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语文S版三上《鹬蚌相争》教案

小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内容,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3.诵读古文,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积累语言。

2.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难点:

1.读准字音:曝、雨、夹、即。会写本课出现的生字。

2.正确理解“方、曝、箝、雨、得、禽”的意思,为正确理解古文意思奠定基础。

教学方式:

激趣——自学——交流——诵读——拓展——实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点燃兴趣 (讲述赵王欲伐燕的历史故事)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段时期,各个诸侯纷争形成了许多国家,其中有齐、楚、燕、韩、赵、魏、秦实力较为强大,称之为战国七雄。在战国七雄中,秦国最强了。它总想一统天下,可一举吞并六国又不太可能,所以秦国只能等待机会。有一次,赵国和燕国闹了一点小矛盾,赵王为了出这口气,想出兵攻打燕国。燕王听说了,就委托当时著名的游说家苏代,去劝阻赵王出兵。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就使赵王打消了出兵的念头。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居然能制止一场战争呢?

大家粗略的浏览一下课文,说说课文给你什么初步印象?

(1)全文只有59个字,就起了这么大的作用,制止了一场战争,真是一字千金、字字珠玑啊。

(2)古文乍一看晦涩难懂,读起来也感觉拗口,可细研究起来你会深刻的感悟到他的精辟、内敛、精炼。

你们想让老师讲给你们听坐享其成,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把这个故事读懂呢?

只有拥有一颗勇于探索的心,才能发掘出一片片未曾涉足的领域。

二、激励自学,探究文意

1、出示自学方法:

(1)读文:多读几遍古文,直到读得通顺流畅为止。(2)质疑:有不懂的地方标出来,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向组内同学请教。(3)理解:联系上下文,参考译文,弄懂这个故事的意思。

准备好了吗?那就开始我们的探索之旅吧!

2、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成果,体验成功快乐

1.检查朗读情况,适当指导。(正确、流利、停顿适当即可。)

同学们,想不想展示一下你们的探索成果啊?谁敢第一个站起来读?

评议:通顺、有感情、有没有读出古文的味道来。(一条一条逐步增加难度)

个别读,个别读,个别读,后齐读。

2. 有谁把重点字的意思也弄明白了?谁能站起来给大家讲一讲?除了讲这个字的意思,还要讲一讲它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方、曝、箝、雨、得、禽。)

在字词理解方面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果还有问题,要注意把它放回语言环境中去感悟,去理解。

3、讲故事以检查学生是否读懂。

哪个同学能把这个故事简单明白地讲给大家听吗?

(指出直译与意译。引导学生意译,感悟两者的直接与生动、传神。)

4.归纳条理。

后人从这个故事提炼出了一个成语,叫什么?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故事是围绕哪个字展开情节的?争。

为什么争?怎样争?争的结果如何?(师板书:渔翁得利。)

5.明理。

两千多年前,聪明的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故事,巧妙地劝阻了赵王,免去了燕国的一场祸患。 你能体会到这个故事的言外之意吗?(燕赵相争,秦国得利。)

这个故事在今天同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它可以警示我们什么?(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板书:权衡得失。)

四、指导诵读,感受古文魅力

古文学懂了学透了,这回咱们再来读,看谁既能读出古文的味道,又能读出鹬蚌相争的厉害劲儿。

我想找3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想选一名朗读最好的同学当旁白,再选一只厉害的鹬鸟,一只厉害的河蚌。咱班谁最厉害?(师根据学生的推荐指两人;教师当旁白,全体男生读鹬,全体女生读蚌。)

这回呀,要求提高了,自己扮演3个角色,应该用3种不同的语调来演3个人是不是啊。练习一下,最好能背下来。

谁能做到有感情地背诵?举手的同学把书合上,站起来一齐背诵。

五、总结、拓展

西汉的刘向专门把战国时候劝说君王将士的高招编成一部书,叫《战国策》。《战国策》一共有33篇。我们以前学过的成语《惊弓之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都出自这部书。

今天,同学们通过鹬蚌相争,却让渔人得利的故事,知道了做事要权衡得失。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懂得了怎样学习古文。如果通过学习,大家更愿意读古文了,那老师就太高兴了!

六、作业

1、给文中的鹬、蚌设计一个合理的结局。(相争则死;相助则生)

2、搜集古文,运用学法,感受快乐。

板书: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权衡利弊

教学反思:

《鹬蚌相争》是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这则寓言通过描述鹬和蚌相互争斗,两败俱伤,最后让渔翁得利的故事揭示了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反而使第三者得利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课文穿插到苏代劝阻赵王出兵的故事之中,旨在激发学生兴趣。课堂伊始我用故事导入,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将孩子们的目光、思绪吸引过来。后在学法提示下鼓励孩子们自学研究,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引导学生诵读、自学古文。接着鼓励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体验成功快乐。 学生读古文要入情入境。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情感和文字本身产生共鸣。鼓励他们背诵,积累优秀的古诗文。后再进行拓展实践,培养学生学古文的能力。

    相关推荐

    鹬蚌相争教案 鹬蚌相争教案 《鹬蚌相争》教案之三 25 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课文 《鹬蚌相争》寓言新编——鹬蚌不争 鹬蚌相争教案设计(三) 鹬蚌相争续写 《鹬蚌相争》评课 《鹬蚌相争》教案之一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三 鹬蚌相争教学案例 《鹬蚌相争》相关知识 鹬蚌相争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教案之二 鹬蚌相争的道理 《鹬蚌相争》的意思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鹬蚌相争》教学札记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鹬蚌相争教案设计(二) 三年级语文鹬蚌相争练习题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鹬蚌相争》教学反思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鹬蚌相争》教学实录 鹬蚌相争教案设计(一) 《鹬蚌相争》教材理解 《鹬蚌相争》教学实录 鹬蚌相争教学反思 鹬蚌相争 教学设计 《鹬蚌相争》其它杂项 《鹬蚌相争》听课体会 《鹬蚌相争》教材分析 《鹬蚌相争》作者简介 鹬和蚌能说话吗?——《鹬蚌相争》教学实践 鹬蚌相争 教案教学设计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四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二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鹬蚌相争》教学设计在线阅读 29鹬蚌相争 教学设计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一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五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三教案教学 三年级语文《鹬蚌相争》课后练习题 西师大版《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必备的三年级语文《鹬蚌相争》练习题:上册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鹬蚌相争》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在线阅读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二教案教学 鹬蚌相争(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一教案教学 2016年五年级语文《鹬蚌相争》同步练习(上册)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整册教案《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语文S版《争吵》教学设计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上《争吵》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S版) 语文S版《将相和》教学设计 关于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自相矛盾》的教案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海的歌》教案 三年级上册《说话算数》教案(语文S版)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说话算数》教案 S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六教案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吹泡泡》教案范文 三年级S版语文教案第二、三课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吹泡泡说课教案 语文S版一上《轻轻地》教案 五年级上册s版语文教案 语文S版三上《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案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神童”的秘诀》教案 《一颗小豌豆》教案(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语文版三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雪顿节上看赛牛》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吹泡泡》教案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不瞒真相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18课《平分生命》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争吵》教案 《小河蚌的故事》教案(三年级上册) 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风》教案 语文S版一年级上《花朵》教案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大海的歌》教案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卷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吹泡泡》教案范文 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 语文S版:咕咚教案 语文S版:咕咚教案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23课《“神童”的秘诀》教案 语文百花园七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争吵相关词语解释 《花朵》教案(语文S版) 《争吵》三年级下语文教案 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树叶》教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S版) 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看书》教案 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