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芦花荡》写作背景

小编:

《芦花荡》作者介绍与写作背景

一、作者介绍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12岁在安国县城上小学时,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对他有很大影响。他一直相信艺术为人生的主张。孙犁14岁考入保定育德中学。学习期间,开始阅读社会科学、文艺理论著作和一些苏联文学作品,扩大了他的视野,并为后来的创作和评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高中毕业后无力升学,流浪北平,在图书馆读书或在大学旁听,曾用“芸夫”的笔名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还先后在市政机关和小学当过职员。1936年暑假后,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在这里他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曾编印出版革命诗抄《海燕之歌》,在《红星》杂志和《冀中导报》副刊上发表过《现实主义文学论》《鲁迅论》等论文。1938年秋,在冀中区办的抗战学院任教,1939年春调阜平,在晋察冀通讯社工作。此后,在晋察冀文联、《晋察冀日报》、华北联大做过编辑和教员,同时进行文学创作。1941年回冀中区参加编辑群众性的大型报告文学集《冀中一日》,并写成《区村和连队的文学写作课本》(后改名《写作入门》《文艺学习》,多次重印)。1944年去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冀中农村从事写作,直至解放。这一时期,他参加了土地改革工作,写有《钟》《碑》《嘱咐》等短篇小说和一些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孙犁在《天津日报》工作,同时继续文学创作。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写于50年代初,以滹沱河沿岸两个村庄为背景,围绕着高、吴、田、蒋四姓五家在抗战初期的生活史,细致地勾勒了冀中平原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展现了七七事变后,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壮丽画卷。作者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描摹抗日根据地的风云变幻,虽语多风趣而不落轻佻。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写成于1956年。小说通过铁(匠)、木(匠)两家十几年间友谊的建立和破裂的过程,揭示了50年代初期北方农村的生活风貌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给予农村社会的深刻影响。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小满儿这个处在生活的十字路口,性格矛盾的人物形象,在读者中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56年以后,作者因病长期搁笔,但他以《天津日报》副刊《文艺周刊》为阵地,发现和培养了不少青年作家。这个时期,他还写有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

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1958),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1977年以后,作者主要写作散文和评论,也有少量小说,陆续结集者有《晚华集》(1979)、《秀露集》《澹定集》《耕堂杂录》(均1981)、《尺泽集》(1982)等。1982年,作者又将从事文学事业以来所能收集到的绝大部分作品,辑成《孙犁文集》5册(内分7卷)。

二、写作背景

本文创作于1944年。由于作者在冀中平原一带生活了很长时间,所以他对这里的生活,尤其是这里的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斗争生活非常熟悉。在抗战的冀中平原上,孙犁到处看到一种无形的力量,为这里的人民的英雄行为所感动,因而写下了像《芦花荡》这样美丽而感人的作品。

    相关推荐

    《芦花荡》课文背景知识 《芦花荡》写作特色 芦花荡 芦花荡 芦花荡 芦花荡 芦花荡 《芦花荡》 《背影》写作背景 2芦花荡 2 芦花荡 《故乡》写作背景 《祝福》写作背景 《组歌》写作背景 《口技》写作背景 《芦花荡》通案 《祝福》写作背景 《雷雨》写作背景 《故乡》写作背景 《公输》写作背景 《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教案 《海燕》写作背景 《公输》写作背景 《师说》写作背景 《祝福》写作背景 《桃花心木》 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童趣》写作背景 《口技》写作背景 《海燕》写作背景 《师说》写作背景 《口技》写作背景 《童趣》写作背景 《公输》写作背景 《爸爸的花儿落了》写作背景 《芦花荡》赏析 《诗两首》写作背景 《喂——出来》写作背景 石灰吟写作背景 《黄河颂》写作背景 《华南虎》写作背景 《雷电颂》写作背景 《孔乙己》写作背景 《囚绿记》写作背景 《蜀道难》写作背景 《孔乙己》写作背景 探讨新课程背景下《芦花荡》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芦花荡 说课稿 《芦花荡》教案2 《芦花荡》教案3 《芦花荡》教案18 《过秦论》写作背景 《华南虎》写作背景 《变色龙》写作背景 《谈生命》写作背景 《蜀道难》写作背景 2008,北京写作背景 《芦花荡》说课稿 《芦花荡》教案1 《芦花荡》教案4 《丑小鸭》写作背景 《隆中对》写作背景 《诗两首》写作背景 《华南虎》写作背景 《诗两首》写作背景 《琵琶行》写作背景 《过秦论》写作背景 《草原》的写作背景 《变色龙》写作背景 《谈生命》写作背景 《琵琶行》写作背景 《声声慢》写作背景 《景阳冈》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芦花荡说课稿 《芦花荡》课本剧 第2课《芦花荡》 《芦花荡》说课稿 《芦花荡》教案5 《芦花荡》教案6 芦花荡说课稿 第2课《芦花荡》 《最后一课》写作背景 《老人与海》写作背景 《短文两篇》写作背景 杜牧《赤壁》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写作背景 《短文两篇》写作背景 《小狗包弟》写作背景 《桥》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灯光》 作家作品写作背景 《芦花荡》同步练习 《芦花荡》结构分析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说课教案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