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考前练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小编:

学校考查的出发点是测试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这一出发点可以繁衍出成千上万套试卷习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希望能帮助你们。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面句子中的多音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汤匙(chí)是汤匙,钥匙(shi )是钥匙。

B.水是无色无臭(chòu)的液体,你怎么会闻出有臭(chòu)味?

C.教务处(chù )给不认真听课的学生以严肃的处(chǔ)理

D.传(chuàn)记和传(chuán)奇是两种不同的文体。

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 )(2分)

A.弱肉强食 踉踉跄跄 神通广大 嬉戏

B.惊谎失措 昂首挺立 恍然大悟 宽恕

C.美不胜收 各得其所 骇人听闻 决别

D.遥遥在望 毫不尤豫 千姿万态 静谧

3.下面语段横线上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设立“世界图书日”( 4月23日 )的基本宗旨是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交流信息的形式,( )传播媒体日益复杂先进,( ) 图书依然是积极教育与批判思考的基础。这绝( )专家学者的一孔之见,( )经历史实践证明的真理,( )应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学习的内容。

A.如果 而 不是 就是 才

B.即使 但是 非 而是 更

C.因为 所以 不是 却是 更

D.尽管 但是 不是 而是 也

4. 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经过大家的努力,使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

B.是否有“以农民为本”的理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C.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本身并无利弊对错。

D.即使一直没有试验成功,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

5. 根据上下文,将语段补写完整。(2分)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_______,就没有__________:所以,面对世界万物,我们心里要常怀感激。

6.名著积累(3分)

下面是外国人对中国古典名著的称呼,请你根据内容写出名著的名称。

(1)一个和尚,和他的三个仆人去探险

(2)三个王国的罗曼史

(3)四海之内皆兄弟

7.语文综合运用(3分)

中国人对长城有着独特的情结,下面句子哪一句最能引起你心灵的震撼,在横线上写下你的读后所感。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写于长征途中)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我的中国心》)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义勇军进行曲》)

8.按原文填空(12分)

(1)《钱塘湖春行》的尾联是:________,________。

(2)君问归期未有期, 。《夜雨寄北》

(3)子曰:“三军可以夺帅,___________”(《子罕》)

(4)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杜牧《泊秦淮》)

(5)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6)苏轼的《浣溪沙》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乡愁是什么?是王湾“ ? ”(《次北固山下》)的顾盼与希冀,是马致远“ , ” (《天净沙·秋思》)

9.下列作品、出处、作家、朝代、体裁连接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观沧海》—《乐府诗集》—曹操—东汉—乐府

B.《钱塘湖春行》—《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唐—绝句

C.《山市》—《聊斋志异》—蒲松龄—清—小说

D.《天净沙 秋思》—《全元散曲》—马致远—元—小令

二.阅读(6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10——14题。(14分)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0.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亡: )

②人皆吊之(吊: )

③此何遽不为福乎(何遽: )

④居数月(居: )

11. 下列各句加点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③其邻人之父亦云

④人皆吊之 ⑤其反激之力 ⑥一老河兵闻之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12.用一个成语概括文章的内容。(2分)

13.联系你的生活这则寓言给我们以什么启示?(2分)

14.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二)阅读下文,回答15——19题。(17分)

太 阳 语 方英文

我的书房处在一个大深坑里的二层楼的底层。这排房子东西走向,阴暗潮湿,尤其是四周的楼房冲天而起之后,这排房子几乎再也见不到阳光了。不过这样也有好处,门庭冷落,安静自在,倒是个读书写作的绝佳境地,只是大白天浪费电而已。

每天早餐过后,我会走进书房,读一读,写一写,累了困了,就泡杯清茶,在氤氲的茶香中点上一支烟,抬头看看窗外的世界。那逼仄的一线天空偶尔也会飞过几只不知名的小鸟,把我的思绪带向远方……那时,我自以为没有比这更快活的事情了。

一天早晨,我正写到妙处,窗纱外忽然穿进一束阳光,如探照灯般绕来绕去,把个宁静的斗室照得一片明亮。我刚站起来,那束阳光就钉在我的脸上,一动也不动,使我无法睁开眼睛。我有点气恼,猛地举起拳头,那束阳光一下子不见了。我睁开眼睛,却是一团黑洞。过了一阵才隐约发现,那是个孩子,晃着小圆镜,在玩太阳呢。我也不去计较,坐下来继续写作。可是刚写了一句,那束阳光又跑进来了,在我的额头上锯过来,锯过去的。

我有点愤怒了,就起身出了门,快步上完几十级台阶。我想教训教训那个顽童。然而,一见我来了,那孩子却一脸愉快的表情。我也不好发作,因为他坐在轮椅上……我从此知道了这个孩子名叫瓦片,今年8岁了,父母都是工人,工作很忙。他们早晨上班时,就把轮椅推到外面,让孩子晒太阳,自己玩。

我冲他笑了笑,依然回到书房写作,以免灵感走失。

可是,一连几天的早晨,只要我一坐到书桌前,那束阳光便跳跃进来,如小猫捕鼠,东闪西蹦的。它虽然悄无声息,却扰人心绪。我想我应该跟那个孩子谈谈,告诉他有意打扰别人的工作是不礼貌的,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瓦片,”我叫他,“你干吗老往我的房间里照太阳呢?”

“我跟你说话呀,叔叔。”

我惊讶不已。

“我天天看你,好长好长时间了。人家都是一伙一伙儿地上班去了,只有你一个人在黑房子里。我天天看你的头,头低着——你在里面哭吧?可怜的,又没有人和你说话。我让妈妈给我买个小镜子,可她说:‘男孩子照镜子,多丢人!’爷爷从乡下来了,才给我买了一个……叔叔,你干吗哭呢?你别哭了,只要出太阳,我天天早上都和你说话,你不会急死的。”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知道了阳光还有一种语言功能,而告诉我这一知识的,竟是一个这样的孩子!

以后,我每天清晨都在小男孩那束时断时续的阳光的陪伴下写作,它激发了我的灵感,我终于写出了一部成功的作品。

又是一个天朗风清的早晨,电视台来了两个人采访我,问我是怎么写出了这样一部成功的作品的。“走,到我的书房后,你们就明白了。”我领着客人下到我那个黑乎乎的房间,然后我坐到书桌前,请他们欣赏那束定时出现的阳光。可是,十几分钟过去了,却没有一点动静。我忍不住了,就跑出去找那个可爱的孩子。只见他手里拿着小圆镜,所不同的是,小圆镜被一块小手帕包得严严实实的。

“瓦片,你今天干吗不跟我‘说话’呢?”

“哦,我今天不了,”孩子露出灿烂的微笑,“今天有他们跟你说话,我就用不着照太阳啦。”

后来,电视台播放了对我的专题访谈,题目就叫做“太阳语”……

15.谈谈文章标题“太阳语”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通读全文,你觉得文中的“瓦片”是个怎样的孩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简要梳理“我”的情感变化过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_

18.文章刻画小男孩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19.请就这篇文章的内容主旨或写作特点进行探究、质疑,并在你探究、质疑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4分)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20——25题。(17分)

乡村不言谢

( 1 )也是猛然间发现,在我的故乡,那个闭塞而贫困的小山村里,我从来没有听见过“谢谢”两个字。

(2)在儿时的记忆中,邻里之间相互借东西是很常见的,借劳动工具借针线借柴米油盐。每次借的时候,借者自然大方,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没育借的忐忑和不安。

(3)“他大叔,你家的犁子在不在?我想把东头的地犁耙犁耙。”

(4)“他大婶,我家的黑线用完了,你有没有?”

(5)“今天来客,油瓶空了,先给我倒点儿。”

(6)被借者绝没有丝毫的优越感,忙把东西找出来,送到人面前,还要说上几句体贴的话。

(7)“你真勤快,闲不住,隔天我也得把地犁犁,别耽误了播种。”

(8)“线够不够,不够,我再给你拿。”

(9)外别看东西小或者少,必定要还的。还犁的会高声问:“他大权,犁用完了,放这儿好吗?幸亏犁得及时,不然赶不上春耕了。”犁的主人会让还犁的坐一会儿,忙着去拿烟,好像借东西的是自己。

(10)还线的主妇会在唠完一会儿嗑后,在要回去的时候,把东西掏出来随处一放。主人会责怪:“你看你,这点东西还拿来,真外气!”主妇会说:“有了,没有我也不会还你。”

(11) 借油的会打发孩子还东西:“俺妈说,这是俺家刚榨的油,让大婶你尝尝。”孩子说完便走。大婶会撵着孩子,给他点黄瓜之类的东西吃。

(12)在经常发生的借和还中,乡人虽然不说“谢谢”,但都通过默契的方式把内心的感激表达了出来。在乡人眼里,“谢谢”这两个字有点别口、自白、浅显、夸张,与土地的自然和质朴不相称,如果说出来,就疏远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人也变得更生分了。

(13)记得我读初二的时候,村西头的潘家十多岁的孩子突然昏死了过去,当时潘家男人又不在家,听到潘家女人的喊声,正在地里劳作的“黄麻子”飞奔到老潘家,背起孩子就往邻村的赤脚医生家跑。七八里的乡间小道,干瘪的黄麻子在负重几十斤的情况下,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狂奔到了赤脚医生家,及时挽救了孩子的生命。老潘家为了感谢黄麻子的救命之恩,专门挑了良辰吉日,邀了村里德高望重的人,拿着炮仗,背着礼物,到黄麻子的家致谢。在弥漫着好闻的硝烟味中,被救的潘家孩子在父亲的命令下,“扑通”跪在黄麻子面前,“嘣嘣嘣”磕了三个响头。黄麻子手足无措地转着圈子,一个劲地反复埋怨着老潘:“你这是干啥呢,你这是干啥呢……”老潘大声说:“孩子的这条命是你给的,你什么时候要,他就得什么时候给!”自始至终,我没有听到一个“谢”字。

(14)后来,我到了城市,听惯了“谢谢”,也习惯说“谢谢”。有时候,老家人到城里办事,不愿意把钱花给旅馆,就到我家借宿。每次来,他们都要给孩子带些零食,我都要习惯性地说声“谢谢”,听到我道谢,他们的神情立即变得尴尬起来,我很后悔,赶紧打住。

(15)前一段日子,父亲的身体不好,我回去看他,见邻居大娘也来探望,还拿了十多个鸡蛋。送她出门时,我下意识地说:“谢谢你呀,大娘!”大娘愣了一下,嗔怪道:“看你这孩子,说的是话?!”

20.乡人是怎样用不同的方式把内心的感激表达出来的?请具体列举出来。(4 分)

21.的主旨(中心)是什么?( 3 分)

22.下面一段话是从原文抽出来的:(4分)

“我也碰过之样的事,那次晌午头来客,盐没了,我还是到张老太婆那儿拿的。” 这段话的恰当位置在第_____自然段与第______自然段之间。理由是:

2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邻里之间借东西,借者自然大方,是因为被借者没有优越感,会主动借出以取悦对方。

B、形散而神不散,将乡村日常生活的一些琐事串联起来,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C、结尾处一句:“大娘愣了一下,嗔怪道:“看你这孩子,说的是话?!””表现了大娘对我的责备,由于我的言谢,便疏远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

D、的写作意图是将闭塞而贫困的小山村与城市作对比,暗讽了城市人习惯说谢谢的风气。

24.在处理材料方面有何特点?为什么这样处理材料?( 3 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25——28题(12分)

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

①古往今来,人们用肉眼观察灿烂的星空,很多发现难免显得粗糙,甚至只是一些臆想。当伽利略等人将望远镜对准了茫茫太空后,人们才逐渐发现了太空的更多奥秘。

②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地球大气层会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二是大气湍流导致地面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很难优于1弧秒。1946年,美国天文物理学家斯皮策提出,在太空中安装一台望远镜将突破上述限制。

③1990年,这一设想终成现实。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了太空。然而,哈勃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此后哈勃的陀螺仪、太阳能电池板、影像摄谱仪、绝热毯、冷却剂等都出现过故障,历经五次“手术”才恢复正常。然而哈勃望远镜面临的挑战,也激励着人们推动科研设备及制造技术的革新。每一次维修都让哈勃能够看得更清晰、更遥远。2009年第五次维修后,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已是最初设计的100倍。

④哈勃望远镜得到的数据引发了天文学的革命:它确定了宇宙历史为137亿年左右,证实超大质量黑洞处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它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并探测到太阳系外存在有机物。20年来,科学家利用哈勃望了7500多篇论文,使之成为历史上最有科学价值的仪器。美国资深宇航员马斯格雷夫说,哈勃望远镜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台强大的机器,而且在于它把宇宙论、神学、哲学和天文学贯穿了起来。它是人类的一面镜子,让人类自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宇宙?我们处在什么位置?我们是谁,我们该如何作为?

⑤虽然哈勃望远镜将于2014年退休,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接过它的接力棒,将人类对深层太空的探索继续下去。

25.选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2分)

26.第②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7.第③段中加着重号的“以外”能够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

28.请你对的题目作出客观的评价。(3分)

三.作文(60分)

请以“身边的爱”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说真心话,抒发真实感情。

②叙事具体,并有一定描写。

③书写整洁,字数在600以上。

    相关推荐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的期末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的检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试卷 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八年级上册期末语文测试题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期末的测试题 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 2013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2016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及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期末测试 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卷(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检测题 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2016年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2018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模拟试题 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的期末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考试题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七) 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练习 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卷精选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 2016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题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调研测试题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素质测试试卷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上册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2014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 2011--2012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 2016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初一上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初一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综合测试题 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一) 语文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卷 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二)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2017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初二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一) 2016年初一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总测试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三) 2016年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2017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 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 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卷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题 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