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学案2

小编:

初一下册第27课《绿色蝈蝈》学案

1.了解法布尔及《昆虫的故事》的有关常识。

2.速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拟人化的手法,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体会其作用。

4.感受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一、资料链接

1.走近作者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23年12月22日,出生于法国南部阿韦龙省圣雪翁村一户农民家中。四岁左右,因家庭贫困被送到祖母家生活,从此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鱼。七岁回到父母身边开始上学。求学期间,法布尔家为生计所迫,几度迁居,少年法布尔也不得不出门做工谋生,致使中学无法正常读下来。他靠自学考取了沃克吕兹省阿维尼翁市的师范学校,毕业后做了二十几年的中学教师。他一面做教师一面利用业余时间做动植物观察记录。31岁时凭两篇优秀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875年开始写作《昆虫的故事》第一卷,到1910年,他年过86岁时,第十卷问世。

2.了解《昆虫的故事》

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不故作深刻。他并不局限于仅仅真实记录下昆虫的生活,而是以人性观对照虫性,并以虫性反映社会人性。更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使这部描写微小的昆虫的书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鸿篇巨著。

二、整体感知

1.利用注释或工具书,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扰乱( ) 狩猎( ) 哀号( ) 喧嚣( ) 喑哑( ) 莴苣( ) 静谧( ) 篡夺( ) 劫掠( ) 酷爱( ) 妒忌( ) 窸窣作响( ) 吮取( ) 惊慌失措( )津津有味( ) 毫不犹豫( ) 喙( ) 篝火( ) 螽斯( ) 窃窃私语( ) 更胜一筹( ) 嗉( )囊( )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1)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更胜一筹:

(2)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津津有味:

(3)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篡夺:

3.本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思路提示:像《绿色蝈蝈》这类介绍昆虫或动物活动的文章,通常会写哪些内容呢?一般情况下会从(1)形态特征 (2)生活习性——吃、住、行、鸣叫、劳动、婚恋、繁衍、死亡等、(3)种类及分布等方面来写。

三、探究赏析

(一)深入理解

1.文章是怎样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蝈蝈的?

2.细读文章第3段,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绿色蝈蝈的声音这种无影无形的东西呢?

3.细读第5段,作者是如何将蝈蝈的捕食特点写的惟妙惟肖?试举例说明。

4.文章写蝈蝈的食性这几个段落中,作者极写其残忍贪婪,与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是否不相吻合?

(二)语言品味

作者将绿色蝈蝈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是由于善于描写,并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请仔细阅读后,画出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说一说它抓住了蝈蝈的什么特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示例:蝈蝈在窃窃私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地窸窣作响。

作者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让我们真切地感受见到蝈蝈声音的独具韵味。

四、积累迁移

1.选择一种动物,仿照下面的句子,对其进行描写。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仿写:

2.本文选自法布尔的《昆虫的故事》,它被称为“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你怎样看呢?学习本文后,谈谈本文有哪些写作经验可供借鉴。

附参考答案和思路提示

二、1.扰(rǎo) 狩猎(shòu ) 哀号(āi háo) 喧嚣(xuān xiāo) 喑哑(yīn yǎ) 莴苣(wō jù) 静谧(mì) 篡夺(cuàn ) 劫掠(jié lüè) 酷爱(kù) 妒忌(dù jì) 窸窣作响(xī sū) 吮取(shǔn) 惊慌失措(jīng huāng shī cuò) 津津有味(jīn jīn) 毫不犹豫(yóu yù) 喙(huì) 篝火(gōu) 螽斯(zhōng)

窃窃私语(qiè) 更胜一筹(chóu) 嗉(sù)囊(náng)

2.(1)更胜一筹:指技艺或技能比较起来,比别人更好一些。

(2)津津有味:形容兴味浓厚。

(3)篡夺:用非法手段夺取。

3.写了声音、外形、食性、居住等方面的内容。

三、(一)1.文章第1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第2段写蝉在夜间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

2.角度提示:(1)比喻法变陌生为熟悉。“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 (2)大量使用与音乐有关的名词和形容词,准确地再现了多姿多彩的虫鸣世界。 如尖锐、喑哑、清脆、金属碰撞、柔和等等。

3.思路提示:“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用拟人手法把蝈蝈捕蝉的形象,以及蝉逃跑时的情态生动地展现出来了; “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作者将蝈蝈捕蝉比作是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再加上蝉的惊慌失措的反衬,突出了蝈蝈的敏捷和勇敢;动词连串使用,突出了蝈蝈这个进攻者的锐不可当之势和被进攻者的懦弱。 如“咬、跳、追捕”等。

4.作者从第4段开始写蝈蝈的食物习性,以科学的态度、准确的语言再现了一个昆虫的生活,它喜爱吃蝉的肚子,它喜爱吃甜食,它还吃昆虫、青草,这一切都告诉了读者一个事实:蝈蝈是一个杂食动物。这是一个生物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他观察着,试验着,为我们打开了我们所不了解昆虫世界。作者以大量的篇幅来介绍蝈蝈的食物,并不是写它的残忍贪婪,而是要再现活灵活现的蝈蝈,这与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并不矛盾。

(二)例:1.“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做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比喻生动贴切,突出了蝈蝈喜吃甜食的特性;

2.“蝈蝈这蝉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后,也吃水果的甜浆”,把蝈蝈比喻为“蝉的屠夫”,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蝈蝈的食性。

3.“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和睦”一词把蝈蝈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蝈蝈的生活习性。

四、1.长颈鹿非常优美,它穿一件黄底白点的皮大衣,身材高挑,举止端庄优雅,长长的脖颈高高抬起,微微前伸,就像一位贵妇人。

2.本文没有丝毫机械呆板的介绍,自始至终让人读来饶有兴趣。作者大量运用衬托、对比、比喻、拟人等手法,为我们展示了一副活灵活现的“人与昆虫交流”的画面,语言极富表现力与感染力。

    相关推荐

    《绿色蝈蝈》教案2 《绿色蝈蝈》教案2 《绿色蝈蝈》教案 《绿色蝈蝈》导学案 绿色蝈蝈 《绿色蝈蝈》 18 绿色蝈蝈 18 绿色蝈蝈 绿色蝈蝈 绿色蝈蝈 《绿色蝈蝈》说课稿2 绿色蝈蝈 《绿色蝈蝈》教案1 18.绿色蝈蝈 《绿色蝈蝈》读后感(2篇)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2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2 《绿色蝈蝈》简案 《绿色蝈蝈》教案 《绿色蝈蝈》教案 绿色蝈蝈教学案 《绿色蝈蝈》教案 《绿色蝈蝈》教案 《绿色蝈蝈》教案 18 绿色蝈蝈 《绿色蝈蝈》导学案 《绿色蝈蝈》教案3 《绿色蝈蝈》教案10 《绿色蝈蝈》导学案 《绿色蝈蝈》学案1 23、绿色蝈蝈 《绿色蝈蝈》预习学案 《绿色蝈蝈》教案4 绿色蝈蝈阅读答案 十八 绿色蝈蝈 《绿色蝈蝈》教学稿 绿色蝈蝈(原文) 《绿色蝈蝈》说课稿 《绿色蝈蝈》练习题 《绿色蝈蝈》精品教案 《绿色蝈蝈》教学案例 18.绿色蝈蝈 导学案 《绿色蝈蝈》 教学稿 《绿色蝈蝈》教学实录 《绿色蝈蝈》学习要点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 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实录 绿色蝈蝈解读 《绿色蝈蝈》赏析 《绿色蝈蝈》评课 《第23课 绿色蝈蝈》教案 18、《绿色蝈蝈》教案设计 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 《绿色蝈蝈》教案设计 《绿色蝈蝈》评课稿 《绿色蝈蝈》教案设计 《绿色蝈蝈》学法导引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 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建议 《绿色蝈蝈》教案设计 《绿色蝈蝈》优秀教案 《绿色蝈蝈》词义辨析 《绿色蝈蝈》写作特点 《绿色蝈蝈》课堂实录 《绿色蝈蝈》同步练习 《绿色蝈蝈》习题精选 《绿色蝈蝈》生字注音 绿色蝈蝈•检测题 《绿色蝈蝈》说课稿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7 《绿色蝈蝈》的探究教学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4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12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13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杂谈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反思 《绿色蝈蝈》教学反思 《绿色蝈蝈》教学参考 《绿色蝈蝈》 检测题 《绿色蝈蝈》 阅读题 《绿色蝈蝈》学习目标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