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考前练习

六年级语文期末模拟题附答案

小编: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2分)

一、读拼音写字、词,请注意书写规范、美观。(3分)jiǎnyēdǐngkésubiān

二、用“√”画出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分)

1.听到这个噩耗,小刘颤(zhànchàn)栗,小陈颤(zhànchàn)抖。

2.我狼吞虎咽(yān yàn yè)地把食物吞进咽(yān yàn yè)喉,咽(yān yàn yè)得说不出话来。

三、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恍然大悟德高望重可见一斑狂风怒号B.囫囵吞枣流连忘反张冠李戴抑扬顿挫C.排山倒海无影无踪滔滔不决不解之缘D.窃窃私语自做自受兴高采烈悬崖峭壁

四、根据下列提示,给对联加上不同的标点表示不同的意思。(3分)一个人总是挨官司。过年时,他家人说:“今年谁都不能打官司。”并且贴了一幅对联,上面写着“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只是没加标点。结果小儿子来探亲时读出了这幅对联,让全家人十分惊讶。家人应该是这样读的:小儿子应该是这样读的:

五、根据“生气”这个词语的不同意思,各写一句话。(3分)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指生命力或活力:

六、下面一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的作文水平进步了。B.只要你为大家做好事,才会得到大家的信任。C.我们认真听取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D.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增加了友谊。

七、请将左右两边相对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并完成填空。(6分)大漠沙如雪轻烟老树寒鸦李贺孤村落日残霞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白朴粉骨碎身全不怕燕山月似钩皮日休1.当看到兄弟不和,骨肉相残的现象时,我们常会想起曹植《七步诗》中的名句“。”(2分)2.我们做事情应该一气呵成,正如《左传》中所说的:“”(2分)

八、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分)

1.“舍本逐末”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近义词是“本末倒置”。()

2.《白雪公主》《拇指姑娘》《丑小鸭》这三篇童话都是安徒生写的。()

3.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4.中国第一位获得奥运会金牌的男运动员是李宁。()

九、请你当小诗人,把这节诗接下去。(3分)幸福,就是帮妈妈做家务,让她不再那么劳累;幸福,就是;幸福,就是。

十、根据下面所描绘的情景回答问题。(3分)小红一早回到教室,见同桌小明在抄袭同学的作业,便说:“小明,你可真会为自己减负啊!”小明脸一红,随即把作业本还给同学,自己埋头计算起来。小红的言外之意是:小明要怎样回答才得体?

十一、综合实践。(3分)毕业前夕,有位同学给老师送上了自制的贺卡,并写下了热情洋溢的贺词,以表达自己对老师赞美和敬意。如他写给音乐老师:你美妙的歌声,动人的舞姿,给我们以美的熏陶。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句话,送给某门学科的老师。()老师: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2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藉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奈)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慈”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1分)

2.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在正确的字上打上“√”。(1分)

3.给文中缺标点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4.我能写下面词的反义词。(2分)慈祥()含糊()

5.给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改变其句意。(2分)⑴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⑵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6.请用“”在文中找出一组前后照应的句子。(2分)7.读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分)

二、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18分)

①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起床时,已经来不及从从容容地走大路去上学,我气急败坏地抄近路赶往学校。河上的冰看上去还没融化,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冰面。刚刚走到河中央,“扑哧”一声,一处冰面塌落了,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入骨髓的河水里。②教室供暖不足,平常就十分阴冷,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椅子上,全身仿佛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着,脸和唇都变成了青紫色。③中午回到家,母亲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热热的炕头上暖和,她蹲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炉火灼灼,不时爆出响声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不知是被炉火烤的,还是刚刚哭过。④那以后,有一两个月我没抄近路去上学。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迫在眉睫。有一夜下了暴雨,清早上学时盼望母亲能关照几句,诸如要走大路千万别抄近路趟河之类,可母亲不停地忙前忙后,根本不理会跟随她转来围去的目光。于是我赌气地再一次来到那条河边。突然我发觉有什么人早在暴涨的河水里放了一些大石头,那石头一块块紧密地挨着,水深的地方甚至是用好些石块垒起来的,石面高出水面数厘米,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简陋的石桥。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淌过一股莫名的感激。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白纱布,血透过来,红红的一片,惊问她为什么会受伤,母亲淡淡地回答道:“不小心碰的。”站在一边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碰伤的。”“妈搬石头干什么?”我不解地追问。“搬石头搭桥呀!”⑤那一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⑥那年九月,我踏过“母亲桥”去远方上大学。独在异乡漂泊,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我度过每一次的疲惫和寂寞。渐渐地我知道,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著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⑦如今,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变得残旧不堪,但在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

1.请给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上。(2分)

2.除了“迫在眉睫”外,你还知道哪些四字词语也是形容情况很紧急的呢?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两个。(2分)

3.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分)

4.文中两次写“我”抄近路上学,但两次的原因不同,第一次是因为第二次是因为(2分)

5.短文第三自然段写道“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不知是被炉火烤的,还是刚刚哭过。”请你发挥想象把母亲此时的感受写下来。(2分)

6.你怎样理解“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著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这句话的含义?(3分)

7.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文中的母亲(或者我)说些什么?(4分)读了这篇短文,我的感受是:我想对文中的说:

第三部分:习作(35分)

根据下列的提示与要求,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题目一:我这堂课要求:

1.从“喜欢”、“不喜欢”、“讨厌”中选择一个填在横线上,然后按题作文。要求写成记叙文,要交代清楚是一堂什么课,以及这堂课的内容和你的感受。

3.书写端正,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主,语句通顺,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题目二:李芳也来参加毕业考试了,同学们都感到意外,她能这样做真不容易啊!……

要求:

1.根据提供的材料自拟文题,抓住“感到意外”“这样做真不容易”展开合理想象,

2.要写成记叙文,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写具体。

3.书写端正,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主,语句通顺,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2分)

一、碱、噎、鼎、咳嗽、鞭

二、1.zhànchàn2.yànyān yàn

三、A(B“反”—“返”;C“决”—绝;D“做”—“作”)

四、家人应该是这样读的: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小儿子应该是这样读的: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五、你再这么说,我就生气了!枯木又逢春,生气不断。/青年是最有生气的。

六、C

七、1.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八、1.√2.×3.√4.×(许海峰)

九、幸福,就是每天迎着初生的太阳,走在上学的路上。幸福,就是早晨和爸爸妈妈一起出门,傍晚和他们一起回家。

十、言外之意:小明,你自己都不会动脑子,就知道抄袭别人的作业。对不起,我知道这么做是不对,下欠我不再这么做了。

十一、语文老师:您妙语连珠,像接连不断的知识阶梯,引领我们步入文学的殿堂。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十六年前的回忆》1.C心2.籍耐3.:“,?。”4.严厉清楚5.⑴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不得不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⑵我怎能轻易离开北京呢?6.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7.从中体会到李大钊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二、课外阅读

1.母亲桥母爱

2.千钧一发危在旦夕十万火急四面楚歌岌岌可危火烧眉毛十万火急

3.主要写了我因抄近路赶往学校,不小心踏进了冷入骨髓的河水里,棉裤湿透了,冷得全身麻木,母亲知道后,不声不响地为我搭好了桥,然而她的手却被石头碰伤了。我知道后,心情很激动。

4.第一次是因为起床晚了,为了赶时间;第二次是因为赌气

5.略

6.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母亲是我的同行者和领路人。母亲为我的成长付出了许多许多,她并不是想得到什么,只希望我们能快乐与幸福

7.略

    相关推荐

    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模拟题附答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附答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模拟测试附答案 2016年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模拟题(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附答案 2018年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模拟题(附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附答案 2016年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模拟题(附答案) 2016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前模拟试题(附答案) 2016初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附答案) 2012六年级上册期末模拟题及答案一 2016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题 六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试题 2016-2017年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附答案 2016-2017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附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练习题 2012六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2016-2017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附答案 2016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 2016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 2016-2017年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附答案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题(附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附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模拟题附答案 三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题 2016年六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附答案) 2016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3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毕业期末模拟题 第一学期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考卷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卷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1)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水平测试题(附答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题 二年级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 2016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全真模拟试题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2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2017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模拟试题(附答案) 2016年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 2016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六) 2017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题 2016年三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题 2017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附答案) 2016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六年级模拟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1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鄂教版) 六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试卷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2012五年级上册期末模拟题及答案二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 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 四年级语文期末测试模拟试题 2012年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附答案) 2016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水平测试题(附答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举例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6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题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的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6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题(西师大版) 2011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2五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2016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2 六年级上册期末模拟测试二 2016-2017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 2016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4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3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检测题 2017五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下册) 2012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模拟题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 2016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2016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1 五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2017年高二语文上册模拟试题(附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卷(附答案) 六年级数学升学模拟试卷四(附答案) 2016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 高三语文综合模拟试题(附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 精编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