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向沙漠进军教案设计

小编: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放一段有关楼兰古国的录像),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片子是楼兰古国,它位于我国

的西北部,昔日的它,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商贾聚集,经济繁荣;今天的它,已被黄沙覆盖,一片荒芜。人们只能凭着那干枯的树木,光秃秃的沙丘,去想像它昔日的繁华与丰美。是沙漠夺走了它的美丽,留给人们的是遗憾。我们要拿起武器,与沙漠决战,还我家园!

(一)明确目标

1.学习识别和把握中心句。

2.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

3.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分类说明的方法。

(二)整体感知

是事理说明文,这篇文章根据大量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进军的前景如何等重大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科学道理讲得有声有色。

(三)教学过程

l.复习提问。

(1)说明文主要说明什么?

(2)说明文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哪些?

(4)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5)说明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6)说明对象包括哪些?

引导学生回答:

(1)说明文主要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功能、用途等;

(2)说明文的首要任务是抓住事物特征;

(3)说明文的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4)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画图表等;

(5)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

(6)说明对象可以是实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理。

2.背景、作者简介。

背景

1959年,中国科学院治沙队成立,竺可桢先后在《人了两篇文章:一篇是《改造沙漠是我们的历史任务》,一篇是《向沙漠进军》。在他的倡导下,设置了六个治沙综合试验站,他三次深入沙漠考察,几乎跑遍了内蒙、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沙漠。

作者简介(略)

3.正音、辨字、辨词。

肆sì(不要读成cì) 涸hé(不要读成gù)

葱cōng(不要读成cóng) 沛(不要写成)

磴dèng(不要读成dēng)

4.文章内容的分析。

(l)同学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读时可采取一人一段,自愿读,不指定,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

(2)分组讨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意思,若有中心句的段落,就用中心句表示,没有中

心句的段落,就需要自己概括。

第1段: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第2段: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如今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

第3段:我国陕西榆林地区古代是天然草原区,如今关外30公里都变成了沙漠。

第4段:沙漠逞强旅威的武器是风和沙。

第5段: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和培植草皮。

第6段: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

第7段: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第8段: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按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

第9段:我们向抄漠进军取得的若干成绩。

第10段: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仅可以保护农田,开辟绿洲,而且对交通线路也起了防护作用。

第11段:风可以为人类造福。

第12段:沙漠地区的日光照射特别强烈。

第13段:只要正确地认识沙漠的危害,找出对付它的办法,沙漠是有可能治理的。

(以上各段的中心意思,l、4.7、8、10.13是原文的中心句,其他几段的中心意思是概括出的。)

(3)在上述概括中心意思的基础上,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l-4段):说明为什么向抄漠进军。

第二部分(第5-8段):说明怎样向抄漠进军。

第三部分(第9-13段):说明沙漠是可以被征服的,人类向沙漠进军的前景。

(4)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①第2、3两段说明了什么?这属于什么说明方法?

答:这两段举了国外地中海沿岸和国内陕西榆林地区受沙漠侵袭的情况。从而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属于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②沙漠向人类发动攻势的武器是什么?进攻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这属于哪类说明方法?

答:沙漠向人类发起进攻的武器是风和沙,进攻的主要方式是“游击战”和“阵地战”。这属于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③如何征服沙漠?征服沙漠的关键是什么?其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答:征服沙漠的途径:一是培植防护林和培植草皮,这是抵御沙漠的“游击战”;一是植树种草,这是抵御沙漠的“阵地战”,这两种途径都只是采取守势。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寻找和开发充足的水源是征服沙漠的最重要的途径。征服沙漠的关键是水,这是征服沙漠区别于征服其他自然灾害的必要条件。有了水,才能抵御抄漠的“游击战”和“阵地战”;有了充足的水源,向按漠进军才能取得彻底的胜利。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④说明征服沙漠的可能性和现实意义,并指出所用的说明方法。

答:“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我国沙荒地区,有的“有足够的雨量”,有的“地面径流和地下潜水也是很大的”,有的“周围的高山上有大量的积雪”,“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大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这说明了征服沙漠的可能性。“沙漠是可以征服的”,举例说明“我们有计划地向沙漠展开攻势,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用事实说明了征服沙漠的现实性。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四)总结、扩展

总结:作者紧紧抓住向按漠进军这一中心,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先说明沙漠严重危害人类,揭示为什么向沙漠进军,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最后说明向沙漠进军的前景。运用这一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又恰当地使用了列数字、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l.反馈练习

阅读第4-6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

(1)在文中找出有关沙漠危害人类的句子。

①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

②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

③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2)培植防护林和培植草皮的作用是什么?

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草皮的作用是减少沙粒的来源。

(3)第5、6自然段能否换位,为什么?

不能,因为第5自然段所说的内容是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对应第4段的“游击战”;第6自然段所说的内容是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对应第4段的“阵地战”。5、6两段顺序

与第4段相一致,所以不能换。

(4)防护林的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为什么?

因为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80%,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所以防护林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

(5)根据第6自然段的有关内容给湿沙层下定义。

湿沙层就是水分含量达到2%以上的沙层。

扩展:同学们可以继续补充有关沙漠的知识,并谈谈自己对治理沙漠的想法。

    相关推荐

    向沙漠进军 向沙漠进军 向沙漠进军 向沙漠进军 向沙漠进军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示例 《向沙漠进军》第一课时教案 向沙漠进军 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向沙漠进军 第一课时-教学教案 中考语文辅导:向沙漠进军练习题 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我教《向沙漠进军》 鲁教版初一语文向沙漠进军家庭作业题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向沙漠进军》教案 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我教《向沙漠进军》教学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向沙漠进军练习及答案 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我教《向沙漠进军》(本站论坛稿) 《在沙漠中心》教案设计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 《沙漠玫瑰》教学设计 沙漠之舟教案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 沙漠之舟教案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 沙漠中的绿洲教案设计(四) 沙漠之舟 沙漠之舟 《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 《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沙漠中的绿洲教案设计(五) 沙漠中的绿洲设计二教案 沙漠中的绿洲设计一教案 沙漠中的绿洲教案设计(二) 《沙漠之舟》说课设计 《沙漠之舟》说课设计 《在沙漠中心》学案 沙漠中的绿洲教案设计(一) 沙漠中的绿洲教案设计(三)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之三 沙漠中的绿洲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玫瑰》教案之一 沙漠中的绿洲 教案教学设计 在沙漠中心 沙漠里的船 沙漠中的绿洲 沙漠中的绿洲 沙漠中的绿洲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案例设计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 《在沙漠中心》导学案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之一 沙漠之舟教案-教学教案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之四 骆驼──沙漠之舟 沙漠中的绿洲 沙漠中的绿洲 《沙漠中的绿洲》教案之一 沙漠中的绿洲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之一 《沙漠之舟》课文 沙漠中的绿洲 《沙漠中的绿洲》教案之二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之二 7《沙漠中的绿洲》 (一)沙漠中的绿洲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6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10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沙漠中的绿洲原文教案 《在沙漠中心》赏析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在沙漠中心导学稿 《沙漠玫瑰》教学建议 《沙漠玫瑰》教材分析 《沙漠玫瑰》教材理解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9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11 《在沙漠中心》练习与答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7 《沙漠玫瑰》相关知识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在沙漠中心导学稿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之二及反思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8 《沙漠中的绿洲》教后反思 《沙漠玫瑰》作者介绍 《沙漠玫瑰》探究感悟 《在沙漠中心》说课稿 沙漠中的绿洲同步练习教案 《在沙漠中心》教学反思 《在沙漠中心》课后练习答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在沙漠中心》课堂实录 沙漠中的绿洲说课稿 《沙漠中的绿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沙漠中的绿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