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考前练习

人教版高二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级答案

小编: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蓬蒿(gāo)簪笏(zān)出岫(xiù)或棹孤舟(zhào)

B.讥诮(xiào) 纤尘(xiān) 盘桓(huán) 叨陪鲤对(dāo)

C.埋怨(mán) 潦水(lǎo) 迤逦(yǐ) 云销雨霁(jì)

D.遄飞(chuán) 怔住(zhēnɡ) 流憩(qì) 战战兢兢(jīnɡ)

解析:A项,“蒿”读hāo;B项,“诮”读qiào,叨读tāo;D项,“怔”读zhènɡ。

答案: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老当益壮一愁莫展斐然成章沧海一粟

B.相形见绌沐浴清化携幼入室意气用事

C.骄首遐观夙遭闵凶乐天安命欣欣向荣

D.天高地迥三径就荒垂天之云如愿以尝

解析:A项,一愁莫展-一筹莫展;C项,骄首遐观-矫首遐观;D项,如愿以尝-如愿以偿。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

B.雪中寻梅,竹下听琴,灯前看剑,五十观人,都是别有心得。也许要五十岁的男子,观人阅人方可入木三分。

C.一时间,许多国人把健康类图书中的某些观点视为金科玉律,大有不按照此法去做就有被健康抛弃的危险。

D.周杰伦的每个演唱会都是自成一派的独特系列,有口皆碑的至尊创意引领时尚,弄得满城风雨,值得玩味。

解析:D项,满城风雨:比喻事情传遍,到处议论纷纷(多指坏事)。此处为时尚带来的影响,是正面的。A项,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孤身一人,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B项,入木三分:比喻看问题精辟、深刻。C项,金科玉律:谓不可变更的法令或规则。后多比喻不可变更的信条。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展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使大家恍然大悟。

B.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C.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D.由于高级公务员长期在政府中担任要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超稳定系统,结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

解析:A项,句式杂糅,应删去“使”;C项,表意不明,“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有歧义,“此”指代不明;D项,语序不当导致主语残缺,“由于”应放在“公务员”之后,或者删去。

答案:B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 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 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 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 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 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①寖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②。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③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或曰:“已议。”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

注:①帑廥: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②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③佗:他。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明经 第:考取

B.子无为嫌 嫌:疑忌

C.俾其守约束 俾:使

D.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 方:仿效

解析:D项,方:比拟、比作。

答案:D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吾所不及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B.因极推引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C.逸则富以康 舟遥遥以轻飏

D.保邦于未危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解析:A项,所:均为助词,与后面的动词组成所字结构。B项,因:连词,表承接,于是/介词,因为;C项,以: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D项,于:介词,在/介词,对。

答案:A

7.下列各句编成四组,全都能体现张文瓘有政治才能的一项是(3分)()

①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 ②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

③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 ④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寖虚

⑤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 ⑥帝必问:“与文瓘议未?”

A.①⑤⑥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②④⑤

解析:①是张文瓘的品格高尚;②是李 的话,间接说明;③是当时朝廷惯例;④是京师当时状况;⑤说张文瓘的判案能力,直接说明;⑥是皇帝的话,间接说明。

答案:C

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 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

B.文章描写李 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

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

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

解析:D项,“张文瓘贬谪移职”错,原文是“拜侍中,兼太子宾客”,指升官。

答案:D

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像你这样的才华,没有什么地方不可以施展的,哪还用得着赠送什么礼物(来警策)呢?(“若”翻译成“至于”“像”,1分。“施”直译为“施展”,1分。句子大意,1分。)

(2)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我)愿意去安抚百姓,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产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我们)不能不省察。(“抚”译为“抚慰”“安抚”,1分。“监”通“鉴”,引申为“教训”,1分。“察”译为“省察”,1分。补出句中省略的成分,1分。)

(3)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许多囚犯听到张文瓘升官调离太理寺,人人都垂泪,张文瓘就是这样深得人心。(“迁”译为“升迁”、“升官调离”,1分。“如此”译为“就是这样”,1分。句子大意,1分。)

参考译文

张文瓘,字稚圭,是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年,迁徙家庭到魏州的昌乐。(张文瓘)幼时丧父,他侍奉母亲、兄长,以孝顺友善闻名乡里。贞观初年,(他)考取明经博士,被补任为并州参军。当时李 任并州长史,(李 )曾经赞叹着说:“稚圭,(是)当今的管仲、萧何,我比不上他。”李 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都为李 饯行,李 用佩刀、玉带赠给属僚二人,但是没有东西赠送给文瓘。文瓘把心中的疑问向李 请教,李 说:“你不要疑忌。像属僚中的某某,做事犹豫缺少决断,所以我用佩刀赠给他,想使他遇事能果断;属僚中的某人行为放纵缺少检点,所以我用玉带赠给他,使他遵守各种规章法令。而像你这般才华,没有什么地方不可以施展的,哪还用得着赠送什么礼物(来警策)呢?”李 就极力引荐张文瓘。(张文瓘)后升任水部员外郎。当时,他哥哥文琮是户部侍郎。按照当时的制度,兄弟不许并居台阁,张文瓘又被调外任云阳县令。屡加升迁,官至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又升任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于是和李 同为宰相。不久,兼任左史事。

当时唐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殿,再征讨四方少数民族,京师马厩养官马万匹,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逐渐空虚。张文瓘上谏言说:“王者养育百姓,使百姓安逸就会富足而且安康,使他们忧劳就有怨恨而致反叛。秦、汉时期广征四夷,大建宫室,到秦二世时就土崩瓦解,汉武帝末年百姓人口减半。所以制治应在国家没有动乱之时,保国要在朝廷没有危险之际。人没有永远不变的心,(而)对仁需要归心。我愿意去安抚百姓,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产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我们)不能不省察。”高宗皇帝认为张文瓘的谏言很正确,(因而)赐给(张文瓘)缯锦百段,因为(张文瓘)的谏言裁减了几千匹马厩里养的官马。

(张文瓘)改任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到十天,裁断疑案四百件,被判罪的人没有怨言。(张文瓘)曾经患小病,囚犯一起吃斋祈祷,希望(张文瓘病好)马上回到岗位上。当时因为(张文瓘)执法公平、仁恕,人们把他比作唐初曾任大理寺少卿的大臣戴胄。后来(张文瓘)官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许多囚犯听到张文瓘升官调离大理寺,(人人)都垂泪,(张文瓘)得人心的情况就是这样。(张文瓘)性格严肃正直,不曾曲法宽容。朝廷各部门的奏议,他都用心纠举驳正,所以皇帝信任他委派他(的事多)。有时张文瓘因病请假移交的事务急于办理,其他宰相上奏事宜,皇帝一定要问:“与文瓘讨论过了吗?”如果没有议过的,皇帝就说:“到(张文瓘)那里和他一起筹划这件事。”有时(奏事人)说:“已经(和张文瓘)议过。”皇帝就准奏上奏的事。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①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①在诗人家乡,以江水呈苍色,故称。

(1)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颈联虚写的是做梦到侵晓时,才知是归家之梦。家远梦亦远,恨梦归之时也甚短暂;实写的是因远离故乡,书信隔年才能到达,(2分)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1分)

(2)联系全诗的情感,简析尾联的寓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家乡沧江烟霭笼罩,月色溶溶,家门外系着钓鱼船。(1分)尾联用家乡优美宁静的风光、闲适自在的生活反衬出诗人行旅艰辛、难与家人团聚的愁苦,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3分)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答案:(1)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

(2)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王羲之《兰亭集序》)

答案:(2)仰观宇宙之大所以游目骋怀

(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______________,菱歌泛夜,______________。(柳永《望海潮》)

答案:(3)羌管弄晴嬉嬉钓叟莲娃

(4)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答案:(4)庄生晓梦迷蝴蝶蓝田日暖玉生烟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说味

刘易斯托马斯

我们不论走到哪里,不管触动什么东西,都会留下踪迹。由小孩子作出的奇异发现之一是,两块卵石猛地相撞,它们就发出一阵古怪的烟熏味。把石子洗干净后,气味则淡了;将石子放入炉中灼烧后,气味消失了。但当拿起准备再次撞击时,气味重又出现。

一条鼻子灵敏的聪明的狗能根据气味跟踪一个人,并能把这个人的踪迹跟其他人的区别出来。不但如此,狗还能发现一片玻璃载片上很淡的人的指纹的气味,并能记住这片玻璃,在长达六个星期之内、气味消失之前,从其他玻璃片中嗅出这一片。另外,这种动物能嗅出同卵双生子的相同气味,并且交叉地跟踪两人的踪迹,好像那些踪迹是一个人的。

我们由鞋迹留下的化学物质标记着自我,就像在我们组织的同种移植中可辨出的膜表面抗原标记一样,准确无误,各各有别。

其他动物也赋有类似的发出信号的机制。成队的蚂蚁在路上爬行时可嗅出同群和其他蚂蚁的区别。蚂蚁熙熙攘攘过路,留下踪迹,亲近的蚂蚁可以跟踪,别的蚂蚁就不能。有些蚂蚁是食肉蚁,生来就具有觉察到它们惯于捉来作奴隶的蚁类踪迹的本事,跟踪受害者,直到它们的巢穴,释放出特殊的气味物质,使受害蚁群惊慌溃乱。

鱼和鲶鱼可以通过个体特有的气味辨别出同类中的每一个成员。很难想象,有一个独居的、独立的、存在主义者 鱼,单个儿挑出来能被认出;处在群体中的 鱼,在行为上像一个动物体内可以互相替换的相同部件,但个体还是存在。

我们周围的动物都有这么些奇妙的感觉技术。为此,我们感觉到有些低人一等,它们有的我们没有。有时,为消除这种失落感(或感觉的失落),我们自我安慰,我们早已在进化过程中把这些原始的机制抛在身后了。我们总爱把嗅球看成是某种考古学发现,而提到人脑中古老的嗅觉区时,好像它们是些上年纪的、疯疯癫癫的亲戚,需要有些嗜好。

然而我们的实际情况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好一些。普通的人可以觉察出几个分子的丁基硫醇,而大多数人可以感觉出若有若无的一点点麝香。

不同动物之间用于通讯的嗅觉感受器,对于建立共生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最近已知,细胞抗原标记自我的那些基因和那些通过抗体形成而发生免疫反应的基因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可能,抗体的创生,来自共生所需的早期感觉机制,这种机制可能部分是用来避免共生活动失控。

一切生物,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它们之间进行化学通讯的非常普遍的系统,被惠特克(Whittaker,R、H、)称为“allelochemics”(不同种间化学作用)。每一种生命形式都用这种或那种信号,对周围的其他生物宣布它在近处,向来犯者划定界限,或向潜在的共生者散发出欢迎的信号。总的效果,是形成一种调节生长速度和领土占领的协调机制。这显然是用来使地球自我平衡的。

乔治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阿根廷)在他新出的关于神话动物的动物寓言集中特别提到,许多善于思索的人都作出过关于球形动物的想象,而开普勒(Johannes Kepler)则曾经认为,地球本身就是这样一个存在物。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生物体内,化学信号可能起着整体内激素的作用,使种种相互关联的工作部件的操作保持平衡与对称,通过其他所有种类间相互联系的讯息,以没完没了的长途接力,把马尾藻海里的鳗鱼的境况告知阿尔卑斯山中的植物的组织。

如果能把一个个计算机做得足够大,大到能装得下附近的星系的话,它们可用来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想想还有这么多未解之谜等待生物学去解决,这倒是令人愉快的,虽然不知道我们到底能不能找到足够的研究生去研究它们。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A.蚂蚁留下踪迹,亲近的蚂蚁可以跟踪,别的蚂蚁都不能跟踪。

B.人类对自己在嗅觉方面的能力有自卑感。

C.共生所需的早期感觉机制就是用来避免共生活动失控。

D.一切生物都会用某种信号,警告来犯者或欢迎潜在的共生者。

E.开普勒曾认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生物体,化学信号可能起着整体内激素的作用。

解析:A项以偏概全,食肉蚁可以觉察跟踪某些蚂蚁。C项把推测当作确实结论,原文是“部分可能”。

答案:AC

13.下列各项不属于气味的奇异的具体现象的一项是(3分)()

A.卵石相撞所产生的味无法消失。

B.我们不论走到哪里,不管触动什么东西,都会留下踪迹。

C.成队的蚂蚁在路上爬行时可嗅出同群和其他蚂蚁的区别。

D.玻璃载片上很淡的人的指纹的气味能保持长达六个星期。

解析:B项,不能印证“气味的奇异”。

答案:B

14.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4分)

我们自我安慰,我们早已在进化过程中把这些原始的机制抛在身后了。我们总爱把嗅球看成是某种考古学发现,而提到人脑中古老的嗅觉区时,好像它们是些上年纪的、疯疯癫癫的亲戚,需要有些嗜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人脑中古老的嗅觉区比喻为“上年纪的、疯疯癫癫的亲戚”,(2分)从而把人与动物比较味觉的差异时的自我安慰的形象幽默地表现出来。(2分)

15.作者通过“说味”表达了自己的生态观念,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生态观念是什么?简要评价作者的这种生态观念。(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观念:作者认为,一切生物之间有进行化学通讯的非常普遍的系统,这个系统是一种协调平衡的“共生系统”。这种共生系统可以避免共生活动失控,使地球达到自我平衡的状态。(2分)

评价:这种观念强调人与自然、自然界各物种之间的和谐发展,有很强的现实意义。(2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陶公祠的菊花

①江水是菊黄色的,那江里流动着的莫不真是晋朝的菊花?

②已经不是菊花季节,陶公祠中那两厢盛开的菊花都已败萎了,只偶尔还露出些残存的黄色。祠在江边,就在这段被称为菊江的长江边。这地方真个与菊有缘,有“菊江”“菊邑”,还有个乡叫“黄菊乡”。我依然走在菊花黄的意韵之中。初冬那菊黄色的阳光和身边那座被菊黄色历史装帧的古建筑,以及存在于胸臆之中的菊花般的品格,以及风中飘荡的大朵大朵菊花般的幻想,都让我陶然如醉。

③陶渊明,曾在这里种菊,种出了一大片他认为应该存传后世的文人们的自珍的清高之气。我知道他其实很想做官,少时就有猛志:“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而且,也做过官,只是受不了官场那种腐气,那般骄奢淫逸。他的腰椎骨似乎很硬,不愿为五斗米而弯。他就把大印挂在彭泽县的大堂上,然后走出来,走到风和阳光之中,走到那片贫寒却诚实的土地之上。他耕种的姿势或许可笑,腰躬着,整个上身几乎与土地平行。人们并不知道,他是一边耕种一边在泥土中寻他的诗句。

④陶公祠中有一尊陶公塑像,高丈许,乌石所镌,给人一股子凛凛不可侵犯的傲然,真正的陶渊明不会是这个样子,他后来穷的没饭吃,那样子一准佝偻,哪能有如此威风?但我却懂得塑者的匠心;他并不仅是雕塑东晋的那个人,而是塑他冷傲的气质。仰望陶公塑像,几分崇敬,几缕亲近,似乎有话要说,却是欲说还休,1600年了,他要说的话,都变成大朵大朵的菊花了吧?

⑤在史书上,他的那个时代,官场腐 败,社会奢靡,石崇王恺斗富让侈浊之风登峰造极。陶公就只好种些菊花,很想让菊花的清气影响一下他厌恶的世风,然而菊花太小,那一星半点清菊之气又怎能荡涤一个奢腐王朝的浊臭呢?出乎陶公意料的是那菊花的清气后来却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史!

⑥苏东坡曰:“渊明诗初视散缓,熟视有奇趣。如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又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东坡大抵是闻过陶渊明的菊花味,不仅闻过,而且深深地闻过。我不是苏东坡,我闻着的是另一种味儿,一个生气老人的味儿。这样味儿辛弃疾也曾闻过,他在《水龙吟》中言道:“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正气,吾侪心事,古今常在。”陶公或真未死,当在菊花之间,以一种清傲之气面对滔滔菊江和无期无尽的岁月。

⑦祠不大,却是修葺得好,在江边一块高地上。祠后有塔,曰“秀峰塔”,另有一塔在不远处,叫“天然塔”,被称为“东坡双塔”。祠与塔构成了一种沉重而冷肃的气氛,在江边,在永远盛开的菊花之中。

⑧陶公安在?问菊,菊却隐去了笑容,独向寒风。

16.第②段中有一句说:“我依然走在菊花黄的意韵之中。”这里为什么用“依然”一词?这“菊花黄的意韵”的内涵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如果要回答用“依然”的原因,首先必须明确“依然”的含义,并在回答的时候加以体现。其次必须明确“依然”是指走在“菊花黄意韵之中”,回答的时候要紧密联系“菊花黄的意韵”。第二问,“菊花黄的意韵”的内涵是不需要读者凭空想象的,作者已于文中点明“我依然走在菊花黄的意韵之中”,自然会对此做出交代,因此回答这一问,只需我们仔细阅读,认真筛选。

答案:时值初冬,已是菊花败萎时节,本不该有菊花的“意韵”,但我却在周边的环境中感受到了菊花的“意蕴”,所以用“依然”。(2分)内涵:菊黄色的阳光和身边那座被菊黄色历史装帧的古建筑,以及存在于胸臆之中的菊花般的品格,以及风中飘荡的大朵大朵菊花般的幻想。(2分)

17.第③段中“他是一边耕种一边在泥土中寻他的诗句”一句中,“在泥土中寻他的诗句”的含义是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答好这道题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在泥土中”和“他的诗句”。我们学过陶渊明的《饮酒》《归园田居》,它们都表达了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农家田园的热爱,而这种对清明社会的憧憬并不能成为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以躬耕垄亩的方式借以表达自己不与社会同流合污的愿望。

答案:借以保持他清高的志节,寻求他社会清明的理想。(给出分析思路、答案符合文意,即可给5分)

18.第⑤段说陶公菊花的清气“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史”,根据文意,这种影响实际表现在两个方面,请加以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题干要求,将原文中相关的“陶公菊花的清气影响了中国文学史”的内容归纳整理出来加以提炼整合即可。

答案:①陶渊明的诗“初视散缓,熟视有奇趣”的风格影响了后辈诗人。②陶渊明的诗“凛然正气”“清傲之气”的思想影响了后辈诗人。(结合文本概括,每点3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9.某班学生学完人教版必修五的文言文单元后,根据《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这三篇课文内容拟对联,以训练文字表达的能力。下面是他们拟出的几副对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个上联,对出它的下联。要求内容出自这三篇课文(不一定与上联是同一篇课文)。(6分)

(1)息交绝游唯琴书可乐(2)青云难攀空怀报国心(3)任逍遥鲲鹏翱翔宇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弃利抛名只山林愿亲

(示例二)黛首易改权寄请缨心

(示例三)恋安逸斥 徘徊蓬蒿

(词性相同、结构相同1分,仄起平收1分,意思1分)

20.请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答。

陈林明爱好广泛,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喜欢跑步,每天早上总要绕操场跑上几圈;星期天他经常拉上几个朋友去登山,到山顶饱览南方美景;作为大学篮球队的中锋,球场上经常可以看到他矫健的身影,他曾带领球队四次参加全省校际比赛,有三次获得冠军;他课余喜欢舞文弄墨,校报曾登过他报道的两则一百来字消息,让他高兴了好几天;他写的草书笔走龙蛇,遒劲有力,曾参加省“青松杯”书法比赛,获得一等奖;而且他觉得自己歌喉也不错,一有机会就会跟同学一起去唱卡拉OK,曲终人散,他还感到意犹未尽。

陈林明大学毕业去求职需要填写个人情况表。请你从上面的介绍中提取相关信息,替他填写“个人特长”一栏。不超过60字(含标点符号)。(6分)

答案:本人擅长篮球和书法,是大学篮球队的中锋,曾带队夺得三次全省校际比赛冠军;所写草书曾获得省“青松杯”书法比赛一等奖。(注意:“爱好”并不都是“特长”。)(6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鞭打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十分得意。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今天我看他出门,态度谦虚。现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大夫。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阅读材料后,①可从车夫角度立意:低调做人。摆正位置。善纳雅言。闻过则改。不能满足现状。②可以从晏子角度立意:唯德是举,不论尊卑。知人善任。不以高位骄人(保持谦卑)。③还可以车夫妻子角度立意:用心观察才能知人。识人贵在由表及里。

    相关推荐

    高二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上册语文第3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三单元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二单元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 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三单元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高二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二)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提高测试卷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检测试题:第二单元(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提高测试卷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检测卷(带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试题附答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检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七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五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一单元 高二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一)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四单元 高二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目标检测卷·第三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六单元 初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提高卷)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二)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卷第三单元测试题A卷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的检测试卷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2016年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目标检测卷·第二单元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卷第三单元测试题B卷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卷第二单元测试题A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八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卷第二单元测试题B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同步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上第三单元能力测试试卷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人教版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五单元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教科版有答案)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检测卷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语文九上第二单元单元检测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七单元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六单元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三单元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初三下册第二单元语文测试卷(人教版) 2017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三单元(上)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质量检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上第二单元能力测试试卷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试题和答案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套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2016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试卷(有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语文二上第三单元测试卷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检测试题:第一单元(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二单元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一)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试卷(苏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