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前方》说课稿2

小编:

《前方》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前方》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第二板块《漂泊的旅人》中的第三篇课文。这个专题通过古今中外有关家园的文本来表现“家园之思”这一永恒的主题,一共有三个板块,第一板块重在阐释人与故乡的关系,包括故土、家、亲情等,第二、三板块进行拓展,家园不仅指故乡,还指向祖国与精神意义上的皈依,是人生命的确证。《前方》是一篇新入选教材的文章,布满现代人文气息,对阐释本专题的人文内涵有重要作用。同时这篇课文在体裁上是摄影散文,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兼有摄影和散文的审美特点。因此,上好这篇课文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第三专题的主题内涵和本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人生感受对课文进行鉴赏,理解“家”、“路”、“眼前和心中”等词语的深层含义,把握文章的主旨内涵。

②学生能够理解立意上的反弹琵琶和写法上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与文本、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能够对文本进行评点。

(3)情感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激发对家园的热爱之情。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让学生了解摄影散文的特点;

(2)弄懂课文中几个核心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主旨;

难点:(1)立意上的反弹琵琶

(2)写法上的虚实结合

二、说学情

教学班学生的入学成绩不理想,基础较差,理解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一般,学习上比较有依靠性。教师应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疑难。根据新课改理念的要求,在老师适当的组织和引导下,力求学生能够积极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教学法

(1)教法:课文中的语句往往兼有实指意义和虚指含义,布满了浓郁的思辨色彩,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呢?我的方法是:大处着眼,细部入手,从文本的个性出发,设置教学过程和步骤。具体来说,就是从摄影散文的特点入手,梳理文章的基本思路,抓住三个核心观点,多层次多角度来讨论分析,教师相机点拨,生成丰富的课程意义

2)学法:本专题的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在文本创设的情景中进行对话,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想,并做出评点,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 说教学过程(1课时)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介绍摄影散文的特点

(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兼有摄影和散文的审美特点,既有摄影艺术瞬间画面的震撼力,又具有散文展开联想和想象,自由运用语言的优点。)

(设计意图:介绍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了解作者曹文轩的生平、代表作(学生课前查阅资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学习习惯)

4、让学生观察照片,说说画面上的情景。

(照片是一位印度摄影师所拍,画面上是一辆破旧的汽车和一群在旅途上的人们,给人印象尤深的是画面上靠近车窗的一位男子,手托下巴,两眼望着窗外,眼神里布满了对前方艰难旅途的惶惑和茫然。)

引导学生思考:画面是静止的,但是联想和想象却是丰富的,作者曹文轩想到的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好,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5、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1)文章实写的是什么,虚写的是什么?如何安排写作思路?

(实写的是照片上的画面,而其余的内容都是作者的联想和想象,也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文章先由照片的画面入手,切入话题,然后展开联想和想象,最后又归结到照片上来,即“总——分——总”结构)据此文章可划分为三个部分:即第一部分为第一段,第三部分为最后一段,中间为第二部分。

(2)作者表达了哪几个主要观点?

①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②人生是一场苦旅

③人的悲剧性实质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练习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整体把握文章)

6、研读课文,探究疑难

问题1):人为什么会有离家的欲望?

(要点:古老的习性、外面世界的诱惑、迫于无奈、追寻理想等)

问题2):如何理解“人生是一场苦旅”?

(要点:有的人承受皮肉之苦,如照片上的情形、《围城》里的描写、丰子恺散文里的描写;有的人物质条件优裕,却承受精神之苦;有的人两者皆有。肉体上或精神上的磨难在人的一生中永远都摆脱不掉。)

问题3):人的悲剧性实质体现在哪些方面?

(要点:一是“人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家园。”、二是“人无法还家”、三是“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4):研讨:“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这一说 法看似矛盾,该如何理解?

(前一个“家”指具体的家,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后一个“家”指抽象的家,有“家的温馨和安宁”,是人心灵的寄托,精神的归宿。)

5)、类比、引申:“路”、“眼前和心中”的深层含义

“路”实指道路,虚指人们对精神家园的追寻;“眼前”指现实,“心中”指人的理想和追求。

(设计意图:突出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讨论分析,大胆发言,培养学生探究疑难,合作学习的能力。)

7、归纳小结;

1)主旨

(本文表现了人对精神家园的苦苦追寻,也表达了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各自心灵家园的美好愿望。)

2)写作特点

①、本文主要表达“家园之思”这一主题,但却从离家起笔,而离家是为了追寻理想,找到精神的栖身之所,也是为了回家,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板书:立意上反弹琵琶)

②、实写的只有照片上的画面,起到了线索的作用,而揭示文章内涵的主要由联想和想象来完成,体现了摄影散文叙议并用,虚实结合的文体特点。(板书:写法上虚实结合)

8、拓展延伸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鼓励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勇于追寻自己的精神家园。

(设计意图: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及教化功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9、布置练习

1)积累课文中关于“家园之思”的诗句。

2)再读课文,对课文进行评点。

五、板书设计

离家……苦旅……追寻……精神家园

(立意上反弹琵琶;写法上虚实结合)

(设计意图:简洁、直观地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又体现了写作特点,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

    相关推荐

    《前方》说课稿 《雷雨前》说课稿 《说“屏”》说课稿2 《雨说》说课稿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2 《水》说课稿2 《前方》教学实录2 窗前的气球说课稿 《窗前的气球》说课稿 《燕子》说课稿2 《草原》说课稿2 《望月》说课稿2 《故乡》说课稿 2 《错过》说课稿2 《社戏》说课稿2 《吆喝》说课稿2 《松鼠》说课稿2 《背影》说课稿2 《咏雪》说课稿2 《乡愁》说课稿 2 《雨巷》说课稿2 《散步》说课稿2 生命的药方说课稿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说课稿 《台阶》说课稿2 《枣核》说课稿2 老王说课稿2 老王说课稿2 《麋鹿》说课稿2 《祝福》说课稿2 《秋天》说课稿2 窗前的气球说课稿|窗前的气球说课设计 《生命的药方》说课稿 《解简易方程》说课稿 必修一:《前方》教案2 《蜀道难》说课稿2 《观刈麦》说课稿2 《石壕吏》说课稿2 《“东方之珠”》说课稿之二 《“东方之珠”》说课稿之二 《“东方之珠”》说课稿之一 詹天佑说课稿2 《变色龙》说课稿2 《想北平》说课稿2 《陈情表》说课稿2 《“东方之珠”》说课稿之一 《有的人》说课稿2 《囚绿记》说课稿2 《秋声赋》说课稿2 《化石吟》说课稿2 《爱之链》说课稿2 《钱学森》说课稿2 《隆中对》说课稿2 《虞美人》说课稿2 《喂——出来》说课稿(2) 《“东方之珠”》说课稿之一 《“东方之珠”》说课稿之二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翻越远方的大山说课稿 《牛郎织女》说课稿2 《海伦·凯勒》说课稿2 《郑和远航》说课稿2 《秦兵马俑》说课稿2 《月光启蒙》说课稿2 《触摸春天》说课稿2 《女娲造人》说课稿2 《再别康桥》说课稿2 《父母的心》说课稿2 《人琴俱亡》说课稿2 《我的四季》说课稿2 《醉翁亭记》说课稿2 山中访友说课稿2 《安塞腰鼓》说课稿2 《二泉映月》说课稿2 《愚公移山》说课稿2 《苏州园林》说课稿2 《白杨礼赞》说课稿2 《河中石兽》说课稿2 《好嘴杨巴》说课稿2 《爱如茉莉》说课稿2 《斑羚飞渡》说课稿2 《黄山奇松》说课稿2 泰格特《窗》说课稿2 《都市精灵》说课稿2 《我的母亲》说课稿2 《荷塘月色》说课稿2 《我与地坛》说课稿2 《故都的秋》说课稿2 《我的老师》说课稿2 《羚羊木雕》说课稿2 《金蝉脱壳》说课稿2 《相信未来》说课稿2 《敬畏自然》说课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