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创设情境,自读感悟<咏华山>课堂教学实录及品评

小编:

上个星期,我有幸赴叶圣陶实验小学参加了苏州市小学语文课改实验观摩实验活动,受益匪浅,尤其是《咏华山》这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咏华山》这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2册第7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一、谈话揭趣,引入情境。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读课题。

生:咏华山。

师: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

(教师很快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

生:想。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寇准和他的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

(评: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几句话就让学生都做个局内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使课堂上的气氛轻松愉快。)

二、学习第二段

师:请小朋友们听老师读读第2自然段,一边听一边想,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生:我觉得华山很高

生:我觉得华山真高呀!

师:是啊!华山很高很高,老师告诉你们,跟这个教学楼相比,华山要200多个教学楼那么高。

(评:首先,听老师读后,学生整体感知了华山的高。老师让学生边听边想这样就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是具体的形象,将远在天边的华山美景一下子拉到了学生眼前,用生活实际与在华山上的所看到的情景作比较,借助图文质疑,学生就自然地领悟出这些都是因为华山是太高太高了。)

(多媒体出示句子:啊!华山真高哇!)

师:读读看,再读一遍,读出华山的高来。

(老师请了两个学生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华山还不够高。听老师读。(范读后再请学生读)

师:这一次华山真的高了。

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跟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一看。

(多媒体出示句子):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是那么近,山腰飘着朵朵白云。

师:小朋友们自己好好读读这两句,一边读一边想,你在山顶上看到些什么?

师:谁来说说?

生:我在山顶上看到了蓝天和太阳。

生:我还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大山。

师: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幅画,好吗?远处的山该怎么画?近处的山呢? (教师画简笔画)

师:太阳画在什么地方呢?(教师比画着,学生说要画近些。)

师:为什么太阳要画得那么近呢?

生:因为华山太高了。

师:那白云呢?

生:白云该画在山腰间。

师:你们能找到你们自己的腰吗?摸摸看。

(学生摸自己的腰。请一学生上台指出山腰,教师画白云。)

(评:色彩鲜艳的简笔画,能激发儿童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解决了教学难点。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了华山的高。)

师: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到了我们脚下了呢?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知道吗?

生:因为华山很高很高。

师:(出示投影)说得真好,你们看,登上了山顶,我们看到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只有蓝天在头顶上,这是因为华山太高了,也正是因为华山太高了,所以太阳才会显得那么近,好像一伸手就能够着似的,一朵朵白云都飘在山腰间。我们在山顶上看到的这一切,都告诉了我们华山非常——高。

师:小朋友们再好好读读这两句话,看哪些小朋友能读得让人一听就觉得华山非常高。自己先试试。

师:第一句谁想读。(生读。)

师:听他这么读,你们能感受到华山的高吗?还有谁想来试试。

师:听你这么一读,我能感受到华山比较高了,谁能读得让人觉得华山非常非常高。(生读。)师:听了觉得怎么样。

生:听他这么读我觉得华山真高呀!

师:对,像他这样读,我仿佛真的看到了高高的华山,一起像他这样来读。

师:第二句谁愿意来试试。(生读。)

师:读得真棒,一下子就把华山的高给读出来了,还有谁来。(指名读)

师:真不错,我们一起来。(生齐读.)

师:这两句话把华山写得多高,多美呀!我们连起来读。(多媒体显示)读了这两句,我们感受到了自己就站在山顶上,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上,远远近近所有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没有哪座山能与华山一样高一样齐的,抬头看去,看到太阳离我们那么近,回过头看,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华山多高多美呀!

师:小朋友们站在山顶上,看到这幅美景,一定会跟小寇准一样,会从心底发出惊叹:(出求句子:啊!华山真高呀!)生齐读

师:看到这么高的华山你们惊讶吗?这惊讶的声音是从心底发出的,怎么读?(生读。)

师:你这是从心底发出来的吗?再轻点。生再读。

(评:人类的学习一般都经过形象一-抽象--形象,具体--概括--具体,语言--思维--语言的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感悟华山的高后,这时再引导学生读出感觉。这个过程的设计就要学生在已有经验参与下,对语言文字描写的具体事物进行理解、加工,当他想象出画面又把自己体会出的情感抒发出来时,这时的形象是高层次,而此时学生抒发的感情也就与课文表达的感情融为一体了。)

师:华山真高、真美啊!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小寇准的心里非常激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出示诗句)

生:(读)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师:这首诗共四行,两句话,这首诗的意思你知道吗?小朋友们联系前面学过的课文,读一读,想一想,看能不能自己把它读懂。

生自由读

师:读懂了吗?那“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就是--

生:只有天高高在上,没有其它山与它一样齐。

师:“举头”就是--

生:抬头。

师:“回首”就是--

生:回头。

师:“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就是--

生:抬头看,红日是那么近,回头看,白云是那么低。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联系上面的课文自己就能读懂这首读。这首诗和前面的课文一样赞美了华山的高大,因此,这篇课文的课题是--

生:咏华山。

(评:学生在读文与诗的过程中,以文诗对照进而比较学习,寻找文与诗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写作的来龙去脉,探索理解古诗的丰富内涵,体会古诗句法结构的特点,这就可以从多角度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挥综合效应。)

师:华山这么高,老师忍不住也要赞美一下,读得好的话你们就拍拍手。(老师读完,学生拍起了手)

师: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吗?我是一边读一边想象,眼前仿佛真的看到了那高高的华山。想不想跟老师一样,一边做动作,一边吟诵啊?

师生一起边做动作,边吟诵。

(评: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让语言在头脑中构建出生动的画面与情节,让学生在读读、想想、说说中用心体验,用情表达,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会那么浓,思维才会那么活跃,表达才会那么逼真,朗读才会那么到位,想象才会那么丰富。)

三、学习第三段

师:这首诗写得太好了!小朋友们知道小寇准那年几岁?

生:七岁。

师:才七岁就能一下子做出这么好的诗,难怪先生听了连连点头称赞。我们一起来当先生夸夸他。

生:好诗!好诗!(一女学生轻轻地读)

师:这位先生多斯文啊,谁再来称赞一下?(再指名读)

(评:教师评价时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激励性的评语,拉近了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活跃着儿童的情绪,给予他们一种向上的力量。)

师:用诗来赞美华山的高与美,就叫“咏华山”。让我们一起来咏华山,再来回忆一下华山的美景。 ( 生齐读全文)。

四、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与、齐)

师:老师不教会写“与”吗?(一学生书空。)

师:为什么老师没有教你就会写了呢?

生;因为书上有笔顺表。

师:看来,你真会学习。

(评:教师不露痕迹地引导学生预习课文,相信以后有更多的学生会自觉看书。)

(老师示范写,然后检查学生的姿势,摆好姿势再书写。)

(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一年级是起步阶段,老师能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范写时应该在田字格中范写,这样写出的字更规范。)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登了华山,看到华山真高、真美呀!回去以后,你们可以把华山上看到的美景讲给父母听,把诗背给他们听,让他们也来感受一下华山的高,好吗?

总评:

教是为学服务的,如何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并且学得轻松愉快呢?在整个充满灵性感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年龄特征,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或看多媒体课件、或来个简笔画、或做做动作,寓教于乐,使学生进入文本,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在读中自悟,自己悟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道理,感悟出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情为上,情愈浓,感悟愈深;读为主,情、理、法尽在读中悟出,在读中体现。教师只需当一名导游,引导学生游历于诗文的意境中,让学生自己体会文章之美妙。

    相关推荐

    创设情境 感悟真情 咏华山课堂实录 读文 品句 悟诗——《咏华山》教后感 《咏华山》课堂实录 创设情境 读中感悟 想象中创新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课堂教学实录及品评 《咏华山》课堂教学实录教案 巧设情境 朗读感悟 自主表现 《咏华山》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第二册《咏华山》(课堂实录)》 巧设情境朗读感悟自主表现 巧设情境 朗读感悟 自主表现 感悟意境,涵咏真情——读《9、母亲的恩情》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内容论文精品 创设情境 朗读品味──《搭石》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读中感悟 创新悟情 教学设计 咏华山教学实录 咏华山(第三课时)课堂实录教学设计 读中感悟 创新悟情 教学设计 5.《泊船瓜洲》教学设计:自读感悟 入境悟情 苏教版第二册《咏华山》(课堂实录) 《咏华山》课堂教学案例评析 巧设情境 朗读感悟 自主表现──《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激活课堂 《咏华山》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入情入境,感悟美文──《白杨》一课的情景创设 《咏华山》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入情入境,感悟美文──《白杨》一课的情景创设 自主识字,情境阅读──《爷爷和小树》教学实录及评析 自主识字,情境阅读 ──《爷爷和小树》教学实录及评析 创设情境 读中感悟 想象中创新──《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感受美 创设情境感受美 创设情境感受美 小学语文一年级:《咏华山》课堂实录 研读品悟 升华情感──《有的人》教学片断 《山雨》课堂实录及点评 入境入情,读悟感知(第一课时) 《慈母情怀》课堂实录及评析 在情境中诵读,在诵读中感悟──《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及点评 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情趣 爱如茉莉课堂实录及品评 创设朗读情境 培养学生语感 一年级教案:《第二册《咏华山》(课堂实录)》 创设情境感受美──《小小的船》教学案例及评析 咏华山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之一经典 在情境中诵读,在诵读中感悟 读中感悟 说中积累 演中迁移──《四季》课堂实录及评析 读中感悟 说中积累 演中迁移──《四季》课堂实录及评析 创设情境 感悟品味 丰富想象──《雨点儿》教学案例分析 在朗读课文中 感悟语言文字──《雨点儿》课堂实录及评析 创设情境 感悟品味 丰富想象──《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咏华山》课堂教学随笔 入情境 品细节 悟真情(教学设计) 研读《咏华山》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读中感悟 创新悟情 感悟体验 情感共鸣──《山雨》教学实录赏析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二年级片段教案——自读自得 入境悟情 ——《鸟岛》教学片段品评 把握情感纽带促进学生自读自悟论文精品 《青山不老》课堂实录及点评 巧设情境读悟仿说 入情入境 感悟想象 巧设情境 读悟仿说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听课记录及评课稿 《小山羊》课堂课堂实录片断及评析 品读·感悟·应用──《草原》教学片断及评析 《咏华山》案例评析 《感悟生命》课堂实录——七年级语文综合性活动教学实录及点评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及评析 咏柳课堂实录 以境衬情 情境交融──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有感 《咏华山》案例评析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及点评 咏华山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最新1 《咏柳》课堂实录 一年级教案:苏教版第二册《咏华山》(课堂实录) 入情入境 感悟想象——《狐狸和乌鸦》第一课时设计及评析 《狼》课堂实录及点评 《大江保卫战》“创设情境法、感情朗读法”教学设计 《狼》课堂实录及点评 《狼》课堂实录及点评 《狼》课堂实录及点评 《前方》创新课堂教学实录(附教后感、专家点评) 创设情境 整体感悟 激发想像 诱导创新——《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 感悟品味 丰富想像——《雨点》教学设计 《识字二·自选商场》课堂实录及点评 《四季》课堂实录及点评 《一面》课堂实录及点评 读出童年的心梦之境--《姥姥的剪纸》课堂实录及评点 《咏华山》说课设计 《翠鸟》课堂实录及评析 《观潮》课堂实录及评析 藏戏课堂实录及评析 《鸟的天堂》课堂实录及评析 读中体验 读中感悟 读中创新──《雨点儿》教学案例及评析 《鸬鹚》课堂实录及评析 《四季》课堂实录及点评 《欢庆》课堂实录及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