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考前练习

高一语文的散文阅读答案

小编:

高一语文散文阅读理解(一)

⑴记忆是美丽的。我相信我有出色的记忆力。我记得三岁时候夜宿乡村客店听到的马匹嚼草的声音。我记得我的小学老师的面容,她后来到宝岛去了,四十六年以后,我们又在北京重逢。我特别喜欢记诗,寂寞时便默诵少年时候便已背下来的李白、李商隐、白居易、元稹、孟浩然、苏东坡、辛弃疾、温庭筠……还有刘大白的新诗: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⑵记忆就是人。记忆就是自己。爱情就是一连串共同的、只有两个人能共享分享的刻骨铭心的记忆。只有死亡,才是一系列记忆的消失。记忆是活着的同义语。活着而忘却等于没活。忘却了的朋友等于没有这个朋友。忘却了的敌意等于没有这个敌意。忘却了的财产等于失去了这个财产。忘却了自己也就等于没有自己。

⑶我已不再年轻,我仍然得意于自己的记忆力。我仍然敢与你打赌,拿一首旧体诗来,读上两遍我就可以背诵。我仍然不拒绝学习与背诵新的外文单词。

⑷然而我同样也惊异于自己的忘却。我的“忘性”正在与“记性”平分秋色。

⑸一九七八年春,在新疆工作的我出差去伊宁市,中间还去了一趟以天然牧场而闻名中外的巩乃斯河畔的新源县。一九八二年,当我再去新疆伊犁的时候,我断然回答朋友的询问说:“不,我没有去过新源。”

⑹“你去过。”朋友说。

⑺“我没去过。”我摇头。

⑻“你是一九七八年去的。”朋友坚持。

⑼“不,我的记忆力很好……”我斩钉截铁。

⑽“请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记忆,那一年你刚到伊犁,住在农四师的招待所即第三招待所,从新源回来,你住在第二招待所——就是早先的苏联领事馆。”朋友提醒说。我一下子懵了。果真有这么一回事?当然。先住在第三招待所,后住在第二招待所,绝对没错儿!连带想起的还有凌晨赶乘长途公共汽车,微明的天色与众多的旅客众多的行李。那种熙熙攘攘的情状是不可能忘记的。但那是到哪里去呢?到哪里去了又回来了呢?似乎看到了几间简陋的铺面式的房子。那又是什么房子呢?那是新源?我去了新源?我去做什么去了呢?为什么竟一点儿也不记得?

⑾一片空白,全忘却了。

⑿不可思议。然而,这是真的。新源就是这样一个我去过又忘了等于没有去过的地方。这比没有去过,或者去了牢牢记住然而没有机会再去的地方还要神秘。

⒀我忘却的东西越来越多了。一篇稿子写完,寄到编辑出来,已经连题目都忘了(年轻时候我甚至能背诵得下自己刚刚完成的长篇小说)。当别人叙述一年前或者半年前在某个场合与我打交道的经过的时候,我会眨一眨眼睛,拉长声音说:“噢……”而当我看到一张有我的形象的照片的时候,我感到的常常只是茫然。

⒁感谢忘却:人们来了,又走了。记住了,又忘却了,有的压根儿就没有记。谁,什么事能够永远被记住呢?世界和内心已经都够拥挤的了,而我们,已经记得够多的啦。幸亏有忘却,还带来一点好奇,一点天真,一点莫名的释然和宽慰。待到那一天,我们把一切都忘却,一切也都把我们忘却的时候,那就是天国啦。

题目:

18.文章第(1)段引用刘大白的新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19.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4)段中画线句的含义。(4分)

20.文章第(10)段中作者连用问句,对文章表达有什么作用?(4分)

21.文章开头称颂记忆,结尾却又感谢忘记,这两者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6分)

高一语文散文阅读理解答案:

18.证明自己有出色的记忆力;表现“不再年轻”的作者对回忆的珍视、怀念(含蓄点出作者对自己老之将至的感怀),与下文的内容相契合;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文采,使文章更有表现力。(一点2分)

19.作者“记性”很好,仍能清晰记得久远的事,现在仍有好的背诵能力;但随着年龄增长,“忘性”也使人惊异,对去过的地方,写过的文稿以及和别人的交往都忘记得彻底,而且忘记得越来越多。(一点2分)

20.生动形象地写出写出自己的“忘性”,表现作者对自己记忆的怀疑和困惑;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对忘记的思考。(一点2分)

21.不矛盾。作者得意于出色的记忆力,强调记忆对于人的重要意义;同时认识到没有什么事能够永远被记住,必须坦然面对忘却(启示我们坦然面对遗忘、衰老,对人生中一切必然到来的事物欣然接受);世界和内心已经都够拥挤,忘却可以给内心留出余地,容纳更多美好(我们需要忘记)。(1点2分。开头未表明观点扣1分)

高一语文散文阅读理解(二)

①家乡的田野,生长着一种我不喜欢的草叫沙蓬。村里那些乡亲,几乎都不喜欢这种草。冬去春来,有一些草,从地上针尖尖似的冒出来,沙蓬也以绿的姿态出现。只要有土的地方,它都会生长。看样子,沙蓬的生命很顽强,它不但长在远离农田的贫瘠土地上,还和别的一些草长在靠近庄稼的地畔,甚至长在肥沃的地里,与庄稼分享农人撒在地里的汗水和肥料。

②沙蓬露头不久,茎秆就长出绿针。那时候,它是嫩嫩的、绵绵的、软软的,没有锋芒。放学后,奶奶交给我拔猪草的活,我快乐得如鸟儿一样,提着筐子,跟几个伙伴出去了,不用多长时间,一筐子嫩沙蓬提了回来,奶奶把大部分沙蓬留给猪吃,拣出一把,用清水洗了,给我做菜饽饽。现在想起来,奶奶当年做的那些菜饽饽,是难得的绿色佳肴,只是那时的我,却没有品出其中的滋味。

③过了春天,沙蓬也长高了,也长硬了。可以说,它是地上生长的一种异样的草。夏末季节,这种草蓬炸成箩筐般大,它不再有破土而出时那种娇嫩劲儿,而是浑身长刺,锋芒毕露,不但人不可伸手触摸,连牛驴骡马也敬而远之。

④大自然的草,各有各的形象,有的迎风而立,有的见风就倒,特别是沙蓬,经不住秋风吹打,在白天,也在晚上,以球形的姿态,被风追赶着到处跑。小时候,在乡村的日子里,是沙蓬撵着我长大的。少年时我在铁路上干活,每天出去,都能见到沙蓬,铁道的路肩上,走多长的路,它们都不会在我眼前消失。起风的时候,它们有时跑在你前面,有时抱成一团,拦住了你的去路,有时在你身后拼命地追赶,火车在铁道上跑,它们在铁道下面跑。那天,我看到一个独特的景象:一大群沙蓬站在护网外,如天真而又充满幻想的孩子,好奇地看着疾驶的火车。忽而一阵风过,他们便无人管束一般,如撒欢的野马,有的跑到山洼里,有的跑到水沟中,他们在背风的地方躲避着,好像跑得有点累了,歇在了那里。

⑤终于在这一天,我改变了对沙蓬的看法,沙蓬不能迎风而立,是它的天性使然,它只能在风来临时选择逃跑,至于它最终的结局,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重要,它的宿命是一岁一枯荣。

⑥在我看来,百草中数沙蓬最脆弱。我发现,乡村那些老百姓和我们这些外出打工的人,跟沙蓬一样,都是弱势群体,一生就这样奔跑着、忙碌着。我们干活,有时是漆黑的夜晚,有时是天刚破晓的黎明,有时在阳光炎炎的烈日下,有时在飘飘洒洒的雨中,有时在鹅毛飞落的雪天。无论多么辛苦,我们都无怨无悔。

⑦人跟沙蓬走得是那么近,有时候,人的一些作为,都被沙蓬看在眼里。有一群人在挥汗如雨地干活,为什么有一个人站着不干活,还指手画脚地骂他们,不能好好说吗?那天,我也在这群人中干活,看到了这些沙蓬,也听到了他们的话。有一名临时工,听到那个人的辱骂后,平心静气还了两句,就被开除了。一旁的沙蓬,埋怨他不该像它们一样锋芒太露。

⑧长刺的沙蓬,注定命运好不到哪里,因此我怀疑它们还是当年在铁路边看到的那群沙蓬吗?还是说,童年的沙蓬一到成年就注定会以另一种姿态呈现?我想到了鲁迅《故乡》里的闰土,少年时的机灵、自由,与中年后的木讷、顺从,这难道就是造物的杰作吗?但不管怎样,它的确离我很近,近得我能嗅到它的味道,捧着它的灵魂,并期待在这个寒冷的日子,再次与它相逢。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题目:

10.请分析第④段画线语句的表达技巧及主要作用。(4分)

11.文章标题“离我最近的草”有哪些含义?(6分)

12.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会想到鲁迅《故乡》中的闰土?试作探究。(6分)

1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4分)

A.作者起初不喜欢沙蓬是因为这种草常常与庄稼争夺肥料,需要农人费力清除,而且它浑身长刺,锋芒毕露,让人无法接近。

B沙蓬在“我”童年的生活中也不完全是不良的记忆,奶奶当时用它给“我”做的菜饽饽,就是那个年代里最能给“我”安慰的美味。

C.作者把从乡村到城市打工的人比作沙蓬,因为他们都是被忽视、被践踏、被侮辱的对象,他们都无力也不愿改变自己的命运。

D.文章以对沙蓬的情感态度的变化为线索,写沙蓬也是写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们,作者通过对沙蓬的描写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同情。

E.文章在写沙蓬和城市的弱势群体时,也把自己的生活融入其中,以“我”的视角看待他们,这样写更真实可信,更能使读者产生共鸣。

高一语文散文阅读理解答案:

10.表达技巧: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沙蓬”比作“孩子和野马”,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沙蓬天真、自由的特征。(2分)主要作用:与上文沙蓬留给作者不良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下文作者改变对沙蓬的看法作铺垫,表达了作者对“沙蓬”快乐、幸福生活的状态的喜爱和欣赏。(2分)

11.①与“我”童年生活最近:只要有土,它就会生长,随处可见;儿时拔沙蓬回来奶奶做菜饽饽给“我”吃(2分)②与“我”少年的工作生活最近:走多长的路,它们都不会在“我”眼前消失(2分)③与“我”成年后的状态最近:和“我”一样,属于弱势群体,都是脆弱而被践踏的生命。(2分)

12.①作者小时候在铁路边看到的乡野中的沙蓬自由、天真、快乐,如同《故乡》中的少年闰土;②成年后的沙蓬逆来顺受,与中年闰土的贫苦麻木生活状态很相似;③处于社会底层的人跟《故乡》中的闰土一样,一生奔波忙碌、勤劳辛苦,但始终都是被忽视、被践踏、被侮辱的对象,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弱势群体命运的关注和同情。

13.BC(B项,错在“就是那个年代里最能给‘我’安慰的美味”,原文第②段结尾说“只是那时的我,却没有品出其中的滋味”。C项,错在“不愿改变自己的命运”一语,这一内容于文无据。)

    相关推荐

    高一语文散文阅读寒假作业题(有答案) 高考散文《选择》阅读题答案 16年高一语文寒假散文阅读作业题及答案 16年高一语文寒假散文阅读作业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散文阅读复习题 《散步》阅读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复习学案 高考散文阅读中的语句理解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例题分析 【阅读训练】散文阅读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项训练2016 阅读散文的方法 散文的阅读方法 《散步》阅读理解答案 高考语文《目送》阅读答案 高考语文《春雪》阅读答案 高中散文阅读方法指导 2013年高考散文阅读例说 高考散文阅读技巧总结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阅读及答案 高考语文《右溪记》阅读答案 散文阅读指导 高考语文《南方的冬天》阅读练习及阅读答案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 散文阅读教案》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雨巷阅读答案 高考现代文散文阅读解题指导 中考语文阅读试题散文 移情与散文阅读_语文论文 高考语文《乡愁》阅读题及答案 最新高一语文暑假作业阅读及答案 高考语文《那一扇门》阅读题以及答案 高考语文《古藤》阅读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晏子使楚阅读答案 高考现代散文阅读解题技巧 2017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与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 初一语文课文:山市阅读答案 初一语文课文:风筝阅读答案 初一语文课文:童趣阅读答案 [高考现代文阅读]《菜鸟读散文》之找线索理思路(一) 高考语文《冬天之美》阅读练习题及阅读答案 高考语文第一轮备考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高三语文二模阅读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言默戒》阅读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敬业与乐业》阅读答案 高考语文《荷花淀》节选阅读答案 《高贵的捐赠》阅读答案 2017高考散文阅读表现手法分析题解答指导 高考语文《童趣》阅读题以及答案 高一语文阅读练习题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再别康桥阅读答案 [高考现代文阅读]《菜鸟读散文》之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一) 高考语文备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现代文阅读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抒情散文阅读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散文阅读 [高考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 草虫的村落 阅读题参考答案 高分经验: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叙事散文阅读 2017年高考语文阅读之文言文的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阳光地带》阅读标准答案 [高考现代文阅读]名家散文训练-席慕荣 精编高一语文下学期《小溪巴赫》阅读答案 高考语文《邂逅霍金》阅读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高贵的施舍》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2017高考: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鉴赏阅读试题方法探讨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五个答题步骤 小升初语文 那一扇门的阅读答案 2017年高一语文名著阅读复习试题有答案 精编高一语文下册《归去来兮辞》阅读答案 高一语文课外阅读试卷 高一语文阅读训练试题 2017高考语文阅读专项练习:科技文阅读(一) 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的考点解析 高考语文考场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 2017高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2017年高考语文答题方法:文章阅读 [现代文阅读]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 初一语文课文:人生寓言阅读答案 [高考现代文阅读]《菜鸟读散文》之找线索理思路 初一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家园落日》阅读理解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设题角度及应对方略 莫怀威《散步》原文阅读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烛之武退秦师阅读答案 高三一模语文阅读短文解析 高分经验: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2017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斑羚飞渡阅读练习及答案 鲁人版高一语文第六单元《塞下曲》阅读答案 2017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二) 2017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案(苏教版) [综合教学]高考现代文散文阅读解题指导 高考散文阅读表达技巧解题策略3 高考散文阅读表达技巧解题策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