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荷塘与江南(人教版高一必修)

小编: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名篇,历来对他的解读读者习惯于把眼光停留在“荷塘月色”的描写下,而对于作者提到的“江南采莲”则较为忽略甚至是不理解。笔者在此则认为,后者正是解读《荷塘月色》的重心所在。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文章的第四、五两段描写的荷塘月色世界的审美构成。诗人在此撷取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月华这些充满了古典文化意蕴的意象,荷塘之中,荷叶田田,美如裙裾;荷花如星,绰约千姿,明珠乳白;风送荷香,吹皱一池碧水,含情脉脉——朱先生在此创造出了一种素静淡雅的氛围,这是一种诗意的美,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宁静和谐、令人陶醉的审美愉悦。这些描写固然是写景抒情,寄托作者暂得的宁静,抒发心中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悲伤。

但是如果仅作此分析,解读是很低浅显的。我们都知道,“散文是我手写我心”(郁达夫语),“散文是有我的艺术”(林可夫语),散文的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那荷塘的月色、月下的荷塘,处处浸润着朱先生的情思、意趣、气质与性情。

荷香月色世界一种柔而不媚、美而不妖、自然温婉的风格不正是儒家的温柔敦厚的美学观念的折射。特别是“荷”与“月”两个中心意象已经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荷的亭亭净植,香远益清,出淤泥而不染;月的皎洁澄明,纤尘不染;这些都寄托了朱先生的君子人格、清洁精神和儒家知识分子的典型的中和主义心态。不仅如此,这里还有“脉脉的流水”——象征诗人温润如玉、温婉多情的敦厚性格;“一层淡淡的云”“薄薄的青雾”——象征学者的苦闷惆怅,传统文士内心的郁结。所有这些既是写景抒情,更是托物言志!既是眼前之景,又是心中之景!

但是文章并未就此收束,诗人却“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于是又记起《西洲曲》”。

他们到底与上文的“荷香月色”有何关联,显然弄清“江南采莲”的意蕴是深入解读的关键?

朱自清先生在扬州,长在扬州,是典型的江南人,他熟悉江南的旧俗——采莲。江南采莲,“妖童媛女,荡舟心许”的情景,“低头弄莲子”的柔态,那种生活是“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这真是有趣的事”。江南采莲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在一起嬉戏采莲,不拘礼法地相互表露爱情。这不也正是一个自由的充满情趣的世界吗?这种意境不正与前文的荷香月色惊人的一致吗!

这就要说到江南的审美意蕴了,江南“在传统的文化语文里是美”的象征,古诗词中的“忆江南”“梦江南”的生活都是无限美好的,在江南风景如画,佳人如月,风流繁华,在江南那里好像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宗自华的《美学散步》)。刘士林先生指出:“《西洲曲》是中国诗性精神的一个基调,所有关于江南的诗文、绘画、音乐、传说,所有关于江南的人生、童年、爱情、梦幻,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最初的原因。”(《〈西洲曲〉与我的江南情结》中华民族的审美精神,正是在一唱三叹的江南抒情诗中成长起来的。经过魏晋六朝的文化积淀,“江南”不再是一个地理概念,它也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诗意地栖居地。

江南,在文中是一方大的荷塘!她在朱先生的意识深处,她的色彩是清晰的而非朦胧的,她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荷塘”。

作者为什么在结尾要提到“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笔者认为此处的江南不再是审美世界中的江南了,而应是现实世界的江南,这是诗人的顺势联想。文章正是在“入荷塘”与“出荷塘”,在“入江南”与“出江南”,在“入家门”与“出家门”这一审美结构中来完成意义建构的。“惦着江南”这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理由。第一,江南有他的浪漫的爱情。朱先生与妻子武钟谦女士1916年在扬州结婚,那一段时光是令他回味的,那种自由和悦的家庭生活与江南采莲的热闹有趣是多么的契合。可是,到写作之时,时过境迁,人已不在江南,并且斯人独憔悴,妻子由于多产体弱,已经患病。(参见季镇淮《朱自清年谱》)。第二,担心江南风风雨飘摇的时局,1921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715”反革命政变。这种形势,朱先生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是担心的。第三担心江南的朋友,在时代的洪流面前,人都在发生分化,朱先生的许多在江南的朋友——激进的知识分子——有的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们的处境是令先生担忧的(参见《名著重读》之钱理群文《朱自清为什么“不宁静”》)。

    相关推荐

    荷塘月色(人教版高一必修) 荷塘月色(鲁教版高一必修)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荷塘风起》教学设计(鲁人版高一必修) 《荷塘风起》教案(鲁教版高一必修)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设计 涉江采芙蓉(人教版高一必修) 高一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二) 氓(人教版高一必修) 高一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课堂练习 孔雀东南飞(人教版高二必修) 孔雀东南飞(并序)(人教版高一必修) 《荷塘月色》教案25(苏教版必修2) 《江南的冬景》教案17(苏教版必修一) 换一种思路,换一种活法——荷塘月色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 人教版高一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 《离骚》(人教版高一必修) 孔雀东南飞(粤教版高一必修) 高中语文必修四《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二《采薇》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囚绿记(人教版高一必修) 高二人教版语文孔雀东南飞(人教版高二必修) 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苏教版必修一) 《荷塘风起》教学设计、评点及教学后记(鲁教版高一必修) 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囚绿记(人教版高一必修) 《囚绿记》(人教版高一必修) 囚绿记(人教版高一必修) 短歌行(人教版高一必修)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荷塘月色 “文中有画,画中有情”——《荷塘月色》一文中的画面与情感把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云南的歌会(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必修2《荷塘月色》优质说课稿 故都的秋(人教版高一必修) 《兰亭集序》(人教版高一必修) 孔雀东南飞剧本(新版)(人教版高三必修) 荷塘月色教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 短歌行六(人教版高一必修) 短歌行四(人教版高一必修) 短歌行七(人教版高一必修) 兰亭集序(人教版高一必修) 《诗经》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 兰亭集序(人教版高一必修) 孔雀东南飞(并序)(粤教版高一必修) 《江南的冬景》教案18(苏教版必修1) 短歌行16(人教版高一必修) 兰亭集序(人教版高一必修) 兰亭集序(鲁人版高一必修) 《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我有一个梦想(人教版高一必修) 氓(粤教版高一必修) 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 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 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 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 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一必修) 自然界与人类·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 我有一个梦想(人教版高一必修) 《与朱元思书》(人教版必修) 《江南的冬景》说课稿3(苏教版必修1) 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 谈“忆江南”在《荷塘月色》中的地位 故都的秋(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 赤壁赋(人教版高二必修) 新人教版游褒禅山记 (人教版高一必修) 《囚绿记》教案之一(人教版高一必修) 必修二试卷: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期中试卷 故都的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离骚》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短歌行(人教版高二必修) 短歌行(人教版高二必修) 短歌行(人教版高二必修) 离骚(粤教版高一必修) 《我有一个梦想》1(人教版高一必修) 《离骚》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一必修) 短歌行(人教版高二必修) 必修一试卷: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模块测评卷 游褒禅山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江南的冬景》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鲁版高一语文《荷塘风起》教案 云南的歌会(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济南的冬天(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济南的冬天(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师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高一语文《我与地坛》教案 苏教版必修2 云南的歌会(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云南的歌会》(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云南的歌会(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故都的秋(人教版高二必修) 赤壁赋(苏教版高一必修) 《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赤壁赋》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赤壁赋(苏教版高一必修) 《再别康桥》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雨巷》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