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报任安书》教案6

小编:

《报任安书》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的行文特点:借水行舟,排解胸中郁结,迂回曲折,但又脉络清晰。

2?体会文中表现出的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

3?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课文内容安排上借水行舟的特点。

2?通过具体句段,揣摩体会作者遭受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著书雪耻的顽强意志。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1?诵读点拨。

2?讨论指导。

媒体设计

1?课文录音。

2?投影:用于课文结构和部分文句的展示。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方案一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关于生与死的思考。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解说:这样设计有两个好处,一是直奔文章主题,为阅读指向;二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解题

1?体裁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 “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2?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解说:突出“信”及“信”的来由和内容,为课文内容指向。)

三、研习课文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学生对照注释,自行诵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扫除字词障碍。

除了课文注释外,每段需要解决的重点词句有:

第1段:再、务、流俗,表谦称和敬称的词语(牛马走、足下、辱等)

第2段:戏弄、特、勉励

第3段:各个典故含义,通其道

第4段:近自托于无能之词、考、综

第5段:上父母之丘墓、无乃……乎、不信

(解说:文章字词难度较大,好在课文作了较为详尽的注释,但其中仍有些词句需要解决,为学生理解文章扫除障碍。)

2.播放录音或教师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然后要求学生有表情地诵读。

(解说: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抒情基调,进入文章情景。)

3.内容与形式梳理。

学生思考:从课题和背景介绍看,这是一封复信,其回复的内容是什么呢?又是怎样具体展开的呢?

此文线索脉络十分清晰,大意是讲“刑余之人”难以“推贤进士”,唯有隐忍苟活,著书以偿前辱之债。具体梳理如下:

复信目的:对任安“推贤进士”的期望“略陈固陋”。(第1段)

复信内容:①地位低下(主上所戏弄,流俗之所轻),身遭极辱,不能胜任。(第2段)

②效古之贤人忍辱负重,退而著书,“思垂空文以自见”。(第3、4段)

③再次表现自己无可比拟的忧愤处境,点明自己有负嘱托的原因。(第5段)

(解说:训练概括语段能力,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内容和结构,为下一步突破重点作准备。)

四、布置作业

课后诵读课文。

(解说:为下节课深入学习作准备。)

第二课时

一、继续研习课文

1?具体研读,突破重难点。

(1)分段研习,理解行文脉络,理清内容逻辑。

①研习第1段: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此段交待了全文的内容:复信是要为自己无法“推贤进士”“略陈固陋”。

②研习第2段:此段在内容上有几个层次?与无法“推贤进士”有何关系?

明确:两个层次。一是说自己史官地位低微,“为流俗之所轻”,与“蝼蚁”无异;一是说自己身受极辱,如虎陷“槛阱”,“积威约之渐也”。下狱受刑,是作者一生中最惨痛的打击,侧面说明帝王的刻薄寡恩;加之原本就低贱的地位,这就交代了自己不能完成任安期望的“推贤进士”的任务的原因。

③研习第3、4段:两段文字上的联系是什么?内容上似与“推贤进士”无关,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第3段写古代“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处困,退而著书,“思垂空文以自见”。第4段写仿效古之贤人,“就极刑而无愠色”,著《史记》以“偿前辱之责”。第3段的人物是第4段中自己的榜样和力量,两段共同交代了自己忍辱负重的原因。这似与回复内容无关,实际上有着合理的逻辑关系:一者,上段已经叙述了自己所受的极辱,自然会让人想到他何以能“苟活”,在第4段对此作了回答,是因为《史记》“草创未就”,“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再者,任安是作者的好友,对好友(也只能对好友)倾吐个人情怀是极为正常的,所以作者说“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④研习第5段:此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明确:此段在内容上又回到作者目前的悲惨处境上,描写自己“肠一日而九,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的无限痛苦和寂寞,从而回应第1段,结构十分严密。

小结:全文呈现出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借回答任安“推贤进士”数语,围绕一个“辱”字,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难以形容的苦痛,表现了自己发愤著书、雪耻传名的顽强意志。

(解说:在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课文的内在逻辑结构,实际上也是要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从而更透彻地理解课文。可结合板书设计进行。)

(2)体会性阅读。

让学生自选语段来阅读,体会作者的忧愤情感,然后讨论交流。

明确(以第2段为例):

第2段:作者着力表现了自己屈辱的地位和屈辱的遭遇。写自己的地位,先以“固主上所戏弄”几句来表现其低下,进而使用一组假设关系的句子(“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来突出其低贱。写自己遭受的屈辱,列举了“四不辱”和“六受辱”,先把“不辱”和“受辱”对比,更显“受辱”之可悲;又把“六受辱”以程度由浅入深依次排开,耻辱感逐次加强,最后点出自己遭受的是“最下”之辱。这样写来,渲染出作者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悲惨处境和由此产生的巨大的精神苦痛,感人至深。

(解说:努力打破学生与作家、作品的“隔”,让学生真正走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去体会、理解作者伟大的痛苦和伟大的精神。要把品味的权利还给学生。)

2?欣赏品味。

主要通过品读课文来领会其文辞流畅优美,与思想感情的表达配合无间的特点。比如,作者特别善于运用排比和对偶手法来抒情,课文第2段写“四不辱”和“六受辱”,第3段写古代贤人被辱著书的典故,就采用了排比和对偶手法,表达情感一气贯下,酣畅淋漓。

学生诵读体会。

(解说:重点应该是学生的品读,语言形式对思想感情表达上的作用要由学生通过多读来体会。)

二、课堂训练

完成课后练习一和练习三。

(解说:巩固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分析评价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在文中,司马迁以极为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表现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文章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总之,《报任安书》被称为“天下奇文”是当之无愧的,它在思想内容上表现了一个奇人的奇伟情操,它在行文、语言上纵横开阖,笔法雄健,让人千年后仍能想见司马迁的为人,理解他、敬佩他,并为他一洒同情之泪。

(解说:在课堂练习基础上顺势总结课文,能与导语呼应,强化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课外练笔:中国有句俗话,“士可杀,不可辱。”请课后收集有关材料,通过分析,写一篇短文《“士可杀,不可辱”之我见》。

(解说:这是对课文主题的延伸思考,旨在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方案二(比较阅读。把原文与课文节选进行比较,体会原汁原味的好处。)

第一课时

一、导语(同“方案一”)

二、解题(同“方案一”)

三、学习揣摩课文节选文字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同“方案一”)

2?具体研习,突破重难点。(同“方案一”)

四、提供原文被删节的文字,理解疏通

1?第1段删节内容:阙然久不报的简要原因。(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忙于侍奉皇上。)

2?第2段(课文1、2段之间删节内容):奈何以刀锯之余荐天下豪俊。

3?第3、4段(课文1、2段之间删节内容):自己因李陵案获罪的经过。

4?第5段(即课文第2段后半部分删节内容):所以隐忍苟活,是私心有所不尽,文采不表于后世。

五、布置作业

思考:把课文(节选)和原文对照阅读,看看两文在内容、形式、抒情等方面有何差异。

第二课时

一、明确任务,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1?比较课文(节选)和原文在内容上的差异。

2?比较因内容的差异而带来的文意、抒情、结构上的差异。

二、交流发言,成果共享

三、教师归纳、点评

1?内容的异同:删去的内容几乎全是作者感到无限的冤屈和悲愤之语,课文也有一些相似内容。

2?表达上的影响:原文较之删节后的课文更具以下特点。

(1)内蕴深厚,文气伟壮:蓄积已久的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内心的强烈感受,汹涌流出,不可遏抑,是愤怒的抗争,是灵魂的呐喊。

(2)纵横开阖,笔法雄健:古今人己,正反横竖,任意挥洒,把自己的难言之痛抒写得淋漓尽致。

(3)行文迂曲,注意铺垫:“于欲尽力处控勒,于宜伸处故作停留。”(林纡《春觉斋论文》),有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

四、课堂小结(同“方案一”)

五、布置作业(同“方案一”)

    相关推荐

    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学案 《报任安书》教案3 《报任安书》教案1 《报任安书》教案2 《报任安书》教案5 《报任安书》教案18 《报任安书》教案9 《报任安书》教案14 《报任安书》教案4 《报任安书》课前案 《报任安书》学案8 《报任安书》译文 《报任安书》学案9 《报任安书》教案设计 报任安书教学教案 《报任安书》注解 《报任安书》教案设计 《报任安书》导学案4 《报任安书》导学案3 《报任安书》教案设计15 《报任安书》知识点 《报任安书》学案设计5 《报任安书》说课稿3 《报任安书》课文解读 《报任安书》详细注解 《报任安书》(节选)导学案 《报任安书》学习攻略 报任安书高二语文教案 《报任安书》说课稿4 《报任安书》(课堂笔记) 《报任安书》《渔父》教案及练习 《报任安书》原文和译文 《报任安书》不应该“节选”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 《报任安书》(节选)课堂实录 《报任安书》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教案》教学案例 《报任安书》教案17(苏教版必修五) 欣赏品味《报任安书》的四美 《报任安书》优质教学设计2篇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报任安书》学案 新课标•新体验——《报任安书》学习攻略 万般情怀言辞中——《报任安书》学习攻略 苏教版必修5《报任安书(节选)》表格式学案5 2016高三下册报任安书节选检测练习 《报任安书》《渔父》《逍遥游》《长亭送别》预习材料 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学期《报任安书(节选)》同步练习 灵魂的拷问 生命的思考 ——从《报任安书》看司马迁的生死观 6天安门 雅安地震:地震速报不是地震预报 书报飘香 新风蔚然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6 6《爸爸和书》 关于“安塞腰鼓”的新闻报道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6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6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6 与朱元思书6 6《爸爸和书》|人教版 《送元二使安西》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 粤教版必修五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概述:鸿门宴、陈情表、段太尉逸事状、游褒禅山记、郑伯克段于鄢、报任安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6 读报和剪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6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6 语文读书汇报课 《走进“三国”》 讲报、评报——《口语交际》 教案教学设计 读报和剪报教学设计 《责任》教案之一 信任教案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6 快乐读书屋一《天气预报》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6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6 读报和剪报》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6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6 《送元二使安西》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2021年班主任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报告文学,你要“报告”!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6课《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 安徒生名言经典语录6条 《责任》教案之二 《读报和剪报》教学设计 初中关于消防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6篇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6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 《诚实与信任》教案 《同志的信任》教案 《诚实与信任》教案 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书报亭主人》 信任 信任阅读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 挺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