背诵,教师提炼总结--乡愁是文学的永恒主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可作相应的指导。

朗读的基本要求有三个:一是要正确、清楚,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二是态度要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三是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再读课文,归纳段意。学生轮读课文,教师在纠正字音的同时,适当地点拨其中的一些难点。读一小节,归纳一小节的段意。教师相机板书。

四、梳理思路:将意思接近的小节进行整合,并归纳段意。

五、讨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提示:散文的线索主要有四种类型:以中心人物为线,以中心事件为线,以具体事物为线,以思想感情为线。线索往往有一些标志,可以是文章的题目,可以是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句。

六、思考文章是如何围绕线索来安排思路的?

七、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要表现的是对于故乡的真挚的爱。

八、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讨论课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以及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

一、基本知识检查。重点检查课文中需要记熟的一些字词。

二、写作技巧赏析:

1.讨论:文章二、三两段文字的前后都以第一人称来写,那么,这两段为什么要用第二人称写?有何表达作用?

明确:使用第二人称,似乎和读者在面对面地交谈,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充分,更鲜明,更容易激起读者的共鸣。

2.阅读第六小节,思考本段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将故乡同异国他乡的旅游胜地进行比较,更鲜明突出地表明故乡因它记录了我们的成长,从而令我们魂牵梦绕。

三、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精美传神的句子。

2.教师选几位同学朗读勾画出的句子,分类汇总学生找出的词句,体会它们的深层含义。

3.在归纳品味的基础上,能够当堂诵读一些课文语段为好。

四、课文总结。

学习总结

1.课文总结

(1)要掌握的字词—难耐 静谧 幽深 眷顾 熠熠闪光

(2)要掌握运用的修辞手法—排比。它的相关知识,文中的典型例句。

(3)要掌握的写作技法—直抒胸臆。

(4)要掌握的作者的观点—永远对祖国亲人怀有一腔赤子之情。

2.学习心得

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讨论

一、讨论题目

《我心归去》真切地表现了作者远在异国他乡时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语言饱含感情,富有哲理。请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的感情的?是否能够引起你的共鸣?

二、讨论指导

讨论方式:

1.采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围绕讨论题目进行深入探讨。

2.选出一个班会主持人。事先确定发言名单及顺序,避免到时冷场或东拉西扯,影响讨论效果。

讨论思路:

1.从原文中找出作者抒发情感的相关段落或语段,并考虑它们分别是如何表达的?

2.抓住一些关键语句进行体会、揣摩,讨论它们对于主题表达的作用。

3.可以列举古今中外一些作家的同题材作品进行比较,了解即使是相同的内容,在写法上也可千姿百态。

4.挖掘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各自对思乡之情的理解。

讨论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欣赏

一、方法点拨

散文是文学体裁中一朵优美的小花,它以其选材广泛、笔法灵活的特点,深受广大作家的喜爱。由于散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是统一的,因此诵读就是鉴赏这两种美的重要手段。本文语言优美,多用修辞手法,长短句并用,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采用在读中鉴赏,在读中品味,是很必要的。我们可以通过鉴赏品味语言,向深层赏析作者的情感,领悟文中的哲理,并形成自己的看法。要想达到这种欣赏层次,就有必要进行“欣赏性阅读”的认识规律的训练,按“整体感知”—“揣摩领悟言语”—“展开联想和想象”—“明确意象,建构意境”—“分析评价”的思路来阅读,这样,我们就会从文章中领悟到更多的东西。

二、赏析要点

在这篇文章的鉴赏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整体感知,在欣赏中,我们更应该了解全文的感情基调。这篇文章着重抒发了作者对故园及亲人的思念,内容虽算不上新颖,但这种感情更贴近学生、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学习它无疑是对我们进行的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能让我们产生更真切的家乡观念。

2.若要从揣摩语言入手,切入欣赏文章的话,这篇文章值得品味的地方很多。比如“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这句话升华了主题,揭示了故乡的真正含义,并与文章的题目相照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像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在欣赏中要具备这样的“慧眼”。

3.若要从分析评价这个角度来看,我想这篇文章从抒情方式上值得我们借鉴。作者以饱蘸激情的语言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似乎一腔激情犹如滚滚江水一发不可遏制,极富感染力,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赏析实践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这个城市不属于你,除了所有的服务都要你付钱外,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奔赴它们既定的目的,与你没有什么关系。你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向何方。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从巴黎带来的华文报纸和英文书看完了,这成了最严重的事态,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你到了悬崖的边缘,前面是寂静的深谷,不,连深谷也不是。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头破血流,使你感触到实在,那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

你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这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移民的日子是能让人发疯的。

1.这两段文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解析:阅读文章,要能从字里行间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并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准确概括,如这两段中“冷清”“虚空”“囚禁”就已经将作者的情绪表露无遗。

答案:表现作者远离家乡的寂寞哀愁。

2.这两段文字的前后都以第一人称来写,那么,这两段为什么要用第二人称写?有何表达作用?

解析:人称的不同常带来不同的表达效果,从人称的不同意味上考虑。

答案:使用第二人称,似乎在和读者面对面地交谈,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充分,更鲜明,更容易激起读者的共鸣。

3.从修辞的角度看,文段中“悬崖的边缘”“寂静的深谷”在语言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解析:略。

答案:①比喻。②将寂寞空虚的感觉形象化,化抽象为具体,使读者容易理解。

[NextPage]

新题导练

1.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2)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年是工程的,一座一座地建筑;老年是历史的,一页一页地翻阅。

解析:题目考查“扩展语句”,兼顾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排比”。要特别注意连贯性与合理性,三个小题又有兼顾性。

答案:(1)壮而好学如正午之日(或:如正午之光;如日中之光;如当空之日;如繁星之光;如霞蔚之辉;如艳阳之照;如燎原之火) (2)老年 我爱你的德行(或:目光,风范,静默,胸襟,豁达,沧桑,深邃,慈祥,持重,故事,淡泊,智慧,心灵,阅历,成熟) ③少年是梦幻的 一个一个地编织(或:浪花的 一朵一朵地跳跃;阶梯的 一级一级地迈进;美术的 一笔一笔地描绘;玉石的 一点一点地雕琢;蓝图的 一页一页地绘制;晨曦的 一层一层地明亮;朝阳的 一点一点地升起;空白的 一页一页地填写;花蕾的 一朵一朵地绽放)

2.下面是歌颂青春的几句名言,请把它们改造成一个连贯的排比句。

①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李大钊

②青春是不耐久藏的珍宝。

——莎士比亚

③春天是一年的青春,青春是生命的春天。

——雨果

④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

——马克思

⑤啊!青春!青春!或许你美好的全部奥秘不在能够做出一切,而在希望做出一切。

——屠格涅夫

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句式”,兼顾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为了符合题目对句式的要求,对所给“名言”要进行加工:有的可保留原有形式。如莎士比亚的;有的需进行提取,如雨果的;有的提取后还需进行加工,如李大钊、马克思的;有的则需在理解之后做较深层次的改造,如屠格涅夫的。在内容上,要尽量将材料原意保留完整;形式上,要符合连贯排比句的基本要求。

答案:(1)青春,是人生的花朵;青春,是生命的春天;青春,是时代的精神;青春,是不耐久藏的珍宝;青春,是创造一切的希望。(2)青春是珍贵的,跑是人生最美的花朵,是不耐久藏的珍宝,是转瞬即逝的春光;青春是饱满的,她代表着时代的精神,展示着时代的性格,孕育着时代的希望。(3)青春的价值在于它是不耐久藏的珍宝,是稍纵即逝的瞬间;青春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是一个时代的性格;青春的奥秘在于它总是希望做出一切。总是不断奋勇直前。

追踪训练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估计 桎梏 奇诡 故弄玄虚 余勇可贾

B.负疚 针灸 马厩 既往不咎 鸠占鹊巢

C.慰藉 押解 告诫 戒骄戒躁 心存芥蒂

D.喧嚣 发酵 枭雄 惟妙惟肖 响彻云霄

解析:A.'估'读'gū','梏、故'读'gù'.'诡'读'guǐ','贾'读'gū';B.'疚、厩、咎'读'jiù','灸'读'jiǔ'。'鸠'读'jiū';C.全部读'jiè;D.'嚣、袅、霄'读'xiāo','酵'读'jiào','肖'读'xiào'。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松弛 观摩 繁华酥骨 顾名思意

B.拖沓 狼藉 省吃减用 萍飘四方

C.矜持 幽深 联篇累犊 莫衷一是

D.道劲 悲怆 瑕不掩瑜 计日程功

解析:A.意一义;B.减一简;C.联一连。

答案:D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怎样提高学习效率,克服懒惰松散的习惯?这需要从许多方面努力。

B.'我的伞。'他厉声说道:'把它还给我。'

C.她的父、母亲都是文艺工作者,从小就对她进行教育和培养。

D.有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得5克铜,求有多少克氢气参加了反应,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氢气的密度是0.09克/升)

解析:A.问号改为逗号;B.第一个句号改为逗号,冒号改为逗号;C.去掉顿号。

答案:D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走进国家图书馆那古朴庄严的阅览大厅,任何一个参观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放轻脚步,甚至屏住呼吸,以免_________公众专注的阅读。

②经过半个小时的苦战,儿童得救了,他却高烧不退,_________不清。

③陶弘景知识渊博,_________懂得炼丹技术,_________对其他许多学科也有研究。

A.妨害 神志 不仅/甚至 B.妨碍 神智 不但/而且

C.妨害 神智 不仅/甚至 D.妨碍 神志 不但/而且

解析:'妨害'是有害于;'妨碍'指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影响。'神志'侧重于知觉和理智;'神智'指精神智慧。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勤奋和天才息息相关,没有先验论的天才,但是有勤学苦练、以汗水灌溉出来的天才。

B.他在敦煌学研究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来。

C.这块石头简直就是个天造地设的瞭望台,在这里安个岗哨是再合适没有了。

D.APEC会议期间,一位三年前曾到过上海的外国游客感慨地说:'今天的上海真令人刮目相看。'

解析:'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

答案:B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本来是为社会捕捉热点、剖析焦点的大众传媒,由于竞相改革,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B.王鹏除被责令作出检讨外,还给予他留用查看半年,扣发当月奖金的处分。

C.要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内容多而杂的状况,就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冲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不可。

D.他俩表演的节目,总是想让观众滴几滴感动的泪水,人们看得多了,不免产生煽情之嫌。

解析:B.暗中更换主语,应为'他还受到……处分';C.赘余,去掉'不可';D.'产生煽情之嫌'是谁,有歧义。

答案:A

二、能力训练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点没出息。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我知道我对她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她们的快乐和依靠。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象,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这哪里对呀?也许舒伯特在歌颂宫廷或爱情,但我相信所有雄浑的男声独唱都应该是献给故乡的。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即便是赛马曲与赶集调,那也是带泪的笑。

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中含悲。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7.作者说:'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根据上下文,你认为作者明白的道理是什么?

解析:注意指代词'这'所包含的内容,根据上下文,可知它所指的主要是上一节的内容,即'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这一句的内涵。

答案:故乡是和我们血脉相连的地方,那里有我们的亲人,是我们的'根',所以,它令我们难忘。

8.在第三段中作者将家乡与_______________进行比较,意在表明故乡之所以令我们魂牵梦绕,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比和衬托是文章中常见的手法,可从它们的作用入手分析。

答案:异国的旅游景区故乡是我们的根,它记录了我们成长的经历,因而独具了一种厚重的感觉

9.'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中含悲。'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解析: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的含意。

答案:故乡是我们成长的见证,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有快乐,但更会经历痛苦和艰难,酸甜苦辣糅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我们对于故乡的复杂的感受。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科学有多大

--法布尔的一次顿悟

在某一个凉风习习的夜晚,法布尔手里提着一盏小灯走出了他的'荒石园'。

已经65岁的法布尔心中很不宁静。《昆虫记》已经出到第6册,从1879年以来,每三年完成一册。他的事业现在有了累累果实。但是贫困仍然与他形影相随。

这么多年过去了,由于市面上出现了许多仿作,他写的科学读物不再被指定为教科书,版税减少,而他还有三个儿子尚未长大。他研究昆虫的计划经常被各种琐事割碎,没有经费,妻儿要吃要穿。孩子们没有学费,这倒没什么,他可以在家里给他们上课。不过他的身体眼看着衰弱下来,穿着粗呢子旧外套的身体也越来越向前弯曲。说不定上帝就要接走他的灵魂了,他的昆虫研究还有许多计划没有开始呢!

他在52岁时竟举家迁往偏僻的荒石园,为的是最终完成活态昆虫研究的项目。能完成多少?他不知道,这是他死去的儿子汝勒生前的意愿,这么多年,他在怀念儿子的哀痛中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现在他偶尔也感到疲倦,甚至担心……

法布尔挺直身子向暗夜里望去。景物怎么也看不清。小灯的光线向四处散开,几步之外天就黑下来了,再远处就是漆黑一团。法布尔看着地上自然的马赛克铺层中的一块小方砖,为了再看清旁边的一块,他移动着自己的位置,每次移动后,周围仍是一圈狭窄的弱光带,仍然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眼前的些许景物。这些小方砖究竟是按照怎样的规律一个挨一个组合成整体画面的?无法看清……忽然,他心里发生了一个很大的震动,这些天闷在心中的痛苦似乎有了一个清晰的答案。如果整个自然界就是这大片的方砖地,他法布尔不就是这方砖地上的提灯人吗?看清整个方砖地的整体画面的规律,并不是他一个人能办到的事,一个提灯人办到的只是看清庞大未知体系中的一个点或几个点,并把这发现指给他人。科学,和庞大的未知世界一样大,是没边没沿的东西,没有人能终结和中断科学的伸展。

这一天,激动的法布尔在《昆虫记》第7卷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不管我们的照明灯能把光线投射到多远,照明圈外依然死死围挡着黑暗。我们四周都是未知事物的深渊黑洞,但我们应为此而感到心安理得,因为我们已经注定要做的事情,就是使微不足道的已知领域再扩大一点范围。我们都是求索之人,求知欲牵着我们的神魂,就让我们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地移动我们自己的提灯吧。随着一小片一小片的面目被认识清楚,人们最终也许能将整体画面的某个局部拼制出来。'这段话,过了一百多年,在21世纪初的今天,仍然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

10.文章的副标题是'法布尔的一次顿悟',他顿悟到了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解析:整体感知全文,然后回答。

答案:自然界是无边无际的,一个科研工作者的研究范围毕竟有限。能为科学做一点点引路的工作,就应该心安理得了。或者:科学界的未知领域很多,一个科学工作者能尽自己的能力把未知领域扩大一点,就足以让人自慰了。(大意对即可。)

11.'这些天闷在心中的痛苦似乎有了一个清晰的答案。'法布尔'痛苦'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结合上文各段内容进行概括。

答案:能否最终完成活态昆虫研究的项目。

12.文章说'甚至担心……'他担心什么?请你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补充完整。

解析:根据前文所写法布尔年老、体弱、家贫等情况回答。

答案:研究计划永远不能完成下去。

13.对文章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语言平直、朴素,毫无雕琢,给人清新之感,同时又蕴含着哲理。

B.文章中间运用了插叙,这就使得法布尔从'痛苦'到'顿悟'的转变不显得突兀。

C.法布尔的顿悟缘于一个偶然的生活现象,文章透出这样一个信息:科学家的许多发现往往都是偶然巧合与苦思冥想的产物。

D.文章写贫困与法布尔形影相随,意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E.文章结尾说:'这段话……仍然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高度赞扬了法布尔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解析:A.'蕴含着哲理'不准确;B.文章没有运用插叙。

答案:AB

追踪训练___能力训练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点没出息。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我知道我对她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她们的快乐和依靠。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象,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这哪里对呀?也许舒伯特在歌颂宫廷或爱情,但我相信所有雄浑的男声独唱都应该是献给故乡的。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即便是赛马曲与赶集调,那也是带泪的笑。

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中含悲。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1.作者说:'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根据上下文,你认为作者明白的道理是什么?

解析:注意指代词'这'所包含的内容,根据上下文,可知它所指的主要是上一节的内容,即'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这一句的内涵。

答案:故乡是和我们血脉相连的地方,那里有我们的亲人,是我们的'根',所以,它令我们难忘。

2.在第三段中作者将家乡与_______________进行比较,意在表明故乡之所以令我们魂牵梦绕,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比和衬托是文章中常见的手法,可从它们的作用入手分析。

答案:异国的旅游景区故乡是我们的根,它记录了我们成长的经历,因而独具了一种厚重的感觉

3.'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中含悲。'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解析: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的含意。

答案:故乡是我们成长的见证,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有快乐,但更会经历痛苦和艰难,酸甜苦辣糅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我们对于故乡的复杂的感受。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科学有多大

--法布尔的一次顿悟

在某一个凉风习习的夜晚,法布尔手里提着一盏小灯走出了他的'荒石园'。

已经65岁的法布尔心中很不宁静。《昆虫记》已经出到第6册,从1879年以来,每三年完成一册。他的事业现在有了累累果实。但是贫困仍然与他形影相随。

这么多年过去了,由于市面上出现了许多仿作,他写的科学读物不再被指定为教科书,版税减少,而他还有三个儿子尚未长大。他研究昆虫的计划经常被各种琐事割碎,没有经费,妻儿要吃要穿。孩子们没有学费,这倒没什么,他可以在家里给他们上课。不过他的身体眼看着衰弱下来,穿着粗呢子旧外套的身体也越来越向前弯曲。说不定上帝就要接走他的灵魂了,他的昆虫研究还有许多计划没有开始呢!

他在52岁时竟举家迁往偏僻的荒石园,为的是最终完成活态昆虫研究的项目。能完成多少?他不知道,这是他死去的儿子汝勒生前的意愿,这么多年,他在怀念儿子的哀痛中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现在他偶尔也感到疲倦,甚至担心……

法布尔挺直身子向暗夜里望去。景物怎么也看不清。小灯的光线向四处散开,几步之外天就黑下来了,再远处就是漆黑一团。法布尔看着地上自然的马赛克铺层中的一块小方砖,为了再看清旁边的一块,他移动着自己的位置,每次移动后,周围仍是一圈狭窄的弱光带,仍然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眼前的些许景物。这些小方砖究竟是按照怎样的规律一个挨一个组合成整体画面的?无法看清……忽然,他心里发生了一个很大的震动,这些天闷在心中的痛苦似乎有了一个清晰的答案。如果整个自然界就是这大片的方砖地,他法布尔不就是这方砖地上的提灯人吗?看清整个方砖地的整体画面的规律,并不是他一个人能办到的事,一个提灯人办到的只是看清庞大未知体系中的一个点或几个点,并把这发现指给他人。科学,和庞大的未知世界一样大,是没边没沿的东西,没有人能终结和中断科学的伸展。

这一天,激动的法布尔在《昆虫记》第7卷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不管我们的照明灯能把光线投射到多远,照明圈外依然死死围挡着黑暗。我们四周都是未知事物的深渊黑洞,但我们应为此而感到心安理得,因为我们已经注定要做的事情,就是使微不足道的已知领域再扩大一点范围。我们都是求索之人,求知欲牵着我们的神魂,就让我们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地移动我们自己的提灯吧。随着一小片一小片的面目被认识清楚,人们最终也许能将整体画面的某个局部拼制出来。'这段话,过了一百多年,在21世纪初的今天,仍然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

1.文章的副标题是'法布尔的一次顿悟',他顿悟到了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解析:整体感知全文,然后回答。

答案:自然界是无边无际的,一个科研工作者的研究范围毕竟有限。能为科学做一点点引路的工作,就应该心安理得了。或者:科学界的未知领域很多,一个科学工作者能尽自己的能力把未知领域扩大一点,就足以让人自慰了。(大意对即可。)

2.'这些天闷在心中的痛苦似乎有了一个清晰的答案。'法布尔'痛苦'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结合上文各段内容进行概括。

答案:能否最终完成活态昆虫研究的项目。

3.文章说'甚至担心……'他担心什么?请你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补充完整。

解析:根据前文所写法布尔年老、体弱、家贫等情况回答。

答案:研究计划永远不能完成下去。

4.对文章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语言平直、朴素,毫无雕琢,给人清新之感,同时又蕴含着哲理。

B.文章中间运用了插叙,这就使得法布尔从'痛苦'到'顿悟'的转变不显得突兀。

C.法布尔的顿悟缘于一个偶然的生活现象,文章透出这样一个信息:科学家的许多发现往往都是偶然巧合与苦思冥想的产物。

D.文章写贫困与法布尔形影相随,意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E.文章结尾说:'这段话……仍然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高度赞扬了法布尔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解析:A.'蕴含着哲理'不准确;B.文章没有运用插叙。

答案:AB

    相关推荐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我心归去》教案 《我不能失信》参考资料 《我心归去》教案 《我心归去》教案 《我心归去》教学案例及分析 《蝈蝈》参考资料 《我要的是葫芦》参考资料 《灰雀》参考资料 《社戏》参考资料 《掌声》参考资料 《江雪》参考资料 《我心归去》学案2 《我心归去》教案5 《我心归去》教案1 《我心归去》导学案 《我心归去》说课稿 《我心归去》教案4 《我心归去》教案2 《雨后》参考资料 《我心归去》学案4 《我心归去》教学案 《我们的民族小学》参考资料 《我们的民族小学》参考资料 《找骆驼》参考资料 《编箩筐》参考资料 《中国结》参考资料 《识字8》参考资料 《采蘑菇》参考资料 《小雨点》参考资料 《给予树》参考资料 《写给云》参考资料 《我心归去》课堂实录 《我心归去》教学教案 《给予树》参考资料 《游子吟》参考资料 《我心归去》教学设计 《我心归去》听课有感 《我心归去》说课稿3 《我心归去》教学反思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大全归纳 《杨修之死》参考资料 《孔子拜师》参考资料 《小萝卜头》参考资料 《社戏》教学参考资料 《长江三峡》参考资料 《孔子拜师》参考资料 《小摄影师》参考资料 《奥运五环》参考资料 《一座铜像》参考资料 《西藏高原》参考资料 《我心归去》教学设计9 《我心归去》(表格式)教案 走,我们去植树资料 《我心归去》教学反思2 《爬天都峰》参考资料 《一个苹果》参考资料 《用心灵去倾听》综合资料 《用心灵去倾听》综合资料 《用心灵去倾听》综合资料 《用心灵去倾听》综合资料 《地球清洁工》参考资料 都江堰备课参考资料 《葡萄沟》教学参考资料 《玩出了名堂》参考资料 关于《望岳》的参考资料 《中国石拱桥》参考资料 《金色的草地》参考资料 《奴隶和狮子》参考资料 《钱塘江观潮》参考资料 郑振铎《海燕》教学参考及背景资料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及参考资料 《我心归去》(韩少功)说课稿 《槐乡的孩子》参考资料 岑参的资料 《会“呼吸”的公路》参考资料 《奇怪的大石头》参考资料 赤壁之战其它参考资料 赤壁之战其它参考资料 赤壁之战其它参考资料 《春节,你不要走》参考资料 《童趣》教学参考资料索引 《献给母亲的歌》参考资料 赤壁之战其它参考资料 《一个都不能少》参考资料 《大瀑布的葬礼》参考资料 赤壁之战其它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