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18(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小编: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积累古代文言文词汇。

2.体会并学习作者“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对北大的特殊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田晓菲和我差不多大,记得读高中时,常在《语文报》上读她的诗和文章,她的诗作和经历曾经对少年的我起了很大的激励作用,是我当时的偶像之一。她在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它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经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了“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十三岁时,她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中时,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考取了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十六岁时,也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写的。她是个有理想、有追求,学业优异的学生。13岁就进了大学之门,而且是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她怎么看北大呢?她对北大有怎样的感情呢?学习了此文,我们就会有收获的。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

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要求学生将文中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出来,注意勾画那些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的语句。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

1.你认为文章哪些句子用得比较好,为什么?

明确:(学生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答案)

⑴“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这主要表达作者对北大有一种说不清的向往,或者说是一种心灵上的投合。

⑵“我却固执地扭过头去,口里说着:‘才不呢!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不就‘不新鲜’了吗?”这个情节非常有趣,它表达了十岁的“我”是多么地富有个性和自信,“我从未怀疑过我要成为北大的学生”。总之,这个部分主要表达作者从小就对北大一往情深,心仪已久。

⑶入学之初发出了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

“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太多、太多……”这几个句子,都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热爱、感激之情。北大让作者读了许多书,结识了许多人;北大让作者开始新的生活;北大让作者的心灵更加充实、更加丰富。

⑷“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正是在北大,我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这些直抒胸臆的语句,表达作者对北大的热爱、思念以及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心愿。

通过让学生对以上句子的细读、感受、理解,师生可以做出这样的归纳:文章综合起来就是表达了作者向往北大,热爱北大,感谢北大和要为北大做贡献的一片情意。

2.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这个际遇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再总结)

明确:之所以要写这个际遇,因为对于作者的一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实在是太重要了,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北大是“自七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正是在北大,我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我“永远无法分割开来”,简而言之,“我”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十三岁的那次不寻常的际遇”。

3.本文作者是个早慧型的人才。她13岁就上大学,16岁就写下了这样一篇情感饱满、思想丰富、文采动人的好文章。我们应该从她的成才故事中吸取一点什么呢?

明确:我们虽然难以跟她比肩,但我们从她的成才故事中吸取到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自信,执著,大量地阅读、思索,渴望创造等等。希望大家能学习作者的这些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使自己早日成为有思想、有觉悟、有知识、有智慧的人才。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以《我的际遇》为题目,写出你与母校的际遇,课下交流。

    相关推荐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十三岁的际遇》学案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教学设计19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语文上册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苏教版 十三岁的际遇 十三岁的际遇 十三岁的际遇 十三岁的际遇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八课《十三岁的际遇》导学案 十三岁的际遇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8课《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十三岁的际遇 十三岁的际遇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十三岁的际遇》知识点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教案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16 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十三岁的际遇》家庭作业 《十三岁的际遇》说课稿 《十三岁的际遇》导学案7 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学期《十三岁的际遇》知识点 2017苏教版初一语文十三岁的际遇家庭作业 《十三岁的际遇》表格式导学案6 初一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辅导练习之《十三岁的际遇》 初一上册语文辅导课文《十三岁的际遇》课后练习 初一语文《十三岁的际遇》课后练习必备 苏教版四年级第七册全册教案 《18、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设计 十、社戏(苏教版七年级上)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七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18.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三峡》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8课《黔之驴》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寻隐者不遇》设计 十八三个太阳(七年级苏教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诺曼底号遇难记》 苏教版七年级上期末(三)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峡》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十五夜望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西湖》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8课《黔之驴》个性化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2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1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6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10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11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13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长春版三年级上册)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15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7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9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12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14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3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8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军神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18课《青蛙和蛇》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16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4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5 十三短文两篇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黔之驴》表格式教案18(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12(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三峡》教学设计(鲁教版七年级上册) 苏教版六年级十二册全册教案(上)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十二册全册教案(上)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夏感》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颗枸杞豆 教案教学设计 《一面》表格式教案18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教学设计17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繁星》教案教学设计8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18《青蛙和蛇》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七颗钻石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推敲》设计之三 《本命年的回想》教案教学设计13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石榴》教案18(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十八岁和其他》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2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苏教版语文上册三年级《西湖》教学设计 《十八岁和其他》学案设计3(苏教版必修1)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冰心诗三首 《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设计42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十三课 散步》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18.黔之驴)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推敲》教学设计之三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天上的街市》学案 《皇帝的新装》教案教学设计41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三、冰心诗四首(苏教版七年级上)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