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孟子》两章教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编:

《孟子》两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1.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点拨法3.比较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然而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请走进《孟子·告子下》的选段中去寻找答案。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提示学生把握句中的停顿及重音。

3.学生大声读课文。

三、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2.小组讨论交流,解答翻译中的疑难问题。

3.全班分为两组,展开课堂竞赛,每道题单数题一组回答,双数题二组回答。

第二板块:思想内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2)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第三板块:才华展示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意思相同?请列出两句。

(2)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道理?请列举几例。

学生课堂竞赛成果展示:

关于思想内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

(2)这篇短论采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归纳推理论证等论证方法。如把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类比,如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罗列,如把成就伟人与国家灭亡对比,如先分析论证,后归纳观点等等。

才华展示:

(1)相关的名句有: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挎少伟男。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为天下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2)相关的事例有: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白成带领义军打进北京城,志得意满,终致失败,这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实写照。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青蛙丢进沸水中,青蛙奋力一蹦跳出来了。将青蛙放入温和的开水中,青蛙乐于呆在其中,温度渐升渐高,青蛙慢慢适应,最后竟被煮死了。这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写照。

畅销一时的书《谁动了我的奶酪》也在诠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4.教师综合评判,分出优胜组,全班鼓掌祝贺。

5.学生齐背课文。

四、总结升华:

提问: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学生讨论及成果展示:

孟子文中所言的两个问题,对我们仍具有可贵的启发意义:一是关于人才的造就问题。孟子在这个问题上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他强调入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增长的。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等艰难困苦的磨炼,方能增长才能,担此大任。才能不是天生的.而优哉悠哉,贪安图乐,自然也增长不了才能。才能从磨炼中来。另一方面他指出入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挫折困顿面前,振作精神,努力奋斗,发挥主观能动性,方能冲出困境,别开生面;若颓然丧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才能从奋斗中来。一是关于国家的治理问题。孟子指出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警觉,居安思危对一个国家的极端重要,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试想,一个国家如果奸邪当道,佞幸弄权,沉湎安乐,丧失警觉,那么其前途命运是可想而知的。

五、课堂小结:

《(孟子)两章》,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善于说理,手法多样.论证严密。这些特点对于我们今天读写议论文具有多方面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孟子的政治思想对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仍有一定的教益。“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希望大家悉心体会,思有所悟,学有所获。

七、布置作业:

1.两篇短文中,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你的理由。

2.写一篇渎后感。淡谈在物质生活日益丰裕的今天,该如何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板书设计]:

《孟子》二章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一、摆事实

得道多助

论据:战例治国人和 生于忧患 二、归纳基本观点

失道寡助 死于安乐

结论:得到多助 三、正反论证

失道寡助 四、归纳中心论点

    相关推荐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备课资料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表格式教案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 《得道多肋,失道寡助》导学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 我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谈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3 教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一点体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案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实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实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品教案2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全文通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梳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精彩片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精彩片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精彩片段 初一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 九年级语文优秀教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范文 中考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 九年级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设计 八年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语文教案范文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文练习及答案 诵读欣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初三语文文言课文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学案(北师大七年级必修)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九年级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0年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考文言文复习:有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试题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2教时教案 语文版2011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初一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乐于助人的孟德欣 学生作文范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关于蜀道 《孟子》两章 《孟子》两章 《孟子》两章 《孟子》两章教案 《〈孟子〉两章》多义词辨析 关于《孟子》 关于“安塞腰鼓”的新闻报道 18《孟子》两章 18《孟子》两章教案 18《孟子》两章 初二语文家庭作业:生于忧患测试题及答案 18《孟子》两章(1) 《〈孟子〉两章》教学案例 18《孟子》两章教案(1) 班主任要善于当好学生的助手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偶得 《〈孟子〉两章》通假字 预习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 《〈孟子〉两章》通假字 《〈孟子〉两章》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