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总复习

2017年高考语文现代阅读技巧例文解析:重峦叠嶂间的田园

小编:
2017年高考语文现代阅读技巧例文解析:重峦叠嶂间的田园

重峦叠嶂间的田园

余秋雨

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为权谋的争斗看得很透,这与魏晋名士基本一致。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就会发现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而且,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

魏晋之前,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

安静,是一种哲学。历史上许多文人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也曾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

这样一个陶渊明,使大家感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人们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可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人们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

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大众的关注之外。到了唐代,陶渊明还没有产生应有的反响。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东坡是热闹中人,由他来激赞一种几百年前的安静,容易让人信任。细细一读,果然是好--陶渊明成了热门。

文化上的高峰有时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而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人们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

请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自然意境,可以看成陶渊明整体风范的代表。但是王安石最推崇的却是前面四句,认为“奇绝不可及”,或许就因为这几句平实的话语道出了人生哲理:在热闹的“人境”也能找到安静,关键就在于“心远”。

正是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而且,即便处在边缘,也还是充满意味。什么意味?只可感受,不能细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哲理玄言诗的痕迹。陶渊明让哲理入境,让玄言具象,大大地超越了魏晋名士。但是,魏晋名士对人生的高层次思考方位却被他保持住了,而且保持得那么平静、优雅。

他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归结性思考:“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形影神赠答诗》)大化,成了陶渊明的思维起点。一切依顺自然,因此所有的喜悦、恐惧、顾虑都被洗涤得干干净净,顺便,把文字也洗干净了。

1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陶渊明的诗歌风格自然而平淡,恰恰因为这一点,所以宋代之前一直无人赏识他。

B.作者将陶渊明和历史上许多文人作对比,表现出他的安静是一种自觉的处世态度,

C.陶渊明与魏晋名士一样也追求“回归个体”,但他却发现得平静、自然、优雅。

D.标题中的“田园”是陶渊明生命境界的象征,而“自然”就是这种境界的核心。

E.本文朴素的语言风格与所表现的陶渊明淡泊宁静的精神境界浑然一体,令人回味。

【答案:AE。解析:此类选择题把握三个原则:一是中心至上;二是回归原文;三是寻同去异排除法。也就是说首先要明确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命题者常设游离主旨的选项,此项往往为错误项。回归原文则是将选项一一回归到原文位置,如此题中的A选项,“宋代之前一直无人赏识他”课回归到原文的第4和5段,读完4、5段答案就很明确了,并不是因为陶渊明自然平淡而在宋代之前不被人赏识。E选项朴素的语言风格显然不符合本文语言,本文语言大量引用和化用诗词,极具文采,而不是朴素。】

17.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6分)

①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

【解析:句子含义理解题。此类题型先找到句子在原文的位置,然后分析句子明确两点:一是句子描述的对象是谁,二是找出关键词。再从两个角度思考 ,一是是什么(关键词若为指代词、含有修辞义的词等),二是为什么(关键词为表修饰或限制的形容词、副词等)。这道题也可以这样解答:首先明确该句位于文章第二段,然后描述的对象是魏晋名士解救和回归个体,然后找到关键词:悲壮而绮丽、当众,结合上下文解释为什么说他们悲壮的、又为什么要说是当众。结合上下文不难发现“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由此可以得出答案:魏晋名士以个体的生命与整个世俗相对抗,以绝对不合作的态度表演人生,以极端的方式充分展示 “人”的个体需求和个性魅力。】

②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

【解析:原文第六段,描述对象应为“文化上的高峰”(比喻义),关键词为“与天相连”“隐隐”,与天相连说明高企鹅远,隐隐则说明看不清,再结合第6段文意,很容易总结出答案:指文化上的高峰,它离人们很遥远,人们没有真正认识它】

18.文中引用陶渊观的《饮酒》和《形影神赠答诗》,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解析:作用题。内容、结构和手法及艺术感染力几个方面思考,作用题必须把握两个原则:一是为中心(有时是全文的中心,有时某段或某几段的中心)服务,二是结合上下文。此处界定了引用的作用,引用内容上往往是为了证明或印证文中某句话或作者的某种观点,可引导学生去引用部分的前后寻找;再看引用部分的位置,判断其在结构上的作用。答案要点:要点一:第一次引用,承上启下,证明“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并引出下文的分析,说明陶渊 明能保持“安静”,关键在于“自远”。要点二:第二次引用,收束全文,借这首诗点明陶渊明的思维起点就是“依顺自然”,所以他的“田园”生活才保持得那么安静。】

19.作者说:“文化上的高峰有时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而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人们心间。”这句话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本文之外的例子谈一谈。(200字左右)(10分)

【解析:延伸阅读题最关键的审题,此题可先回归到句子含义理解这类常规题型,先分析句子,找出关键词“云雾”,再结合文章内容明确朦胧在人们心间的“云雾”具体指什么,从而得出作者观点(句意)。继而再延展联想(自己的思考),这种导致文化高峰不被发现的云雾还有可能是什么(自己观点)。最后例句熟悉的典型例子印证自己的观点。延伸阅读组织答案时要注意语言和结构,要做到观点正确、语言通顺,条理清晰。】

【评分要点】 ( 2 分)把握句意: (2 分)观点; (4 分)能举例分析; (2 分)语言。

【答案示例】

例1 这句话让我想到了这样一种文化现象:在特定的时代里,主流文化会使人们趋于关注热度高的东西从而忽略了许多虽然风格不同但水平实际很高的作品。纵然艺术家有很出色的才华,也始终无法被认可。譬如说著名的画家梵高,他一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作品,但一切的成就都是在他去世许多年之后才被授予。我们不会忘记画中美丽的向日葵,也不会忘记自画像中他忧郁的表情。因此,我认为,我们应当更加全面地了解文化,感受多元的文化,不应过于被时代风尚所影响,拥有独立的文化欣赏观。

例2

对作者的话,我十分赞同。“文化的高峰”之所以被云雾所笼罩,是因为站在山脚的人们的视野与山顶上的“孤峰”鸟瞰相比太狭窄了,使我不禁想到了十七世纪末期的西方科学文化的悲剧--哥白尼(应是布鲁诺),一个“看破”天地运行的天文学家,被活活烧死在教堂的广场,只因为他的“日心说”违背了当时人们心中的思考,尽管其学说在几百年后得到了证实。陶与之相比是幸运的,他的“安静”的人生追求,使他免受“火屠”,可是陶与哥白尼却同时都是无奈的,他们的智慧与科学,其实本是一条人性与科学的捷径,却被无知的人们用荆棘封锁了几百年。

例3

人们看不到文化高峰往往是追求轰动的心理引起的。杜甫的诗作在生前不被重视,因为人们认为他的诗作中没有李白那样新奇的比喻、豪迈的气势,缺乏对心灵的猛烈撞击,于是被人们忽视了很久。终于随着韩愈的激赏,人们发现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是能够引起人的心灵上的共鸣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样的诗句,这样的美感,是值得咀嚼回味的。如果人们能抛开对轰动效应的单一追求,抛开对表象的重视,也许能在诵读别人的诗作时感到心有灵犀,即使不知道作者,也能发现文化上的高峰。

【这篇文章不难理解,题型常规,解题思路也很好理清,可放在散文阅读的含义理解的讲义里作为新课讲解,因为这篇文章答案大部分可以从原文中寻找,放在新课中讲解不仅可以带着学生一步步得出答案,教会学生做题的思路、方法,还可以让学生减少对散文的恐惧。】

    相关推荐

    高考现代阅读例文解析:重峦叠嶂间的田园 2017年高考语文现代阅读技巧例文解析 2017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详解 [现代文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1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5 2017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现代散文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4 [高考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技巧点拨 2017年高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现代文 [高考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2017高考: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2017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讲解:现代文阅读表现手法 2017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解题技巧 2017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提高整体快读 2017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2017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答题技巧 2017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的表达技巧 高考备考:2017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高考现代文阅读实用解题技巧2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现代文阅读 2017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讲解:现代文阅读表达方式 2017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讲解:现代文阅读修辞手法 2017高考前10天语文冲刺:现代文阅读技巧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 2017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与实例:水墨文字 高考语文考场答题技巧——现代文阅读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的表达技巧 高考现代阅读例文解析:高处的灿烂 准高考生语文解题技巧:现代文阅读如何备考? [现代文阅读]2017年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汇编 [现代文阅读]2017年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汇编 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2017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记叙文 备考2008高考——现代文阅读技巧点拨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现代文阅读方法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需抓住表达技巧 2017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议论文 2017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说明文 备考2017:高考语文现代文答题技巧 高考现代文阅读——技巧、方法、建议 2017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如何做好现代文阅读题 2017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及策略 2016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技巧讲解 中考语文现代诗歌阅读技巧 高考现代阅读例文解析:壶口的黄河 高分经验: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与解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解答科技文、社科文阅读试题的技巧 备考指南:2012年中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阅读技巧:破解现代文阅读试题奥秘 2017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讲解:现代文鉴赏评价 2010中考语文:现代文说明文阅读技巧 2017高考语文:古诗阅读和科技文阅读技巧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鉴赏题答题技巧 2017年高考语文散文答题技巧解析 高考语文对现代文阅读技巧整体快读是首要 17年高考语文备考答题技巧:短文阅读例解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与实例:我的灵魂我的书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指导1 2016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小说的艺术技巧专练 高分经验:高考语文现代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借代的表达效果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如何读懂议论类文章 2017高考复习攻略: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2017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2017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巷 2017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阅读技巧:现代文阅读审题要领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阅读答题技巧 2017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解题技巧 2017年现代文阅读鉴赏命题角度解析及答题技巧指导12 2017年现代文阅读鉴赏命题角度解析及答题技巧指导17 2017年高考语文阅读之文言文的答题技巧 2017高考语文现代文复习攻略:科学文总体解题技巧 2017年现代文阅读鉴赏命题角度解析及答题技巧指导3 2017年现代文阅读鉴赏命题角度解析及答题技巧指导15 2017年现代文阅读鉴赏命题角度解析及答题技巧指导14 2017年现代文阅读鉴赏命题角度解析及答题技巧指导1 2017年现代文阅读鉴赏命题角度解析及答题技巧指导11 2017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7 2017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5 2017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亚麻田里蓝莹莹 2017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2 2017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6 2017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9 2017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8 2017年现代文阅读鉴赏命题角度解析及答题技巧指导2 2017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10 2017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1 2017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3 2017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4 2017高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 201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术语方法一览表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注意代词定答题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