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考前练习

高三语文1月份月考检测试卷及答案

小编: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创造与模仿

凡是创造之中都有欣赏,但是创造却不仅是欣赏。创造和欣赏都要见到一种意境。欣赏见到意境就止步,创造却要再进一步,把这种意境外射到具体的作品中去。比如我此刻想象到一个很美的夜景,其中园亭、花木、湖山、风月,件件都了然于心,可是我不能把它画出来。我何以不能把它画出来呢?因为我不能动手,不能像支配筋肉一样任意活动。如果我勉强动手,我所画出来的全不像我所想出来的,我本来要画一条直线,画出来的线却是七弯八扭,我的手不能听我的心指使。穷究到底,艺术的创造不过是手能从心,不过是能任所欣赏的意象支配筋肉的活动,使筋肉所变的动作恰能把意象画在纸上或是刻在石上。

这种筋肉活动不是天生自在的,它须费一番功夫才学得来。我想到一只虎不能画出一只虎来,但是我想到“虎”字却能信手写一个“虎”字出来。我写“虎”字毫不费事,但是不识字的农夫看我写“虎”字,正犹如我看画家画虎一样惊羡。一只虎和一个“虎”字在心中时都不过是一种意象,何以“虎”字的意象能供我的手腕做写“虎”字的活动,而虎的意象却不能使我的手腕做画虎的活动呢?这个分别全在有练习与没有练习。我练习过写字,却没有练习过作画。我的手腕筋肉只有写“虎”字的习惯,没有画虎的习惯。筋肉活动成了习惯以后就非常纯熟,可以从心所欲,意到笔随;但是在最初养成这种习惯时,好比小孩子学走路,大人初学游水,都要跌几跤、喝几次水,才可以学会。

各种艺术都各有它的特殊的筋肉的技巧。例如写字、作画、弹琴等等要有手腕筋肉的技巧,唱歌、吹箫要有喉舌唇齿诸筋肉的技巧,跳舞要有全身筋肉的技巧。要想学一门艺术,就要先学它的特殊的筋肉的技巧。

学一门艺术的特殊的筋肉技巧,要用什么方法呢?起初都要模仿。“模仿”和“学习”本来不是两件事。姑且拿写字做例来说。小儿学写字,最初是描红,其次是写印本,再其次是临帖。这些方法都是借旁人所写的字做榜样,逐渐养成手腕筋肉的习惯。但是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学写字最得益的方法是站在书家的身旁,看他如何提笔,如何运用手腕,如何使全身筋肉力量贯注在手腕上。他的筋肉习惯已养成了,在实地观察他的筋肉如何动作时,我可以讨一点诀窍来,免得自己去暗中摸索,尤其重要的是免得自己养成不良的筋肉习惯。

推广一点说,一切艺术上的模仿都可以作如是观。比 如说作诗作文,似乎没有什么筋肉的技巧,其实也是一理。诗文都要有情感和思想。情感都见于筋肉的活动。思想离不开语言,语言离不开喉舌的动作。比如想到“虎”字时,喉舌间不免起若干说出“虎”字的筋肉动作。这是行为派心理学的创见,现在已逐渐为一般心理学家所公认。诗人和文人常欢喜说“思路”,所谓“思路”并无若何玄妙,也不过是筋肉活动所走的特殊方向而已。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1.下列关于“筋肉活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筋肉活动是艺术创造过程中,在所欣赏的意象的支配下,实现手能从心,把意象画在纸上或是刻在石上的一种活动。

B、艺术方面的筋肉活动不是天生自在的,须费一番功夫才学得来,在学的过程中,往往还会遇到麻烦,就像大人要学会游泳总要喝几次水一样。

C、从事一项艺术活动,最初都要经过一番练习,使筋肉活动成为习惯,这样才可以达到从心所欲、意到笔随的境界。

D、不同的艺术,筋肉活动的方式不同,从而形成各自特殊的筋肉的技巧。而这技巧,则是学好一门艺术的一个前提。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创造是对欣赏的一种升华。创造之中都会有欣赏,但创造是在欣赏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把欣赏到的意境外射到具体的作品中去。

B、如果想象到一个很美的夜景,却不能把它画出来,这是因为缺少这方面的筋肉技巧,这样即使勉强动手,所画出来的全不像想出来的。

C、作者认为,学习写字临帖等不是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应该是站在书家的身旁,现场学习,以避免自己去暗中摸索和养成不良的筋肉习惯。

D、思想、情感好像离筋肉活动很远,实际上也是有 关联的。这种观点虽是行为派心理学的创见,但现在已逐渐为一般心理学家所公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识字的农夫看“我”写“虎”字,正犹如“我”看画家画虎一样惊羡,这都是因为不会。其实写“虎”字和画虎一样,只要练习过就可以做到。

B、写字、作画、弹琴等要有手腕筋肉的技巧,唱歌、吹箫要有喉舌唇齿诸筋肉的技巧,跳舞要有全身筋肉的技巧,这表明不同艺术活动的筋肉技巧是有差异的。

C、小儿学写字,最初是描红,其次是写印本,再其次是临帖,这都是在模仿,而这种模仿也是学习,能够使人逐渐养成手腕筋肉的习惯。

D、诗文都要有情感和思想,而情感 和思想都离不开筋肉活动技巧,文人和诗人所谓“思路”,其实就是筋肉活动所走的特殊方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也。父自牧,举进士,能诗,至兵部员外郎。成务乾德中京府拔解,太宗素知其名,首荐之,遂中进士甲科,解褐陕州军事推官。改曹、单观察推官,迁大理寺丞。太平兴国五年,转太常丞,充陕西转运副使,赐绯,再迁殿中侍御史。八年,与供奉官葛彦恭使河南,案行遥堤。历知果、苏二州,就为两浙转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赐金紫。入为户部判官、迁本曹郎中。太宗选郎官为少卿监,以成务为光禄少卿。

俄奉使高丽,远俗尚拘忌,以月日未利拜恩,稽留朝使。成务贻书,往反开谕大体,国人信服,事具《高丽传》。淳化二年,为京东 转运使。会宋州河决,成务上言:“河水所经地肥淀,愿免其租税,劝民种艺。”从之。召拜司封郎中、知制诰,赐钱三十万。时吕蒙正为宰相,尝与之联外姻,避嫌辞职,不许。俄与魏庠同知京朝官考课。四年,又与庠同知给事中事,凡制敕有所不便者,许封驳以闻。

蜀寇平,使峡路安抚,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时银、夏未宁,蒲津当馈挽之冲,事皆办集,得脱户八百家以附籍。府城街陌颇隘狭,成务曰:“国家承平已久,如车驾临幸,何以驻千乘万骑邪?”乃奏撤民庐以广之。其后祀汾阴,果留跸河中,衢路显敞,咸以为便。

真宗即位,迁给事中、知梓州。未几代还,又遣知青州,表求俟永熙陵复土毕之任。旋受诏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书成,知扬州。入判尚书刑部,本司小吏倨慢,成务怒而笞之,吏击登闻鼓诉冤,有诏问状。成务叹曰:“忝为长官,杖一胥而被劾,何面目据堂决事邪!”乃求解职。景德初,卒,年七十一。

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文集二十卷。成务年六十六始有子,比卒,裁六岁,授奉礼郎,名贻范,后为国子博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五)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解褐”,谓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B、“外姻”,由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

C、“临幸”,专有名词,特指古代帝王亲自到达某处。

D、“博士”,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

B、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

C、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杵/时论惜之

D、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柴成务出使高丽,不辱使命。高丽国的习俗讲究禁忌,以月日不利接待为由,高丽国稽留宋朝使者;柴成务写信给他们,反复进行开导,终使国人信服,此事记载在《高丽传》中。

B、柴成务心系百姓,富有远见。黄河在宋州决口时,他上奏请求免除河水所经地百姓的租税;他认为河中府城街道狭窄,如果皇 帝亲临,将无法驻扎下千车万马,于是上奏请求拓宽道路。

C、柴成务严于自律,一身正气。吕蒙正做宰相时,柴成务因与其有姻亲关系,为避嫌自请辞职;因杖责傲慢的小吏被诬告,皇帝下诏令调查处理此事,他一怒之下,辞官而去。

D、柴成务博学多才,晚有儿息。曾经受诏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并有文集二十卷;他六十六才得子,等到他去世时,孩子才六岁,被授奉礼郎,后来成为国子博士。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与庠同知给事中事,凡制敕有所不便者,许封驳以闻。

(2)其后祀汾阴,果留跸河中,衢路显敞,咸以为便。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念奴娇梅

辛弃疾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①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春嫩,迥然天与奇绝。

常记宝篽②寒轻,琐窗③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④有个人忆。

注:①东君:司春之神。②篽:禁苑。③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④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 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8、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梅花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词中的“梅”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梅表现了怎样的情怀?(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自己对不合礼义的高官厚禄的否定态度。

(2)《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曹操军队的军容之盛。

(3)李商隐在《锦瑟》中曲折地表达自己惆怅苦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1)~(4)题。(25分)

好大一棵树

夏阳

母亲去世十年后的那个清明节,我和父亲还有弟弟回到了久别的故乡,也就是那座小县城,去寻她的坟。

母亲去得突然,四十出头,便倒在她和父亲所在的造纸厂的车间里。那天是4月15日,还有两个来月,我就要参加高考。父亲犹豫再三,还是告诉了我。父亲指着饭桌上一个黑漆漆的骨灰盒,对我和弟弟说,你妈在里头。说完,看也不看我们,扭头出去,一屁股坐在家的门槛上,默默地抽烟,任凭我和弟弟在他身后哭得死来活去。

母亲的坟,说坟也不是坟。我们全家,除了造纸厂分发的两间低矮潮湿的平房,便上无片瓦,下无寸地。母亲葬在哪里,还真是个问题。父亲袖着手在外面寻摸了一天,回来等天黑严实了,重新领着我和弟弟出了门,悄然上了县城西郊的观音山。观音山是一座孤山,树木葳蕤,山虽不高,却能俯视整个县城。从观音山的北面上山,是一条人迹罕至的山路,翻过山顶,到了南面的半山腰,衍生出一个岔路口,往左是回县城,往右是去造纸厂的一条小路。父亲在岔路口站立了一会儿,带领我们往左走了下去。走了两百步,父亲指了指路边,叹了口气,说,就这里吧。

一个小时后,母亲的骨灰盒,被我们安葬在一个小土包下面。父亲生怕别人发现,特意弄了一些草皮盖在新土上,还移栽了两棵小树侍立两旁作为记号。临下山时,我们三人站在母亲的坟前,望着山脚下的一城灯火,神情漠然,彼此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如父亲所愿,我总算为他争了口气,被南方一所大学录取了。父亲也因为母亲的早逝而惊恐万分,执意要离开造纸厂这个污染严重的伤心之地,带着弟弟南下去打工。走的那天,父亲独自去母亲的坟前坐了半晌,回来时,我感觉他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母亲的离去,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家庭来说,是巨大的灾难和难以言说的悲恸。十年间,我们三人聚在一 起,从不敢谈起母亲,甚至连她的照片也刻意地藏了起来。如果不是因为父亲刚刚被医院查出肝癌晚期,没人会主动提出去寻她的坟。

可是,坟没有了。我们回到县城是日暮时分,和上次一样,沿着观音山北面的那条山路上了山,翻过山顶,等来到山南面的那个岔路口时,不由惊呆了。岔路口的右边,依旧是树木葱茏,依旧是那条羊肠小道蜿蜒而下,依旧是造纸厂五颜六色的污水在山脚下的小河里肆意流淌。岔路口的左边,别说两百步,就在不到一百步的地方,那条拐下去的小山路硬生生地被一圈围墙砍成了断头路。围墙里面,搅拌机轰鸣,工人们紧张忙碌,一栋栋别墅在一堆堆凌乱的钢筋水泥中张牙舞爪。父亲惊得张了张口,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最后一只手捂住心口,浑身抽搐,痛苦地蹲了下去。我和弟弟顿时醒悟过来,忙跑过去一把搀住他喊,爸,爸,您怎么啦?

好一会儿,父亲才缓过一口气来,手指着围墙里面,抽泣着说,你 妈的坟……

我妈的坟……我脑海里高速运转着,惶然四处张望。突然,我指着岔路口的右边,急中生智地说,我妈的坟不是在那里吗?您,您记错了呢。

我怎么可能记错?父亲抹了抹眼泪,惊讶地问。我朝弟弟使了个眼色,弟弟立马反应过来,忙在一边附和道,您肯定是记糊涂了,我和哥哥明明都记得是在右边。你那晚不是还说,右边好,男左女右,葬在右边,你妈就可以守住我们在造纸厂的那个家了。

是吗,我有这样说过?父亲将信将疑地问。我和弟弟猛点头。父亲犹豫了一下,便朝岔路口的右边望了望。

岔路口的右边,大概是两百步的地方,有一棵大树矗立在路边。大树枝繁叶茂,树干笔直粗壮,高耸入云。父亲疾步走了过去,踮起脚尖,一把抱住大树,将脸亲昵地贴在树干上,嘴里喃喃自语,仿佛在倾诉什么。

我和弟弟不敢贸然上前去打扰父亲,只好呆杵在岔路口,内心凄惶不安。附近的树林,山脚下的县城,还有更远处的乡村田野,笼在水烟四起的暮色里,影影绰绰,轮廓模糊,直至漫漶不清。而身边一墙之隔的围墙里面,却是那般的清晰可见,亮晃晃的夜灯下,人影憧憧,搅拌机像一头巨大的鳄鱼,吞进吐出,在永不知疲倦地嘶吼着。我和弟弟不禁对望了一眼,彼此神情悲郁。那一刻,我知道,他和我一样在忧虑:父亲没几天活头了,他老人家走后,该何处安息?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开篇用语看似平常,却涵蕴丰富,既写出了母亲去世日久、父子三人离乡日久,也写出了父子回乡的时间与缘由,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B、母亲去世突然,令全家猝不及防;而贫困如洗的家境和“我”高考在即的现状,令我们无力也无暇好好安葬母亲。这为日后“寻坟而不得”埋下伏笔。

C、母亲的去世给全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难以言说的悲恸。父子三人因为惊恐和伤心而离开家乡,直至父亲身染重疾,才想起重回故乡去寻母亲的坟。

D、小说不仅写出了母亲坟墓被毁,父亲故去后不知何处安息的家庭悲剧,更揭示了工业化进程中暴露的种种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毁山滥建等。

E、小说借助排比、比喻、夸张、拟人、反语等手法来描写景物,环境描写除了具有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深化主题的作用外,还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作用。

(2)你认为父亲有可能记错坟的位置吗?前文哪些地方设了伏笔?(6分)

(3)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他经历了什么样的心绪变化?请简要概括(6分)

(4)有人认为的标题应该是“坟”而不是“好大一棵树”。请结合文本,谈你的认识和理解。(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1)~(4)题。(25分)

陈从周先生

梓室,乃赵朴初先生为陈从周书 斋起的名字。典出于厚的《梓人传》。盖先生工土木,故赵以梓人称之。陈从周喜甚,晚年以梓翁自喻。

梓室,实为陋室。“陋”到仅七平米方圆,但文房四宝俱备,书香充盈。“文革”期间,陈从周白天要进“牛棚” ,扫厕所、打杂,晚间归来,家人怕他太累,又担心他写文章再遭横祸,劝止。但陈从周却常背着家人,半夜起床,挑灯展卷,或夜读或挥毫,将他对古园林事业的研究心得,用蝇头小楷倾洒稿笺。穷十年之功,完成皇皇八十万言的《梓室余墨》。这是他国林小品之集大成者。他的《说国》先后被译成英、日、德、法、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仅日本,就有六家出版社同时翻译了他的这本著作。

陈从周以古园林专家名世。他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造诣颇深,其散文有晚明风格、诗词清丽可诵、书画秀润清逸,还擅昆剧。他交友极广,与建筑大师梁思成、贝聿铭,书画名家张大千、王蘧常,以及京昆大师梅兰芳、俞振飞等社会名流过往甚密。他凭借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力,把中国古园林艺术的诗情画意诠释得淋漓尽致。

他是匠人。土木匠,教书匠。

作为土木匠,他走出梓室,考察、修建古建筑及园林工程,事必躬亲,足迹遍踏大江南北;作为教书匠,“传道、授业、解惑”,他把梓室作为教室,常把研究生带回梓室,让学生们看他大学时代的作业、笔记,看他的书画作品,看他那《梓室奈墨》的蝇头小楷长卷……为他们上一堂无言的“勤奋课”。“板凳要坐十年冷”。他认为,学问之道在于德,有德者,虚怀若谷;想做事业,惟勤是途。

他反对文、理分科太死,倡导文理应互通,提倡多读书,读与专业相关、甚而是专业以外的书。由博返约。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相通的。为让学生融通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他出奇招,上世纪50年代便把昆曲引进课堂,建议学校开办昆曲研究班,并请昆曲名家到校园进行传授。为陶冶学生的情操,他自掏腰包请学生去听昆曲,体味古园林建筑与昆曲在艺术趣味上的亲缘关系。在他的启发下,昆曲大师俞振飞也请他到昆曲学校讲授古园林建筑。他讲“园境与曲境”,提倡“曲师知园,园师懂曲,园中拍曲,曲中寓园”,建议戏校学生到苏州园林中体昧古典戏剧之美,去感受“游园”“惊梦”中一招一式的源泉。

他在谈到大园林与小园林的区别时说:“大园林宜动观,如浏览水墨长卷,小园林宜静观,如把玩扇子和册页”;在论述园林应由艳丽而素雅时说,如女孩子“小时候喜欢红皮鞋,大了喜欢白皮鞋”;在讲授园林造型收头处理的重要性时说,“比如旧时相亲,‘男看皮鞋,女看头发’;称赞朴素的空间效果是“贫家勤扫地,贫女勤梳头”;在阐述保护古建筑与营造新建筑两者的关系时,以“土要土到底,洋要洋到家”一言概括。他游刃 雅俗之间,以至他的众多学生在缅怀先生时都说:“十几年过去了,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上课的生动情景。”

他在《苏州园林》中写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1958年,他向苏州市政府呼吁抢救网师园。市政府很重视,立即行动,予以修葺。在这非常年代,全国大炼钢铁,有人要拆苏州城墙,用墙砖砌小高炉。陈从周坚决反对,尽管他振臂疾呼,但无人回应。当时北京批判梁思成,陈从用也被作为中国营造社的外围分子加以批判。

为江南园林,陈从周吃足了苦头,但他并没有接受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苏州修复名园。陈从周认为苏州曲园的文化含量最高,是晚清学者俞樾的故居。于是他联络叶圣陶等八位社会名流提议修复。苏州政府请他审核行将开放的“苏州古典园林艺术陈列室”,他顺便考察了艺圃、环秀山庄和拙政园等景点,发现了不少问题,回沪《苏州园林今何在?》一文,严肃地批评了苏州园林商业化的世俗之风。1991年他考察有“江南华厦,水乡名园”之誉的同里的退思园,发现固旁有座水 塔,大煞风景。所幸苏州有关方面对陈从周的意见十分重视,对他提出异议的地方都及时地进行了全面整顿和清理,使苏州园林大有改观。

1978年,他主持了中国第一个整体园林出口项目,以苏州网师园的园中国——殿春簃为蓝本,按照苏州园林的风格,建立一个独立的庭院,并起名为“明轩”。方案得到美国认可后,于1980年5月把“明轩”搬到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让美国人一睹中国园林的风采。1999年苏州古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人尊重、热爱陈从周,聘他为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顾问。他欣然接受,并题“述古还今”四字,表达他古园林应继承和发扬并重的理念。

陈从周热爱苏州园林,把她视为生命的一部分。且看他对苏州园林的一段描述:

我曾以宋词喻苏州诸园:网师园如晏小山词,清新不落俗套;留园如吴梦窗词,七宝楼台,拆下不成片断;而拙政园中部,空灵处如闲云野鹤来去无踪,则是姜白石之流了;沧浪亭有若宋诗;怡园仿佛清词,皆能从其境界中揣摩而得之… …

(摘编自张昌华《纪念陈从周先生逝世五周年》)

相关链接:

(1)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盘根错节,难分难离。我认为研究中国园林,应先从中国诗文入手。则必求其本,先究其源,然后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如果就园论园,则所解不深。(陈从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

(2)昆明滇池是我国主要的名胜风景区之一,滇池四周不少地方被填平,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有一年,陈从周应邀参加滇池之畔一个高级宾馆的落成典礼。有关部门再三恳请陈从周题词留念,他踌躇再三,在一张展开的宣纸上,大写了“回头是岸”,在场人不解其意,只知出自名家手笔,当属殊荣。陈从周每每忆及此事,感慨万千:“哪能一切向钱看,我写‘回头是岸’,潜台词是滇池再这么填下去必将是‘苦海无边’,破坏生态平衡,乱建筑,必遭大自然的报复,将子孙饭提前吃了,到时后悔也不行了。”(尚虞人《“中国园林之父”陈从周》)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陈从周先生不仅是园林建筑专家,还擅长书画、诗词、散文和昆曲等,学养丰厚,多才多艺,在国内外有广泛的影响力。

B、作者回顾陈从周先生撰写《梓室余墨》的经历,意在赞颂他安贫乐道、不以被迫害为苦的淡泊情怀,凸显他在园林艺术方面的成就。

C、从陈从周对“园境与曲境”的阐述看,他认为古园林建筑与昆曲艺术可以取长补短,习昆曲者也应有一定的古园林常识。

D、陈从周先生为保护苏州园林奔走呼号,并通过一系列作品展示了苏州园林的魅力,苏州园林最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他功不可没。

E、陈从周以诗词比喻苏州园林,典雅生动,颇具见识,表现出苏州园林风格迥异、境界各一,或清新空灵、或浑然天成等特点。

(2)从文中看,陈从周先生作为“教书匠”,在教书育人方面有哪些特点?(6分)

(3)文中较多地叙述了陈从周与苏州园林的往事,这对表现传主形象有何作用?( 6分)

(4)你认为陈从周在园林艺术方面最有价值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和相关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阐述充分,有一定说服力。(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①“灿鸿”过后,杭州西湖迎来纯净的落日和透明的夜晚,苏堤、白堤,保俶塔、雷峰塔,沐浴在瑰丽的黄昏和迷离的夜色中。“人间天堂”果然 !

②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买、做人要实,才能成为 的人民公仆。

③安徽宁国籍小伙官东此次当选“中国好人”, 。在“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救援中,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员官东无私无畏让出自己的装备,把生还的机会给予遇难者。

A、名副其实 实至名归 名不虚传 B、名不虚传 名副其实 实至名归

C、名不虚传 实至名归 名副其实 D、实至名归 名副其实 名不虚传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电影《失孤》无疑是三月份最受关注的华语片,但部分观众认为细节的缺乏、情节的破碎,是导致了《失孤》在飘渺中流于形式化概念的主要原因。

B、有人观看了《穹顶之下》后,撰文反击柴静,同时指出每个老百姓都是雾霾的制造者,但是治理、消除、管控雾霾,责任在政府。

C、保持文化的蓬勃生机,要求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而且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要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取长补短。

D、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是礼仪之邦,慷慨好客是我们的民族性格。 , , , , , 。

①一般来说,发自内心的尊重关爱应该是主人待客的基本态度。

②待客之道,首在分清宾主。

③当然,居客位的一方也需讲究“客道”。

④好客自然讲究待客之道。

⑤主即待客迎送的一方,宾即拜谒、暂居的一方。

⑥主人为客人尽量想得周到,客人也尽量不给主人添麻烦。

A. ②⑤④⑥①③ B.④②⑤①③⑥

C. ④①③②⑤⑥ D.②⑤④①③⑥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文学创作是一种具有明显内省色彩的个人行为。因为它是艺术创作, ① 。我们曾经历过的一个痛苦的历史阶段,让作家消除个性,否认自我在文学创作中的基础作用。经过拨乱反正, ② ,文学事业拥有了一个灿烂的春天。又因为作家的文学创作是以、出版面世的,这就决定了作品和作家必须带有公共性。因此, ③ 。

17、依据下列材料写一则通知,文字可以作删减调整,必须符合通知的格式和语体。发通知的时间为2017年9月20日。(6分)

①学校拟举办2017年课本剧竞演活动,请各年级积极组织本年级的师生观看。

②本次课本剧竞演的主题是“激活名著点亮心灵”。

③本次活动的地点定在学校礼堂。

④本次活动由语文组和团委联合举办。

⑤本次课本剧表演将和第十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同时举行。

⑥本次竞演活动将在全校范围内评选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⑦本次活动的时间定在2017年9月30日(周三)晚6点。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年轻人在阳台上种植了一大排紫藤花。夏天,枝叶垂悬于两层楼之间,形成了美丽的绿色叶幔。年轻人几度想将枝叶拉起用木架固定,帮他挡住阳光,降低屋内暑气,但感觉如此做太小气而作罢。

第二年,年轻人在阳台欣赏盛开的紫藤花时,发现有几株葡萄藤攀上了他的阳台。往下看,一个女孩正对着他微笑。楼下人家为了感谢他种植的紫藤花挡住夏天的太阳,所以种植葡萄作为回馈。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A (A项,原文说的是“艺术的创造不过是手能从心,不过是能任所欣赏的意象支配筋肉的活动,使筋肉所变的动作恰能把意象画在纸上或是刻在石上”,此项把“筋肉活动”和“艺术的创造”这两个概念混淆了。)

2、C(作者没有否定临帖等习字法。)

3、A (“只要练习过就可以做到”有误,要经过练习形成筋肉活动的习惯才行。)

二、古诗文阅读

4、D(博士:文中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5、B

6、C(“诬告”错误;“辞官归去”不符合文意,原文是说“叹”“求解职”)

7、(1)柴成务又与魏庠共同主管给事中事,凡是皇帝的诏令中有不妥当之处,可以封还驳正上报。(知1分;制敕1分;封驳1分;句意2分)

(2)后来皇帝在汾阴祭祀,果然驻留河中,街道宽敞,都认为十分方便。(“祀汾阴”状语后置1分;“留跸河中”译为“驻留河中”或“把出行的车驾驻留河中”1分;咸1分,句意2分)

(二)

8、拟人。(1分)上片“笑杀”“温柔”“借”等词语运用拟人化手法写梅花笑傲百花之神,其神姿天真自然、温柔清秀,却不借助任何力量。(1分)对比、衬托。(1分)将春神统领下的娇艳绚丽、千般媚俗的百花和清秀不俗、骨气奇绝的梅花作对比,衬托梅花。(1分)词人通过描写突出了梅的迥异百花、超凡脱俗的神韵。(1分)(如从色彩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冰清玉洁,高雅脱俗。梅花花影稀疏,花色浅淡,盛开在冰雪之中、清澈水边,在春之百花的映衬之下更显自然脱俗。(2分)坚贞不屈,傲霜斗雪。绽放之时惹人摘取,凋零之时飘泊天涯,“风烟”“霜雪”,无论何时何地犹存一种坚贞品格。(2分)词人托物言志,借花言人,抒写内心中傲岸不屈的精神以及归隐情思。(2分)

(三)

10.(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1)A 2分,D 3分,B 1分。(B项“我高考在即”不是不能好好安葬母亲的原因;C项我离家是因为高考考到了外地,弟弟是被父亲带走的,全家“才想起”表述不对;E项没有反语,没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不可能记错。①坟地是父亲在外寻摸一天定下来的;②岔路口左右各有不同指向;③安葬时走了200步,之后又移栽小树作记号;④离乡前父亲独自去坟前坐了半晌。(答对3点给6分)

(3)①生活境遇困窘,深爱妻子孩子,为维持生存不得不在恶劣的环境下辛苦工作的劳动者。(3分)②妻子去世非常悲伤,怕污染伤及自身而南下打工,查出癌症后希望和妻子安葬在一起,在一番寻找而不得之后不得不接受一棵大树为妻子的安栖之所的“事实”。(3分)

(4)答案示例一:应该是“坟”。①行文结构上看,文章开篇即明说寻坟,照应标题;结尾以问句作结——父亲去后何处安息——委婉写坟。②“坟”是线索。全文一直围绕“坟”展开:安葬时寻坟址——离家时去看坟——十年后去寻坟;而“好大一棵树”一直到行文的末尾才出现,且篇幅不大。③从主旨上看,“寻坟而不得”展现了贫苦人民的悲情,坟的被毁其实表达的是快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中机器与传统文化中人情人性的博弈:要发展,要不要人文关怀?耐人寻味。④从艺术效果上看,用“坟”作标题,直接、明白。(亮明观点2分,理由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

答案示例二:应该是“好大一棵树”。①从情节上看,它虽然是在文章几近结束时才出现,却至关重要:它恰巧就在大概是两百步的地方,这让父亲最终接受“记错了”这个事实有了可信度;它的繁茂笔直粗壮高耸应该是契合了这十年来父亲内心所想:当年的小树苗应该长成了这个样子;在经历了“坟没有了”这个变故后,这棵树成了身染重病的父亲最终的情感依托。②树是树,不是坟,但它却完成了对父亲的情感抚慰,这种错位与悲情让读者唏嘘。③从人物形象上塑造上看,树的繁茂寄予了父亲十年来无以言说的思念:“疾步”“踮”“抱”“亲昵地贴”“倾诉”侧面表达了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④从艺术效果上看,用“树”作标题,含蓄、蕴藉。(亮明观点2分,理由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1)(1)A 2分,E 3分,D 1分。(B项“意在赞颂他安贫乐道、不以被迫害为苦的淡泊情怀”分析错误,这段文字主要表现陈从周先生即使身处困境,也要潜心研究的执着;C项“可以取长补短”曲解原文,未能理解“亲缘关系”的内涵;D项“展示了苏州园林的魅力”是“明轩”,而非一系列作品)

(2)①注重言传身教,激励学生谦虚勤学;②强调博学多识,重视传统文化的相通性;③授课深人浅出,能生动灵活地教诲学生。(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3)①介绍传主经历,突出陈从周在古典园林保护和研究方面的卓越建树;②凸显传主品格,表现其耿介不屈、捍卫传统文化的独立人格;③表现传主影响,表达对陈从周学术及人格的由衷敬意。(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4)答案示例1:我认为陈从周先生最有价值的观点是注重园林艺术与古文化的相通,从而使园林更具意境,更有内涵。教授园林艺术,他希望学生能学习昆曲,体味古园林建筑与昆曲在艺术趣味上的亲缘关系。研究中国园林,他提出应先从中国诗文入手,进而求其本、究其源。这样的观点可以说抓住了园林艺术的本质,可以使学习者得其精髓,建造者免走弯路。对文化的触类旁通是一种能力,懂得古文化和园林艺术的共通性,我们便会多一份照耀心灵的感悟。

答案示例2:我认为陈从周先生最有价值的观点是“述古还今”,古园林应继承和发扬并重。以苏州园林的保护和发展为例,他倡导修复晚清学者俞褪的故居,反对苏州园林商业化的世俗之风,又积极地通过“明轩”把苏州园林介绍到世界,使苏州园林名扬天下。面对滇池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恶性开发,他愤而写下“回头是岸”,发出不尊重历史和自然,终将“苦海无边”的警告,其情感人。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继承和发展的矛盾处处可见,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懂得“述古还今”四个字的分量。

(观点合理,2分;能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合理阐述,3分;阐述充分,有说服力,3分。言之成理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B 【解析】名不虚传: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名副其实:指名称或名声同实际一致。实至名归:指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

14.D (A、句式杂糅。“是导致……原因”改为“让整部电影在飘渺中流于形式化的概念”。B、语序不当,应是“管控、治理、消除雾霾”。C、成分残缺。“而且和……”改为“而且和与自己学术观点……”)

15.B (④句中的“好客”和前面的“慷慨好客”照应,作为第一句。②句中的“待客之道”紧承第四句。⑤句紧承②句解释主宾。①③⑥解释待客之道。)

16. 答案:①所以它呈现出作家的个人特色;②作家找回了自我/作家个性在文学创作中得以体现;③作家和作品要有个性也要有共性。(每个句子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答时应根据上下文语境来填写,这个语段主要突出的是“作家和作品要有个性也要有共性”。根据前后文,第一个空是说作家作品中都体现着个性,因此可写“所以它呈现出作家的个人特色”;第二个空是对“让作家消除个性”现象的否定,因此可填写“作家找回了自我”;第三处是结论,根据前面语境可填写“作家和作品要有个性也要有共性”。

17、参考示例:

通知(1分)

兹定于2017年9月30日(周三)晚6点,(1分)在学校礼堂举办第十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激活名著点亮心灵”2017年课本剧竞演活动,(1分)届时将在全校范围内决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请各年级组织好本年级师生观看。(1分)语文组、团委(1分)

六、作文

18、参照安徽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60分)

立意提示:材料所写的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事,可供立意的角度有三:从年轻人看,大度会赢得回馈(或:分享使快乐加倍);从女孩看,受惠应懂得感恩;从整个事看,邻里当和谐相处。写作时选择其中任何一个角度立意,均符合题意。

参考译文:

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父亲柴自牧,考中进士,擅长作诗,官做到兵部员外郎。柴成务在乾德年间被京府直接选送参加科举,太宗向来知晓他的名声,首先推荐他,结果考中进士甲科,初次任职为峡州军事推宫。改任曹、单观察推官,升大理寺丞。太平兴国五年,转为太常丞,充任陕西转运副使,赏赐绯衣,再升殿中侍御史。太平兴国八年,与供奉官葛彦恭出使河南,巡视长堤。历任果、豫二州知州,就地任两浙转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赏赐金紫。入朝为户部判官,升本曹郎中。太宗选郎官为少卿监,任命柴成务为光禄少卿。

不久奉命出使高丽,高丽习俗讲究拘忌,以月日不利接待为由,稽留使者。柴成务派人送信给他们,反复开导,他们信服了,此事记在《高丽传》中。淳化二年,任京东转运使。恰逢宋州黄河决口,柴成务上书说:“河水冲过的土地比较肥沃,希望免掉租税,劝民耕种。”朝廷采纳。召入京中任司封郎中、知制诰,赐钱三十万。当时吕蒙正任宰相,曾和他结为姻亲,因此柴成务避嫌辞职,皇帝没有批准。不久与魏庠共同负责任京朝官的政务考核。淳化四年,柴成务又与魏庠共同主管给事中事,凡是皇帝的诏令中有不妥当之处,可以封还驳正上报。

蜀地强盗被讨平,柴成务出使峡路安抚,改任左谏议大夫、河中府知府。常时银、夏还不安宁,蒲津是运送给养到西部前线的咽喉要道,柴成务将所有的工作都筹办好,还招募了八百家民户来此落户。府城中街道相当狭窄,柴成务说:“国家太平已久,如果皇帝来到,怎么能驻扎下干车万马呢?”就上奏拆除民房拓宽道路。后来皇帝在汾阴祭祀,果然驻留河中,街道宽敞,都认为十分方便。

真宗即位后,升任给事中、梓州知州。不久任满回朝,又派他担任青州知州,他上表请求等永熙陵完工后再赴任。不久接受诏命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书编成后,任扬州知州。入朝判尚书刑部,本司低层官员傲慢无礼,柴成务恼怒命人笞之,这名官员击登闻鼓诉冤,皇帝下诏查问。柴成务叹道:“作为一个长官,杖责一名小吏也要查问、有什么脸面在大堂上处理事务!”就请求辞职。景德初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柴成务有文学才能,博闻考古,善于谈论,爱开玩笑,士人推重他的文雅。但在任地方官时缺少廉洁的美誉,人们感到惋惜。有文集二十卷。柴成务六十六岁才有儿子,他死的时候,儿子才六岁,朝廷任命为奉礼郎,取名贻范,后来成为国子博士。

    相关推荐

    高三语文5月份月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2月份月考检测试题带答案 初三语文11月份月考质量检测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3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3月份月考试卷 2017高三下4月份月考语文试卷 高二3月份月考语文试卷 高三语文4月份月考复习题及答案 2016高三语文下册2月月考检测试题及答案 2017高三语文下册2月月考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三月考测试卷及答案 2017高二下4月份月考语文试卷 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三1月联考语文试卷 初三语文12月份月考模拟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9月份月考试卷 2017年高三语文11月联考试卷及答案 初三语文4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带答案 初三语文2月份月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2016年高三语文11月联考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月考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月考语文测试试卷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参考 高二月考语文测试试卷 高三下3月语文月考试卷 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检测试卷 高一语文必修三月考测试卷 高三下3月月考语文试卷 高一语文上册12月份月考试题 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月考测试试卷 高三语文月部分考试题及答案 初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17届高三语文5月份模拟考试卷(湘潭市) 2017高一语文必修三月考测试卷 2016届高三语文下册3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卷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九月份检测试题 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 高三年级月考语文试卷 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卷 高一语文考测试卷及答案 2017届高三语文3月月考试题(有答案)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测试试卷 2016届高三语文3月月考试题(有答案) 湖南高三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物理月考试卷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 2016年高三语文3月调考试题及答案 2017年高三语文3月调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2017年上海大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三月考测试卷(人教版) 高二下3月月考语文试卷 高三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初三语文9月份月考考前复习题 2016年高三12月名校联考语文测试卷 2012年高二上册语文12月月考试卷(有答案) 九年级语文月考测试题及答案 检槽中学九年级语文2010-2011学年9月份月评价试题及答案 初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初三语文7月分月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及答案 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及答案 初三语文8月份月考考前练习题 苏教版201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2月份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4月水平测试语文试卷参考 2012年高二上册语文12月月考试卷(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六月份测试卷 2017届上杭一中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三下语文4月调研考试试卷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测试卷及答案 高三下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2016届上杭一中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3年八年级下册语文5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2012年高三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试题 南昌外国语学校第一学期10月份高三语文月考试题 高三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附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语文5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语文下册4月份抽考试卷(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6月份月考复习题(有答案) 北京海淀初三语文2010年十月份月考试题 2017高三下3月联考语文试卷 语文质检月考试卷(冀教版) 2017年黄冈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正定中学高三语文月考部分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 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淮北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2017届高三语文12月阶段性检测试题 重庆一中初一语文11月检测试题及答案 2017年高二下学期三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6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次月考试卷(10月份) 2017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