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大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小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西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一、整体感知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现在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现在甘肃成县)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诗题本身就很有趣。茅屋为秋风所破,为什么还要“歌诗一首”?是什么牵动了诗人的诗情呢?

诗以描述开篇,完全是写实的手法。先写秋风的威力,“怒号”是其声势,卷走屋上茅草是其“战绩”;再写自己无可奈何的情状,面对这大自然的强者,只好任其所为,眼看着自己的茅草渡江而去,高飞的挂在了树梢,低徊的沉到了塘坳。

面对大自然的暴力,诗人表现得较为平静,甚至还有几分耐心去欣赏它。但面对顽童的“趁风打劫”他却真的动了肝火。它如实地写出了自己的失态,是那样率真。与其说他是在和孩子们生气,不如说他是在和自己生气。他恨自己老迈年高,生活无依,一事无成,于国于家都没什么用了。也许还深责自己缺乏修养,和小孩子们一般计较。总之,焦灼之后,他转为沉静,渐而苦苦地思索。

大风过后,黑云涌来,不用说,秋雨是不请自来的了。诗人收回自己的视线,不再关注大自然的风云变化,而把心神集中在自己赖以生存的茅屋里。多年的贫困,多年的流离失所,他甚至做不起一床被子,而就是那床冰冷似铁的被子,也让睡觉不老实的孩子蹬破了。满屋漏雨,没有干爽的地方,可是秋雨却不管不顾地下个不停。这是怎样的生活啊!长夜漫漫,诗人失眠了。而“自经丧乱”已不知有过多少个这样的夜晚,洒泪沾襟又有什么用呢?

突然,诗人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这时,理想战胜了现实,意志战胜了叹息。虽然他现在缺少“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住所,但是,如果眼前突现这样的房屋,能够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守茅屋,受冻而死!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呢?这是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就像他在兵荒马乱中写“三吏”“三别”一样。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现了“行”的动感。正因为有了现实的施动,有了内心的渴望一诗句才能这样不假修饰,胸臆中自然涌现。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二、问题研讨

怎样看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杜甫身处漏雨茅屋怎么会突发狂想,要“大庇天下寒士”呢?杜甫生长在个“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官僚地主家庭,儒家的仁爱思想对他的影响非常大,使他从小就立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由于任曼途不顺;生计窘迫,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近下层社会关心民生疾苦,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悲愤之语,以及《兵车行》、“三吏”“三别”这样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他晚年客居成都,靠朋友接济为生,但忧国忧民之心不减。他因“茅屋为秋风所破”一事发出的不止是身世之慨,更有推己及人的博爱情怀。杜甫的感情是真挚的,是不容置疑的。

三、完成下列各题

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怒号”言风之大,“卷”走“三重茅”写受害之重。首句切入主题,直抒叙事。

B.“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是诗人对当时世风衰薄的写照。

C.“自经丧乱少睡眠”表达了诗人不仅由于自己生活的困顿,也是因为战乱给国家带来的损伤,给百姓带来的痛苦。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叙事点到为止,抒情含蓄而典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叙事故事性强,抒情强烈而深沉。

3.赏析无误的一项是()

A.“风怒号”从视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听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飞”“渡”“洒”“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包含的历史事件是唐朝的藩镇割据。《石壕吏》也与这一历史背景有关。

C.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这首诗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与“诗圣”的风格格格不入。

D.本诗强烈地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致死不悔的决心。这种炽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相关推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歌鉴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歌赏析课教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文理解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歌鉴赏 语文中考考点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说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反思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改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后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稿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稿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5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27 课本剧《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2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0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2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3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稿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9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2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35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稿)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稿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3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案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实录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教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思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扩写3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思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稿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思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范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堂实录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南园》教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稿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后反思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稿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堂实录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原文 30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教案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教案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注释及翻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教学实录)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娇儿”的妙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实录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设计(第一课时)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阅读理解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实录片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教学设计25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2(简案二篇) 初二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语文版《诗词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游山西村、渔家傲、浣溪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27(人教版八年级) 古风二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28(苏教版九年级)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讲学稿(苏教版八年级选修)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大全:赤壁 长春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大全:己亥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