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永生的眼睛》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小编:

执教思路:

《永生的眼睛》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作者刻画的形象让人终身难忘:善良、心中有他人的父亲;有醒悟能力、并付之于行动的“我”以及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他们的高尚情操让人感动,令人敬佩。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以“琳达的情感变化”为主线,围绕“永生”将本课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课前调查,搜集信息,铺垫情感。

由于本课涉及到的器官捐献的背景学生知道的并不是很多,或根本不了解,所以,组织学生在课前展开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语文实践活动,同时做好调查的统计和分析。这样,让学生了解到许多的人对角膜捐献的看法仍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深深感受到来源远远不能满足于器官捐献的需求。有了这样的感受,再来学习课文,学生自然会对琳达一家产生敬佩之情。

第二环节:以信入境,质疑永生,启动情感。

共同阅读课文最后的那封信。理解 “角膜移植”一词,顺势呈现出角膜捐献调查结果汇总表,同时补充相关资料。通过器官捐献在社会上难以被人们接受的现状与琳达一家主动捐献角膜的对比,引出课题《永生的眼睛》并板书。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围绕“永生”一词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简单梳理,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继而启动学生的情感。

第三环节:初读课文,理清线索,激发情感。

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印象,完成课后出现的表格练习初步了解琳达一家为盲人所做的事情。并随机板书:琳达 母亲 父亲 温迪。

第四环节:细读课文,品味永生,深化情感。

我抓住“课文中谁的眼睛永生了?”这一关键问题,带领学生细读课文的。这一问题的答案是多元的,学生可能会认为是母亲或父亲或温迪的眼睛得到了永生。这些猜测不定的答案表明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永生”的含义。而琳达的情感态度变化是贯穿其中的。从母亲捐献时的坚决反对到父亲捐献时的遵从遗愿到捐献温迪角膜时的主动,最后收到来信时的骄傲。这一情感变化是文章中的一条主线。抓住这条主线就可以带领学生品味出“永生”的含义。因此,围绕这一主线将这个环节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 看母亲,体验情感。

2、 看父亲,品两段话。

3、 看温迪,体会骄傲。

4、 想琳达,感悟永生。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回归主题,升华情感。

1、在即将结束本课时,围绕器官捐献这一话题,让学生说说你还可以做些什么?(教师可以出示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拓展延伸,从自身的,亲人的,社会的多个角度去思考可以做的事情。)

2、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

写一封信,向社会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将眼睛的永生升华为精神的永生,感染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功德无量的事业中来。

关键点处理:

鉴于具有语言美和情感美的特点。文章又用了大量篇幅来描写人物的语言,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体会,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以达到触动心灵,升华感情的目的。

我关键点的处理共有两处;

第一处:品读父亲的话。

1、 母亲去世时,琳达对要捐赠死去母亲的眼角膜表现出不理解和坚决反对。是父亲的话开启了琳达那扇爱的大门的。在品读父亲的第一段话时,我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体验琳达的情感,用对比的方法,抓住“振聋发聩”一词引导学生感受父亲的伟大心愿的。

先让学生自己读读文章,注意在捐赠母亲的眼角膜时,“我”和父亲的不同表现。用“——”画出琳达的,“浪线”画出父亲的,并把感受批注在旁边。引读琳达的表现,让学生极力表现琳达内心强烈的痛苦和难以接受的感情。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琳达,母亲去世了。你心里感觉怎样?学生会说很难过。想到妈妈去世后竟然还要被人肢解你有会怎么想?学生会说很残忍,无法接受。就让学生带着这种感情进行朗读。以深入体验琳达当时的不理解。在学生朗读后,教师用这样的话语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他们居然要肢解妈妈,真是让人难以接受,想到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却不能完整地离去,内心有多痛苦啊!此时,学生就是琳达,他们完全能体验到琳达当时的心情:她坚决反对别人这样做,甚至为此愤恨父亲。再让学生的朗读时,学生自然能表现出痛苦难忍。这时,教师再以平静的语气引读父亲的说的第一段话。这看似普通的话语,琳达却感到是振聋发聩的。

抓住“振聋发聩”体会父亲说的话。让学生说说“振聋发聩”什么意思?学生很容易就说出它的含义:声音很大,都可以听的见。然而实际上学生并没有领悟到这段话能给琳达心灵上带来些什么触动。因此,让学生再读这段话,结合课文说说“振聋发聩”的意思,并画下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在引导学生交流时,引导学生抓住“最珍贵的”和“有意义”的来感受父亲的伟大心愿。让学生说说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 在交流中,学生可以意识到许多东西送人了,自己没有了,想再拥有还可以拿钱再买回来。但人自身的一部分一旦给予了他人,自己将不再拥有。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就可以体会到这份礼物的珍贵。不过,还不能感受到父亲的伟大心愿。鉴于这一点的考虑,我从已学课文的人物入手。让学生回顾一下《月光曲》中的盲姑娘,她要在音乐家的演奏中想象月光洒在海面上的景象,《语言的魅力》中的盲老人在莺飞燕舞的春天里,眼前仍是一片漆黑。对他们来说最珍贵的礼物就是眼角膜。因为有了这份礼物,他们就可以看到这多姿多彩的世界了。但是,谁肯送给他们呢?再看父亲的这段话,谈自己的认识。学生会说:“从父亲的话中可以知道父亲会把眼角膜送给他们的,因为他的心愿是帮助他人恢复健康。”还有的学生会说:“父亲会很高兴地去做这件事,因为他认为帮助别人是有意义的。”这时,学生就可以感受到父亲的无私,心愿的伟大。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教师给予这样的点拨:一位多么无私的父亲啊!他有着多伟大的心愿啊!点拨后让学生再一次朗读这段话,感受父亲的高尚品德。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自然就理解了琳达当时为何感到“振聋发聩”了。

2、 品读父亲说的第二段话,这段话是父亲想引导琳达从盲童、盲童的父母、捐赠者亲人这几个角度感受器官捐赠的。我通过抓关键词语,想象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体会,并进行感情朗读的。

先引导学生感受盲童的快乐,抓住第二段话中“多么美妙”,让学生展开想象,描绘出盲童重见光明后的美妙感觉,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会描述出这样的情景:一位双目失明的孩子,他从来没有见过这多彩的世界,现在终于看到了,他内心充满了激动,他会说:“妈妈,我真高兴,你看那匹马多漂亮啊,我要将它画下来。”然后再感受盲童父母的快乐。抓住“多么自豪”让学生想象。学生又会说:盲童的父母见到孩子的作品,他们很自豪。他们会表扬自己的孩子:“孩子你真棒,你一定会有更优秀的作品的。” “看到这番情景,同学们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会说:“我太激动了,他终于看见了。”“我真替他们高兴,他们再也不用那么痛苦了。”教师再引导学生注意父亲的感受。父亲是为之感到自豪的。让学生说说 “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啊?”学生就会说:“是一位善良的父亲,因为他想着把盲童的眼睛治好。”“他是一位乐于助人的人,因为他想到盲童会快乐,盲童父母也快乐,自己就高兴。”……这样类似的话语。言辞中可以看出学生正被父亲的话感动着。让学生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自己的感受,感动自己,也让听的人受感动。

第二处:品味“骄傲”一词

骄傲一词在文章中出现了多几次,温迪为外公和妈妈骄傲,妈妈为女儿和父亲骄傲。它所影射出的正是这个家庭所营造的爱的氛围。温迪是受着家庭的熏陶和感染才成为一个心中有他人、品德高尚的孩子的。所以,温迪的思想和行为是最有说服力的。引导学生从温迪入手找到骄傲,再谈骄傲,最后读出骄傲。

由于阅读时想象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设身处地体会,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所以,我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入“骄傲”这一问题。当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父亲的第二段话时,教师问:“你捐赠了眼角膜内心真的感到愉快吗?”此时,学生已深入到父亲的内心深处,受人物高尚情操的影响。他们就如同小温迪一样受到了感染,会毫不犹豫地说:“当然。”这时再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温迪你为什么热泪盈眶?我看到你紧紧拥抱住了外公,为什么这样做?学生就是作品中的人物,他们会说:“外公关爱别人、心中有他人,他的心愿太让我感动了。”“孩子,当你看外公死后,妈妈真的捐赠了外公的眼睛时,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随着老师的问题学生能够找出这两处句子:

1、妈咪,我真为你为外公所作的一切感到骄傲。

2、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送给失明的人。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也象外公那样做?学生会说:“因为捐赠了外公的角膜,那个失明的人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了,他就不会再痛苦了。”这时追问:“真的令你骄傲吗?”答案是肯定的,语气是坚定的。就让学生带着这种语气读出骄傲。象这种有骄傲色彩的句子在文章中还有,让学生再读读书,找出其他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想想都是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感到骄傲。在这几处骄傲中,学生最难理解的是最后两处骄傲:

1、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献出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仍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怎样的一种骄傲!

2、金发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停的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学生能说清楚的是琳达为父亲骄傲,琳达为女儿骄傲。但讲不清楚为他们的什么感到骄傲。而这正是琳达情感得以升华的根源。在教育著作《讨论式教学法》中提到讨论可以增强学生对含糊或复杂事情的关心;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所以我设计了一个小组讨论的问题:琳达的情感由最初的坚决反对到现在的骄傲,是什么影响她的思想的?讨论后学生就会谈到父亲的做法,女儿的表现影响了她,这正是一种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对琳达的影响。追问学生:“你认为这种精神会磨灭吗?”“当然不会。” 那永生的究竟是什么?“是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此时,学生的感情得以升华,再读出这两处骄傲,并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教育。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要关爱他人,在资料的补充中,学生看到了由于器官的供体紧张,致使许多人在器官等待中死亡。他们就会想要向社会做宣传,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事业中来。时事新闻:丛飞一位才华横溢的歌手,他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2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参加了400多场义演。最令人感动的是2004年他就查出患有胃癌,食物都已难下咽。而他仍以顽强毅力坚持演出,参加了东南亚海啸灾区的6场赈灾义演。还将用于治病的1.5万元钱捐出。为给贵州的孩子们送学费,他还背上了17万元的债务。2006年4月20日因胃癌晚期溘然长逝,年仅37岁。他在生前还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他说:“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只要给我生命,我就要给别人带来快乐。”我们可以看到接受他角膜捐赠的小女孩正高兴地与他家人通电话呢。他们走了,可是留下一双眼睛注视这个美丽世界。这永生的不仅仅是眼睛,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

透过那双闪烁着骄傲光芒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外公曾经说过(在音乐声中带着学生一起读外公的话):如果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死也是有意义的。想想看,另一对父母如果看到他们的女儿也像温迪一样,将会多么高兴。当你们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你们将会多么自豪!”这不仅是温迪的外公、外婆做到了,就连14 岁的小温迪也做到了。他们的眼睛仍在世上焕发着生命的光彩。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点燃了的火炬不是为了火炬本身,就像我们的美德应该超过自己照亮别人。让我们的生命多些感动与回味吧!

    相关推荐

    永生的眼睛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永生的眼睛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永生的眼睛》教后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学实录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说课稿 (小学语文 人教版)四年级 下册 18* 永生的眼睛 永生的眼睛 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第一教时设计 永生的眼睛 永生的眼睛 永生的眼睛 《永生的眼睛》教案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的教学实录 《永生的眼睛》教案 人教版l四年级下册:18、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课文 《永生的眼睛》课文 《永生的眼睛》2 《永生的眼睛》1 《永生的眼睛》1 《永生的眼睛》1 《永生的眼睛》2 《永生的眼睛》2 语文A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四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四 永生的眼睛—教学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永生的眼睛》教案设计 《永生的眼睛》──永恒的教育 《永生的眼睛》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检测题:永生的眼睛 《永生的眼睛》教学案例 《永生的眼睛》课文原文 《永生的眼睛》美文欣赏 父亲的眼睛 《永生的眼睛》老师语录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课文结构 永生的眼睛全文解析 《永生的眼睛》──永恒的教育 《永生的眼睛》词语解释 18永生的眼睛(A、B案) 《永生的眼睛》范文习作 《永生的眼睛》课文简说 《永生的眼睛》精品教案 《永生的眼睛》有感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之四 《永生的眼睛》课文解读 《永生的眼睛》读后感 《永生的眼睛》说课稿 《永生的眼睛》读后感 《永生的眼睛》读后感 永生的眼睛练习题 18永生的眼睛(4篇) 18永生的眼睛(4篇) 《永生的眼睛》课文解读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建议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 《永生的眼睛》教学实录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建议 《永生的眼睛》教学赏析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 《永生的眼睛》教学实录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建议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实录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 永生的眼睛 教案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案及反思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赏析 《永生的眼睛》教后反思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材理解 《永生的眼睛》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