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设计

小编:

这篇课文是一篇悼词,同时也是一篇评述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历史地位、卓越贡献和斗争精神的议论文。下面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在聆听了韩愈他老人家的教诲之后,接下来我们师生一起来了解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说实话,几天前,我不敢说自己了解马克思。但是,经过这几天的学习,我已经为他伟大的人格深深折服。马克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把全人类的幸福当做自己终生追求的人,他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解放甘愿牺牲自己的健康幸福甚至家庭的人,一个在政治迫害、疾病、贫困的重重风雨中坚定不移追求理想的人。

如此胸襟,当今世界,能有几人?所以,今天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想我们应该先去看看马克思的墓地,向这世上最高尚的灵魂奉献我们的敬意。

这是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身上的马克思,目光深邃,凝视远方。这里绿树葱茏,幽静肃穆,和伟人生前的波澜壮阔、轰轰烈烈恰形成鲜明的对比。100多年前,就是在这了这篇后来闻名世界的悼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板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讲话,说明这是一篇(演讲词),墓前,又说明这是一篇悼词。

悼词一般包括哪些内容呢?

哀、功、德。很好,三言两语,大家已经把悼词的内容和结构都梳理出来了。

这也就决定了我们今天的学习要扣紧这三个字:哀、功、德。出示学习目标:

1、品语言,体会“哀”

2、理思路,概括“功”

3、明主旨,感悟“德”

现在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按照这三个字来划分结构。

提问分段:

如果出现第二段归属意见的分歧。

哦,大家意见不一致。那我们来读一读第二段吧?齐读。

现在谁来说说自己的意见?

明确:两位都是有理有据。段落划分本来就是见仁见智。但是我私下里比较认同第二段归下。为什么呢?等到咱们学完赞其功部分,大家就会明白了。

二、品语言,体会“哀”

现在,让思想穿越时空,回到100多年前马克思安葬的那个日子。(课件图片)去设身处地想象,恩格斯痛失亲密战友的心情。马恩格斯相识于巴黎,40年漫长的革命岁月,他们一起经历政治风雨的洗礼,一起面对艰辛生活的考验;志同道合,不离不弃。当亲如兄弟的战友突然去世,恩格斯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老师范读。

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第一段,揣摩字里行间的情感。

大家看,这一段,有没有哀痛悲伤这些字眼?生:没有!但是字里行间却弥漫着浓浓的哀伤。板书:哀

思考题:

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恩格斯的哀痛之情的?

1、两点三刻:对时间交代的具体,可见作者对这个时刻的永志不忘,刻骨铭心,可见悲痛之情。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恩格斯来讲,对于整个世界来讲是多么的非同寻常,在这一时刻恩格斯没有在马克思身旁,终生的挚友就这样静静地走了,恩格斯抱憾终生。这一时刻更是令世人万分悲痛和无法忘记的。

2、最伟大的思想家:高度评价,可见崇敬,由崇敬自然哀伤。最在这里是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哲学界的无与伦比的地位。

3、停止思想:不说去世,是不忍。亲人去世,谁忍心说去世呢?可见悲痛之深。讳饰的修辞。也切合马克思的身份,暗含了对战友生命不息,思想不止的崇敬。

4、还不到两分钟:“还”流露出在马克思临终时未能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两分钟,强调时间短暂,可见去世之突然,饱含了作者对战友溘然辞世未能见最后一面的深深遗憾。

5、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表达了作者由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遗容的安详。

过渡:朴素的语言,深沉的情感,可谓语淡情浓。接下来,凭着对战友的深刻了解,恩格斯高屋建瓴的回顾总结了马克思奉献的一生、创造的一生。

二、理思路,概括“功”

1、现在请大家默读文章主体部分,概括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2、单独提问概括马克思的功绩。(在学生开始回答前,要板书:功)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在副板上板书“功”的具体内容

历史规律(去伪存真)

剩余价值(豁然开朗)

其他发现

办报宣传

创立协会(自豪)

3、同学们能找得这么 快,不仅因为大家思维敏捷,更重要的,我们得感激一个人——演讲者恩格斯。是他,及时树立有声的语言标志,时时提醒我们注意马克思一项又一项的贡献,提醒我们文章的思路。

同学们,你找到了这些提醒思路的语言标志了吗?

明确:大家看,这些句子一直在提醒作者的思路。提醒我们注意一项又一项的贡献。这是演讲的特点决定的。想要听众听得懂,听得全,就需要及时提醒思路,帮助听众理解思路。所以演讲辞必须要有条理性,有整体感。(操作课件)

3、回扣第二段,明确第二段的总纲作用。(总分)

大家看,马克思的贡献很多,其实可以分为两个大类,科学和革命。(板书)大家还记得吗?划分段落的时候,我们遗留了一个问题,第二段的归属问题。现在大家明白老师为什么会倾向于将第二段归于功这部分吗?

明确:第二段是主体部分的总纲,“两个对于”提醒我们要从两个方面(科学家的马克思和革命家的马克思)介绍马克思的贡献。先总后分,层次才清晰。板书:总分

但是有些同学可能有些迷惑,

1、 研读第六段——递进(课件8第三步)

小组讨论:在文中,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身份有多种不同的说法。A思想家B科学家C革命家。你认为,恩格斯其实最想强调的是马克思的哪一种身份?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课件展示)

明确:思想家。资本论就是马克思思想的结晶。文章 开头就说,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革命家。(如果学生一下子赞同革命家,并且只用第7段当论据,可以说:但是马克思在科学方面的贡献无与伦比为什么不能说,恩格斯其实想强调科学家这方面呢?学生会回答:在他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明确:对,这句话,表明了马克思的革命的科学观。研究科学正是为了探究革命的理论。现在我们可以发现,恩格斯这样安排,从革命理论到革命实践,(板书)递进,逻辑严密。

的确,马克思不是那种闭门裹足于书斋的思想家,他不仅是第一个发现革命真理的人,还是第一个点燃无产阶级革命的星星之火的人!恩格斯这样安排,其实就是为了突出马克思勇于实践的精神。

这就是马克思,他是伟大的思想家,历史规律,剩余价值,他的每一项发现都石破天惊,振聋发聩。他是大无畏的革命家,办报宣传,创立协会,爱憎分明,百折不挠。回顾战友的丰功伟绩,恩格斯不由想起这些年马克思经历的风风雨雨。在悼词的结尾部分,恩格斯说: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污蔑的人。

请看第8段。歌颂了马克思什么样的品格?

三、明主旨,感受“德”。

1、生单独读第8段。

2、齐读第八段。

探究:第8段歌颂了伟人哪些品格?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呢?找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处,和大家交流。

原文: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污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和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活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对比。和下文千百万革命战友的尊敬、爱戴和悼念,和下文马克思的毫不在意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马克思的伟大和无畏。

原文: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比喻。对比。充分表现了马克思对政敌的极大蔑视,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充分表现了马克思的人格魅力。由此可以领略伟人在政治迫害的疾风骤雨中巍然屹立的伟岸与无畏。

原文: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对比。有许多敌人和无一个私敌形成鲜明对比。私敌是以“我”为中心的。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没有私敌,说明没有私念。体现出马克思的大公无私。

——可能、未必,语气委婉,表意坚定。

(板书:无私无畏)

(至此,板书呈现完整:)

板书设计:

哀 功 德

惋惜 科学 无私

悲痛 革命 无畏

语淡情浓 总分、层进 对比、比喻

四、探究末句

一代伟人去了,但是他无与伦比的贡献,无私无畏的品格,永远令人高山仰止。和所有的悼词一样,在结尾部分,恩格斯将千言万语凝聚成一句话: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但是,又和所有的悼词不一样,他在“永垂不朽”前加了一个字:将。

讨论:“将永垂不朽”中的“将”字,多余吗?

答案1、不。当时,共产主义运动刚刚兴起,还只是星星之火。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马克思主义必将广为传播,共产主义运动必将风起云涌。将,是一种预见,更是一种必胜的信念,也是恩格斯和广大革命战友共勉的誓言!

今天,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崇高的信仰。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就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请同学们集体朗读:

我读了六年孔夫子的书,又读了七年资本主义的书,到1918年才读马列主义。我一旦接受马列主义是历史的正确解释后,就再没有动摇过。——毛泽东

五、拓展——伟人从少年走来

掩卷深思。马克思何以成为一代伟人?贫穷疾病困扰,他不曾停步;驱逐,污蔑,诅咒,他不曾彷徨。是什么力量,支撑他穿越风雨,走向伟大?

不必翻阅浩如烟海的马列文献,一篇小小的短文就包含了所有的秘密:

请同学们齐读:(课件12显示)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同学们,写下这段话的时候,马克思17岁。在这样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季节,他对自己的人生、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规划。

此后的一生中,不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马克思都坚定不移地实践了他的诺言:为全人类而工作。

无独有偶,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16岁离家时留给父亲一首诗:学生齐读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道出了少年毛泽东非凡的志向,博大的胸襟。从此,少年的毛泽东闯荡天涯,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成长为一名纯粹的马克思主义者,缔造了崭新的新中国。

比较青年马克思选择职业的博大胸襟,青年毛泽东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联想马克思在大英图书馆的废寝忘食,毛泽东的在北大阅览室的如饥似渴。两位伟人的青春年华颇有神似之处。我想恰同学少年的你,一定也有很多感慨吧?

六、作业:

比较青年马克思和毛泽东,并交流看法,在班里开展一分钟演讲比赛。

一分钟演讲辞:

题目:伟人从少年走来

【教学总结】

这篇课文上得比较仔细,学生应该比较容易接受,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提的问题太多,太散,尤其是第二课时。

在第一课时中,我把第1.2两个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在开头点明马克思逝世的具体时间?2.“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如何理解?)合在了一起: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告诉老师你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有学生找到马克思死了,我问“这一段中没有提到一个‘死’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他死了”,学生答“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我追问“为什么不用‘死’字?”,学生就能回答出来了;有学生找到时间,我趁机问“为什么这个时间要这样具体准确”,学生基本能回答出2点,一是因为马克思是伟人,二是因为恩格斯和马克思关系近,再稍加修饰,答案就出来了;有学生找到地点,“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我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他死得很安乐。我首先纠正学生一个观念,“安乐椅”就是椅子的一种名称,它并不能真的让人安乐,所以马克思在椅子上死去说明马克思死前仍然在工作。

    相关推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讲话设计与反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 语文教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7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6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0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简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案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高中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案例 高二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9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5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心意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8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9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8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设计 我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9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5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29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0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训练提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0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指瑕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高中一年级〈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5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6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8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赏析 高一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解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