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考前练习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联考试卷

小编:

一、积累运用(共22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方格内。(4分)

沙漠中地面被太阳(shài)得酷热,贴近地面的一层空气温度就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许多。这样由于光线(zhé)光和反射的影响,人们产生一种错觉,空中的乔木看来像倒栽在地面上,(wèi)蓝的天空倒映在地上,便看成是汪洋万(qǐng)的湖面了。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用课文原句填空(①—④小题必做,第⑤⑥两题任选一题)。(6分)

①苔痕上阶绿,。

②,泥香带落花。

③故园渺何处? 。

④塞下秋来风景异, 。

⑤《池鹤》中可以用成语“鹤立鸡群”来概括的两句诗是:,。

⑥《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现作者满怀豪情逸兴、神驰太空的两句诗是,。

3.按照所给文段的思路,仿照相应的句式,将文段补写完整。(2分)

人生中难免有些事情不尽如人意:也许你想成为太阳,却只是一颗不起眼的星星;也许你想成为大海,;,却只是一根细弱的小草。这个时候,请不要失去人生的方向。只要珍惜自己,坦然接受自己,你会惊喜地发现平凡的你也有自己美丽的风景。

4.用所给的修改符号(不必全使用),对下面的这段文字进行修改(不得超过6处),使文句表达得更加准确流畅。(4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调位号:

我俩是交往好手,不多时,就成了哥们。于是,他对我渐渐有了新的了解。他很喜欢玩电脑,简直达到了“醉生梦死”的形态。记得一次去他家玩的时候,他正在打电脑,“一条缝”盯着那屏幕上的光标移动。他最得意的是电子游戏,他可以不睡觉,也可以抛下作业不管。他的老妈想把他从家里赶出来活动活动的想法,可他就是懒在电脑转椅上不起来。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共2分)

A.经过几年锻炼,小刘进步很快,工作上可以独当一面了。

B.那天,我和他在车站依依惜别,而后就南辕北辙,各奔东西了。

C.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太晚。

D.他把相声演员的话转述得历历在目,引得人们哄堂大笑。

6.综合性学习(共4分)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受英国《泰晤士报》访谈时,引用了中外名家的诗词名句来说明自己是怎样的人。仔细揣摩这几句话,请你用自己的话把温家宝总理是怎样一个人概括出来。

材料一:晚清名臣左宗棠结婚时新房门口的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材料二:北宋大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材料三:屈原《离骚》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材料四: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

材料五:现代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新民周刊》

二、阅读理解(共48分)

(一)阅读《让雷电造福人类》选段,回答 7—10题。(共13分)

①炎夏,万里云天时有闪电裂空,惊雷撼动。对于这些雷鸣电闪,人们似乎望而生畏,谈之色变,将其视为灾难的化身。殊不知,闪电也有功劳,科学家们正在加紧研究如何利用闪电,让其为人类服务。

②雷电是人类的“氮肥厂”。科学家指出,亿万年来,地球靠雷电不断地向土壤中补充氮肥。据统计,每年发生在地球大气中的雷电达3l亿次。平均每秒钟就有100次左右。雷电发生时,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2—3万摄氏度,空气中氮和氧电离并生成二氧化氮,被雨水溶解成为亚硝酸盐和硝酸,落入土壤后,又与某些金属矿物质化合,成为易被植物吸收的氮肥。据估计,每年因雷电而落到地面上的氮约有4亿吨,一次大的雷雨.就可以制造出4—5万吨氮肥。有人统计,地球上空每次闪电。大气就有1027亿氮分子变成了化合物中的氮。太空这座天然氮肥厂,它在“雷公电母”的操纵下,平均每年生产量竞达到世界用氮总和的10%。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常遭雷击的高压电线附近植物生长得尤为茂盛。

③炎炎夏季。一场大雷雨不仅能为人们消暑降温,而且还有净化空气的作用。据计算,在雷电发生的一瞬间,闪电附近可产生高达10万安培的电流。放射出近百万焦耳的能量。雷雨中的强电场会使空气中的一部分氧气离子化。生成具有杀茵和消毒作用的臭氧。雷雨过后人们常常感到空气格外清新,就是空气中臭氧增多的缘故。大气中的臭氧层就是雷电几亿年来活动的结果,而臭氧层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保护神。其次,雷雨时.常常伴随着强烈的上升气流。使原来滞留于地面的大气污染物随气流扩散。净化了地面的空气。所以,雷雨就像个勤劳的环卫工人。不仅把污浊的空气打扫得干干净净,而且还帮我们喷上了绝色的“消毒剂”和“空气清新剂”。

④雷电还有助于植物的生长,是植物最好的“保健医生”。雷电形成了地面和高空之间的电势差,一般可达每厘米几千伏甚至几万伏。美国的植物学家研究指出,电势差越大,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越强烈。因此,植物在雷雨天后的一两天内,生长特别旺盛。科学家曾在实验里模拟人工雷电,发现经受雷电“袭击”的豌豆花期提前lO天左右,玉米抽穗期提前7天,白菜增产15%一20%。实验证明,雷电的轰鸣所产生的巨大声波,还能震动土壤,致使土壤中有机肥料分解,便于农作物吸收。一部分电磁能转变为机械能,引起植物细胞振动,如同给植物进行保健按摩,使植物茁壮成长。同时,空气中的一些细菌和植物病毒也会在电闪雷鸣中丧生。大大减少了植物病虫害的发生。

⑤在我国,一些专家提出“引雷防雹”的设想。其基本原理是:冰雹云都强烈带电,要是在没有种植农作物的空地上设置一些引雷器。带电的雹云就可以往设置了引雷器的地方移动,从而使有农作物的地段免遭雹灾。

7、从全文看,雷电至少有三大益处:一是 ;二是 ;三是。(3分)

8、请简要介绍雷电“制造”氮肥的过程。(3分)

9、你如何理解“雷电是植物最好的‘保健医生’”这句话?(4分)

10、综观全文,特别是第⑤段中一些专家提出“引雷防雹”的设想,说明了雷电虽然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同样也可以科学利用造福人类,充分体现了事物的二重性。生活中这类现象很多,试从日常生活角度举一例,运用你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进一步说明这种特性。(3分)

(二)阅读《老家》一文,回答 11—14题。(共9分)

老 家

孙犁

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总是不自由。请假不准,或是路途遥远。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

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前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在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火也拾过。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因荒废,触景生情,心绪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

我是从12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村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后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

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

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果树成行。我那几间破房,留在那里,实在太不调和了。

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11.文章第一段描写各式各样的梦境有什么作?(2分)

12.作者在第二段中说老家“也不想再回去了”第五段中又说“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这是否矛盾?(3分)

13.作者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4.作者对故乡有哪些复杂的心情?(2分)

(三)阅读《挚爱无痕》一文,完成15—17题。(共14分)

(1)故事发生在美国西部的一个小镇上。那天,狂风夹带着雪花,提前送来了寒冷的夜晚。鲁兹太太开始费力地关店门。

(2)自从丈夫鲁兹走后,她独自经营着这个零售店已经十多年了,只要她想,她总能在这屋子里看到鲁兹熟悉的身影,仿佛他从没有离开过这里一样,她实在是舍不得把这个小店盘兑出去,尽管她已经是70岁的老人了。

(3)有个年轻人急促地闯进来,递上50美元,说要一份热狗和一杯牛奶。在接过那张钞票的一瞬间,凭经验鲁兹太太断定那是张假钞,在黑市用5美元就可以搞到。她瞟了年轻人一眼,他低垂着头,神情怠倦,衣着单薄,一副穷困潦倒的模样。那该是一个失业的流浪汉,鲁兹太太在心里暗自思忖着。“能换一张吗?或者给我零钱?”鲁兹太太不动声色地问道。年轻人开始紧张慌乱起来,脸上泛起了红晕,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头垂得很低,窘迫、羞愧得不知所措,他犹豫了半天说:“没有,太太,我只有几美分,我……我很想要一份热狗,我一整天没有吃东西了。”这是一个还没有丧失羞耻感的孩子,鲁兹太太在心里这样评判着眼前的年轻人。能害羞,说明他知荣明耻,才会内心不安于心不忍,或许是失意让他暂时迷失了自己,对这样的孩子也许一块面包的温暖远比一声顿喝更有震撼力。想到这儿,鲁兹太太不再迟疑,马上找零钱。

(4)在年轻人转身离开的当口,鲁兹太太忽然大叫一声,手捂着胸口踉跄了几下。年轻人吓坏了,赶紧上前扶着老人。“快!”鲁兹太太把那50元的假钞塞到年轻人手里:“到盛大诊所买药,就说鲁兹太太病了。”年轻人走后,鲁兹太太麻利地抓起电话,打到那个诊所,那是她弟弟开办的。鲁兹太太在电话里说:“如果有个年轻人来给我买药,给他几美分的药好了,另外,他手里有一张50美元的假钞。”如果他是个善良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孩子,他就一定能回来。鲁兹太太默默地祷告着,她真的不希望他“走”得太远。一会儿,诊所的电话打过来了,告诉鲁兹太太年轻人已经拿着药走了,没有用假钞。鲁兹太太长吁了一口气,庆幸自己没有看走眼,她禁不住喜形于色。那个夜晚,年轻人不离左右地陪伴着“病中”的鲁兹太太。天亮后,鲁兹太太感激年轻人“救”了自己,竭力挽留要离开的年轻人,恳求他帮她照看几天零售店。几天过去了,几年也过去了,那个小零售店变成了小超市,小超市又有了子超市,而年轻人也一直陪伴着鲁兹太太走完了她生命的最后一程。随着小超市星罗棋布地展开,那个年轻人的名字也渐渐地被人所熟知,他就是在美国靠零售发迹的怀特。

(5)鲁兹太太临终时说:“善良让我们彼此都找到了灵魂的归宿,互惠共生。”其实怀特知道,不仅是善良更是鲁兹太太富有智慧的爱,牵引了他的心,让他感恩至今。那个风雪之夜,鲁兹太太用心智营造了一个美丽的契机,用善意的谎言让他体面而又不失自尊地接受了她的帮助,她用善良给予了他生活上的温暖。

(6)“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爱也总是无痕的,因为它蕴涵了智慧的灵光,不彰显,也不哗然,却高尚持久,如润地无声的涓涓细流,如吹面不寒的杨柳和风,给人贴切的关怀,却不留任何痕迹。

15、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16、结合文章揣摩并用第一人称写出文中画线句中那个年轻人的心理活动。(3分)

17.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善良让我们彼此都找到了灵魂的归宿,互惠共生”的含义。(4分)

18.鲁兹太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加以归纳。(2分)

19.仔细研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相关内容,探究文章标题“挚爱无痕”的含义。(3分)

材料一:一个男孩拿一美元到处购买上帝,一位老人问他购买上帝干嘛,他告诉老人说父母去世,叔叔抚养他,但叔叔病了,医生说只有上帝能救他。老人卖给了他一瓶“上帝之吻”的饮料,并告诉他叔叔喝了这瓶饮料就没事了。后来老人请来了世界上最好的大夫治好了小男孩叔叔的病。(材料来源《购买上帝的男孩》)

材料二:2006年2月新学期开学之日,长沙市近10万贫困生拿到了中央和地方提供的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材。教育部门在这些免费课本上盖上了一个“本书由国家免费提供”的印章,这种做法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持反对态度的网友认为,人穷志不能短,为了获得政府的照顾而以“贫困身份”示众为代价,对于同样具有人格尊严的学生及其家长来说是一种伤害。那些同学有可能因此产生自卑感,最终影响其健康成长。(材料来源《扬子晚报》2006年9月)

(四)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20—23题。(共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人有卖骏马者,①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②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③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注释:

①比:连续,接连。旦:早晨,这里指一天。下文“一旦”是立刻的意思。

②还:同“旋”围绕,转圈子。 ③贾:同“价”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故虽有名马其真无马邪

比三旦立市去而顾之

21.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虽有千里之能”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马之千里者 B. 食之不能尽其材

C.人莫之知 D. 臣请献一朝之贾

22.翻译下列句子。(3分)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23.读了上面第二段文字,你有什么启示?把它写下来。(3分)

三、作文(共3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有人说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残月也美丽;也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

请以“ 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使标题完整;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诗歌不少于20行;不得抄袭;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相关推荐

    2013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卷 三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联考试卷 八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卷1 初一语文下期中联考试卷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 初二语文下期中联考试卷 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语文试卷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四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四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联考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卷 2017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十校联考试卷 四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试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联考试卷 三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题 天河区八年级期末考试统考语文试卷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 高二语文期中联考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联考试题及答案 31人教版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2016年春季二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联考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试卷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测试卷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考试卷 初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参考 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期中考试四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六年级语文升学联考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二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卷试题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上) 六年级语文升学联考试卷 2016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一年级语文第二册期末考试试卷(八)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2016年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试题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卷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2017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联考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苏教版) 2016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 2016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五年级期中抽考试卷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2017 2016年三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2016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2017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卷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 二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 2016年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下册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 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分析 三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三年级下册期中考语文试卷 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语文试卷 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语文试卷 一年级下册期中考语文试卷 一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2016年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7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九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 三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 五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 九年级下册期中考语文试卷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 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 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语文试卷 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语文试卷 二年级下册期中考语文试卷 二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