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考前练习

高二下期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小编:

【高二下期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第I卷 (阅读题 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乡文化的交融

过去,社会文化同生活方式一样,也可以分为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两者之间似乎泾渭分明。城市文化认为乡村文化缺乏文化含量,而乡村文化则认为城市文化缺少生活气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城市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逐渐由界线分明走向相互渗透,趋于统一。其中农村文化更多地表现出向城市文化靠拢的趋势。当然,这种统一并不是简单地将乡村文化包容在城市文化之中。实际上,两者之间的融合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都经历了根本的变化。

应该说,在这个过程中,乡村文化的确呈现出衰落的迹象,如在广大农村,许多地方存在着自己的地方戏曲,它们代表了不同地方的“文化风味”,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城市文化的猛烈冲击下,这些地方戏曲日益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特别是对青年的吸引力。现在的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一样,喜欢的是流行歌曲,在此情况下,一些地方戏曲,特别是一些小的地方戏曲的衰落就是难免的。

但是,大凡为历代所传承的文化都不会如此脆弱。我们看到,有些地方文化在与城市文化的交融中脱颖而出。而且某些乡村文化在逐渐融入城市文化,并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东北大秧歌一直是东北乡村流行的一种文化形式,但在今天,人们更多地是通过电视看到大秧歌。而这些节目的制作者,是戴着大众的“眼镜”来生产这些节目的。到最后,连跳大秧歌的人都认为,电视上的大秧歌是“标准”的大秧歌。这样,经过改造的大秧歌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独立存在的乡村文化,而成了城市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了。

再看城市文化。如果说城市化的进程对于乡村文化来说是一个衰落过程的话,那么它对于城市文化而言则是一个扩张的过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被改变的不是乡村文化,而恰恰是城市文化自身。而导致城市文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核心要素,就是大众文化的崛起。

大众文化自从产生之日起,就和城市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产生于城市,以大众为自己的“典型”受众,和原有的城市文化相比,“大众文化作为商品经济社会大众百姓的一种日常文化消费方式,更多地表现出关注世俗人生的文化品性”,这就有力地弥补了原有的城市文化远离生活的缺陷。更重要的是大众文化以现代传媒为传播手段,可以按照市场规律成批生产,大量复制,这些特点使大众文化很快就在城市文化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并成为了城乡文化融合进程的主要推动力。

具体地讲,城市文化是通过两种方式向农村延伸的:一是人口的流动传播。改革开放以来,在这众多的流动人口中,来自农村的打工者占绝大多数,这些人自然也就成为文化的传播者,使城市文化在无声无息之间渗透到了农村。二是现代传媒的传播。与城里人一样,电子传媒现在也已成了乡村居民打发闲暇时间的主要方式,其中最为典型的电视所传播的大众文化就是主要源于城市文化,一些乡村题材的节目,也是按照大众的“口味”进行加工和提炼的。当乡村居民和城里人一样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欣赏节目的时候,也正是城乡文化悄无声息相互融合的时候。可以说,城乡文化是在相互延伸中逐步走向统一,而现代传媒每发展一步,这种文化传播和文化融合的速度就加快一步。

当然,对中国而言,这种延伸还刚刚开始,但它毕竟代表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方向。

1.下列对于“大众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众文化是产生于城市的文化,它与城市文化密不可分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城市文化,却有力地推进了城乡文化的融合。

B.大众文化的崛起会促使城市文化不断地被改变并不断向外扩张,与此同时,也必然会带来乡村文化的衰落。

C.城市文化缺少生活气息,大众文化关注世俗的特点则有利地弥补了城市文化的这一先天不足。

D.以现代传媒为传播手段,成批生产,大量复制,大众文化利用自身优势成为推动城乡文化融合的主要力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随着城市化的步伐一天天跟进,我国的城乡文化的差异性也会逐渐变小,这对乡村文化的冲击最为显著。

B.乡村文化在城乡文化的交融中呈现衰退趋势,地方戏曲尤其是地方小剧种的衰退是历史的必然。

C.东北大秧歌及其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在城乡文化的交融中脱颖而出,印证了乡村文化也会对城乡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D.跳大秧歌的人会认为电视上的大秧歌是“标准”的大秧歌,这可以看作是农村文化向城市文化趋同的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虽然乡村文化在城乡融合过程中大体上呈现劣势,但不意味着其所有的文化都将走向衰亡。

B.随着城乡人口的频繁流动,现代传媒的日益繁荣,势必加速城乡文化的“一体化”的到来。

C.从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一样喜欢流行歌曲而不愿再去关注地方戏曲中,也可以看出城乡文化的交融是大势所趋。

D.在城乡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其主流是城市对乡村文化的冲击,但农村文化对城市文化的渗透也不可忽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德兴,以材勇为游徼卒。聚少习技击。太祖遇于濠,伟其貌,深相结纳。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属,郭子兴欲招之,念无可使者。太祖力疾请行,偕聚骑而往,步卒九人俱。至宝公河,望其营甚整,弓弩皆外向。步卒惧,欲走。太祖日:“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招谕已定,约三日。太祖先归,留聚俟之。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豁鼻山有秦把头八百余人,聚复招降之。遂从取灵璧,克泗、滁、和州。授承信校尉。

既定江东,克长兴.立永兴翼元帅府,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张士诚入寇,击败之。召领宿卫。援安丰,两定江西,克武昌,皆从。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仍副炳文为指挥同知。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随征淮安、湖州、平江,皆有功,进指挥使。汤和讨方国珍,聚以舟师从海道邀击。浙东平,复由海道取福州,破延平。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至是,聚始独将。

洪武二年会大军取西安,改西安卫指挥使,进都督府佥事,镇守平凉。三年,封平凉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聚颇耽酒色,无所事事。又以招降无功,召还,切责之。明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达里麻。云南平,进取大理。未几,诸蛮复叛,命副安陆侯吴复为总兵。授以方略,分攻关索岭及阿咱等寨,悉下之。蛮地始定。置贵州都指挥使司,以聚署司事。十八年命为总兵官,帅指挥丁忠等征广南,擒火立达,俘其众万人。还镇云南。二十三年召还。李善长败,语连聚。帝日:“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竞坐党死,爵除。

(选自《明史•列传十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先归,留聚俟之 俟:等待

B.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 副:副手

C.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 次:驻扎

D.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 课:考核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B.士诚复人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C.士诚复人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D.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费聚貌伟尚武。费聚自幼学习武术,太祖因其相貌壮伟,与其结下深厚的情谊。他在行 军打仗中,毫无畏惧,屡立战功。

B.费聚处事果断。对于张家堡的民兵,采用恩威并重的谋略,费聚洞察忠奸,及时向太祖反馈。他偕同太祖机智地擒获其首领。

C.费聚战功显赫。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费聚自始至终独挑大梁,使其闻风丧胆。在拦击海盗时,势如破竹,同样表现出色。

D.费聚未得善终。他沉迷酒色,且又招降无功,曾受皇帝指责。又因李善长谋反之事而受牵连,以致落得未能善终的下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步卒惧,欲走。太祖曰:“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帝曰:“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竞坐党死,爵除。(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黄庭坚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注]。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当时诗人在平舆,其地属蔡州,汝河流过其境。友人李子先在并州任吏曹一类的小官。“青袍”是低级官吏的服饰。

8.颔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析。(5分)

答:

9.结合全诗,说说诗歌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6分)

答:

(三)10.名篇名句默写(6分)

(1)《雨霖铃》中描写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出体现周瑜指挥若定风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写江天壮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出门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说:“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过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B.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C.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事故圆滑、反复无常。

D.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E.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无钱大亨卢作孚

何昆

卢作孚1893年生于重庆合川,原名魁先,别名卢思,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卢作孚少时因家境贫寒辍学,后自学成才,1925年创办民生轮船公司(现在民生集团的前身),数十年励精图治,期望以实业救国,抗日战争时期倾尽家财支援抗战。

卢作孚一生充满艰辛、风险和挑战,却卓有成就,被世人称为“航运巨子”,又被称为“中国船王”。然而,这个与张之洞、张謇等人并称的卢作孚,却一生节俭朴素,乃至贫寒。日常穿戴上,他既没有大老板们的西装革履,也没有社会名流的珠光宝气,平日里就是一袭土布衣裳。因为朴素,还闹了一些误会。

一次,有客人要见卢作孚,恰巧卢作孚正与自己的下属某分公司经理闲聊。客人进了房间,一看那位分公司经理衣着光鲜,就想当然地认为他是卢作孚,于是上前大献殷勤,那位分公司经理慌忙介绍自己的老板卢作孚。那位客人十分尴尬,卢作孚却哈哈一笑,只当没事。

还有一次,卢作孚穿着土布衣裳去见当时的某位政要,递上名片后,那人上下打量卢作孚,看卢作孚其貌不扬,衣着寒酸,便很随意地对卢作孚说:“告诉你的主人,请进会客室。”原来这人竟把卢作孚当成仆人了。卢作孚笑了笑说:“在下正是卢作孚。”那位政要一听,立刻瞠目结舌。

据当时负责民生公司航船调度的副总经理童少生回忆:卢作孚的航运公司逐渐壮大,他的轮船不停地往返于宜昌与长江各港口之间,白天航行,夜间装卸。卢作孚每天都会出现在宜昌的各个码头,实地查看,发现问题立即解决。有一次,卢作孚穿着土布衣裳、灰色布鞋亲自在港口指挥调度,那些监工们看到一个“乡下人”在这里指手画脚,便要他走开,有的甚至还骂骂咧咧的。童少生上前呵斥道:“放肆,这是咱们的卢作孚总经理!”这些人听说这个土里土气的人就是卢作孚后,惊诧不已:什么?他就是卢总经理?真看不出来,看不出来……

卢作孚的节俭并非只在创业初期,也绝不是作秀,而是性格使然,理想使然。卢作孚早年因家贫遭人嫌弃,但他志向高远,气节清高,发迹后仍持俭朴本色。他的大部分收入都贡献给了中国的航运和教育事业。

民生公司创立时,卢作孚作为总经理月工资是三十元,当时万县市政督办杨森盛情邀请他去做市政协办(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月薪五百元,车马费另算。可卢作孚却写信拒绝说:“我平生只愿做事,不愿做官。”随着事业走上正轨,卢作孚的收入不能算少,但他除了将每个月工资的一部分交给夫人用来养家外,其余的收入都捐给了四川西部科学院和兼善中学等学校。当年的西南各学校流传着这样一个小笑话:同学结伴出门吃饭,结账的那个人大家就叫他“董事长”。意思是:别的董事长都是赚钱的董事长,只有卢作孚是个出钱的董事长。

卢作孚的四川老乡、国民党大佬张群评价卢作孚说:“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学者,一个没有个人享受追求的现代企业家,一个没有钱的大亨。”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卢作孚的一生都是十分节俭的,他志向高远,气节清高,不追求个人享受,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值得我们学习。

B.卢作孚与张之洞、张謇等人并称,他们一生节俭朴素,乃至贫寒。他们不是没有钱,而是将节约的钱都贡献给了教育等事业。

C.卢作孚正是因为少时家境贫寒辍学,后自学成才,挑战困境,所以才卓有成就,成为“航运巨子”“中国船王”。

D.文章的结尾所引的张群的话从侧面对传主卢作孚进行了描写,同时,还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E.卢作孚热爱自己的事业,不为高官厚禄所动,当事业有成收入甚丰的时候,他将自己应得的报酬全部捐献给了社会。

(2).卢作孚因为朴素闹了哪些误会?请简要概括。(6分)

(3).作者为什么说卢作孚是“无钱大亨”? (6分)

(4).本文传主卢作孚给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

B、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可理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C、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息息相关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D、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固执己见,众说纷纭。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生态健康国际论坛”是由国际生态健康联合会每两年组织一次的学术会议,主要探讨全球气候、生态变化导致的新发传染病等人类健康。

B.30年来,中日关系发展最大的经验和教训是,中日人民之间能否相互理解,才是中日两国最终能够实现世代友好的根本保证。

C.专家表示,此次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将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汽车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应用。

D.在国内部分乳品制造企业曝出诚信危机之后,豆奶作为替代品进入了消费者的视野,从而引发了投资者对相关行业发展前景的关注。

15.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古往今来的画家,可谓恒河沙数,不可胜计,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类人,与道合而为一,“其人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他的艺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朝闻道夕死可矣”

②置好坏于度外,受冥顽不朽的力量驱动作画

③终身勤于斯而不闻道

④世俗形骸消亡之日,正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

⑤画自己认为最好的画

⑥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

A.①④⑤②⑥③ B.①④⑤②③⑥

C.⑤②③①⑥④ D.⑤②①③④⑥

(二)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全球的页岩气不仅储量巨大(全球资源量约156万亿m3),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北美、拉美、中东、澳洲和独联体等等世界多数地区都有分布,堪称全球战略储备能源。长期以来,世界能源格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构建在对中东石油和俄罗斯天然气的严重依赖上。一旦页岩气在全球范围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开发,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年来,凭借页岩气开采技术的重大突破,美国已实现了天然气自给。不过,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如气井稳定性差、储运设施建设滞后、水资源消耗巨大等,前景尚不确定。

17.欣赏“天鹅戏水图”,围绕“早春”,写一首小诗或一则短文。(5分)

要求:①突出景物特征;②语言表达鲜明、生动;③不超过80字。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小孩儿在草地上发现一个蛹,他肥它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段似乎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小孩儿看着于心不忍,于是,他拿起剪刀把蛹壳剪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这只蝴蝶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小孩儿内疚地把它捧回草地。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5:BDBBC 6:C 12-15: (AD)ADC

1.B.解析:文中说“城市化的进程对于乡村文化来说是一个衰落过程的话,那么它对于城市文化而言则是一个扩张的过程”,“导致城市文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核心要素,就是大众文化的崛起”,大众文化崛起促使城市文化改变与扩张,但乡村文化的衰落的原因在于“城市化的进程”。

2.D.解析:原文是“乡村文化在逐渐融入城市文化”,“融入”不是“趋同”,偷换概念。

3.B.解析:文中只提到“这种文化的传播和文化融合的速度就加快一步”,但全文并未提到城乡文化是否走向“一体化”的问题。

4、B:辅佐

5、C;试题分析:文言断句有其规律可循。一是句末语气词,比如“也、耶、乎……”二是句首发语词,比如“若夫、至若、盖……”;三是名词或代词,一般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四是排偶的句式;五是顶真的修辞。先浏览选段,了解大意;然后先易后难。“士诚”“寇”“宋兴祖” “之”“士诚”“气”都是名词或代词,同时结合语意。这句话的意思是“张士诚又前来侵犯,费聚捕获他的统帅宋兴祖,第二次击败张士诚。张士诚失去勇气,不敢再来窥视长兴”。

6、C;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C项中“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费聚自始至终独挑大梁”错误,根据原文“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至是,聚始独将”可知,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一直辅佐耿炳文,直到消灭了叶、陈二姓海寇,才独挑大梁。

7、①步兵恐惧,想逃走。太祖说:“他们用骑兵追击我们,将往哪里逃?”于是向前抵达军营。(踩分点:蹴、走、安、遂,大意1分)

②皇帝说:“费聚以往出使姑苏不符合圣意,我曾经责备他,于是想谋反啊!”最终因为朋党获罪处死,爵位被削除。(踩分点:曩、称、詈、坐,大意1分)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蹴”,追击;“走”,逃跑;“安”,哪里;“遂”,于是;“走将安往”,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走将往安”。(2) “曩”,从前过去;“称”,符合;“詈”,责备;“坐”,因为……获罪。

参考译文: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亲费德兴,凭借才能勇气成为游徼兵。费聚年少时学习武术。太祖在濠州遇到他,因为他的容貌壮伟,与他深深结交。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归属,郭子兴想招纳他们,思虑没有可出使的人。太祖尽力急切请求出行,偕同费聚骑马前往,步兵九人一起随行。到了宝公河,望见对方军营甚是整齐有序,弓箭都向外。步兵恐惧,想逃走。太祖说:“他们用骑兵追击我们,将往哪里逃?”于是向前抵达军营。招抚告谕已定,约定三天。太祖先返回,留下费聚等候。他们的将领想归属其他人,费聚回去报告。太祖又偕同费聚率三百人前往,设计捕获他们的将领,收降士兵三千人。豁鼻山有秦把头八百多人,费聚又招降了他。于是跟从太祖夺取灵璧,攻克泗、滁、和州。被授予承信校尉一职。

平定江东以后,攻克长兴,让费聚辅佐耿炳文,担任元帅。张士诚进犯,费聚击败了他。奉诏统领宿卫。援救安丰,两次平定江西,攻克武昌,都跟从太祖。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仍然辅佐耿炳文而任指挥同知。张士诚又前来侵犯,费聚捕获他的统帅宋兴祖,第二次击败张士诚。张士诚失去勇气,不敢再来窥视长兴。随太祖征战淮安、湖州、平江,都立有战功,晋升为指挥使。汤和讨伐方国珍,费聚率领水军从海道拦击。浙东平定后,又从海道夺取福州,攻破延平。回来在昌国驻扎,在兰秀山消灭了叶、陈二姓海寇。到此时,费聚才独自率军。

洪武二年,恰逢大军夺取西安,改任西安卫指挥使,晋升都督府佥事。镇守平凉。洪武三年,被封为平凉侯,每年俸禄一千五百石,赐予世券。当时各位将领在边境屯田募军,每年都有固定的考核。费聚十分沉迷酒色,没有什么作为。又因他招降无功,召他还京,严厉责备他。第二年,费聚跟从傅友德征伐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获达里麻。云南平定后,又进攻夺取大理。不久,各少数民族又叛乱,命他作为安陆侯吴复副手,任总兵。授予他谋略,分军攻打关索岭及阿咱等寨,全部攻下。蛮地才平定。设置贵州都指挥使司,让费聚署理司事。洪武十八年,费聚被任命为总兵官,率领指挥丁忠等征伐广东云南,擒获火立达,俘获士兵达万人。返回后镇守云南。洪武二十三年被召还京城。李善长谋反之事败露,话语牵连到费聚。皇帝说:“费聚以往出使姑苏不符合圣意,我曾经责备他,于是想谋反啊!”最终因为朋党获罪处死,爵位被削除。

8、答案 (1)虚实结合。(2分)前句实写,汝水流动,诗人的心也随波起伏,思念着远方的友人。(1分)后句虚写,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兴致与皓月争高(“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怀‘我’”亦可)。(1分)这一联前实后虚,抒写对友人的怀念。(1分)(如果答“借景抒情”并作简析也可)

9.①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前四句,写朋友前不久在并州做了吏曹一类的小官,诗人见到河堤上的青草,想起了身着青袍的友人,思友心切,心潮起伏。(2分)②知音难遇,怀才不遇的感慨。“世上”一联借九方皋的典故,既是自叹,也是为友人不得重用而惋惜。(2分)③归隐之思。尾联描绘隐逸生活的美好,表达退隐的心愿。(2分)

【注释】

① 平舆:故城在今河南汝南县东六十里。李子先:黄庭坚的同乡好友,时在并州(山西太原)任小官。② 幽人:隐士。此指品行高洁的人。

③ 汝水:源出河南嵩县,东流注入淮河。④ 九方皋:春秋时善于相马的人。他曾为秦穆公求得千里马。

【语译】

当年,你这个品行高洁的人出任小小的吏曹,我送你,行走在长堤上,看见碧绿的春草,想到自己也穿着青袍,位居下僚。今天,我的心情随着汝水的春波而晃动;你的兴致,想来一定是跟随着并州城门上的月亮,渐渐升高。哎,这世上难道会没有千里马?不,只不过是人群中找不到善于相马的九方皋。家乡有船可载酒有网可捕鱼,还是回去吧,我们过去游玩的溪水中眼前正漂浮着落花,水深恰好一篙。

【赏析】

黄庭坚在熙宁元年(1068)被任命为叶县县尉。在任期间,他一直觉得很不顺心。这首诗作于熙宁四年离任时,所抒发的是闷闷不乐的牢骚及准备回乡的心情。这一心情,在他同年所作的不少诗中都有表现,如“用舍由人不由己,乃是伏辕驹犊耳”,“折腰尘土解哀怜”等。

诗是怀李子先的,因为诗人与李子先的境遇相同,所以首联主客并提。第一句说当年李子先被委任吏曹的小官,以“幽人”二字为李子先占身份,也是为李子先高才而屈居下僚抱不平,归根结底,也为自己抱不平。次句说自己也被任为小官。“青袍”是点睛之笔,与“吏曹”同义,但用得很活,就不显得重复。青袍是旧时低级官员的服色,古人常以青草之色喻青袍,如庾信《哀江南赋》云:“青草如袍。”杜甫诗也有“汀草乱青袍”句。黄庭坚将草色与青袍联在一起,是承袭前人;然而在“青袍”前加个“认”字,既在炼字上与杜诗“乱”字同样工巧,又很自然地说明自己是从堤草的青上认出自己的袍色,翻出了新意。

颔联承首联,仍分写主客,次序改变为先主后客。出句说自己的心随着眼前汝水的春波而动荡,对句说李子先的兴致意念一定会跟随并州城楼上升的月亮而增高。诗以“春水”、“夜月”这两个历来作为思友象征的景色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怀念,味醇趣永,在写时一句用实,一句用虚,把自己的感情与对方的感情完全融合,共同通过景色来体现,显得情真意切,又照应了题目中的“怀”字。

颈联转入议论感慨,直与首联相接。因为二人都怀才不遇,不被世所用,所以诗浑写,言世界上不是没有千里马,只是没有九方皋那样的人去识别。这一联写得很愤疾,感叹没人赏识。诗用流水对,自问自答,连成一气,锤炼工整而不露痕迹,所以成为公认的名句。黄庭坚对此联也很自负,认为“可为律诗之法”(《潜夫诗话》)。宋吴聿《观林诗话》评说:“杜牧之云:‘杜若芳洲翠,严光钓濑喧。’此以杜与严为人姓相对也。又有‘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名白日悬’,此乃以朱云对白日,皆为假对,虽以人姓名偶物,不为偏枯,反为工也。如涪翁‘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待(得)九方皋’,尤为工致。”从对偶上肯定这联的成功。黄庭坚精研杜诗,在对偶上又有学李商隐的地方,这联假对,直可上追李商隐《马嵬》诗名对“此日三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在诗所写的内容上,《苕溪渔隐丛话》认为与他另一首名作《题徐孺子祠堂》“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歉陈蕃”命意绝相似,“盖叹知音者难得耳”。

尾联以劝勉结。诗说家乡有酒有鱼,落花在溪水上漂流,正好驾船出游,意在请李子先与自己一起,丢下这窝囊的官职,回故乡去过隐居生活。这两句,写景十分优美,以对景色的向往突出归隐的决心。“归来是”三字下得很有力,且杂厕于景色中,更见说服力。在写景时,诗又不直接出酒、鱼,而代以酒船、渔网,又以落花妆点时令,诗的美感便加深了。

黄庭坚作诗,讲究谋篇结构的法度,重视炼字与对偶,这一特点,在本诗中表现得很突出。如本诗四联,层次很分明,各写一景或一情,仿佛各不相属,但绳之以情,又自然连贯,就是黄诗的一大特点。黄庭坚又提倡求生创新,形式上务求完美,以达到高峭精深的程度,所以往往峭刻生僻,成为诗病。这首诗虽然也讲究罗列典故与锤炼词句,但注重情在景中的作用,所以被清赵翼《瓯北诗话》称为山谷诗中“独辟蹊径”之作。由此,赵翼认为:“诗果意思沉着,气力健举,则虽和谐圆美,何尝不沛然有余;若徒以生僻争奇,究非大方家耳。”赵翼诗步趋性灵,自然反对江西诗派过分追求用典炼句而造成的矫揉造作,但对江西诗派的弊端,还是批评得非常公允。

10、(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11.(1)【答案】AD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思想内容、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A、B、C项着重考查思想内容,D项着重考查艺术特色,E项对二者的考查兼而有之。其中B项“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错,这是三孬对马兰花的提醒,是人之常情,三孬不是反面人物。C项“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错,马兰花丈夫的这一行为是普通贫民的正常举动,是长期拮据生活在行事上的正常反映,并不是世故圆滑、反复无常的表现。E项麻婶的女儿“又是一个精明的人”错,这一点在文中没有依据,从麻婶女儿来信中可看出她知恩图报、通情达理,也是小说中要颂扬的人物形象。

(2)【答案】第一问: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第二问:①设置麻婶母女还钱这一暗线虽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了小说的主题;②明暗线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小说的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事物,也可以是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还可以是某个事件、作者的情感。常见的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如鲁迅的《药》就有明暗两条线索。两条线索同时展开,可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主题更突出,结构更严谨,内容更丰富。本文以借钱和还钱为线索贯穿整个故事。主要写马兰花一家为借钱而引发的冲突,在冲突中展现马兰花的性格特征和美好品质,这是文章的明线;其次还写了麻婶生病、去世及麻婶女儿写信还钱的内容,补充了相关情节,交代了故事结局,升华了主题,这是文章的暗线。

(3)【答案】①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探视。②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款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③做人有原则。尽管挣钱不容易,但不为钱伤害情义,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

小说阅读中考查的人物形象,一般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同时又能反映出特定社会生活的普遍性。这样的形象特征往往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出来。因此本题做题思路:先找出文中对马兰花进行描写的内容,重点分析其言行,如她听到麻婶住院后的反应、去看望麻婶却没有提六百元钱的事、与丈夫因六百元钱的事而发生矛盾、忍让丈夫但也给丈夫讲理等,从这些事件和描写中,归纳、提炼出马兰花的性格特征。注意答题模式:性格特征+举例分析。

(4)答案:表现与心情: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屈与隐忍。②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③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

效果: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显了小说“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作为探究题,本题主要考查对细节描写的个性化解读和分析能力。首先要在文中找到马兰花三次流泪的细节描写,结合上下文分析马兰花流泪的原因,这样写表现马兰花怎样的性格品质和内心世界。三次眼泪描写的表达效果,可从形象、结构、主题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2(1)答案 AD

解析解析:B项,文中只提到卢作孚“一生节检朴素”,“将节约的钱都贡献给了教育等事业”。C项,“少时家境贫寒辍学”不是卢作孚取得成功的原因。E项,“全部”不当,原文说的是“除了将每个月工资的一部分交给夫人用来养家外,其余的收入都……”。

答案: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

(2) 答案 ①卢作孚因为穿得比一个分公司经理朴素,客户竟将那个分公司经理认成了卢作孚。②卢作孚穿着土布衣服去见一位政要,被误认为是仆人。③卢作孚穿着土布衣裳、灰色布鞋亲自在港口指挥调度,被监工认为是“乡下人”。(每点2分)

解析 首先找到答题区间,文章的第三、四、五段写了卢作孚因为朴素闹出的误会,每一个段落写一件事,一共写了三件事。答题时,只需对每个段落的相关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3)答案 ①“无钱”是就卢作孚的个人生活而言的,他生活简朴,乃至贫寒。抗战时期倾尽家财支援抗战,将自己的大部分收入贡献给了中国的航运和教育事业。②“大亨”是就卢作孚的成就和收入而言的,他在事业上卓有成就,是“航运巨子”“中国船王”,收入不能算少。(每点3分)

解析 回答这道题时,首先要弄清“无钱”与“大亨”的具体含义。其次要结合卢作孚的形象和文章的相关内容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其实,之所以会出现“无钱”和“大亨”同时修饰卢作孚的情况,是因为所针对的角度不同。

(4)、答案 ①励精图治,战胜困境。卢作孚少时因家境贫寒辍学,但他却自学成才;他一生充满艰辛、风险和挑战。正是因为在逆境中坚持不懈,得到了历练,所以他才会获得成功。②有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他一生节俭朴素,乃至贫寒。这对其成为“无钱大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③志向高远,气节清高。发迹后仍持简朴本色,他的大部分收入都贡献给了中国的航运和教育事业。④坚守自我,拒绝诱惑。毅然拒绝了月薪很高的市政协办的职位,坚守自己的事业。(每点2分,总结1分,阐述1分)

解析 这是一道探究题,在作答时,首先要理解文本,对文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其次要进行合理的归纳,从具体内容中提炼出答案要点。此外,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语言要精练恰当,要对要点进行合理的阐述。

13、解析A项畏葸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B项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使他明白,形容蛮横或固执。应为“不言而喻”。C项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此处感情强调“母子的忧喜、福祸相关联”,应为“休戚相关”。D项固执己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此处感情色彩不当,应为“各执己见”。

14、解析 A项,成分残缺。谓语动词“探讨”后面缺少宾语,应在“人类健康”后面补上“问题”。B项,一面和两面不对应。“能否”应改为“的”。C项,搭配不当。“汽车行业”前面应该加“推动”。

15、答案 C 解析 第一、二空,应从“画怎样的画”和内容递进的角度思考,可确定为⑤②;第三、四空,要从“人”与“道”对应的角度思考,可确定为③①。最后两句作评论性总结,⑥在④前。

16、答案 ①而且分布范围广 ②世界能源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③当前页岩气开发还受多重制约 (6分)

17【答案】示例一:一池水融融,几丝柳依依。天鹅知春暖,悠游自在啼。

示例二:东风轻拂,柳条上钻出了片片嫩叶,丝丝柔条,袅袅依依。几只黑天鹅伸着长长的脖子,如公主般雍容优雅,在一池碧水中自在地嬉戏,悠然地游弋;绿水微漾,泛起圈圈涟漪。

    相关推荐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三下期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下期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7人教版高二下期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2017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期中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下期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下期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届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带答案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精编 2019年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2016 高中高二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2017 2016级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联考试卷(含答案)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2017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测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第二学期) 2017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2017人教版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二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初二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卷 初三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联考试卷及答案 高三下学期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年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2016-2017二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2016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的试卷及答案 2017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2016初二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带答案 初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初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2017年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二下学期语文调研考试试卷(附答案) 2016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6年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高中高二语文期中试卷下册 初二下册期中考试语文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第二学期 16年下学期初一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下期中考语文试卷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复习试卷(有答案) 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2016年 关于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6初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终质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2017初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历年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历年语文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2016级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6初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7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2017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2017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2016初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高一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2017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中高一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2017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2017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测试试卷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2017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