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片段评析

小编:

 《地球爷爷的手》这篇一年级的语文课文,说的是有关“地心引力”这个颇深奥的问题。由于执教老师的理念正确,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再加上教师娴熟的教学技巧,使课堂上不断出现教学的精彩场面,给人颇多启迪。 【片段一】

宣布上课后,教师手里拿着一架自己折的纸飞机,兴致勃勃地面向全班学生:“同学们喜欢玩纸飞机吗?”

孩子们都笑着大声说:“喜欢!”说着情不自禁地纷纷拿起课前准备的已经折好的纸飞机跃跃欲试。

老师故意皱着眉头若有所思地说:“你在玩纸飞机的时候最希望的是什么?”

学生略微停顿了一下,纷纷举手说:“我最希望纸飞机飞得高飞得远!”

“我最希望纸飞机能像真飞机那样一直飞着,不掉下来……”

老师笑着说:“今天我们上课,就先给大家玩一次放纸飞机的游戏好吗?”

学生欢呼:“好,好!──”

老师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来看看谁的纸飞机飞得远,甚至飞出教室不落下来。来,一、二、三──”

几十架五颜六色的纸飞机一下都飞出了孩子们的手,教室里一片欢腾……可是几秒钟以后,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不满的叹息声——纸飞机都纷纷落到了地上。

老师又兴致勃勃地说:“别忙,看看老师是不是劲儿大些,能让纸飞机飞得更远。”孩子们都睁着半信半疑的大眼睛看着老师:“好,好,老师,你放!你飞!”老师一本正经地向教师的后面扔出了自己手中的纸飞机,那纸飞机飘飘悠悠地向教室后面飞去……当然,还是落到了地上。

教师这时面向学生遗憾地说:“好,下课后,我们把地上的纸飞机再捡起来。──是啊,不管我们的纸飞机能飞多远、多高,最后它们总是会掉下来。好像这地上总有一只看不见的大手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小故事──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带学生齐读课题《地球爷爷的手》。

【片段二】

当孩子们读了几遍“地球爷爷”说的话,让他们说说读了以后知道了什么时,他们的小手个个举得高高的,迫不及待地想说出自己阅读的收获。

有的说:“地球爷爷的手是我们看不见的地心引力。”有的说:“树上的桃子不是自己掉下来的,是地球爷爷的手把它们摘下来的。”

“还有,我现在知道纸飞机为什么会掉下来了,也是因为地球爷爷的手把它拉下来的。”

“踢到空中的足球,也是因为地心引力才会落下来的。”

还有的说:“我想,地球爷爷的手力气大得很。”

我们不禁为这些孩子自主阅读、探究所得出的的结果而感到欢欣鼓舞。

【片段三】

在拓展和巩固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提出了挑战性的启动学生思维的问题:

“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地球爷爷没有手了──也就是说地球没有地心引力了,我们身边的一切会发生什么变化?”

孩子们这时展开推理和想象的翅膀,在一番交流和讨论后他们纷纷反馈:“那刚才我们飞出去的纸飞机就不会掉来了,不知道会飞到哪去呢。那就好了!”

“那我们就不是走在地面上了,而是像太空飞船中的人一样,在空中飘来飘去了,那真好玩了。”

“小猴可能就吃不到桃子了,桃子不一定会掉来,也许是‘掉’到天上去了。”

“教室里的课桌椅会浮在空中的。”

说着说着,就有学生发现问题了:“如果地球爷爷的手没有了,也许地球上什么都没有了。大楼、汽车,也许所有的东西都会在空中的,那就不好了。”

教师这时因势利导,拿出一个地球仪边说:“是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正因为它有很大的地心引力,所以它才能紧紧地抓住我们、高楼以及地面上的一切。”

教师一边在地球仪上贴上一些相关的立体纸模型。孩子们此时都专注地看着这个地球仪听老师说着,想着……

【评析】

课的开始,就是一个设计和实施都很成功的教学片断,它的成功和精彩不仅仅在于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不仅仅在于巧妙地导入了新课。

一、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应始终致力去做的事情。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这是有规律可循的。

这位执教的老师成功地运用了这样两条激发兴趣的规律:

1、当所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疑问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2、当所学知识揭示了自己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的新的含义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孩子喜欢玩纸飞机,但纸飞机总是要落到地上,这是孩子习以为常的,谁也没去考虑过其中的“为什么”,就像课文中写到的桃子熟透了会自动掉到地上一样。

现在,老师又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搬到”课堂上,调动了孩子的生活和情感的积累,启发他们架设了建构新知的平台,教师巧妙的“强调”,使学生开始兴趣盎然地注意这个平时没去思考过的熟悉的现象。这样,他们在对课文的探究性阅读中必然是主动、积极的。

二、从课的一开始就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践性

这节课开头的这一片段,充分说明了教师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

试想:如果不是让学生们自己放飞纸飞机,而是教师演示放飞,那样的效果是不能和现在这样相比的。由学生自己来放飞纸飞机,这就使学生再次亲身体验、感受“地球爷爷”那看不见的“大手”,这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而教师再次演示放飞纸飞机,则强化了本节课要探究的主题,体现了教师“引导者”作用。

三、教学环节二、三与教学环节一的关系

如果说教学环节二、三是精彩的,学生的表现很令人振奋,与课的开头真是首尾呼应;但遗憾的却是看不到教师的“精彩表现”。这说明什么呢?

可以说,没有成功的“激趣导入”,就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阅读探究和兴趣盎然的朗读练习实践(当然离不开教师巧妙的引导和组织,尚未评析),于是也就不会有片段二、三学生精彩的反馈,就不会收到这样的教学效果。

我们可以看到“课堂上飞起纸飞机”以后对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所产生的效应。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就是教师最“精彩的表现”,而无需教师自己再去“表现”她自己的才华了;因为教师的精彩表现就应该是常常呆在舞台一边的高明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而不是舞台的主人──演员。学生永远是“学习”这个舞台上的主要角色。

以上精彩教学片断再次告诉我们: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乐于探究;对小学低年级而言,高屋建瓴地组织小小游戏,有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当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构建新知的平台。这些,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相关推荐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片段与评析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片段赏析案例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片段反思 《地球爷爷的手》片断赏析 《地球爷爷的手》 地球爷爷的手 《地球爷爷的手》 《地球爷爷的手》 《地球爷爷的手》 《地球爷爷的手》 地球爷爷的手 课堂上飞起纸飞机以后……《地球爷爷的手》教学片段评析 地球爷爷的手教材分析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 3地球爷爷的手 《地球爷爷的手》教案 地球爷爷的手教案 《地球爷爷的手》教案 《地球爷爷的手》教案 《地球爷爷的手》教案 地球爷爷的手教案 《地球爷爷的手》教案 《地球爷爷的手》教案 《地球爷爷的手》教案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精品 《地球爷爷的手》课文 《地球爷爷的手》说课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案例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札记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札记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说课稿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札记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札记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札记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反思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说课稿 地球爷爷的手说课稿 《地球爷爷的手》说课稿 地球爷爷的手教案设计 31《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二)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2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一)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5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3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1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反思(二) 地球爷爷的手(A、B案)2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6 《地球爷爷的手》说课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1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案例(二)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4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2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反思(一) 《地球爷爷的手》第二课时 《地球爷爷的手》课堂实录 地球爷爷的手说课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A、B案)1 《地球爷爷的手》说课设计 31地球爷爷的手之教材分析案例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之四 《地球爷爷的手》 教案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之三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之二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之二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之一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2篇) 地球爷爷的手 教案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优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