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教学反思

小编: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教学反思

一 对新课程理念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是课程标准四条基本理念中的第三条,它作为一种精神贯穿于课程标准的始终。课程标准规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根据这个要求,我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自主性。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外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坚持让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例如,在教学《风筝》时,课文的时代背景较难,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再多的讲解也无济于事,所以,干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阅读结合课后所掌握的资料,提出问题,教师点拨,理解课文。

第二,合作性。按照建构主义心理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外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就是这个意思。学生写同一篇作文,由于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不同,写出来的也不免千差万别。针对这种情况,特别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都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不消说,除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外,还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教师也是一个读者,他有自己的哈姆雷特和林黛玉;我经常在课堂上,参与学生学习小组的讨论,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探讨,述说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情,带有自己的个性色彩。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教学反思

多年来,我总是努力使每一个40分钟的教学,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认知过程;努力把教师的外部指导内化为学生的能动活动;总是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上下功夫,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努力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能力也得到训陈和培养。而且从小就能受到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无疑帮助很大。要做好以上这些,我认为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否则,都是空话。这是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结合儿童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为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理的条文,而且更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与人、前辈与后代、数学家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是使数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教师理解了教材,了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暂时),并不等于学生也理解了、了解和有了。学生不是靠我们头脑里的数学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识的,而是靠我们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变为行为。学生是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设计的教学过程、创设的思维空间到达知识彼岸的。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完全依靠教师的主导。

不论我们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彻,把教材读活到什么程度,但如果不能对教材进行很好地加工、处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很好的设计,那么,对学生学习来说,都等于零。教师也只能是哑巴吃汤圆――自己心中有数。因此,我认为:教师还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紧密结合实际,选取恰当教法和教学手段,把教师的思维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内容。教师先受到启发后,再通过老师去启发学生。如果教师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于教学,那教学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视在提高自己驾驭教材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课本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具备该具备的各种能力,提高应有的素质。因此,我认为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设计出合理的教案,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保证。

总之,教师读活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是我们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楚,讲清楚,才能给学生设计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为他们主动构建认知结构奠定基础。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了解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机地渗透给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全面完成小学数学教育任务。

    相关推荐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2017年秋学期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期末语文试卷 七年级上期语文期末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素质测试试卷 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2012年下学期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 2016学年七年级上期语文期末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上册 2017—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考试题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语文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 关于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反思 苏教版七年级上期末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题 2017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人教版) 2017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上学期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 2017年七年级语文学期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2017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苏教版)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训练题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期末测试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 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 2016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训练题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测试卷 2016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 2014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 2017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测试卷 苏教版七年级上期末(三) 2017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 2017-2017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第二学期 苏教版七年级上期末(一) 2018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苏教版) 苏教版七年级上期末(二)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题 七年级期末语文考试题 七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 2016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卷 2016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卷 2016年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训练题 2016年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一) 秋学期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二)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2016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练习 秋季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七年级语文上册的期末测试题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题 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一) 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 2016年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卷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调研试卷 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联考试卷 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题 2017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