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想北平》课堂实录2

小编:

导入:北平是个令许多人魂牵梦绕的帝王之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的《想北平》,看看令他如此挂念的北平是个什么样子。

师:首先由我和一位同学一起来朗读这篇文章。在欣赏完文章之后,请大家谈谈你们的初读感受和文章的大致结构。(电教手段:播放《小夜曲》,师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诵。师读1、2、3段 ,学生读4—8段。)

(读完)师评:这位同学朗读的很好,她特别注意到北京的儿化音,如:“空儿”、“差点事儿”、“白霜儿”等,还有“哼”这一字读的也很到位,感受到北平对他根深蒂固的影响,渗透到文章德望每一个角落。

好了,下面该由同学们畅所欲言了。

(举手)生:我感到了老舍对北平的真挚的爱。

师:文中哪些词句可以说明。

生:“可是,我真爱北平”,“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师:你找的很准,还有谁来谈谈。

生:作者通过北平与国外其他城市的对比来说明对北平的爱。

师:也就是表现了北平的与众不同,那么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它的与众不同?

生:第四节到第六节

第四节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北平的动中有静。

师:“动中有静”!很好,这个词被你找到了。

生:第五节也通过对比突出了北平在布置上的匀调。

第六节到第七节讲到了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

师:花多菜多果子多,也就是说生活在北平有何感受,能用文中的语言概括吗?

生:“这就使人更接近自然了”

师:对,就是接近自然。

生:我觉得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的质朴自然,接近生活。比如:第六节中“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

师:讲的很有道理

(总结)经过几位同学的发言,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文章的思路

1---3段:我对北平的印象与感情。

4—7段:从北平的建设、布置、生活环境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

8段:表达感受——想念北平。

三,师:请大家再读文章,读完以后我还要请你们谈感受。关于感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讲

(1)你感到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得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那么请提出

(2)请划出文中能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3)请对文章的一些手法作出评注

(学生大声朗读)

师:同学们可以就任何一点谈谈你们的感受

生:第四节中“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也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我喜欢这句的描写,他表现了北平的生活环境的快乐舒适,让人很容易平静下来享受这份宁静。

师:很好,那么上一句话“自然,那里也有空旷——不像北平那样既———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你们是如何理解的。

生:摸着老城墙能让人感觉到踏实安全。

师:对,只有在踏实安静的环境中,人才能享受到那份宁静快乐,实现无欲无求。

生:我觉得第二节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一件事讨他——,在我想到———近乎这个”

首先,这段很令我感动;其次,这段文字采用类比的手法表现了我对北平的爱。这是一种用语言不够表达但又难以割舍的刻骨铭心的感情。

师:那么同样在第二节中“而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支支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这只有说不出而已”对这段话是如何理解的?

(引导:想想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历史反映在什么上面)

生:作者所爱的北平是那一段能触动作者心灵的历史,从风景名胜可以看出

师:你的思维很活跃。这段历史也就是能代表北平的底蕴和内涵的历史。从能折射出北平历史沧桑的那些名胜看出。所以,作者讲到了什刹海、玉泉山

生:我喜欢第三节中“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句话。因为他把那种无法用语言只能用心去感受的爱,形象化成像音乐一样动听,像图画一样悦目,让我们可以感知的。

师:分析的很好,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同意

生:刚才那位同学讲到对爱的感受说明北平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无可取代。不过,我想再补充一点:同样在第三节“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所赐给的”。

这段话说明北平是孕育老舍成长的地方,我的一切都是她所赐的,同样也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刻骨铭心。

师:大家谈的都不错,那么有谁还能提出一些问题来吗?

生:老舍在文章的四五段将北平与巴黎、罗马等国外城市进行对比,但是北平也有高楼大厦、风景名胜。为什么作者只拿北平的“动中有静”“环境布置的匀调”“生活接近自然”与他们相比?难道国外的城市不好吗?

师:这位同学很有思想,她的问题提出来了,有哪位同学帮忙解答/

生:我认为与国外城市相比的这些方面都是作者所亲身经历的事物与生活。他们已经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了‘

师:对的。还有别的补充吗?比如在第七节中讲到了老舍的生活。

生:第七节中讲到老舍的生活是贫寒的。所以他关注的是和他一样的平民人的生活以及环境。

师:你一针见血。老舍以一个贫寒人的眼光看待北平。那么他看到的就是“自然”“布置匀调”归结到一点就是他的“平民意识”

我还有一个问题:作者多次在前面提到过“我说不出”但后面又不绝如缕的说了出来,两者矛盾吗?

生:不矛盾。说不出是因为爱到极致却往往难以表达出来,说不出来是为了强调对北平爱之深,诉说很多还是为了表达对北平的爱,所以两者殊途同归。

四 背景:(投影)本文写于1936年,那个时候即将爆发抗日战争,由于国家的动荡不安,许多国人颠沛流离居无定所。老舍也再所难免。这时的他离开了生活十几年的北平辗转于青岛、武汉、济南等地。此篇文章就是他在青岛所作。

师:根据文章的背景,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此想念北平的老舍是个怎样的人?(请从文章中找到依据)

生:从第三段的最后一句“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

作者强调“我的北平”,最后一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表现作者是个感情专致的人。

生:我认为他是一个追求恬静、平淡生活的人。

文章的第7段“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像我这样一个贫寒的人,或者~~~~享受一点清福了。”说明他和陶渊明一样虽然国家战争不断,物质生活贫乏,但是无比热爱自由崇尚自然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不喜欢刺激,追求平和心态的人易于满足的人。比如:第四段“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师:很好。香片茶代表北京那种温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经过大家讨论:我可以看出老舍是一个不爱战争,感情专一,淡泊无欲无求的学者。

那么在《老舍自传》里有一篇《望北平》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八年流浪到处为家,反正到哪里我也还是写作。干嘛去挤车挤船的受罪呢?我很想念家乡,这是当然的。可是我既没钱去买黑票又没有衣锦还乡的光荣。那么就教北平先等一等我吧!写了一首“乡思”七律来结束这段八方之雨。《乡思》:茫茫何处话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一带文章千古室,余年心愿半庭花!西风碧海珊瑚冷,北岳霜天羚羊斜。无限乡思秋日晚,夕阳白发待归鸭。

师:从这段文字的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北平就是老舍的家,也是他精神上永远的家园。

其实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也有很多思家的作品。例如:李白《静夜思》 《渡荆门送别》杜甫《月夜》纳兰性德《长相思》

    相关推荐

    《想北平》课堂实录1 《想北平》说课稿2 《我有一个梦想》课堂实录2 《理想》课堂实录 《理想》课堂实录 《想北平》教学设计2 平平搭积木课堂教学实录 《狼》课堂实录2 《春》课堂实录2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想北平》课堂教学实录 《想北平》说课稿 《想北平》说课稿 不平静的课堂——《离骚》课堂实录 清平乐 村居课堂实录 故乡2(课堂实录) 《老王》课堂实录2 《秋天》课堂实录2 《散步》课堂实录2 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 《登高》课堂实录2 《雨说》课堂实录2 《吆喝》课堂实录2 《社戏》课堂实录2 《落日》课堂实录2 《理想》课堂教学实录 《欢庆》课堂实录2 《背影》课堂实录2 《雷雨》课堂实录2 《想北平》说课稿5 《雷电颂》课堂实录2 《金色花》课堂实录2 《长城》课堂实录(2课时) 《琵琶行》课堂实录2 《蜀道难》课堂实录2 《梦想的力量》课堂实录 《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 《北京》课堂实录及反思 《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与课堂实录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堂实录2 《清平乐 村居》课堂实录之一 《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 《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 《想北平》赏析 《次北固山下》课堂实录 《想北平》教案 《西地平线上》课堂教学实录 《东北大森林》课堂实录 《三亚落日》课堂实录2 《品质》课堂教学实录2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2 《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 《北风和小鱼》课堂实录 《难忘的一课》课堂实录 2 《七律·长征》课堂实录2 《敬畏自然》课堂实录2 泰格特《窗》课堂实录2 《蜀相》课堂教学实录2 《兰亭集序》课堂实录2 《我有一个梦想》课堂实录 《斑纹》课堂教学实录2 《我与地坛》课堂实录2 《大雁归来》课堂实录2 《散步》课堂教学实录(2) 《拿来主义》课堂实录2 《枣核》课堂教学实录2 《满井游记》课堂实录2 《女娲造人》课堂实录2 《羚羊木雕》课堂实录2 地下森林断想课堂实录 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及评析 《想北平》教案18 《甜甜的泥土》课堂实录2 《落日的幻觉》课堂实录2 《想北平》教案8 《想北平》学案6 《想北平》教案3 《想北平》教案5 《北京》课堂实录片断点评 《北京亮起来了》课堂实录 《想北平》教案4 《雨霖铃》公开课课堂实录2 《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2) 《云南的歌会》课堂实录2 《我有一个梦想》课堂实录1 《逍遥游》课堂教案实录2 《中国石拱桥》课堂实录2 《秋声赋》课堂教学实录2 《五人墓碑记》课堂实录2 《天上的街市》课堂实录2 理想的风筝 课堂教学实录 《想北平》导学案2(苏教版必修1) >课堂实录 《想北平》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北京的春节课堂教学实录 老舍《想北平》赏析 《想北平》教学教案 想北平·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