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谈生命》教案5(教案学案一体化)

小编:

第9课谈生命(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脉络,明白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资料下载]

1.作者介绍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1900年10月5日生于一个北洋水师的军官家庭,福建长乐人。五四运动爆发时,满腔热情地投入青年爱国运动,并以写“问题小说”而引人注目,作品多涉及教育.男女平等.报国.婚姻家庭等问题。在此同时,还写了许多清新隽美的小诗,其诗集《繁星》.《春水》是这一类作品的代表作。其文笔隽逸,艺术精巧。冰心最喜欢的文学形式还是散文,其散文立意新颖,构思灵巧,独成一体,被当时读者誉为“冰心体”。冰心的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合集《超人》.《往事》,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桔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

2.时代背景

原发表于《京沪周刊》1947年第1卷第27期,是一篇带有哲理寓意的“生命体验”散文。这位世纪老人在《霞》一文中提及:40年代初期,在重庆郊外歌乐山闲居时,看到英文《读者文摘》上一个使她惊心的句子“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生命也一样。

3.名家品评 冰心,是一颗巨星,在中国文坛和读者心头已经亮了七十多年,这位最富有诗情的散文大家,其艺术成就曾得到许多作家的赞扬和肯定。清新婉丽,以情感人,是冰心散文的独特风格。她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片断,编织在自己的情感之中,凭着敏锐的观察和细密的情思,将情与景融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给人以崇高真挚的审美感受。

冰心,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将近一个世纪,在这张人生的风雨表上,留下的生活脚印并不在一条直线上,且有深有浅。她是正直的,是一位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她那支多彩之笔,记下了她的成长,她的观察,她的感受,她的爱憎,她的忧患…… 冰心,我们的诗人.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我们中国新文学的第一代开拓者,在她七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中,真诚地展现了自己的时代。她那光彩夺目的作品,是给祖国人民的最大奉献,是留给人类的宝贵精神遗产。

《中国近代经典散文》 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可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记得雪莱的《咏云雀》的诗里,仿佛曾说过云雀是初生的欢喜的化身,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星辰,是同月光一样来把歌声散溢于宇宙之中的使者,是虹霓的雨滴要自愧不如的妙音的乐师……这一首千古的杰作,我现在记也记不清了,总而言之,把一首诗全部拿来,以诗人赞美云雀的清词妙句,一字不易地用在冰心女士的散文批评之上,我想是最适当也没有的事情。 ——著名作家沈从文 [整体感知]

1.语知归类 ①生字注音 云翳yì 巉岩chán 羞怯qiè 心魂惊骇hài 休憩qì 骄奢shē 枭鸟xiāo 荫庇(yìn) 芳馨xīn 朔风shuò 丛莽mǎng ②词语积累 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惊骇:惊慌害怕。 休憩:休息。 荫遮:枝叶遮蔽。 骄奢:骄横奢侈。 喧闹:喧哗热闹。 清吟:这里指清脆地鸣叫。 枭鸟:猫头鹰之类的鸟。 荫庇:大树枝叶遮蔽阳光,比喻保护.照顾。 芳馨:芳香。 丛莽:大片茂盛的草。 叶落归根: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 云翳:阴暗的云。

2.理清思路 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例,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生命的本质 生命的规律 揭示话题 谈 蓬勃成长 始而渺小.微弱, 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 奋勇前进 继而强健、壮大, 生(复杂.曲折.多变) 任何力量 终而归于消亡,其 描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 命(发荣滋长.繁盛凋零) 也无法阻碍 间幸福与苦难,顺

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 它、压制它 利与曲折相伴随

3.讨论解惑

①“一江春水”经历了哪些生命过程的体验?(可用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这些体验有无先后顺序?从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 “一江春水”经历的生命过程的体验: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使他心魂惊骇,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 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物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 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 “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现象,其实是生命的历程,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②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喻示人的生命历程,生命的规律就是从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最终归于消亡。生命始终向前发展,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弄清以下两点: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清吟(yín) 枭鸟(xiāo)  B.荫(yìn)庇 芳馨(xīn) 

C.怡(yí)悦 杜鹃啼(tí)血     D.惊骇(hái) 休憩(qì)

2.选出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猛烈的风) 

B.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危险的山崖) 

C.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这里指清脆地鸣叫) 

D.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指人死了以后再转生到世上来的那一辈子,这是迷信的说法。)

3.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他屈折地穿过了悬岩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 

B.这时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 

C.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溶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D.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偿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4.选出下列划线短语结构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

A.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 

B.也许受着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 

C.秋风起了,他的叶子,由浓绿到绯红,秋阳下他又有一番庄严灿烂。 

D.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

5.“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加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如果没有奋斗与努力,“又长成棵一小树”只能是梦想,所以作者“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B. 与前面的“也许”相照应,表现了小树的再生是一个艰难的历程。 

C.作者对这棵消融于大地的树能够再生没有足够的信心。 

D.这句话强调了在生命的历程中,今生今世就要奋斗,要前进,要成长。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悬崖峭壁,□□□层沙积土,□□□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的起伏催逼,直到他过了,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的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轻轻的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的望见了大海,呵!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的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歌唱,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再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6.在文中□□□内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挟卷着 冲倒了 穿过了 B.冲倒了 挟卷着 穿过了 C.穿过了 冲倒了 挟卷着 D.挟卷着 穿过了 冲倒了

7.根据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心平气和: 。

8.画线句“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中,“新生的力量”指 。

9.对本段的写作意图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阐述生命的内涵并指出应该如何对待生命。 

B. 解释生命是什么并说明生命的历程是怎样的。 

C.阐明生命发展过程中快乐与痛苦相生相成。 

D. 要求人们珍惜并感谢充满了快乐与痛苦的生命。

10.在文中作者分别将生命比成“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加以充分展开,请联系作者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生命比喻成一棵小树,以此揭示生命生长.壮大和衰老的历程。 B.“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表现了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的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但却有几分惆怅和虚无。 C.“破壳出来”“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消融了,归化了”这些语句喻示了人的生命历程。 D.选段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三、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脚 步 声 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时息怒……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着我。我暗自吃惊,害怕在荒无人烟的丛林间碰上了剪径。回过头来一看:什么也没有,那声音来自于自己的脚步。 照理不应该被自己的脚步声吓住,因为在少年时我就在黑暗无人的旷野间听到过此种脚步。那时我住在江边的一个水陆码头上,那里没有学校,只有二里路外的村庄上有一位塾师在那里授馆,我只能去那里读书。那位塾师要求学生们苦读,即使不头悬梁,锥刺股,却也要“闻鸡起舞”,所谓闻鸡起舞就是,在鸡鸣时分赶到学塾里去读早书。农村里没有钟,全靠鸡报时。“雄鸡一唱天下白”,那是诗句,实际上鸡叫头遍时只是曙色萌动,到天下大白还有一段黎明前的黑暗。我在这黑暗中向两华里之外的学塾走去,周围寂静无声,却听到身后有沙沙的脚步声,好像是谁尾随着我,回头看时却又什么也没有。那时以为是鬼,吓得向前飞奔,无论你奔得多快,那声音总是紧紧相随,你快它也快,你停它也停。奔到学塾里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诉塾师,塾师睡在床上教导我说: “你不要怕鬼,鬼不伤害读书人。你倒是要当心人,坏人会来剥你的衣裳,抢你的钱。” 老师的教导我终身不忘,多少年来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时从来不怕鬼,只怕人,怕人在暗地里给你一拳,或者是背后捅你一刀。不过,这种担心近年来也淡忘了,因为近年来我很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也很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是的,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已有多年了,多年来在繁华的城市里可以听到各种各样奇妙的声响:有慷慨陈词,有嘁嘁私语,有无病的呻吟,也有无声的哭泣;有舞厅里重低音的轰鸣,也有警车呼啸着穿城而过……喧嚣,轰鸣,什么声音都有,谁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好像必须是在寂寞的时候,在孤苦的时候,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过荒郊与空林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那么沉重,那么迟疑,那么拖沓而又疲惫;踌躇不前时你空有叹息,无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那种脚步声能够清楚地告诉你,你在何处,你是从哪里来,又欲走向何处?那脚步声还会清楚地告诉你,它永远也不可能把你送到你心中的目的地。 在都市的喧嚣声中,凡夫俗子们不可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你一出门,甚至不出门便可听到整个的世界有一种嗡嗡的轰鸣,分不清是哭是笑是哽咽,分不清是争吵不休还是举杯共饮,分不清是胡言乱语还是壮志凌云,分不清那事物到底是假是真,分不清来者是哪个星球上的人,弄到最后你自己也分不清自己了。人人都好像不是用自己的脚在走路,而是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往前推。很难听见自己的脚步声了,只听得耳边价呼呼风响,眼面前车轮滚滚,你不知道是在何处,忘记了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行动就是一切。 偶尔回到空寂的林间来了,又听到了自己的脚步声。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似乎觉得有一股和熙的风,一股清冽的水穿过了心头。好像又回到了青少年时代,好像又回到了孤寂的时候。仔细听听,还是那从前的脚步声,悠闲而有些自信,只是声音变得更加轻微,还有疲惫之意。是的,我从乡间走来,迈过泥泞的沼泽,走过碧野千里,那脚步当然会失去了原有的弹跳力,可它还是存在着,还是和我紧紧相随,有这一点也就聊以自慰。我不希望那脚步会把我送到我心中的目的地,那个目的地是永远也不会到达的,如果我能到达的话,后来者又何必去跋涉? 心中的目标虽然难以达到,脚步却也没有自费,每走一步都是有收获的。痛苦是一种收获,艰难是一种收获,哭泣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体验,要不然你怎么会知道欢乐、顺利和仰天大笑是什么滋味?能走总是美好的。我不敢多走了,在湖边的岩石上坐下来,想留下前面的路慢慢地走,不必那么急匆匆地一下子就走完。 太阳从不担心明天的路,一下子便走到了水天相接处,依偎在一座青山的旁边。我向湖中一看,突然看见有一条金色的光带铺在平静的湖水上,从日边一直铺到我面前,铺到我脚下的岩石边,像一条宽阔的金光大道,只要我一抬脚,就可以沿着这条金光大道一直走到日边,走到天的尽头,看起来路途也不遥远,走起来也十分方便。这种景象我见过多次了,它是一种诱惑,一种人生的畅想曲,好像生活的路就是一条金色的路,跃身而下就可以走到天的尽头,走到你心中设想的目的地。可你别忙,你只须呆呆地在岩石上多坐片刻,坐到太阳下沉之后,剩下的就只有一片白茫茫的湖水,你没有金光大道可走,还得靠那沉重的脚步老老实实地挪向前。 (选自2001年第10期《北京文学》)

1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喧嚣( ) ②哽咽( ) ③沼( )泽 ④依偎( )

13.第二段中“闻鸡起舞”的意思是早起读书,那么“头悬梁,锥刺股”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五段作者说:“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已有多年了。”岂止是作者,我们有很多人也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这是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许多人眼中,幸福与快乐才是收获。而作者却说“痛苦是一种收获,艰难是一种收获,哭泣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体验”。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尾写道:“你没有金光大道可走,还得靠那沉重的脚步老老实实地挪向前。”这句话向我们揭示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在文中主张人要经常倾听自己的脚步声,你对此有何看法?请写一段不超过100字的话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课谈生命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对生命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并感受和借鉴这种人生态度,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素养。

2.学习用形象的比喻表达对生命感悟的写法,体会文中一系列形象所蕴含的意义。

[温故知新]

1.作者在谈生命时用了什么手法? (用了多方设喻的方法,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

2.各用一段话概括“一江春水”的流程和“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各不超过50个字) (答案不必统一,扣住关键语句说清楚。)

[讨论解惑]

①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最后一层全是议论,从表达主题方面说,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充分描写之后,再点明命意.阐明文旨.深化主题;从结构方面说,起着总绾全文的作用,由于文章具有哲理性.议论性的特点,所以最后一段具有作结论的性质。

②怎样理解“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 这是一句形象生动的话,本可以有多种理解,但在中,意思是:希望你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你才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说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这里的“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可以指老年时,但也未必确指老年景况。 这句话是诗句,很有意味,可以让学生背诵下来,对于学生理解.体验生活.认识人生都有好处。如果可能,还可让学生仿写类似的语句。

③全文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细说起来,随文章的展开,感情呈起伏变化状。文章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更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描写一棵小树则略有不同,一开始充分喜悦,充满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尽管全文的感情有起伏变化,但总的说来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的,作者借此文宣示一种健康.进取的人生观。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弄清以下两点:①准确理解文章主旨;②培养生命意识,以乐观的人生态度直面生活中的困难.挫折。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挟(jiā)卷  喧(xuān)闹  覆(fù)压  绯(fēi)红 

B.怡(yí)悦  丛莽(mǎng)  枭(xiāo)鸟  芳馨(xīng) 

C.朔(shuò)风  荫(yìn)蔽  云翳(yì)  巉(chán)岩 

D.惊骇(hài) 清吟(yíng) 休憩(qì) 卑(bēi)微

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一泄千里 呻吟 消融 如盖浓阴 

B.悬岩峭壁 洪涛 奔腾 幽花芳草 

C.心平气和 羞怯 浑浊 庄严灿烂 

D.叶落归根 屏息 飘翔 穿枝拂叶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快乐虽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B.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C.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流…… 

D.他遇着骄傲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

4.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生命比做一江春水,描绘出奔流入海的壮观画面,豪放中又不失浪漫。  

B.生命的历程应当有欢乐和痛苦,这样才能使人走向成熟。  

C.作品结尾暗示人们,生活中有很多不幸和痛苦,它为编织美丽的人生创设了机遇。 

D.我们个人的生命是渺小卑微的,因而也是痛苦和美丽的。

5.“风暴使树木深深扎根”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一种自然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请根据下面的要求答题。

(1)请说出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这个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语段后问题。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地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的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的起伏催逼,直到他过了,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的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轻轻的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的望见了大海,啊!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生命又像……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呢?请根据文意或语境写出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1)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3)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用充满哲理性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抒发了一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和绝唱。 

B关于生命和生命的意义,原是一个复杂严肃的话题,但作者却能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在说理方法上与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C语言形象生动,许多句子不乏深刻的比喻象征意义,如“平沙斜阳芳草里,看到了夹岸桃花”,就使人感受到生命晚景的瑰丽。 

D结构严谨,开合自如,行文上非常注意前后照应,如结尾一段中说“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就与第一段对江流入海过程的叙写完全照应。 E反复说“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又说“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这些看似与积极乐观的主题不太和谐的略带宿命和伤感的文字,应作正话反说理解。

4.对“不是每条一条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  

B.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  

C.成了死湖和空壳,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不必遗憾。  

D.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5.文中画线句“生命又像……”省略了一段话,请联系上下文思考.推断: (1)“生命又像”什么?生命又像 。 (2)围绕这一比喻可以写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生命像……”开头,写几句话(30—50字),表达你对生命的理解。(文中的比喻和上题中推断的比喻除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荫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 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 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乎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了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把儿,也没能使我那肿疱迅速消下去。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好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 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当院里,摆手招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 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 爷爷说:“这就是蜇你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那它干嘛还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吗?”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厂爷爷说。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式;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 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空空又是一年。 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7.速读全文,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围绕捅马蜂窝这件事,作者精心安排的思路是:______________→“我”捅了马蜂窝 ______________→后院又有了马蜂窝。

9.“捅马蜂窝”这个词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用到,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10.读文章第一段,有似曾相识之感,它与课文《_________》中描写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十分相似。

11.文中加横线的“那多有趣”的“那”指的是______________。

12.捅马蜂窝一段描写得紧张而惊险,这从“我”______________、妹妹______________和马蜂______________等描写可以形象地感觉到。

13.文中加线的句子用了比喻,结合文意理解其运用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马蜂窝中有百十来只马蜂,为什么文章只重点写了一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他前后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末“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是作者的感悟,此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其中“旁人”指的是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拓展]

一、阅读《我的四季》回答问题。 我的四季 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朵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于是,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寻找泉水。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

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尽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只有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不,我还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更加温暖;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 但我还是有事情好做,我将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人们无聊的时候,不妨读来解闷;怀恨的人,也可以幸灾乐祸地骂声:活该!聪明的人也许会说这是多余;刻薄的人也许会敷衍出一把利剑,将我一条条地切割。但我相信,多数人将会理解,他们将会公正地判断我曾做过的一次。 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1.作者以“生命如四季”领起全文,层次分明,寓意深刻,请在下面横线上进行填写,以完整地显示全文的脉络和内容。 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青年时期,浇灌人生; 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晚年时期,品味人生。

2.在生命的春天里,作者面对自己的“不毛之地”是怎样做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我”收获的欢乐是“又酸又苦”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把生命比作四季,想一想,还可以把生命比作什么,请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用心脏生活 范晓波 我一直反对用成熟或者幼稚之类的词汇来衡量一个人的进步程度,因为这是一种基于大众准则的理性判断,并不能涵盖一种更接近诗意的生存。 我20岁左右的时候,经常因为过于率真浪漫而在为人处世上发生事故。所以便用法国著名风景画家柯罗来抵挡别人对自己许多可笑举止的嘲笑。因为那么伟大的柯罗,对社会常识依旧知之甚少,以致父母从不放心他一个人单独出门,他五十多岁了,外出还必须向母亲请假。 柯罗的幼稚也许是因为他沉醉于对美的探索而忽略了对生活技能的演练,可以相信的是,他在画布上从不会迷路,并因此比那些成熟的人领略到了更多的人生辉煌。 还有另一种人的不成熟,是因为无法学会和适应流行的价值准则。他们是时代的水土不服者,或者说,他们眼里根本就没有那些公共绿地上的栅栏,孤独的身影骄傲地掠过人群的尖叫和愤怒。 曾读过一个故事:一个欧洲商人在太平洋的一座小岛上发现一个老者手编的草帽很漂亮,每只售价20比索。商人想倒一些到欧洲去卖,便问老者:“如果一次买一万顶,每顶可以便宜多少?”老者却答:每顶还要多加10比索,因为编一万顶相同的帽子会让我乏味而死。 我真是爱极了这个老人,他用近天籁的声音,对自以为是的商业法则说了一声不。 能列出的前辈还有许多。他们飞行在芸芸众生的头顶,相似的身影重叠在一起,成为我的精神教父,鼓励我在森林之外长成独特的一棵树——不计后果地爱,绝不含糊地恨。到了30岁还相信光荣与梦想。 有一种人,他取舍生活的主要依据不是得与失,甚至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对与错,人生指南里只有美与丑.泪水或者麻木之类的路标,他们不一定能抵达所谓的成功,但胸腔里永远装满了感动与幸福。 他们和人群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们习惯于用大脑指导人生,而他们,更喜欢用心脏生活。

6.文章第三.四段中的“成熟”和“不成熟”与我们通常的理解有着不同的内涵,它们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答:(1)成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成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老者售帽的故事体现了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根据文意,对此进行概括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常人习惯于“用大脑指导人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这篇散文一反基于大众准则的理性判断,表达了作者“洒向生活都是爱”的人生态度。 B. 从20岁经常“在为人处世上发生事故”,到30岁“还相信光荣与梦想”,这表明“我的率真与浪漫依然未改”。 C. 同对待柯罗只知道绘画的“幼稚”一样,作者对“还有一种人”的“不成熟”也是持赞赏态度的。 D. 文中的“前辈”教诲我们:不计得失,不管对错,只要努力追求并获得成功,就会得到人生的感动和幸福。 E. 作者以哲人的思索、哲理性的语言,为我们揭示了一种生活的道理,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

三、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丁香赋 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伦美奂。 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蔟蔟的,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 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 “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娇娆。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10.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赞美丁香花是为了赞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是根据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____》中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改写而成。

12.作者根据什么说丁香“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任选一句) ① 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丁香花、太阳岛、冰雪是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南京的梅花、栖霞红枫、雨花石、玄武湖等也是南京人心中的挚爱。请你选择具有南京(含郊县)地方特征的一景或一物,写一段话,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不得直接套用文中的原句,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九课谈生命 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 一、 1.D(“骇”应读hài) 2.B(危,是“高”的意思。) 3.B(A项中的“屈”应为“曲”;C项中的“溶”应为“融”;D项中的“偿”应为“尝”) 4.D(D项是主谓短语,其它三项是并列短语) 5.C 二、 6.C(此题凭借每一选项中的第一个词语即可作出正确判断。首先,江流不可能“挟卷着”悬崖峭壁;其次,“曲折地”“冲倒了”不通;“曲折地”只有和“穿过了”搭配。) 7.形容波平浪静。(看上文:“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这里写江流波涛汹涌;“直到他过了,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的一泻千里”,“才”“一泻千里”表明江流由激荡转为直泻而下,波峰浪谷消失了。) 8.指雨水。(注意上文的“暴风雨”.“大雨”.“雨过天晴”,可以想到四处的雨水注入江中。) 9. B 10.“一江春水”侧重于阐明生命的力量(或生命的美好),“一棵小树”则侧重于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而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11.B 三、 12.① xiāo ② yè ③ zhǎo ④ wēi 13.参考答案:熬夜苦读(或勤奋读书) 14.围绕“现代社会中的其他声音太嘈杂、太喧嚣了,金钱、名誉、权力等各种各样的诱惑,使人疲于奔命”来答即可。 15.围绕“经历过痛苦、艰难、哭泣之后的收获也是真正的收获”,结合自己具体的生活体验来答即可。 16.围绕“人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一步步接近人生目标”来答即可。 17.围绕“倾听自己的脚步声”来答即可。 第九课 谈生命 第二课时 [同步练习] 一、 1.C 2.A 3.B 4.D(生命的“渺小卑微”和生命的“痛苦美丽”没有因果联系。) 5.(1)“风暴”喻重大的挫折和磨难。整句话所蕴含的道理是:能经受住重大的挫折和磨难的生命更加坚强。(2)本题系开放性试题,所举事例与道理吻合即可。 二、 1.“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则可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角度,引出了下文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1)“大海”作为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顶点,“黑暗”表示生命的终结。 (2)生命是一种过程,生生不息是自然规律,显示了“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3)希望人们能承受更多的与生命相生相伴的快乐与苦恼,用以构筑一生的完美。 3.A B 4.C 5.(1)一棵小树(或一粒种子) (2)本题是探究式阅读的考查,所答内容应与下列例句相近。例句:它在生长中伴随着快乐和痛苦。春天抽叶开花,夏天浓荫结果,秋天叶色绯红,冬天落叶归根。或:既吸收空气,承受阳光,又经历风吹雨打,酷暑严寒。 6.本题答案为开放性的。写出贴切比喻;围绕比喻想象;表达贴切。 三、 7.人应该与一切有生命的事物和睦相处,不要做伤害它们的事情。 8.爷爷后院有马蜂窝 后悔捅马蜂窝 9.比喻惹祸或触动不好惹的人 10.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1.头上蒙块布,拿竹竿捅马蜂窝 12.捅马蜂窝的动作、紧张的心理、匆忙的逃跑 怕蜂进屋、关门逃跑 拼死复仇的气 13.形象地写出了马蜂家园被毁,受到伤害后拼死复仇的气势。 14.因为这只马蜂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不仅蜇了“我”,它的死又与“我”有关。 15.说明了“我”从捅马蜂窝这件事中,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16.点明中心,收束全文,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旁人”指作者以外的一切有生命的事物。 [延伸拓展] 一、 1.少年时期,耕种人生;中年时期,收获人生.(每空1分,共4分) 2.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2分) 3.经过春夏的艰辛和磨难,收获得却很微少(2分) 4.晚年回想一生,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现在仍在努力做事(2分) 5.比喻要求新颖贴切,表述清楚。 二、 6.(1)指谙熟人情世故,通晓社会常识,掌握生活技能。(2)指不遵守社会规则,放荡不羁,傲慢自负。 7.追求美好的心灵感受比追求物质利益更重要。 8. 以得失.对错为准则来取舍生活。 9. BE(A作者的人生态度有“不计后果地爱”和“绝不含糊地恨”两个方面;C两者的原因.结果都不同,作者对后者并不持赞赏态度;D应是“世俗意义上的对与错”,而且原文中说“他们不一定能抵达所谓的成功”。) 三、 10. “赞美哈尔滨人‘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的精神”。 11.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 13.点明拟人、比喻修辞手法、说出其表达效果的满分。 14.写出南京的景或物的名称,准确表达喜爱、赞美之情得满分。

    相关推荐

    《热爱生命》教案学案一体化 《谈生命》教案 谈生命教案 《谈生命》教案 《谈生命》教案1 《谈生命》教案6 《谈生命》教案7 谈生命导学教案 《谈生命》教案2 9谈生命教案 《谈生命》教案3 《谈生命》教案8 《谈生命》教案9 《谈生命》教案4 《谈生命》教学案例 《谈生命》教学案例 《谈生命》案例 谈生命导学案 《劝学》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5 再塑生命教案 《热爱生命》教案5 《边城》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鸟啼》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祝福》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师说》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谈生命教案设计 激活思维 体悟生命──《生命 生命》一文的教学案例 9谈生命教案(1) 《谈生命》反思体验 《谈生命》反思体验 《赤壁赋》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谈生命精品学案 《想北平》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六国论》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枣儿》教案2(教案学案一体化) 《我与地坛》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阿房宫赋》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谈生命阅读答案 《安妮日记》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谈生命》优秀导学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5 《谈生命》素质教育新学案 鲁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5 谈生命(一) 白鹅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教案 画风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九年级下《谈生命》教案 生命 生命- 教案 《谈生命》读后感教学案例 《西地平线上》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一个人的遭遇》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鸟啼》一体化教学案2 松鼠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生命生命》教案 《江南的冬景》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生命 生命-教案 《生命生命》教学杂谈 《沁园春·长沙》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生命 生命》教案 《逍遥游》教学一体化案 体验、情感、生命──《桥》教学案例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找春天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教案 鲁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5 强化阅读教学 注重学生评价──《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强化阅读教学 注重学生评价──《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5 9 谈生命(一) 笋芽儿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教案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谈生命》教学杂谈 失物招领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教案 《劝学》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获得教养的途径》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老王》教学案一体化设计 《物种起源》教学一体化案 《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一体化教学案 浅谈转化后劲生的体会 两只鸟蛋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教案 谈生命练习题(含答案) 《渔父》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雷雨》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鸟啼》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小学语文教案 第9课生日礼物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教案 《斑纹》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祝福》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师说》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夏夜多美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一面五星红旗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教案 《前方》《今生今世的证据》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离骚》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生命桥”》教案之一 生命生命教案及反思 生命生命教案设计意图 谈生命 生命生命 教案教学设计 《最后的常春藤叶》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