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考前练习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小编: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l~3题。

诗,这一只神奇的云游鸟,当它自我的头上飞过,我在飞的灵魂与它猝然相遇。难以言状的是我那份惊喜,如同两颗流星,在(幽寂/幽邃)的高空,擦肩而过,闪铄出两个永生时间中的一点微光。在那片刻,我的灵魂如同水波,在一瞬间偎近了水莲,虽只是一刹那,但是,美整个统治了我。

有时候,_______________,(凝望/张望)着远山上的片云,我似看到了诗神的面影,我匆匆拿出手册,捏起笔管,但一转眼,宛如一片倏忽的流云,诗的影子只成了回忆,多么恼人的挑逗!我真不知如何才使那凌波微步的诗神,在我粗糙的纸上,留下清浅的足印;如何把这比游丝更剽缈的意象,凝成有形的诗句;如何把握住它无穷的美,嵌进有限的几行墨迹;如何自那(苍茫/迷茫)的深渊,_________________。我常自嗟叹是个低能的乐师,琴弦的颤动,应和不上诗神的轻歌!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偎(wēi) 剽缈 B.弦(xuán) 闪铄

C.颤(zhàn) 猝然 D.和(hè) 倏忽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幽寂 凝望 苍茫 B.幽邃 凝望 迷茫

C.幽邃 张望 迷茫 D.幽寂 张望 苍茫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欣赏着湖面秋苇俯仰的画面 ②欣赏着俯仰湖面的秋苇

③将那沉落的明珠打捞出 ④打捞出那沉落的明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改弦易辙。

B.丁酉新春,听到首都博物馆举办“金鸡唱晓”等系列文化展的消息,不少中学生闻鸡起舞,前往参观体验。

C.在历史潮流面前,台湾当局尤需认清大势,承认“九二共识”,承认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的原则,不要再自怨自艾。

D.“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予“墨子号”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站在世界的最前排与宇宙对话”的评价恰如其分,响遏行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春晚过后,随着新版相声《虎口遐想》的播放,引起了人们对讽刺网红、讽刺贪腐及寓“刺”于乐的深思。

B.正确履行职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已是大势所趋,《监督条例》明令禁止打击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等行政不作为行为。

C.在因边界隔离墙问题“吵翻”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墨西哥总统培尼亚进行了电话交谈,双方同意暂不在公开场合提及隔离墙问题。

D.中国领导人不仅以实际行动维护开放世界,捍卫人类命运共同体,更为逆全球化危机开出药方、指明病灶。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伊秉绶的空间思考

有清以来,书坛名家辈出,高手如林,伊秉绶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以古穆的格调构成了清代隶书成就的最高峰,留下了“书如佳酒不宜甜”的书史名言,其艺术底蕴是极其深邃的。

伊秉绶出生于书香门第,喜绘画,工四体,其行楷有颜真卿之神韵,博采广收,兼师百家,自抒己意,为时人瞩目。其隶书成就最高,为清代碑学中的隶书中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少年即喜爱三代两汉文字,朝夕临摹碑碣,曾拜书法大师刘石庵为师,深得其惠。

于隶书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探索,最后在五十岁左右找到了适合自我个性的书路——方正雄伟的风格。所以其书风中以《张迁》《衡方》《裴岑》诸碑的成分为多。他根据上下左右的结构和字与字之间的关系,随机应变地将字形处理成或扁平、或竖直、或正方,使其寻找到最佳的造型空间,造成意想不到的自然妙趣。

发掘空间架构的奥妙是伊秉绶成功的基点。他善于发现字之本形可变的因素,然后加以大胆的变形。其隶书风格的基本特点是横平竖直、方正宽博、雄伟庄严,但又奇巧灵秀,具有强烈的表现意识和大胆奇特的艺术想象力。他的书法不只在向同时和后世的书家们彰示着书法艺术的构成潜能,而且会唤起今世书家对书法作为现代艺术的表现意识的觉醒。他对唐以来空间构架与节奏同步的成功进行思考后,大胆舍弃了线条的节律(相对于前人),以单一的空间架构作为主攻的目标,对书法艺术构成进行了独特的理解。在他的书法里线条显得麻木不仁,非常迟钝,没有点画撇捺的变化,是一种绝对的平正的隶书格调,但这一点又有别于金农对线条的全破坏。他有意削弱线条的节奏——顿挫提按的弹性,而准确地捕捉住中锋美的线条本质,加大了线条的立体感和力量感,真正使人感到“古穆雄强”的书法风范。他似乎不在乎别人的献媚与讨好,而是我行我素,天马行空,他像一个忠厚老成但不懦弱的托孤老臣,正襟危坐,不动声色,但一切事态变化都已尽收眼底。正如熊秉明所说:“他写大字雄伟厚重,笔画往往跃出格子,侵入边缘留白,发出一种威临观者,震慑观者的气魄。文字内容和书法形式打锤为一体,是道德令句,是棒喝,仿佛是摩西捧出来的戒律碣,这和过去唐代的醉狂派、宋代的抒情派、明代的宁丑派都是不同的。”

据包世臣《艺舟双楫》记载,伊秉绶的执笔方法是从刘墉处学得,“其法置管于大指、食指、中指之尖,略以爪佐管外,使大指与食指作圆圈,即古睛之法也。其以大指斜对食指者,则形成凤眼,其法不能死指,非真传也。”我们仔细体会伊秉绶独特的书法风格当与其执笔用笔的方法有相当的关系。他以龙晴之法作书,笔杆常常斜向左前方,用笔取逆涩之势,而且写字速度甚缓,因而书作极富金石意趣,耐人寻味。

伊秉绶的书法精彩过人,让人叹为观止,但是他留下的书论却极少,我们只能从片言寸语中去寻找他的创作轨迹,他将自己一生的艺术经验集结为三十二个字:“方正、奇肆、姿纵、更易、减省、虚实、肥瘦,毫端变幻出于腕下,应和凝神造意,莫可意拙。”这是极富见地的。

6.下列关于伊秉绶的空间思考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伊秉绶根据上下左右的结构和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寻找到最佳的造型空间,随心所欲地将字形处理成或扁平,或竖直,或正方。

B.伊秉绶善于发现字之本形可变的因素,加以大胆的变形,发掘空间架构的奥妙,这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C.伊秉绶对唐代空间构架与节奏同步的成功进行思考后,对书法艺术构成有了独特的理解,舍弃了线条的节律。

D.伊秉绶的书法有意削弱线条的节奏,是一种一般意义上的平正的隶书格调,但这一点又有别于金农对线条的全破坏。

7.关于伊秉绶的书法,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有清以来,伊秉绶算是书坛中的佼佼者,他的书法艺术底蕴是深邃的,以古穆的格调构成了清代隶书成就的最高峰。

B.他的行楷有颜真卿之神韵,博采广收,兼师百家,而且他也是清代碑学中的隶书中兴的代表人物之一。

C.他喜爱三代两汉文字,曾拜书法大师刘石庵为师,经过长时间对隶书的学习与探索,找到了适合自我个性的书路。

D.他的隶书书法不是在向书家们彰示着书法艺术的构成潜能,而是唤起今世书家对书法表现意识的觉醒。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秉明评价伊秉绶写大字雄伟厚重,有一种震慑观者的气魄,文字内容和书法形式打锤为一体,是道德令句,是棒喝。

B.伊秉绶书法非常精彩,让人叹为观止,但是因为他留下的书论极少,使我们不易寻找他的创作轨迹。

C.伊秉绶执笔时,置管于大指、食指、中指之尖,大指与食指作圆圈,其执笔之法和书法风格都是从刘墉处学得。

D.伊秉绶书作极富金石意趣,耐人寻味,是由于他用龙睛之法作书,用笔取逆涩之势,而且写字速度甚缓。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齐田单卒败燕军。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敝以伐燕,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乐毅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选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 “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约,楚、赵、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节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毅使人献书报燕王曰 报:答复

B.闲于甲兵 闲:同“娴”,熟悉

C.擢之乎宾客之中 擢:奖赏

D.离毁辱之非 离:同“罹”,遭受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故不敢为辞说 ②窃为大王不取也

B.①不以禄私其亲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C.①王若欲伐之 ②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D.①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②相与枕藉乎舟中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B.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C.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 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D.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策》又称《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历史著作,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B.燕惠王继位后中了齐国的反间计,怀疑乐毅,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作大将,在这种情况下,乐毅逃到了赵国。

C.乐毅认为古代的君子,在交往中决不会说对方的坏话;忠臣即使含冤离开本国,也不为自己的名节辩白。

D.乐毅回复燕惠王的信主要称赞燕昭王的好处,这实际上委婉地表达了对燕惠王的不满。

四、 (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敞以伐燕,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5分)

(2)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5分)

14.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8分)

野鹤

朱之蕃

劲翮凌风掠远游,一声清唳九霄闻。

注顶丹成迎日彩,昂身玉立出鸡群。

(1)“一声清唳九霄闻”表现了野鹤怎样的特点?(4分)

(2)同是写野鹤,“劲翮凌风掠远游”和“昂身玉立出鸡群”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4分)

15.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描写女子早起晚睡,每天辛勤劳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急流飞奔而下与岩石撞击发出雷鸣般响声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描写自己拄着手杖走走歇歇,不时抬头远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2分)

16.请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定义。不超过70字。(4分)

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时代先进性。

②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使世界实现持久和平、共享发展成果、实现持续发展。

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各方都能接受的思路设计,追求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④继承国际关系公认原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获得广泛认同的重要原因。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4分)

物质丰富、文化多样的时代,人们虽然创设 出各具特色的过年新形式,但传统节俗的仪式感,从未在我们的文化记忆中失落。 ① ,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就会与普通的假期无异。仪式感犹如生活的调味剂、文化的倍增器,它让平庸的生命懂得庄重,让潦草的生活焕发温馨。仪式感是元宵佳节的灯火辉煌,是清明祭祖的慎终追远,是中秋月圆的千里相思,是重阳登高的健康企盼。 ② ,所以春节才成为我们复苏文化记忆、确认精神归属的重要时刻。

18.《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带动全民重温那些经典的古诗词,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中国诗词大会》组委会拟征集舞台悬挂对联,请你根据提供的上联写出下联。要求符合对联的基本格式。(4分)

上联:唐风汉韵入耳皆是天籁之声,声声抑扬顿挫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古运河畅想曲

巴桐

①伫立于姑苏寒山寺侧畔的枫桥上,古运河迂缓地从眼底流过。时序正值初冬,一叶乌篷扁舟,载着唐朝诗人张继从古运河驶入枫桥镇,也许就系缆我身边的石驳。霜天,冷月,捋须吟哦,那咽吞的水声,回响着千古的绝唱:“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②遥想当年,吴王夫差对越国和楚国军事得手后,企图北进中原一试吴钩的锋刃,他调集军民,在长江、淮河之间开凿了长一百八十多公里的邗沟,用来运兵输粮,这就是运河的前身。迨至隋朝,隋炀帝杨广更不惜耗尽国库开凿运河,据说是这个皇帝老儿为着要到扬州去看琼花,而终招致亡国之恨。不过唐朝诗人皮日休则吟诵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确实,千年运河与万里长城同属中国古老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华夏民族的骄傲。它北起北京,南迄杭州,全长一千七百九十四公里,对促进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起过巨大的作用。然而,到了清朝中叶,由于黄河迁徙,水源不足,南北断航,这条中国古老的动脉血管萎缩了。

③这次漫游江苏,令人欣喜地看到运河正在恢复青春,沿途处处可见施工的场面,挖泥船、驳船“突突”奔忙,石驳岸节节延伸,古运河不仅将重振南北水上运输大动脉的雄风,而且将辟为一条“黄金旅游线”。

④古运河,宛如一根银线把长江、太湖风景区,缀连成一串闪光的珠链。泛舟这段古运河中,既可观赏江南水乡风光和人民生活情趣,又可真切地看到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真是其乐无穷!

⑤游览古运河,必须水陆兼顾,时而登岸,时而泛舟。从扬州发船,先作陆上浏览。这里有唐代鉴真东渡扶桑的史迹,宋代欧阳修吟诗宴客的平山堂,“扬州八怪”的诗画…… 船出扬州三湾、瓜洲古渡,面前豁然开朗,运河与长江在此交汇,顿觉海阔天空,汪洋恣肆。对岸的金山、焦山、北固山鼎足而立,气势恢宏。三国吴王孙权曾将这里作为江防要地。而《白蛇传》里“水漫金山”的故事,又增添了神秘色彩。

⑥江南运河是从镇江经太湖到达杭州的。从丹阳到常州是其中最狭最浅的一段,沿途山陵起伏,河岸高耸,那慢条斯理的水牛,包头巾的南国农妇,鳞次栉比的清水墙平房……呈现出一派朴实恬静的田园诗韵致。

⑦我曾坐在常州运河边上的舣舟亭,凝视滔滔的江水,这里曾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系舟之处。这个风流皇帝,每到一处总爱御笔题铭,勒石纪胜。园内亦有一块御碑,但字迹残缺模糊,已无法卒读了。当年的系舟处,却见驳船牵引着长长的船队,宛如游龙,沿江而下。

⑧船过常州,从西北方向逶迤进入无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河心小洲——黄埠墩,广不及半亩,却树木葱翠,楼台翼然。据说,文天祥被俘后押解大都途中,曾在墩上留宿,并写下正气凛然的《过无锡》诗。历史悲壮的一幕,如古运河的湍流澎湃于胸臆!

⑨过了无锡,船就缓缓驶入姑苏。运河在城外的铁铃关拐了个弯,枫桥镇便闯入视野,游船穿行在水乡风情的画廊里。眼前掠过残存的纤道,古代饯别的“十里长亭”,勾起缠绵的思古幽情。

⑩“欸乃,欸乃”的桨声,把人们从遐思中拉回现实,“船上人家”的船只不时交臂而过。那壮实的船老大有韵律地摇着橹,一样壮实的船家嫂怡然地摆着舵。你还可以瞥见,三四岁孩子被绳子系着在船板上玩耍。船上养有鸡鸭猫狗,船篷上摆着一排排花盆,在料峭的江风里,依然开得姹紫嫣红,而船头几个瓦罐里栽的葱,也长得青乎乎的,不由得叫人赞上一句:这些船上人家真懂得生活情趣!

11进入苏州,那“人家尽枕河”的情景更令人神往。沿河户户前门临水,后门濒河。透过花墙,时时可瞥见院中主妇或在梳头,或在晾衣,或在做饭;老人临窗逗着小孙孙;姑娘们赤脚伸在河里,搓洗着花花绿绿的衣服。这般境界真是如诗如画,姑苏人的生活多么温馨啊!

12古运河环抱着苏州城。这座建筑于春秋时期的历史文化名城,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桑,地理位置未曾移动,基址和格局未变,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与刻于宋代的“平江图”对照,不仅城内所有建筑地理位置分毫不差,而且全城周长同样是四十七公里,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而苏州之所以能如此完整地保存基址格局二千五百年不变,应当说是拜古运河所赐。古运河是她的护城河,千百年来呵护着这座文化名城。

13在苏州,处处都有吸引人们寻踪探古的胜迹:埋葬吴王阖闾的虎丘,越王勾践的剑池,纪念兵家孙子的孙武亭,还有众多的名园,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之光。

(有删改)

19.这篇游记为什么从唐朝诗人张继写起?(4分)

20.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1.赏 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1)当年的系舟处,却见驳船牵引着长长的船队,宛如游龙,沿江而下。

(2)透过花墙,时时可瞥见院中主妇或在梳头,或在晾衣,或在做饭;老人临窗逗着小孙孙;姑娘们赤脚伸在河里,搓洗着花花绿绿的衣服。

2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古运河历史文化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高中有很多社团,如文学社、科技社、摄影社、模联社、动漫社等。高一学生袁施健接到了多个社团的入社邀请。为此,他征求了家长、班主任和朋友的意见。父亲坚决不同意袁施健加入学校社团,认为加入社团会占用很多学习时间,学习成绩难以保证。班主任认为,可以加入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培养一下兴趣专长。朋友则认为,要多参加几个社团,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获得更好的发展。

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袁施健、父亲、班主任或朋友其中一人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魏倪浩”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相关推荐

    2017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2016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文科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高一上学期期末统测语文试卷 2016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理科 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2016—2017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测试试卷 2016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 2017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2016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测试题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测试卷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测试试卷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测试试卷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测试试卷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测试题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高一期末统测语文试卷 2018年1月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考测试卷 2017年1月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 六上期末测试卷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期末统测试卷 2016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测试卷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2012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6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2016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2016—2017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8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2016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测试卷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测试卷及答案 2016年初三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2017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小学语文六上期末测试卷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试题 2017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测试试卷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2016年初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三年级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2018高二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2018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素质测试试卷 小学三年级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2017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初三语文(上)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下学年期末考试测试卷 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6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卷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期末测试卷 2016年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 高三上学期语文摸底定位测试卷 小学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卷 2016—2017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7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2017 2017-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上学期语文摸底定位测试卷 2017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7年秋学期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高三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2012高三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带答案) 初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语文A版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测试试卷 2019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及答案 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三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测试卷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卷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六年级上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学生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