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17《安塞腰鼓》导学案

小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方法:

1、诵读 2、想象 3、研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A.看黄土高原,听《黄土高坡》,谈:看到这片黄土,你能联系到什么?(信天游、窑洞、白羊肚手巾……)

B.导入新课

除了上述同学们说过的我们熟悉的这些事物,我们今天还要接触到另一个独具民俗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安塞腰鼓

C.让学生观看图片,教师介绍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诞生于黄土高原,是一种独特而优秀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古代它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它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

二、美读课文,学习新课

三、检查预习,巩固字词的读音及含义

(1)注音:

晦暗 羁绊 蓦然 冗杂 亢奋

戛然而止 恬静 瞳仁 磅礴

(2)解释词语含义:

晦暗: 羁绊:

蓦然: 冗杂:

亢奋: 戛然而止:

叹为观止:

四、通读课文,学生讨论

(1)理清文章结构。

(2)体会文章主题。

五、细读课文,探究问题

(1)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引导学生分别从背景、人物、性格、神情、腰鼓等方面讨论,引出这样描写的目的)

(2)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从四个角度来展示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而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这是哪一句话?

(3)第二部分第一层中,作者写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

(4)如果说前面写安塞腰鼓的舞姿是实写,那么后面“使人想起……”这三段是什么写法?作者又联想到什么?

(5)第二部分第二层中,是怎样写安塞腰鼓的响声的?

(6)感受品味这层中的优美的语句: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黄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大的力量?)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7)品味文章的结尾,说说这样的结尾有什么样的好处?

六、仿写句子

用“ 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

例: 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课堂小结:

《安塞腰鼓》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拓展训练:

一、基础知识训练

(1)好一个安塞腰鼓! (2)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 , ,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3)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4)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5)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6)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7)每一令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现止。(8)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9)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10)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11)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12)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13)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14)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3.第1—6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14.第二段中空缺处应填的短语是

15.第二段中加点的词语,分别强调的意思是什么?

16.第二段中画线的短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17.第7—12段主要写 。

18.第7段中“叹为观止”原意是 ,这里指

19.第10段“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中的“不存任何隐秘”怎样理解?

20.读第12-14段,哪些语句写出了“静寂”的程度?

21.“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是写静吗?为什么?

二、知识窗:“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其是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安塞腰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1日那天安塞腰鼓参加了国庆六十周年天安门广场的群众游行演出。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

教学反思:

《安塞腰鼓》答案: 第一部分(1–4):鼓响前;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引导学生分别从背景、人物、性格、神情、腰鼓等方面讨论,引出这样描写的目的)从背景写:是一片高粱地、咝溜溜的南风;从人物写:是茂腾腾的后生。从性格写:是朴实的;从神情写:是沉稳而安静的。从腰鼓写:是呆呆地、不曾响过。目的:主要是为下午写腰鼓表演蓄势。第二部分(5–27):腰鼓表演。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从四个角度来展示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而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这是哪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请你根据这句话,把第二部分分为四层。第一层(5-12):主要描写安塞腰鼓的 舞姿 以及给人的 联想 。根据问题,讨论:作者写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壮阔、豪放、火烈。先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写,如被强震起的石头的狂舞。再用排比、连续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如果说前面写安塞腰鼓的舞姿是实写,那么后面“使人想起……”这三段是什么写法?作者又联想到什么?虚写。用虚写使人产生联想想象,增加文章的内涵。

作者联想到落日古战场,电闪雷鸣和人的大彻大悟。第二层( 13–16 ):主要写安塞腰鼓的响声以及给人的 感受。根据问题,讨论:这层是怎样写安塞腰鼓的响声的?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安塞腰鼓声音的回响。第一句写声音撞击在山崖上,山崖发出回响;第二句写声音撞击在观众的心里,观众的心里发出共鸣。第三句写声音引起的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土浪、阵痛的发生和排解。第三层( 17–21 ):写安塞腰鼓给人 心灵的搏击 。感受品味这层中的优美的语句: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黄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大的力量?)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第四层(22–27):从(力量、声响、光影的变幻、艺术的享受)写到安塞腰鼓带给人的蓬勃的想象力。品味这层中的优美的语句。第二部分(28–30 ):鼓声止。品味文章的结尾。

以静来反衬安塞腰鼓的闹,效果明显。末尾的一声鸡啼,不仅是天亮的标志,是新一天的开始,也是希望的象征。有这种安塞腰鼓所迸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一定会创造除一个崭新的世界。13.第1——6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

14.第二段中空缺处应填的短语是 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15.第二段中加点的词语,分别强调的意思是什么? 分别强调的是安塞腰鼓的力度、速度、幅度之大。16.第二段中划线的短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强调了西北汉子并没有因生活的贫困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健康的、自然的、原始的生命是他们力量的源泉。17.第7——12段主要写 安塞腰鼓的舞姿带给人的蓬勃的想象力 。18.第7段中“叹为观止”原意是感叹说是可以停止观看了。这里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看到了极点。19.第10段中“思绪中不存在任何隐秘”中的“不存在任何隐秘”怎样理解? 强调安塞腰鼓的表演让西北汉子挣脱了精神上受到的压抑和羁绊。

20.读第12——14段,哪些语句写出了“静寂”的程度?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21.“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是写静吗?为什么?

不仅仅是写静,更重要的是天亮的标志,是新一天的开始,也是希望的象征。

22.下列句子不是排比的一项是(A)

    相关推荐

    17安塞腰鼓 17安塞腰鼓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17 安塞腰鼓》导学案 《安塞腰鼓》教案17 七年级下册17《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17 安塞腰鼓(方案B) 17 安塞腰鼓(方案A) 《安塞腰鼓》导学案 七年级下教参:安塞腰鼓 《第17课 安塞腰鼓》教案 17 《安塞腰鼓》说课稿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七年级语文下:《安塞腰鼓》设计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七年级语文教案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安塞腰鼓》学案 《安塞腰鼓》学法指导 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 七年级上册《安塞腰鼓》教案 《安塞腰鼓》教案 《安塞腰鼓》教案 安塞腰鼓醉天下 《安塞腰鼓》教案 《安塞腰鼓》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安塞腰鼓》教案 安塞腰鼓2 《安塞腰鼓》教案 安塞腰鼓教案 安塞腰鼓2 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01 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02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安塞腰鼓》教案 七年级下册课文:安塞腰鼓阅读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辅导练习:安塞腰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 (学案设计) 十七课安塞腰鼓(七年级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设计 《安塞腰鼓》赏析 安塞腰鼓简介 安塞腰鼓之一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 《安塞腰鼓》教学案例 《安塞腰鼓》赏析 《安塞腰鼓》赏析 安塞腰鼓内容 《安塞腰鼓》说课 《安塞腰鼓》赏析 《安塞腰鼓》讲学稿 《安塞腰鼓》教案三则 《安塞腰鼓》教案之二 《安塞腰鼓》教案设计 《安塞腰鼓》教案之三 安塞腰鼓教案设计 《安塞腰鼓》优秀教案 《安塞腰鼓》教案设计 《安塞腰鼓》教案之一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课时 《安塞腰鼓》教案设计 《安塞腰鼓》教案设计 《安塞腰鼓》精品教案 安塞腰鼓作业答案 《安塞腰鼓》优质教案 第17课安塞腰鼓教案设计(新课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精品学案 古朴的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设计一 《安塞腰鼓》说课稿 古朴的安塞腰鼓 古朴的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说课稿 安塞腰鼓设计二 《安塞腰鼓》说课稿 安塞腰鼓设计三 《安塞腰鼓》说课稿 古朴的安塞腰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安塞腰鼓》教学反思 《安塞腰鼓》说课稿 《安塞腰鼓》说课稿 安塞腰鼓的历史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