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说课稿

小编: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多彩的春天”编排了一系列描写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美景图文,描写了春天的人、景、事,并针对春天的话题对孩子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柳树醒了》这篇课文既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诗歌描写了春雷把柳树叫醒、春雨给柳树洗澡、春风为柳树梳头、春燕和柳树做游戏、小朋友陪伴柳树一起玩耍的情景。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想象丰富合理,弥漫着逗人的童趣,有利于启迪孩子们的智慧,激发他们的想象,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春天大自然的美好,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欣赏大自然的美和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我把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朗读来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感悟春天的美;学习用优美的诗句来描绘春天里的美好事物作为本课的重点、难点。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学习必须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教师不用太多的讲解与分析,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情境创设、情感朗读、合作表演、直观感受、文本扩展”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也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思想,但语言是零碎的、不规范的,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感悟、积累语言。因此,我和孩子们选用了 “复习旧知,积累词语——观察图片,引入课题——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细读课文,指导朗读——拓展阅读,深层感悟—学编诗歌,理解运用——欣赏《春天在哪里》”的学习方法,使孩子们不但能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能培养熟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四、说流程

(一)复习旧知,积累词语。

1、认读词语,说自己的发现。

2、说出一些描写春天的词语。

(设计理念: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科,只有多积累优美的词语,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二)观察图片,引入课题

1 、引导看课文主题图。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指导读题。

3、学习“醒”

(1)交流“醒”字的识记方法。

(2)你们的认字方法都不错,谁能用一个动作来表示“醒”呢?

(3)每天早上,都是谁怎样把你叫醒的?

4、看题,质疑

(设计理念:通过看图,整体感知单元主题——春天,在课题中学习本课的生字“醒”,分散识字,有效降低识字难度。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想,都是谁来叫醒了柳树?在书上圈注出来。

2、生交流。师板书:雷、雨、风、燕

3、指导书写“春”字。

(设计理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相机指导书写“春”,低年级写字指导,尽量做到分散完成,每课时完成一部分,这样更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春雷、春雨、春风、春燕他们叫醒了柳树,那他们是怎样叫醒柳树的?相机学文。

(设计理念:抓住文中的关键东西,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同时为后面的写话做好铺垫。

(五)拓展阅读,深层感悟。

读儿歌,说说谁也醒了?是什么样的?《迎春花》《春天到》《滴答滴答下雨了》。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而我们班的孩子,大多达不到这个阅读量上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孩子们关注生活,勤于观察,善于表达,并注重知识的拓展迁移,使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因此,在学完了这篇诗歌之后,我适时出示与春天和柳树有关儿歌,让孩子们再次感受春的无穷魅力。

(六)学编诗歌,理解运用。

(设计理念:语文的学习,就是语言运用的过程,只有孩子们学会了运用语言,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语文。在学习中,孩子们参与并快乐着,从他们眼睛里折射出的画面,比诗更蕴含深意。因为,一颗孩子的心,就是一篇童话,一个孩子的眼里,就有无数首优美的童话诗。)

(七)欣赏《春天在哪里》

五、说板书设计

柳树醒了

春雷 说话

春雨 洗澡

春风 梳头

春燕 捉迷藏

孩子们 玩耍

六、说课后反思。

《柳树醒了》是一首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儿童诗。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把柳树写成妩媚动人的春姑娘,同时也将春雷、春雨、春风、春燕都赋予了生命的活力。这些事物和孩子们一起构成了美丽的春之景。内容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的课堂,用眼去欣赏,用耳去倾听,用心去感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在教学中,着力进行语言训练,丰富孩子们的语言,发展语言,打开孩子们想象的大门,相信他们眼中折射的画面,比诗更蕴涵深意。这一课结束,我反思如下:

1、在交流“醒”字的认字方法后,通过做动作,感悟醒的意思,然后,我引深了一个话题:每天早上,都是谁怎样把你叫醒的?孩子们的回答真精彩,如有的说:每天早上是妈妈把我叫醒的,有的说:每天早上是我的小闹钟把我叫醒的……无论何种方式,都让孩子感到无比的愉快。我随机引导:我们过了一年长大了,应该学会自理,用小闹钟叫早的方式比较好,早睡早起身体棒。

2、让孩子们和春雷对话,和柳树细语。通过角色的扮演,迁移感情,更深层次感悟文本,内化思想。

3、拓展阅读落到了实处。拓展材料紧扣一个问题展开:“儿歌中的什么也醒了,是什么样的?”“图片中的什么也醒了,是什么样的?”“你还知道什么也醒了?”紧扣“醒”字拓展阅读,为最后环节的消化语言,运用语言做好了铺垫。

4、语言运用。通过学习,孩子们做的小诗还是令人满意的,也有让我感到惊喜的。但是,素材还不够丰富。如果课前安排更长一点时间去观察春天,去了解春天,相信效果会更好,思维会更活跃。

5、写话的方式略显单一,在这里我低估了孩子们的能力,如果让孩子们自由发挥,也许会有更多的惊喜。第二课时的语言运用,我让孩子们自由地写,素材丰富了很多,有孩子用第一课时的仿写方式写,也有写成的自由的儿歌,还有的写了几段话,效果非常好。

    相关推荐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柳树醒了》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柳树醒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柳树醒了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下册《柳树醒了》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柳树醒了》 一年级语文下---1、柳树醒了 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教案 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随堂练习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1、柳树醒了 课堂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1、柳树醒了·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柳树醒了》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柳树醒了》教案9 一年级语文每课小练:柳树醒了 人教版一年级下《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每课小练:柳树醒了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柳树醒了》教学设计四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三 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下册第1课《柳树醒了》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 《柳树醒了》课文 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教学设计03 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同步练习 一年级下《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教学设计07 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教学设计02 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教学设计06 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教学设计09 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精选教案 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柳树醒了》教学片断 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教学设计05 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教学设计10 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教学设计08 小学语文一年级:《柳树醒了》课堂实录一 一年级下册随堂练习《柳树醒了》 柳树醒了 柳树醒了 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教学设计04 小学语文《柳树醒了》教案 《柳树醒了》第一课时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柳树醒了》课堂实录二 《柳树醒了》第二课时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 小学语文一年级:《柳树醒了》教学设计八 一年级语文下册《柳树醒了》最新教案设计 柳树醒了 柳树醒了 柳树醒了 柳树醒了 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3 《柳树醒了》第一课时 《柳树醒了》 1 柳树醒了 一年级语文下册随堂同步练习:《柳树醒了》 《柳树醒了》教材简说 《柳树醒了》教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九第一课时 小学语文一年级:《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三第二课时 《柳树醒了》教案 《柳树醒了》教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柳树醒了》教学设计十第二课时 柳树醒了教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九第二课时 《柳树醒了》教学1 小学语文一年级:《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五第二课时 语文课中的“人本”体现——《柳树醒了》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一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一 《柳树醒了》教学2 柳树醒了课后反思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一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一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 柳树醒了教学案例 《柳树醒了》教学1 《柳树醒了》教学2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柳树醒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爷爷和小树》说课稿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十一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札记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一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