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离骚》学习要点及能力检测

小编:

一、关于屈原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创作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份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哥白尼、莎士比亚、但丁、屈原)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二、关于“楚辞”

楚辞渊源于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汉书·艺文志》中也列有“屈原赋”、“宋玉赋”等名目。

西汉刘向将部分“楚辞”体的作品编辑成书,名“楚辞”。《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

三、关于《离骚》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诗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六十四字,是中国古代最为宏伟的抒情诗篇。其写作年代,或以为在怀王晚年,屈原第一次遭放逐以后;或以为在顷襄王时期,屈原第二次被放逐以后。

《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为“离忧”,意思尚不够明白;班固进而释“离”为“罹”,以“离骚”为“遭忧作辞”;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二说均可通。

尽管对《离骚》的写作年代和题旨有不同说法,一时难下定论,但仍可这样明确地概括:这是屈原在政治上遭受严重挫折以后,面临个人的厄运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

《离骚》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辉异彩。诗人以炽烈的情感、坚定的意志,追求真理,追求完美的政治,追求崇高的人格,至死不渝,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对屈原所说的“美政”,如果冷静地看,我们只能说这是超越现实的理想。诗人所服膺的“三王”之政,“尧舜”之治,实际是儒家虚构的产物;他一再提出的以民为本、修明法度、举贤授能等政治主张,在春秋战国时代作为一般原则虽然已经得到普遍赞同,但在实际统治中,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实行。而屈原却始终要求以他理想中的“美政”改造楚国,并以此照出楚国政治的黑暗,批判楚国君臣的昏庸和贪鄙。当认识到“美政”不可能实现时,他宁可怀抱这理想而死,我们决没有理由指责屈原“偏激”,指责他的理想“不切实际”。因为理想本身是照耀人类前进的光芒;为理想而奋斗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得以摆脱平庸苟生的伟大精神。

如果说屈原在政治上受儒家学说影响较多,那么他的强烈的自我意识,在孤立的处境中坚持真理、勇于斗争的精神,却与提倡“中庸”的儒家文化截然不同。我们知道,屈原虽然由于政治的原因而被放逐,但直接的理由却是肮脏的“谗言”。这意味着他所属的社会群体对他的人格作出否定。然而诗人坚信自己掌握着真理,拥有美好的品格。一部《离骚》中,通过大量的关于美人、香草等富于象征意义的辞藻铺陈,通过上天下地驱使神灵的辉煌奇幻的场面,通过反复表述自己的心迹,重建了崇高的诗人自我形象。另一方面,当诗人意识到他和自己所属的群体——楚国贵族集团——完全处于对立状态时,不仅没有恐惧感,反而产生了一种自豪感。

四、本文结构分析

在此节选部分的文段中,由三方面的人物,即诗人自我、“灵修”(即楚王)和一群“党人”,构成激烈的矛盾冲突。

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至“字余曰灵均”,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身世的美好和崇高。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正月寅日),被赐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

在此基础上,文中“纷吾既有此内美兮”至“来吾道夫先路”部分,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良好的体态,并能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诗人自述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品行,并在感叹时光易逝中劝谏楚怀王“抚壮”“弃秽”“改乎此度”,而“乘骐骥以驰骋”。

最后,自“昔三后之纯粹兮”至“羌中道而改路”,诗人希冀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一样的圣明君主。并表述了自己的忠心,抨击谗言,劝谏怀王。

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主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党人”即结党营私的小人,是同诗人敌对的、代表邪恶的一方。“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他们只顾苟且偷安,使得楚国的前景变得危险而狭隘。

五、能力检测

1.请给下列词语中的红色字注音:

苗裔 孟陬 庚寅 览揆 肇始 辟芷 宿莽 蕙茝 险隘 踵武 謇謇

2.填空:

屈原,字___________,名___________,战国时期___________国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开创了一种新诗体___________,又因以屈原作品《___________》为代表,所以,后世也称此诗体为___________。

《离骚》,是《楚辞》代表作品,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者,犹___________也,意为屈原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3.请解释下列文句中红色的词语。

(1)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2)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3)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4)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5)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6)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4.对下列句中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朕皇考曰伯庸 考:古时对亡父的尊称

B.唯捷径以窘步 捷径:能快捷地达到目的的道路

C.肇锡余以嘉名 肇:始

D.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扈:披 纫:连缀,贯串

5.红色字意义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B.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C.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D.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6.对句中红色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②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③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④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④相同,②与③不同

C.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D.都不相同

7.屈原常用“香草”比喻高洁的操行和人,请列出课文中出现的香草名。

参考答案

1. yì zōu yín kuí zhào pì sù chǎi ài zhng jiǎn

2.原 平 楚 “楚辞” 离骚 “骚体” 罹忧

3.

(1)孟陬:正月 降:降生,出生 (2)览:看 揆:揣度 锡:通“赐”

(3)名:命名 字:取字 (4)淹:停止 代序:替代交换顺序,意为更替

(5)耿介:光明正大的样子 (6)惮:害怕 舆:车

4.B

5.B

6.B

7.江离 辟芷 秋兰 木兰 宿莽 申椒 菌桂 蕙 茝 荃

从“天香”谈起

高二 施文

最初注意到这首词,只因颇爱词牌“天香”。

不知“香香公主”当年可否是因此而得名,但其间却似若有若无地相系。

没有机会查考“天香”的来历,姑且依字面而解吧。低声而诵,自有一股飘渺轻灵的绝美,与香香公主恍若尘世之外,至纯至净的气质何其相似。更妙的是,香香柔而不弱,凄而不凉的决绝坚韧、碧血丹心,恰如这词中淡定、真刻的悲哀,灵韵之美中隐隐一丝绞痛深印心间。

只应天上有的仙子误落尘间,终于在冷酷、贪婪的欲望与纷争里葬送。骊宫探得的龙涎,候火燃尽,尘灰不复,却只换得怅然一梦,幽幽悲叹。本来浓烈的香气,在回忆里似有似无,早已迷惘,但那份悲凉却真真切切,涌上心头。

于是明白,人生如梦,繁华荒芜,任你如何贪恋执著,终难圆满。但人作为创造本身,已经同时超越了生死,人因为开始并非结束,却又与结束同源。是以在这开始与结束的交错中恣意燃烧,每一柱火苗都同时照亮了两端——生与死,错位的轮回。

想起元好问的“骤雨打新荷”……

人生苦短,即时行乐;故国曾经繁华,转眼间衰败沦亡。恣意快活何尝不是源于对生命透彻的爱?功名利禄,怎知不是辜负了这人间一遭?终成灰烬,何苦在意别人的目光,只消心性自由,已然不枉一生。正所谓人各有志,众生百态,不可强求。

倏地诵起范仲淹的“苏幕遮”……

苏幕遮,胡人舞曲也。以此填“乡情”,加上希文一贯苍凉的才情,堪称绝唱。

面对如此空灵凄清的景色,画也难及,偏偏那一缕他乡怅惘升起,终于“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怕美景也只添心痛。是否人总有太多的牵绊,太多虚无的重担。其实是否异乡又有何分别?我们的出生,不属于任何地方,我们的离开,也没有任何地方会悲哀,何苦自作多情,从来到世上已然注定将一生走在路上,没有目的地,自然没有归途。

既然一切悲欢离合、灿烂消亡都只是风景,那就放下贪嗔痴怨,学会欣赏、体味这变幻的美景。

旅途中,无法停留。过去的才能永恒。

“憎相会,爱别离”,何等透彻的心境。

繁华绚烂,如烟花般稍纵即逝,其实花朵向下的轮廓正是人生坠落的轨迹。有人学会收起所有过往,所有轰轰烈烈,重新作个平凡中庸之人,此生已已,归于平淡。也有人终于无法收放自如,宁可随着浓烈的幻觉、绝艳的风景一同消逝,“跨越衰老,直向死亡”。

诗经中的“木瓜”……

何等质朴、原始、真实,比起后人的醉生梦死、浮华嗔怨,这究竟是始,亦或是终?是否我们费尽心思,终于绕了一个大圈,发现最简单的其实最有深意。但这一路毕竟没有白走,好比人生,同样点燃,同样熄灭,中间燃烧的舞蹈却千姿百态,曼妙不同。

写了这么多,其实没有头绪,没有出路,只有矛盾的思索和奢望。

人人相差不过毫厘,却又如此不同。

[评析]:

作者的此番人生悟解,实在精彩!我们说写作需要生活,需要体验。然而,这种生活和体验的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直接的生活固然真切,间接的体验未必就虚无。我想,作者施文对于人生的感悟,肯定不全来自其直接的生活;而更多的是她在广泛而深入的阅读中的间接体验。只要加以思考,生活便无处不在。文学作品,尤其是古典诗词中,蕴藏着丰厚的人生哲理的宝藏。挖掘它,审视它,再移就于身,便也是一种深刻的人生。读一些作品吧,它能使人丰富,使人深邃,使人厚重。文章在语言、构思等方面都有相当的优点,但这些却是我在阅读此文时最有感触的地方。

    相关推荐

    《离骚》学习要点及能力检测2 《离骚》能力检测 《离骚(节选)》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离骚》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海燕》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赤壁赋》学习要点及能力检测练习 韩愈《师说》学习要点及能力检测题 《藤野先生》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琵琶行》学习要点与能力检测 《唐雎不辱使命》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孔雀东南飞》知识要点及能力检测 《滕王阁序》学习要点与能力训练检测 《鸿门宴》知识要点与能力检测 司马迁《鸿门宴》学习要点与能力检测习题 《愚溪诗序》学习要点与能力检测教学教案 《师说》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师说》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祝福》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六国论》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记念刘和珍君》知识要点与能力检测 《游褒禅山记》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粤教版高二必修) 《灯》学习要点与能力训练 《离骚》重点难点 《陈情表》能力检测 《离骚》练习 《兰亭集序》能力检测 《装在套子里的人》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离骚》写作特点 《过秦论》知识要点及能力训练 离骚同步测试 释离、离离、离骚 《离骚》自测反馈 《离骚》重点难点指导 《离骚》学习目标 初一语文期末学习能力检测题 《故都的秋》综合能力检测练习 初一语文期末学习能力检测题 《离骚》 《离骚》预习学案 离骚 《离骚》 《离骚》重点句赏析 离骚 《离骚》 离骚 离骚 离骚 《荷塘月色》学习要点与能力训练 《检阅》学习要点 《离骚》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离骚 离骚 《离骚》 《离骚》巩固练习 《离骚》 《离骚》.. 离骚 离骚 离骚 离骚 《离骚》 离骚 《孔雀东南飞》学习要点与能力训练 《陈情表》知识与能力检测 《陈情表》知识与能力检测 《离骚》同步练习 《离骚》教学 读《离骚》 离骚2 《劝学》知识要点和能力训练 高中一年级语文下册离骚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学习要点和能力训练 《烛之武退秦师》学习要点与能力训练 《离骚》同步练习14 六年级语文能力检测试题 《离骚》同步练习15 《装在套子里的人》知识要点及能力训练 《离骚》导读 离骚(节选) 离骚(节选) 离骚教案 《离骚(节选)》知识点梳理 《装在套子里的人》知识要点及能力训练 《离骚》教案 《离骚》参考 离骚译文 《离骚》的“离”应通“罹” 《离骚》导学案 高二语文综合能力检测试题 《离骚》题解 离骚(节选) 离骚教案 《离骚》译文 《离骚》教案 《离骚》赏析 《离骚》教案 《离骚》译文 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学设计一课时 《离骚》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