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考前练习

2018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小编:

第Ⅰ卷(阅读题)

甲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后世诗论家多冠王维以“诗佛”,从其诗歌创作的实践看,他也常能将佛教的认知方法与思维模式引入诗歌创作,从而大大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与思维空间,在诗歌艺术上开辟了一番新的天地。人们习惯将他创作的这类诗称为“禅味诗”。

王维禅味诗一方面表现为“空寂”“无我”,另一方面表现为“敛势的空间体验”。

说其“空寂”“无我”,必须要了解一下王维奉佛的背景。其母崔氏、其弟王缙均曾师事大照禅师普寂,这就使得王维自幼便多少受到了佛教思想的熏陶。另外,王维生活的时代,士人习佛风气兴盛,王维成为“习佛士”中一员不足为怪。加上王维早中进士,仕途顺利,很早就摆脱了一般人急功近利的政治、名誉追求,可以将精力转向比较抽象的精神和宗教问题,并潜移默化、不可避免地渗入到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中,且进入其文学创作,为其“诗”“思”提供了不少的启示抑或“灵感”,从而也使得其诗作 有了抹之难去的禅味。如在《酬张少府》一诗中,“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林”,表现出了他对禅宗的理解。用诗中那渐行渐远的渔歌,烘托出自己在顿悟“穷通”之理实为“空无”时内心难以言说的独特感受。

王维禅味诗“敛势的空间体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他通过悟禅而将自己本可无限外化、无限扩大的心灵转变为向内心深处进行探究。这是他求得自己心灵安慰与人格净化的一种方式。如《归嵩山作》:“迢递嵩山下,归来且闭关。”一“归”一“闭”,即是空间意识上的两重内敛——它将人的精神情感与生命力量由外在的无限大、无穷远而消解在了人的一种心理之中,从而使人的生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安顿、止泊。

王维禅味诗的这一特点,可从中国的人文精神上去探求原因。中国的人文精神可分为两种:一为刚性的,主要表现为一种向外的拓展与用力;另一种则是柔性的,主要表现为向人的内心深入,以求得一种让人能够调整心理精神失衡的东西。王维创作的禅味诗,体现出了柔性的人文精神特点。在其亦官亦隐的日子里,在让他深为不满却又深感无奈与无力的现实面前,他只得将其精神与注意力朝内转。凭借其奉了大半生佛的直觉与经验,在其内在的精神境界里,为自己的生活与生命创造、建构出了一种存在意义,即在诗的王国与信仰的殿堂里安顿生命、净化灵魂。同时,王维之所以那样做,也是一位有文化良知与文化人格、有着高度正义感与使命感的文化人在竭力追求和保护其个体人格的一种外在显现,是其感性与理性相互撞击、相互渗透并最终是理性居了上风的结果。

(节选自刘建琼《论王维诗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有删改)

1.下列对“王维禅味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因王维在诗歌创作时引入佛教的认知方法与思维模式而得名。

B.它是王维为丰富表现手法、艺术技巧与思维空间等而创作的诗歌。

C.它的“空寂”“无我”特点在《酬张少府》诗中得到体现。

D.它“敛势的空间体验”特点主要表现为将自己的心灵转变为向内心深处进行探究。

2.“王维禅味诗”的形成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家人和社会风气的影响,王维成为一名“习佛士”,这就使得他的诗作有了抹之难去的禅味。

B.王维早中进士,仕途顺利,有精力研究抽象的精神和宗教问题,从而为他诗歌创作提供了启示或灵感。

C.王维对当时现实不满却无力改变,只能借助奉佛的直觉与经验,写诗来寄托信仰,抒发不满情绪。

D.王维有文化良知与人格,有高度正义感与使命感,禅味诗是他追求和保护个体人格的一种外在显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世诗论家多冠王维以“诗佛”之名,主要是因为他的诗作常能体现“禅味”,在诗歌艺术上开辟了一番新的天地。

B.王维将精神与注意力朝内转的做法,是求得自己心灵安慰与人格净化的一种方式,体现出了他柔性的人文精神特点。

C.“君问穷通理,渔歌人浦林”借渐行渐远的渔歌,表现出王维在顿悟“穷通”之理实为“空无”时内心的感受。

D.“迢递嵩山下,归来且闭关”中“归”“闭”二字,体现出诗人用外在情感的无穷大来消解自己心理的失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南怀瑾:传道解惑

韩爽

199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论语别裁》风靡一时,几年间发行即过百万册,堪称中国图书界的一个“神话”。而处在这国学旋风中央的却是一位行事低调、颇有仙风道骨的学者——南怀瑾。

跌宕人生 传奇经历

南怀瑾1917年出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少年时期开始,他就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学,为其终身学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抗战时期,他先是投笔从戎,执教于军校,后来辞去教职,遍历名山大川,寻访高僧奇士,在名寺闭关研修佛学,得多位著名高僧、活佛传授。

1949年他赴台湾,相继受聘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执掌教席,并应邀到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著述颇丰,对中国文化和社会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据介绍,南怀瑾在台湾辅仁大学教课的时候,曾开设一门《易经》课程,很受学生欢迎,不仅教室里是满的,连窗外都站满了学生。

从军、执教、经商、游历、考察、讲学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在中西文化界均颇受尊敬和认可。

而真正让南怀瑾从书斋走向普罗大众的是《论语别裁》。1974年4月初,台湾大陆工作会邀请南怀瑾每周三下午去给他们的员工讲《论语》,讲稿后来在报纸上连载。他“用时代的角度,白话的表达,加以经史的空前方式讲《论语》”,受到了大众的广泛追捧,报纸被许多人剪贴成册,并转告亲友,至今还有人保存着完整的剪报。讲稿随后以《论语别裁》为书名出版,引起轰动。

风靡大陆 扬名国际

南怀瑾的《如何修证佛法》在大陆印行后,深受大众欢迎。此书是他于1978年春在台北闭关静修期间,抽暇为海内外弟子们所作的系列讲座,对实际学佛修证的步骤有精辟讲解和具体指引,对学佛者确是弥足珍贵。

该书于1989年在台正式出版,迄今已印行十余版之多。美国翻译界有名的两兄弟之一杰西克里瑞着手将其译成英文在美出版。克里瑞兄弟从1980年便开始阅读南怀瑾教授的著作,认为南氏学术博大精深,融通各家,既有理论,又有实证,为当代所罕见。

在大陆“南怀瑾热”中,北京燕山出版社印行了《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则出版了南先生的《孟子旁通》与《老子他说》,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出版社更隆重推出了南先生系列著述,将大陆“南怀瑾热”推向了新的高潮……

身体力行 传播不倦

南怀瑾移居香港后,居处顿成热点,在台、美时的门生故旧往来如梭,大陆政商界重量级人物亦不时来访,世界各地的参禅修道者更是函电交驰,时时请教。先生一如往昔,不辞辛劳,热诚相待,有函必复,其情其景,甚为感人。虽然在台时,蒋经国先生曾向先生有所请益,台北政要如王升、马纪壮、肖政之、崔之道、刘安祺、廖祖述等都曾拜于先生门下,然先生绝口不谈政治,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已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家之学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人体生命科学的内涵,如何使之在现代社会发扬光大,始终是中国文化事业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南怀瑾已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探索与实践。

1993年厦门普陀寺的禅修活动,即是南怀瑾以现代科学精神结合古代佛教禅七形式所进行的一次修持实践。与此同时,南怀瑾将他关爱的目光投向了直接关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2004年10月中旬,清华大学在上海举办高层经理人研讨会,特邀南怀瑾前往演讲。一连四个小时,南怀瑾以古喻今、妙语连珠对中国当代社会走向及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方略,他的真知灼见令全场与会嘉宾叹为观止。

结缘太湖 弘扬传统

南怀瑾先生更是倾力于复兴中华优秀文化,建立学堂,亲自讲解传授,为弘扬、传承民族文化之精髓,振兴中华民族,改善社会人心不遗余力、鞠躬尽瘁。其执著精神,感人至深。

耄耋之年的的南怀瑾,依然每天在太湖边讲学、会客、教拳、阅读、写作。东方出版社的编辑孙涵就曾经去太湖大学堂拜访过南怀瑾,她说:“ 91岁高龄的南怀瑾先生,依然保持他的生活习惯。每天下午2点以后到晚上10点以前是他的工作时间,他接待客人、处理事务,而他那里经常是高朋满座。10点以后他开始读书写作,一直到凌晨7点睡觉。”

南怀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执著情结让孙涵深受感动,他在每天授课之余还义务指导儿童读经,每年夏天开办儿童读经的夏令营,并亲自给孩子们讲课。“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情结,他觉得中国文化太需要弘扬,这是他的信念和晚年要做的事情。”孙涵说。

4. 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兼用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以时间为线索,全面地展现了南先生一生的事迹,表现了作者对南先生的敬意。

B. 传奇的人生经历使南怀瑾精研中华传统文化,广泛涉猎,在多个传统文化学术领域都颇有建树,受到尊敬、认可。

C. 南怀瑾将国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直接关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领域,具体表现为剖析中国当代经济问题、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人体生命科学内涵。

D.《如何修证佛法》一书是南怀瑾的成名之作,该书在佛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5. 试分析南怀瑾在国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4分)

答:

6. 在直接记述南怀瑾事迹的同时,还引用了他人对南先生的描述和评价,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5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寂寞中的叩门声

冯骥才

唐先生坐在那张高背的皮椅子上,抽着烟斗。他显得疲惫不堪,软弱无力,身子坐得那么低,好像要陷进椅子里似的。那样子,仿佛一连干了三天三夜的重活,撑不住了,瘫在了这儿。

他的眸子黯淡无神,嘴角下那一对喜悦的旋涡不见了。天才入秋,他就套上两件厚毛衣,当下还像怕冷似的缩着脖子。屋里静得很,家具上蒙了一层薄薄的尘土,显然好几天没有擦抹过,没有客人来。

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还是那个曾请他刻烟斗的艺术处处长定的。那位处长本来挺喜欢他的画,但为了迎合上边某种荒谬的理论,为了自己在权力的台阶上再登一级,亲手搞掉他。一下子,他又失去了一切……喧闹的人声从屋内消失,好似午夜后关了门的小饭铺,静得出奇。而玻璃书柜的第一层上还摆着几只名人和要人请他雕刻的烟斗。这几只烟斗刻得精美极了,却放在那里,没人来取……

这时,他听到有人轻轻叩门。已经许久没听过这声音了。他撂下烟斗,趿拖着鞋去开门。

打开门,不禁惊奇地扬起眉毛。原来有一个人抱着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因花枝太长,抱花盆的人努力耸着肩,把花盆抱得高高的,遮住他的脸,但枝梢还是一直拖到地上。

啊,是老花农——老范!不用说,肯定是他来了。他总是在这种时候出现;而在自己春风得意之时,他却悄悄避开了。并且总是不声不响地用一片真心诚意对待自己。唐先生感到一阵浓郁的花香,混着一股淳厚的人情扑在身上,心中有种说不出的乱糟糟的感触。嘴里忙乱地说:

“老范,老范,快请进,请进……好,好,就放在地上吧!这花儿开得多好!好大的一盆,重极了吧!”

来人把花儿放在地上,直起腰。他看了不由得一怔,来人竟不是老范。他不认得。是一个中等个子的青年人,穿件黑布夹袄,装束和气质都像个农民。手挺大,宽下巴,一双吊着的小眼睛,皮肤黑而粗糙;鞋帮上沾着黄土。

“你?”

“俺是您认得的那老范的儿子。”

唐先生听了,忽觉得他脸上某些地方确实挺像老范。忙请他坐,并给他斟了杯热茶。“你爹还好吧!这两天,我还正想去看他呢!”唐先生这话真切不假,毫无客套的意思。

不料这青年说:“俺爹今年夏天叫雨淋着,得了肺炎,过世了。”他的声音低沉。但好像事情已过了多日,没有显出强烈的悲痛与难过。

“什么?他?!”唐先生怔住了。

“俺爹病在炕上时,总对俺念叨说,唐先生最爱瞧凤尾菊。这盆是他特意给您栽的。他嘱咐俺说,开花时,他要是不在了,叫俺无论如何也得把花儿给您送来。”

唐先生听呆了。他想不到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事,一个对于他无足轻重的人,竟是真正尊重他,真心相待于他的人……他心里一阵凄然,不知该说些什么话。他下意识地习惯地从茶几上拿起烟斗,可是划火柴时,手颤抖着,怎么也划不着。那青年一见到烟斗,忽然像想起什么似的说:

“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刻的烟斗吗?您曾经送给过他一只烟斗吧!他临终时对俺说:‘你记着,俺走的时候,身上的衣服穿得像样不像样都不要紧,千万别忘了把唐先生那只烟斗给俺插在嘴角上。’”

“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其实他都听见了。

那青年又说了一遍。他的脑袋嗡嗡响,却一个字儿也没听见。

直到现在,唐先生的耳边还常常响着那傻里傻气的“美,美呀!”的苍哑的赞叹声。他后悔,当初老花农向他要烟斗时,他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他……

(节选自《雕花烟斗》,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两项是( )( )(4分)

A. “老范,老范,快请进,请进……好,好,就放在地上吧!”在画家得意时,画家老唐并不喜欢老范,但是在他失意以后,名人们都不理他了,就开始喜欢老范了。

B.“直到现在,唐先生的耳边还常常响着那傻里傻气的‘美,美呀!’的苍哑的赞叹声”,写出了画家到最后才明白,真正理解他、懂他的,是这个真正追求艺术的老花农。

C.“他嘱咐俺说,开花时,他要是不在了,叫俺无论如何也得把花儿给您送来。”这句话既从正面写出了老范对友谊的执著,又反映了老范儿子像老范一样质朴、自然。

D.小说借“这几只烟斗刻得精美极了,却放在那里,没人来取”这句话,揭示了唐先生失意之后的社会处境,如精美的烟斗一样乏人问津。

8.小说中的老花农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9.写了雕花烟斗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乙 古诗文阅读(35分)

四.文言文阅读(19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裴頠,戎之婿也,頠诛,戎坐免官。齐王冏起义,孙秀录戎于城内,赵王伦子欲取戎为军司。博士王繇曰:“濬冲谲诈多端,安肯为少年用?”乃止。惠帝反宫,以戎为尚书令。既而河间王颙遣使就说成都王颖,将诛齐王冏。檄书至,冏谓戎曰:“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卿其善为我筹之。”戎曰:“公首举义众,匡定大业,开辟以来,未始有也。然论功报尝,不及有劳,朝野失望,人怀贰志。今二王带甲百万,其锋不可当。若以王就第,不失故爵。委权崇让, 此求安之计也。”冏谋臣葛旟怒曰:“汉魏以来,王公就第,宁有得保妻子乎!议者可斩。”于是百官震悚,戎伪药发堕厕,得不及祸。

戎以晋室方乱,慕蘧伯玉之为人,与时舒卷,无蹇谔②之节。自经典选,未尝进寒素,退虚名,但与时浮沈,户调门选而已。间乘小马,从便门而出游,见者不知其三公也。故吏多至大官,道路相遇辄避之。

性好兴利,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遍天下。积实聚钱,不知纪极,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而又俭啬,不自奉养,天下人谓之膏肓之疾。女适裴頠,贷钱数万,久而未还。女后归宁,戎色不悦,女遽还直,然后乃欢。从子将婚,戎遣其一单衣,婚讫而更责取。家有好李,常出货之,恐人得种,恒钻其核。以此获讥于世。

其后从帝北伐,王师败绩于荡阴,戎复诣邺,随帝还洛阳。车驾之西迁也,戎出奔于郏。在危难之间,亲接锋刃,谈笑自若,未尝有惧容。时召亲宾,欢娱永日。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谥曰元。

(节选自《晋书王戎传》

【注】①虓(xiāo),怒吼。②蹇谔:正直耿介。蹇,通“謇”,正直。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 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卿其善为我筹之

B.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卿其善为我筹之

C.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卿其善为我筹之

D.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 /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卿其善为我筹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坐”指定罪,获罪。在中国古代,连坐是指一人犯罪而使其整个家族遭牵连受罚或被诛灭的制度。

B.“博士”是官名,秦汉时为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檄书 ”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D.“从子”是亲属称谓词,原本将血缘隔得较远的子侄辈笼统地称为从子,后将亲兄弟之子(即侄子)称为从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戎年幼聪慧,善于推理。他虽看到路边李树上结满果实,却不像其他孩童一样争着去摘取,并准确推断出李子是苦的。

B.王戎胆量非凡,临危镇定。 年少时在宣武场观戏,笼中的猛兽怒吼吓跑了众人,只有他一人未动,神色不变;危难时亲自作战,谈笑自如,毫不畏惧。

C.王戎浮沉宦海,为官圆滑。他身处乱世,不以名节为意,掌管人才选拔事务只是在官门中迁转而已,不选出身寒微的人,清退徒有虚名的人。

D.王戎喜好谋利,极为吝啬。积聚财物,不计其数,常自执算筹,日夜计算,总嫌不够;他送给结婚的侄子一件单衣,婚事办完后却又要了回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若以王就第,不失故爵。委权崇让,此求安之计也。

(2) 女后归宁,戎色不悦,女遽还直,然后乃欢。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晓至湖上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

(选自《清诗选》)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4. 这首诗情感丰富,下列分析有误的两项是(5分)

A.喜爱幽静:天色熹微,抒情主人公信步出了外城,来到西湖,西湖水波使他的内心宁静。驻足岸边,但见水面寒雾袅袅,与天光弥漫为一体。一个“寒”字,隐隐透露出主人公内心的凉薄。

B.亲近自然:抒情主人公临水看景,眼中所及有天色、寒雾、远山、日出、舴艋、野鸭等,体现其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C.向往自由:抒情主人公希望像野鸭一样,在波光荡漾的湖面上自由游戏,追逐远方清朗的光影。

D.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一个“安得”写出了自由属于野鸭,而不属于抒情主人公自己的惆怅。

15.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酒伤怀抒发理想幻灭、人生失意的一句是: 。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

“ , ”。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让座是道德自律的行为,不能用暴力强求。当一种起码的道德被当做标准来要求甚至规定时,社会的道德基础就岌岌可危了。

②尽管目前金融危机让部分企业减少 了人才的需求量,但一些大中型企业从长计议,借机进行人才储备,有针对性地吸纳专业后备人才。

③10月1日晚上,3万多枚烟花同时燃放,打出了各种造型,烟火交相辉映,令人目不交睫。

④惠普网络中国高层换帅尘埃落定,11月15日,新任中国区总经理琴德智音沃在惠普“网络优势,尽数呈现”的媒体见面会上露面。

⑤伴随着古典优雅的音乐,大幕缓缓拉开,十二名长袖善舞、身姿曼妙的舞蹈演员身著古装,为大家表演了经典的舞蹈《敦煌》。

⑥本届书画交流活动中,书画名家纷纷献艺,一幅幅书法力透纸背,一幅幅丹青意境深远,博得观众的连声喝彩。

A. ①③⑤ B. ②③⑥ C. ③④⑤ D. ①④⑥

1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的处罚。

C.铭文中记载的有关西周王朝单氏族内容的铜器,在这27件眉县青铜发现之前已先后出土了40多件。

D.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古代劳动人民善于发现事物的特征,善于区别事物的善恶, 通过口头语言和歌舞场景使之再现。 他们的诗歌创作 表现了他们对现实的认识和爱憎, 表现了他们质朴的艺术感受, 逐渐形成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融合的特色。

A、又 因为 既 又 也 B、 又 因而 不仅 而且 也

C、并且 因为 既 又 从而 D、并且 因而 不仅 而且 从而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客观地说,① ,我国校园足球的发展的确走了不少的弯路,也有着很多值得当下可供借鉴和学习的经验教训。可遗憾的是,在《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出台后的这些日子里,一些学校并没有将此前的这些经验教训记在心中并合理规避,反倒以另外的形式将足球项目和其它体育活动对立起来,② ,不但误读了国家发展足球的真正本意,③ 。

21.下面是某中学暑期志愿者行动实施方案,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6分)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经典,是指经过历史选择 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但前不久,某大学出版社搞了一个出版物“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结果令人瞠目结舌:《红楼梦》高居榜首;榜单前十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百年孤独》《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也赫然其中。而同时,通俗文学作品以及通过网络阅读小说(文学)的方式则大受欢迎。是经典文学的影响力落后于通俗文学了,还是旧的阅读方式过时了?亦或是对此,引发了社会一片热议。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

1.B(“丰富表现手法、艺术技巧与思维空间”是禅味诗的效果而非创作目的。)

2.C〔“抒发不满情绪”错,无中生有)

3.D(“用外在情感的无穷大来消解自己心理的失衡”错,主客颠倒〉

4. B

[解题]A项,“全面地展现了南先生一生的事迹”说法欠妥,文章只摘取了南怀瑾一生中的几个事例;C项,表述不准确,“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人体生命科学内涵”不是“直接关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领域”的体现;D项,“成名之作”于文无据,在此书印行之前南怀瑾就已成名。

5. 示例:①幼年时接受了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少年时博览群书,研习诸学,为终身学业打开基础。②复杂的人生经历促使他精研国学,造诣深厚。③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已任,并且有着身体力行、专心治学的执着精神。(意思对即可)

[解析]回答此类筛选对类试题时,要打开思路,从对全文的理解入手去思考分析。全文主要介绍的就是南怀瑾在国学方面的成就,那么就要关注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南怀瑾在学习工作中的具体做法,二是南怀瑾的品格。

6. 示例: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南怀瑾孜孜不倦、致力于文化事业的形象,使传主形象更为丰满。②有利于表现作者对南怀瑾的敬仰与怀念之情,更好地体现了文章主旨;③丰富材料内容,增强传记真实性与感染力。(意思对即可)

[解析]文中对南怀瑾经历的叙述,属于正面描写;别人对他的叙述和评价,属于侧面描写。这样多种写法交叉使用,旨在突出传主的精神品质和人物形象。同时,还可从选材的角度进行分析。答题时,注意分条归纳,不可遗漏。

7.【答案】AC

【解析】A,唐先生失意以后,只有花农老范一直尊敬他,他对老范是心存感激而不是“开始喜欢老范”;C,“正面”应为“侧面”。

8.【答案】老花农是一位种花手艺精湛,淳朴善良,钟情于艺术,执著于友谊的劳动人民形象。(2分)他对艺术美有着真情向往,他尊重和唐画家的友情,无论唐画家处于顺境或逆境,他都真诚相待,始终如一。(2分)

【解析】这道题考查作品的艺术形象。作为形象题型,要把握好作品形象的定位,即人物形象的普遍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人物细节描写和情节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特征,也就是形象的若干特点,以此来支持自己的概括。

9.【答案】深刻意蕴:①人在逆境中才认识到生活中最珍贵的不是名誉、地位,而是质朴的友谊;②为了权力、地位不可失去人性的本真;③不能因境遇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4分)情感取向:对虚荣、自私、趋炎附势的批判;对质朴、高尚灵魂的赞美。(2分)

【解析】这道题考查作品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所谓深刻意蕴,可以理解为作品主题的一部分,即主人公的思想情操所蕴含的道理;所谓情感取向,就是指作品主旨所指向的社会评价,也就是作者对与此有关的人或事物或现象的基本态度。

10.D试题分析:注意“天子”做后句的主语,“义兵”做前句的宾语,“大难”做前句的宾语。

【考点定位】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意“天子”做后句的主语,“义兵”做前句的宾语,“大难”做前句的宾语。

11.A试题分析:连坐,中国古代因一人犯罪而使有一定关系的人(如亲属、邻里或主管者)连带受刑的制度。又称相坐、随坐、从坐、缘坐。

12.C试题 分析:并未清退徒有虚名的人。

13.(1) (您)若以王的身份回府第,不会失去原来的爵位。交出权力,崇尚谦让,这是寻求安定的计策。

(2) 女儿后 来回娘家看望父母,王戎脸色不好看,女儿赶紧把钱还给他,这才高兴起来。

(试题分析:“就”“委”“崇”“让”“归宁”“色”“遽”“直”“乃”。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就”“委”“崇”“让”“归宁”“色”“遽”“直”“乃”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1)中的判断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 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王戎幼年聪明,神采飞扬。看太阳眼睛不花,裴楷发现后看着他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像山崖下的电光。”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戏,猛兽在栅栏里吼声震地,众人都吓跑了,王戎一个人站在那里不动,神色镇定。魏明帝在阁上见到而称奇。又曾与一群儿童在路旁玩耍,见到李子树上有很多果实,大家争着去摘,惟独王戎不去。有人问他原因,王戎说:“树在路边而果实多,必定是苦李。”摘到后果然是苦的。

裴頠是王戎的女婿,裴頠被杀,王戎获罪被免官。齐王司马囧起义,孙秀将王戎囚于城内,赵王司马伦之子想任王戎为军司。博士王繇说:“濬冲狡猾奸诈,诡计很多,哪里肯为年轻人效力?”司马伦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惠帝返回宫中,任命王戎为尚书令。不久河间王司马顒派遣使者到成都王司马颖那里游说,将要讨伐齐王司马囧。讨伐的檄文到了,司马囧对王戎说:“孙秀作乱,天子被幽禁威逼。我纠合义兵,扫除首恶,臣子的节操,在神明那里显现。二王听信谗言,造成大难,(我)当依赖您的忠心谋略,来调和矛盾。请您用心为我筹划此事。” 王戎说:“您首先倡义兵,匡正安定晋室大业,立国以来,从未有过。然而论功行赏,没有遍及有功之人,朝廷内外失望,人有二心。现在二王带兵百万,势不可挡。您若以王的身份回府第,不会失去原来的爵位。交出权力,崇尚谦让,这是寻求安定的计策。“司马囧的谋臣葛旟发怒说:“自汉魏以来,王公失势回府第,难道有能保全妻子儿女的吗?发此议论的人当斩。”于是百官震惊害怕,王戎装作药性发作掉进厕所,才能够免于被杀。

王戎因为晋室正处于混乱,仰慕遽伯玉的为人,顺随形式屈伸,没有忠正的节操。自从主管人才选拔授官的事务,他从未任用过出身寒微之士,也没有贬退过徒有虚名之人,只是随时事而沉浮,在官吏内迁转举荐而已。不久被任命为司徒,虽然地位总领三司,却把正事交给同僚。有时骑着小马从便门出去游玩,见到他的人不知他是位列三公的官员。他原来的属下官吏多升为大官,路上遇到他就避开。

他生性喜好谋利,大量收购四面八方的园田及水力磨坊,遍及天下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阅读答案。积聚财物,不计其数,常自执算筹,昼夜计算,总嫌不足。又很吝啬,自己舍不得吃穿,天下人说他是病入膏肓。女儿嫁给裴頠时,向他借钱数万,很久没有归还。女儿后来回娘家看望父母,王戎脸色不好看,女儿赶紧把钱还给他,他才高兴起来。一个侄儿要结婚,王戎送给他一件单衣,婚事办完后又要了回来。家里有好李子,常拿出去卖,怕别人得到种子,卖时总在果核上钻个孔。因此在世上受到嘲笑。

王戎后来跟着皇帝北伐,朝廷的军队在荡阴溃败,王戎又去了邺,跟随皇帝回到洛阳。皇帝西迁长安时,王戎出奔到郏。在危难时期,亲自作战,谈笑自如,未尝有惧怕的样子。时常召集亲朋宾客,终日欢娱。永兴二年,在郏县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谥号为“元”。

14. A B

15.①对偶(对仗):以“折苇”对“远山”,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对仗工整,节奏优美。

②对比:“苇”在眼前,“山”处遥远,一远一近形成对比,写景富于层次;折苇“有”声,淡山“无”影,一有一无形成对比,景物描写得深阔。

③写景的角度有变化:视觉听觉结合,充分调动感官,写景深入细致。

④答动静结合亦可。

答够三点即可。

16、(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2)一尊还酹江月。(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7. 【答案】D

【解析】岌岌可危:岌岌:山高陡峭,就要倒下的样子。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从长计议:用较长的时间慎重考虑、仔细商量。

目不交睫:交睫:上下睫毛相交接,即闭眼。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

尘埃落定:尘埃:细小的灰尘。尘埃全部落下。比喻事情已经结束

长袖善舞: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力透纸背:穿过。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18. C(A、一面两面的问题。“好坏、优劣、高低”是两面,“重要保证”是一面。两者矛盾,因此该句错误。B、缺乏宾语。“给予”没有宾语,应在“比赛资格”后面加“的处罚”。D、缺 失主语。滥用介词“对”,导致主语缺失,应当取消“对”。)

19. D

20.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首先准确把握这段材料的中心议题:一些学校对待足球的错误认识。再分析横线处的语境,第①处后面是说走过的弯路,前面肯定是指过去的一段时间;第②处要联系前后语境,确定这里所说的是种错误的做法;第③处紧承“不但”而来,指出这种做法的实质即可。

答案:①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②这种违背常识的推进方式 ③也在很大程度上亵渎了体育精神的实质内涵

21. 【答案】这次志愿者活动,分为三个小组,各小组分别先查阅到景区和到景区敬老院线路,准备好行装,7月15日早上6点出发,一组到敬老院整理内务和演出,一组到景区捡拾垃圾,一组到景区维持景区秩序。(6分)

22.作文讲析

此题为给定材料及任务驱动作文,要求阐述看法、就事论理。 不能写成话题作文和无限制的材料作文。

可以写经典文学影响力不如通俗文学,并阐述其原因,进而分析用网络快阅读来解决问题;也可谈通俗文学影响力不如经典文学,只是因其阅读的快捷而带来便利;还可谈因读者(对象)不同影响力就不同,雅俗要求不一,进而谈解决办法等。重点阐述运用网络阅读方式解决经典文学影响力下降的问题也属符合题意的文章。其他只要是围绕材料中心的观点即可

看到这样的社会现象,我们首先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对此质疑、 批判, 或者赞同。 但要学会多问自己, 为何如此?于是, 立意角度产生: 拒绝阅读经典,原因大多是世事浮躁,人们更愿意接纳“浅阅读”“快阅读”“碎片化阅读”甚至干脆“读图”;本质原因是当下社会的价值取向问题。在一个追求“成功”的时代,像《红楼梦》 这样缺少“实用价值”,缺少“谋取实际利益”功能,同时又缺少快速获取娱乐“快感”的作品,被阅读者驱逐是“理所当然”的。 但,这些承载着人类基本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的“经典”,被我们以“不实用”而拒绝的时候,我们是否忽视了人类沉重的肉身恰是 因 “无用” 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的。 这样写作可围绕 “有用与无用”“与经典同行”等展开。 我们也可勇敢质疑,曾经的“经典”是否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经典,有些依托社会背景生成的“深邃”的经典是否有足够理由要求不同生活阅历的人去阅读、热爱并读出“意义”?这样写作可就 “何为经典”“人类经典演变过程”等展开。

评分细则 (一)题意把握,综合材料内容要求 1.符合题意卷。既谈经典影响力下降(拒绝阅读经典)而高居“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前 10 位的原因,如世事浮躁使人们更愿意接纳“浅阅读”“快阅读”“碎片化阅读”甚至干脆“读图” 是当下价值取向不正确,缺乏快速获取娱乐“快感”的作品(作品容量太大),实用价值低而无用,阅读方式不快捷, 不符合现今的快节奏等; 也谈及如今通俗文学或网络快阅读方式的大受欢迎的属切题卷(一类),48 分以上给分。如能就经典文学影响力下降而从阅读方式上寻求改变的方法的,可以在原有给分基础上上浮 6 分,乃至满分。 2.基本符合题意卷。只谈及经典影响力下降(拒绝阅读经典) 而高居“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前 10 位的原因,而忽视比较,不谈通俗文学或网络快阅读方式的属一面卷(二类)42-47 分给分。 3.偏离题意卷。脱离材料主要内容谈观点。 仅谈通俗文学或网络快阅读方式受欢迎, 而不涉及经典的影响力下降的(只点材料即止的)进三类,36—41 分给分。 4.脱题卷(话题卷)。脱离材料内容谈观点。以网络发展、学习的重要;或以读书有益等为话题或以材料作 为一例的属话题卷(四类 ),为不及格(36 分以下给分)。 5.游离卷。 谈选择,谈努力,谈勤奋等与题意材料无关的,20 分以下给 分。 (二)思想内容 1.阐述观点,可以是反对拒读经典,以驳斥错误的理由;也 可为拒读经典找正面的依据的,如从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人有 不同的阅读兴味、不同的阅读方式来谈如何保持经典的影响力等, 只要有理有据即可。 2.把材料中提到的经典文学作品理解为文化经典(“四书”、 “五经” 、 历史著作)也可, 也可以不一定仅指材料中列举的作品。 3.发现政治错误、思想不健康的,应商量评分。 (三)语言表达 1.语言得体、成熟,有文采,可上浮一档(5 分)给分。 2.语言不得体,训斥、说空话、扣帽子,下浮一档(5 分) 给分。 3.语言幼稚、啰嗦、纠缠不清,下浮一档(5 分)给分。 (四)扣分把握 1.字数不足,结构完整,不少于 600 字的,少 50 字扣 1 分; 少于 600 字,每少 100 字扣 10 分。 2.文中的无效文字,指与文章不相关,每 100 字扣 10 分。3.错别字每字 1 分。

    相关推荐

    2018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2018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2017~2018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 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2017~2018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2018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有解析) 高三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2017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8年高三上册语文期末试卷有答案 2017年秋季学期高三语文上册期末试题附答案 2016年高三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2016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2018年1月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2017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2017高一语文上期末试题(附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2017—2018年高一语文上期末试题 2018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 2017年秋学期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题附答案 2017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最新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2015—2017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 2017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2017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2016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 2016—2017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7届莆田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2016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2017年秋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7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 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2017—2017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 2017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巩固试题(附答案) 2017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附答案) 2016—2017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附答案) 2016年初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2016正定名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7正定名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7~2018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历年语文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2017江苏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6—2017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带答案) 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语文版附答案) 2017年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试题(附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8年苏教版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高三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7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有答案) 2017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答案 2018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六校联考试题 2012年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2016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2012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2019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及答案 2018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模拟题附答案 2018年春学期高三语文期中模拟试题 2012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2017年高二下学期三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2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湘教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历年真题(附答案) 2018年高三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复习题 2012年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2012年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2012年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有答案) 高一期中考试语文历年真题(附答案)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2017届高三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2016届高三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初二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2017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备考题(附答案) 2016-2017广州五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7-2017广州五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2年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