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考前练习

九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试卷

小编:

【九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试卷】

一、走向3D时代

①热映的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以其身临其境的3D(三维)效果赢得了全球影迷的好评,掀起了一股3D电影热潮,同时也让很多对3D技术持怀疑态度的人变成了3D技术的支持者,更让人们对3D家庭影视生活充满无限向往。一直徘徊在主流市场之外的3D技术终于奏响了进军家庭娱乐业的号角。

②3D是tlllree—dimensioilal的缩写,就是三维立体图像。就实质而言,这项技术原理并不复杂。人是通过左眼和右眼观察到物体的细微差异、从而感知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存在状态。在屏幕上,只要左眼和右眼看到的画面不是一幅图像,整个画面就会立体起来。

③3D技术在商业运用上已经有了较为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3D立体影院将投资建设,3D影片的数量也在大大增加。在3D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影视、音乐、动漫和网络游戏的相互渗透使得3D技术在电子消费领域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势,消费电子产品中使用3D技术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④3D技术不仅被电影界接受,在电视领域也颇受青睐。如今,各电视生产商均借机力推3D电视,希望引领今后平板电视的发展趋势。电视媒体也争先恐后地将这项先进的视觉技术引入体育比赛转播中。英国当地时间2010年1月3l目下午1 7时打响的英超联赛,阿森纳主场迎战曼彻斯特联队的榜首大战,已成为英国体育史上的第一场由3D技术转播的体育比赛。

⑤此外,3D数码相机、3D数码相框已于去年年末实现产品化。3D数码相机可以通过

双镜头叠加同一场景以产生立体影像,或是利用3D功能进行不同色彩模式的对比。而3D数码相框则是利用偏光原理,将不同图像同时折射到双眼,甚至可以充当3D眼镜,将普通照片立体化。在今年1月,松下公司展出了全球第一款高清3D摄像机,其双镜头的设计可以说非常独特。松下将该机的透镜、摄像机前端和双存储卡存储器合为一体,从而使机身更加轻便,在用户进行手持式拍摄时更加灵活。同时,该机可自动对图像进行校正,不需使用任何附加设备就能直接记录3D影像。

⑥不过,真正3D时代的到来仍然需要一段时间,目前,我们虽然能去电影院体验3D

电影,但资源相当有限。3D电视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没有3D节目内容的话,3D电视就只

是一个摆设。技术标准的制定同样是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另外,健康和安全也是3D

显示技术急需攻克的难题。研究结果显示,观众在观看立体影像时,由于眼睛会迅速地来回

移动,因而容易造成眼睛疲劳。因此,对于栩栩如生的3D立体影像带来的视觉享受,我们

还需要耐心地等待。

1.选文第①)段以好莱坞大片《阿凡达》开头,有什么作用?

2.阅读第②段,用简单的语言给3D下个定义。

3、结合文意,说说真正3D时代的到来有哪些制约因素?

4.3D技术在未来还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请你发挥想象,举一例加以说名明。

二、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①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②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③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④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⑤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⑦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⑧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 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 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射之烂漫。”

⑨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5.在作者看来,中国园林建筑除了应该遵循 的思想外,尤其应该满足 的要求。

6.阅读文章第③段,请用简短的话说说中国园林建筑中的窗子主要具备那两种功能?

7.说说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8.根据所提供的相关知识,说说为什么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9.请在文章第⑧段的横线处填充一组对应的关联词。

10.积累链接:在小学时,我们曾经学过杜甫的一首《绝句》,其中有两句诗写出了门窗“可望”的审美效果,请你默写出相关诗句。

三、饮食不宜过烫

口腔食道都怕烫,热饮热食有损伤。上皮增生会恶变,吃饭喝汤不要忙。

温度对人具有诸多微妙作用。生命在进化中都有自身最适合的温度,进化程度越高,要求最佳适宜温度越严格。人体体温在37。C左右时,代谢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人体细胞对高温的耐受性比低温差。热对肿瘤细胞也产生微妙的生物学作用,许多试验证明,肿瘤细胞的致死温度临界点为42.5。C~43。C,在此温度范围内,延长加温时间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由此产生了温热疗法治疗肿瘤。

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有关,就是说有可能某些黏膜上皮的肿瘤是“烫”出来的。我国新疆哈萨克族居住的地区喜欢饮用热奶茶,一日数遍;东南沿海潮汕地区的居民喜喝“功夫茶”,且要趁热饮用;太行山区的人们习惯于趁热喝大碗粥。①这些地区都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当然,肿瘤的发生原因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太行山区成为食管癌高发区除热食外,还与饮食特点如粗、快、硬等有关。

研究发现,人体在37。C左右的情况下,口腔和食管的温度多在36.5。C~37.2。C,最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C~40。C左右,一般耐受的温度最高为50。C~60。C。当感到很热时,温度多在70。C左右。②经常热食的人,在温度很高的情况下也不觉得烫,但是在接触75。C左右的热食、热饮时,娇嫩的口腔、食管黏膜会有轻度灼伤,灼伤的黏膜表层会及时脱落、更新,基底的细胞会迅速增生、更新、补充、,久而久之,增生的细胞速度如异常加快或在不良刺激下发生变异,最终产生不良后果。另外,由于黏膜在热刺激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会增厚,增厚的黏膜受热刺激反应会越来越不敏感,加之食管黏膜的神经反射本来就很迟纯,这样会越来越不怕热,越不怕热会越敢吃烫的东西,而吃得越烫,口腔黏膜会越增厚。如此恶性循环,人会不由自主地接受越来越严重的灼伤刺激。这种刺激带来的损伤还有可能引起久治不愈的食管炎,这种食管炎有时伴有间变细胞,有人提示这有可能是癌前病变之一。研究人员发现,食管癌往往合并有食管炎,食管炎往往比食管癌早10年。

热饮热食不但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而且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也不利。食物太烫,在口腔存在时间偏短,刺激唾液分泌减少,以及唾液与食物混合过程不充分,这不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另外,温热刺激能掩盖味觉的充分体验,往往难以细细品味各种食物的美味。

饮食过烫,不论从防癌或一般饮食卫生角度看,都属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应努力纠正,尤其是那些有食管贲门癌家族史的人,更应早日改弦易辙。

清淡温凉吃美味,食不过烫保平安。

11、文章用四句诗开头,有什么作用?

12、细读全文,说一说“热饮热食”对人体有哪些危害?这些结论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出的?

13、划线处各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任选一处说明它的作用。

14、文章句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中“可能”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四、今天你“低碳”了吗

①盘点2009年的关键词,“低碳”无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之一。“低碳经济”、“碳交易”、“碳汇”等概念正日益进入公众的生活。

②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用、住、行等各个消费领域。

③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一个人节约一度电、一杯水,意义可能并不显见,但是,人人都自觉践行,汇聚起来,其效益就不可低估。以塑料袋的使用为例,自限塑令执行一年多以来。超市塑料袋使用量减少了2/3左右,相当于节约石油240万一300万吨,减排了二氧化碳120万一l50万吨。再以去年夏季提倡的调高空调温度为例,据测算,当空调从24℃提高到26℃。仅北京就可以节约4亿度以上的耗电量,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单纯的数字只能说明集腋成裘的效益,广泛的宣传发动则会激发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回顾2009年“为地球熄灯一小时”的活动,我国民众表现出空前的关注与支持。在 2009年3月28日晚20:30_-21:30。诸多夜景工程绚烂的灯光瞬间熄灭,突然的漆黑与静谧却更让人感到美丽与震撼,也展示出广大民众对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无声的支持。也许这一活动所节约的能源无法精确统计,但由此而产生的宣传示范效应却远远大于单纯的数字所体现出来的意义。

④低碳生活是一种观念引领,也是一种自觉行动。不论是政府主导,还是媒体参与,都应当努力营造“低碳”环境的舆论氛围,向每一个市民普及低碳生活的科技知识,倡导公民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比如,妓励“公交优先”,推广示范节能和斯能源汽车;少开私家车,完善试点城区自行车租借服务体系;编制“低碳生活家庭行为手册”。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低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中国人自古就有勤奋节俭的优良品质,只要稍加引导就会形成一种文化自觉,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对地球家园的关心与爱护实际上是对人类自身的关心与爱护,这正是低碳生活的价值所在。

⑤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环保理念。当下不妨先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的7项小建议做起——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大约48克的碳排放量;使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每天可减少48克碳排放量;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将近l000克的碳排放量: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比采汽车减少l700克的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可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午餐体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将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还可把三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低碳生活不仅能够精确计算出人们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能够以自己的生活细节的改变来证明:气候变化不只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15.是事理说明文,其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16.第③段中连举三个例子,是为了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说明其作用。

说明方法(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方法(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链接】

中国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4月20日向媒体通报,2010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18.(1)结合原文,用简洁的语言阐释链接材料中政府提倡的“低碳减排”的含义。

(2)请你为“六五”世界环境日写一条倡导“低碳生活”的宣传标语。

    相关推荐

    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试卷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试卷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试卷练习 高一语文课外阅读试卷 高三语文课外阅读试卷 高二语文课外阅读试卷 九年级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试题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竞赛测试卷(六年级) 九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试卷 课外阅读测试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外阅读题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训练 九种课外阅读课模式 五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课外阅读试题 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试题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试题 九年级语文阅读训练试题 课外拓展九年级语文同步暑假作业阅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试卷 初二课外阅读测试 初三课外阅读测试 一年级课外阅读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复习 二年级语文寒假课外阅读推荐 九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试题 九年级语文寒假文言文阅读试题 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检测试卷 初一年级语文暑假课外阅读作业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试卷 七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试卷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训练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练习题 初三语文课外阅读(4) 九年级语文调研试卷 九年级语文试卷模拟 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九年级语文练习试卷 九年级语文竞赛试卷 九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九年级上册语文试卷 九年级课文那树阅读答案 高三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试题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九年级语文模拟试卷 2017年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听》 高一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试题 高二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试题 九年级语文优化阅读题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课外阅读训练 初三语文课外阅读训练 九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试题 九年级语文寒假作业试题:现代文阅读 九年级语文寒假作业试题—阅读理解试题 小学高年级课外经典阅读 小学高年级课外经典阅读 小学高年级课外经典阅读 小学高年级课外经典阅读 课外拓展阅读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 九年级课文:雨说课内阅读答案 九年级语文寒假作业试题之文言文阅读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 初中八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试卷 九年级课文谈生命阅读答案 九年级课文变色龙阅读答案 2016年小升初语文阅读短文试卷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题一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外知识竞赛试卷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题二 依托课内阅读开展课外阅读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题西沙群岛 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训练 2018九年级语文开学测试试卷 《短文两篇》课外语段阅读题 课外阅读与大语文教学观 语文课外阅读训练题:《月夜》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差半车麦秸》阅读试题 初三语文课外阅读训练(3) 初二语文《观潮》课外阅读题 《三峡》课外语段阅读题 初三语文课外阅读训练(2) 谈谈语文教学的课外阅读 语文课外阅读训练题:《等待》 初二语文《三峡》课外阅读题 浅谈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 九年级语文寒假作业试题之现代文阅读 《短文两篇》课外阅读题 《观潮》课外语段阅读题 九年级语文寒假作业文言文阅读试题节选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 九年级语文暑假复习试卷 九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卷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九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训练题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进阶练习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