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五上《桂花雨》教学设计

小编:

《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两个生字。

2.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思念家乡,追忆童年快乐”的独有感情。

3.学习作者以桂花为线索,用具体事情表达故乡童年的快乐和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已学,明确任务,引入新课

引入:上一课《梅花魂》,作者用梅花寄托外祖父对祖国的无尽思念,一个魂字更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今天我们要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散文——《桂花雨》,看看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我”想起了什么呢?

1.出示课文导语,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导语: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再和同学交流读了“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体会。)

2.导语提出了哪些要求?(感情朗读课文,桂花给“我”带来的快乐,体会重点句)

3.导语要求我们了解课文内容,并从重点句子直达作者的独特情怀。这些叙事散文的特点,让我们通过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来加深感受吧。

设计意图

是台湾女作家琦君写的一篇叙事散文。这是一篇自读文,教师由已学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导读,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做到有的放矢。

二.自主学文,品悟语言,体认情感

(一)运用已学,独立把握文章大意

1.自由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情。

2.检查预习情况,认读词语。

3.回顾“梅花魂”一课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抓住本课的线索“桂花香”,尝试独立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表达了作者和母亲对家乡的眷恋。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应该以策略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只有实践以后才能真正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掌握方法,学会策略。学生刚学过《梅花魂》这篇叙事散文,学过把课文写的几件事串联起来掌握文章大意的方法,也感知到作者最想表达的情感是文章的重点。在这篇自读课文中,放手让学生实践课文大意的概括,让学生把学过变成学会。

(二)关注表达,体认作者情感

过渡:《梅花魂》一课用具体事情表达情感,把我弄脏墨梅图和弄坏贵重的古董时,外祖父不同的态度作比较,表现祖父对梅花的重视,突出对祖国的眷顾和思恋。这一课,作者也运用了这些方法来表达她的情感。

小组合作,选作者的一种表达方法进行学习,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预设一:(用具体事情表达情感。)

小组学习建议:

1.说说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桂花香气迷人,桂花赠送邻里,摇花乐,桂花雨,泡桂花茶,吃桂花糕都给作者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2.讨论:作者用具体事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二:(用比较来突出作者的情感。)

小组学习建议:

1.文中有哪两处使用了作比较的方法?把什么同什么进行了比较?

2.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第一处:作者把桂花与其他花进行比较,突出对桂花树的喜爱。强调,作者无意贬低其他树种,而是通过这种手法来表达自己对桂花的情有独钟,孩子们可以学习这种写法。第二处:作者把杭州的桂花与家乡桂花进行比较,突出对家乡桂花的喜爱和怀念。强调,不是杭州的桂花不香,而是由于作者和母亲的思乡之情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感受。)

设计意图

《梅花魂》这篇叙事散文的表达方法,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也有运用。教师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解决阅读的重点问题,让学生借助文本,以文学文,直面作者的情感。

(三)品读句子,深化情感体认

1.【句子一组】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A两句都有“香飘十里”。

反复品读,感受到两个句子都写出了桂花浓浓的香气。

B关注“不说”“全”“那才是”等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思考:

a句一的“香飘十里”前面加了“不说”,这个词能去掉吗?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

b既然杭州的桂花多如山,香十里,家乡的桂花其实连 “香飘十里” 都算不上,为什么作者的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合作学习,感受思乡之情

A思考并交流:故乡的桂花,有哪些是杭州桂花比不上的?

预设:

(1) 摇花乐、桂花雨

(2) 不仅可闻,还可吃,泡茶喝。香一年。

(3) 送桂花做糕饼——和谐的邻里——情意融融

小结:所以,桂花,哪里都有,甚至别处的桂花更多更香。但是,桂花雨、摇花乐、邻里情是家乡独有的,是承载着亲情、乡情的快乐记忆,是任何其他地方,其他事物无法代替的。作者和母亲喜欢的桂花,其实是家乡的桂花。所以作者的母亲才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是由于作者一家的思乡之情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情感。所以,作者把自己对家乡的独特相思和眷恋,寄托在家乡的桂花上,编织进“桂花雨”这篇文章中。

设计意图

优秀散文的语言极富个性色彩,能够精准传神地抒写作者个性化的情思。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发现一组作比较的句子,这正是文中个性化的表达。再让学生品读、体悟,通过合作学习和老师指导,让学生的阅读感受清晰化、合理化,为学生真实地感受这些语句所传达的作者情思提供支架。

三.观照自我,拓展课外阅读

过渡: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图、梅花手绢情有独钟?《桂花雨》文中的作者和母亲为什么对家乡的桂花念念不忘?“月是故乡明”,那是国人的故土情结。

1.推荐阅读:余光中散文《乡愁》,琦君《桂花雨》原文

2.由人及“我”:想想自己最难忘,最快乐的时光,你有怎样的情感萦绕其中?你也可以写一写。

设计意图

通过适当的课外拓展,把学生由读课文引向读原作,由此及彼,由小见大。由一文一人的思乡之情,引申到但凡离乡之人,古今中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学习“一篇”文章,目的是让学生能自觉将学习的经验运用于“一类”文章的阅读中去。同时,引导学生从自我经验向作者的人生经验靠近,为学生今后能够从这类作品中获得更加深刻的人生经验埋下伏笔。

    相关推荐

    《桂花雨》教学设计五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 7.《桂花雨》教学设计五 四下桂花雨教学设计五 人教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桂花雨》教学设计 五上《桂花雨》同步练习 小学五年级上《桂花雨》教案 五年级上《桂花雨》教学反思 《桂花雨》教学随感五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赏析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教学设计:桂花雨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导学案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反思 五上第7课《桂花雨》教学实录 《桂花雨》教学设计8 《桂花雨》教学设计4 《桂花雨》教学设计7 《桂花雨》教学设计5 《桂花雨》教学设计四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 《桂花雨》教学设计二 《桂花雨》教学设计6 《桂花雨》教学设计12 《桂花雨》教学设计3 《桂花雨》教学设计三 《桂花雨》教学设计4 《桂花雨》教学设计二 《桂花雨》教学设计9 《桂花雨》教学设计1 《桂花雨》教学设计11 《桂花雨》教学设计2 《桂花雨》教学设计3 《桂花雨》教学设计三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 《桂花雨》教学设计三 《桂花雨》教学设计10 《桂花雨》教学设计7 《桂花雨》教学设计1 《桂花雨》教学设计四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 《桂花雨》教学设计5 《桂花雨》教学设计7 《桂花雨》教学设计二 《桂花雨》 《桂花雨》 《桂花雨》 桂花雨 《桂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