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朱自清

小编:

朱自清 - 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故又自称扬州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他的作品文字质朴,蕴意深刻,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佳作传世,像《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

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是著名的诗人、散文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他出身于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在北大读书时,生活十分贫苦。其间参加过“五四”运动并结识了共产党人邓中夏,但他此时只在“荒郊”中彷徨,未能走上革命道路。在清华任教时,他曾和学生游行,亲历了“三一八”惨案,写了《执政府前大屠杀记》一文进行控诉。“九一八”事变,他思想开始转变,曾参加“一二九”运动。抗战后期,他拒绝到蒋介石政府中做官。


1948年6月,他抗议美国的扶日政策,在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名。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在北平逝世。毛泽东对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粉”的精神,给予称赞,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1]

朱自清 - 生平



1898年11月22日(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生于江苏海州(民国改为东海县),祖父朱则余为当地承审官,父亲朱鸿钧,母亲周氏。

六岁那年随家人迁居扬州,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朱自清先生从小读私塾,继承了父辈的家学渊源。江南古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也在不知不觉中陶冶了少年朱自清平易的性情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这些都潜移默化地融入了他后来的诗歌与散文创作中。

1901年随父母迁居江都县邵伯镇,1903年再迁居扬州。朱自清在扬州安乐巷29号度过青少年时期,遂自称“扬州人”。

1916年,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底与武钟谦女士完婚。

1917年夏,迫于家庭经济状况恶化,为减轻家庭负担,乃改名“自清”,因自感性情迟缓,感于《韩非子》中“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之语,乃字“佩弦”以自警策,提前一年投考北京大学本科,被哲学门录取。


1919年,他加入《新潮》诗社,开始创作新诗,其新诗处女作《睡罢,小小的人》于同年2月问世。他积极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并就此走上文学道路。在三年内,他修完四年的课程,于1920年提前毕业。此后,他曾在杭州、扬州、上海、台州、温州、宁波和上虞等处中学任教,同时从事新诗和散文创作。

1920年,朱自清从北京大学毕业,先后在江、浙两省的多所中学担任国文教员。

1922年,他和俞平伯等人创办了《诗》月刊,这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

1923年,他又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首抒情长诗《毁灭》,在当时的诗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同年他还发表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显示出他散文创作的才能。从此以后,他便开始专心致力于写作散文。


1925年夏,赴北京任清华大学教授。1928年8月,出版散文集《背影》,在文坛引起强烈反响,并以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优美文笔独树一帜。同年11月26日,其夫人武钟谦在扬州病逝,对他打击很大。[2]

1931年,朱先生留学英国,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漫游了欧洲。1931年4月,结识陈竹隐女士,同年8月赴欧洲进修和游历。1932年7月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仍任清华大学教授,同年8月与陈竹隐结为伉俪。1934年后参与《文学季刊》杂志编辑工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长沙、昆明、蒙自、成都,任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教授。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文影》,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

抗日战胜利后,积极支持昆明学生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不顾个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1946年10月,他从四川回到北平,11月担任“整理闻一多先生遗著委员会”召集人。


1948年6月18日,他身患重病,仍签名《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和可贵情操。8月12日11时40分,病逝于北平,享年51岁。

朱自清病逝后,安葬在香山附近的万安公墓,墓碑上镌刻着“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先生之墓”。1990年,其夫人陈竹隐去世,与先生合葬在一起。[1]

朱自清 - 作品

散文集

1、《匆匆》

2、 《歌声》

3、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4、 《温州的踪迹》

5、《背影》

6、《航船的文明》

7、《荷塘月色》

8、《女人》

9、《后记》

10、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11、 《怀魏握青君》

12、《阿河》

13、《儿女》

14、 《哀韦杰三君》

15、 《旅行杂记》

16、《飘零》

17、《说梦》

18、 《白采》

19、 《海行杂记》

20、《一封信》

21、《序》

22、《春》

23、《绿》

短篇小说

《别》1921年

《笑的历史》1923年以妻子武钟谦为原

语文论述

《新诗杂话》

《经典常谈》

《诗言辨志研究》

《标准和尺度》

《语文零拾》

《论雅俗共赏》

《书评与议文》

其他

《雪朝》(诗集)1922,商务《踪迹》(诗与散文)1924,亚东图书馆

《诗言志辨》(诗论)1947,开明

《新诗杂话》(诗论)1947,作家书屋《标准与尺度》(杂文集)1948,文光

《论雅俗共赏》(杂文集)1948,观察社

朱自清 - 影响

很多名篇被选为大中学校的语文教材,是因为他的散文不但美,而且更有情、更风趣,被公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2]

朱自清走上文学道路,最初以诗出名,发表过长诗《毁灭》和一些短诗,收入《雪朝》和《踪迹》。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致力于散文创作,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和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有写景文、旅行记、抒情文和杂文随笔诸类。先以缜密流丽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写景美文,显示了白话文学的实绩;继以《背影》、《儿女》、《给亡妇》等至情之作,树立了文质并茂、自然亲切的“谈话风”散文的一种典范;最后以谈言微中、理趣盎然的杂感文,实现了诗人、学者、斗士的统一。他对建设平易、抒情、本色的现代语体散文作出了贡献。 作为学者,朱自清在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诸方面研究上都有实绩。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国文教学》(与叶圣陶合著)和讲义《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等。著述收入《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遗著编入《朱自清集》、《朱自清诗文选集》等。

作为学者和教授的朱自清,在古典文学、语文教育、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领域朱自清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建树。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尤以古典文学研究和语文教育最为突出。《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系统评述《诗经》、《春秋》、《楚辞》、《史记》、《汉书》等古籍的论文结集,写得深入浅出,至今仍是青年人研究古典文学的入门向导。《诗言志辨》是他功力最深的著作,对“诗言志”“诗教”“比兴”“正变”四个方面的诗论,纵向作了精微的考察,理清了它们的来龙去脉和衍变史迹,从而纠正了谬说。他还先后对古诗十九首、乐府、唐宋诗作过深入的研究,对李贺、陶渊明作过认真的行年考证,写有《十四家诗钞》、《宋五家诗钞》、《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李贺年谱》等著述。他治学严谨,取材翔实,思想敏锐,他这方面的著述凡近百万言。朱自清始终关心着中学、大学的语文教育,他与叶圣陶联璧,共同著有《国文教学》、《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他编过多种教材和课本,临终前还与叶圣陶、吕叔湘合编《开明高级国文课本》等。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语文教育家,正像叶圣陶说的:“他是个尽职的胜任的国文教师和文学教师。”

朱自清 - 文学风格

朱自清的文字风格跟梁治华的很接近——朴实、自然、洒脱,看似寡淡实则丰腴,表面软塌塌实则硬朗。

风格迥然不同于鲁迅的剑拔弩张,郭沫若的豪荡爽利。

孙伏园说“他从来不用猛烈刺激的言词,也从来没有感情冲动的语调,虽然那时我们都在二十左右的年龄。”

朱自清的散文名声太大,但是他是从写诗起家的。 在二十左右的年龄,他写了相当数量的诗,大约在四十岁时,他已成为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曾自白说:“我的兴趣本在诗,现在是偏向宋诗;我是个做散文的人,所以也偏爱散文化的诗。”这话既说出了他跟诗的渊源,也说明了他的诗的特点。 当年,他跟闻一多是清华中文系的双子星座,有人说闻是唐诗的现代传人,朱是宋诗的现代传人。 因为宋诗的主要路数承自韩愈,是韩文公所说的“以文为诗”——像写散文一样地写诗。有些人把中国现代诗歌的散文化归功于艾青,其实有更早的朱自清的贡献。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

朱自清还有另外一种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

朱自清的散文受人推崇,主要因为他的散文具真实性。

朱自清 - 名家评论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引》: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叶圣陶《朱佩弦先生》: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

叶圣陶:每回重读佩弦兄的散文,我就回想起倾听他的闲谈的乐趣,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盎然。我常常想,他这样的经验,她这样的想头,不是我也有过的吗?在我只不过一闪而逝,他却紧紧抓住了。他还能表达得恰如其分,或淡或浓,味道极正而且醇厚。”

吴晗:“自清先生是旧时代知识分子中的典型人物,他曾经是自由主义者,他不大喜欢参加政治活动,特别是比较激烈、斗争性较强的政治活动。但是,他具有正义感,随着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奴役、压迫的加强,和向中国人民的武装挑衅、屠杀、镇压,他毕竟忍受不住了。他说话了,行动了,通过文化生活、朗诵诗歌和扭秧歌,表明了他的态度。 他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在衰病的晚年,终于有了明确的立场,抬起头来,挺起脊梁,宁肯饿死,坚决拒绝敌人的“救济”,这种品德,这种气节,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毛泽东选集》第4卷,1499页)毛泽东同志赞扬了闻一多、朱自清的骨气,说“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这是我们未死者,特别是一多先生和自清先生生前战友的责任。这种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颂歌,还有待于未来。”

    相关推荐

    朱自清:《春》 读朱自清的《春》 朱自清《绿》赏析 朱自清《春》练习 朱自清《春》赏析 朱自清《春》教案33 朱自清生平简介 朱自清:《周易》第二 朱自清《春》仿写:霾 朱自清《春》教案34 浦江清:朱自清先生传略 荷塘月色(朱自清) 朱自清《歌声》原文 朱自清《春》教案35 荷塘月色(朱自清) 朱自清:经典常谈 朱自清的人与文 谈朱自清的散文 朱自清《春》教案20 朱自清《春》教案26 朱自清《春》教案1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 朱自清:低调的人生 朱自清《春》备课教案 朱自清《春》导学案3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 朱自清:经典常谈(序) 朱自清《春》中的败笔 朱自清《春》导学案23 朱自清《春》导学案1 朱自清《春》复习资料 朱自清《春》教学案3 朱自清《春》教学设计 名家谈《背影》和朱自清 谈朱自清的散文教案 背影朱自清优秀教案 朱自清的《春》学习感悟 朱自清:《说文解字》第一 朱自清的《背影》说课稿 朱自清《背影》原文阅读 朱自清《背影》导学案28 《背影》朱自清教学设计 读朱自清的《背影》有感 朱自清《春》教学反思4 朱自清《背影》课文阅读 朱自清散文《春》的解读 朱自清春教学设计一等奖最新 朱自清春教学设计优秀 朱自清日记中的陈寅恪 朱自清日记中的钱锺书 朱自清《春》教学设计 教案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阅读 朱自清《荷塘月色》随堂练习 朱自清《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自清《背影》教学实录片段 朱自清《春》表格式导学案16 朱自清《背影》学案设计范文 朱自清《绿》全文阅读及评论 朱自清先生与语文现代化 朱自清《荷塘月色》随堂练习 朱自清《儿女》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自清《匆匆》阅读练习及答案 《背影》—朱自清(2)导学稿__教师用 朱自清《春》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背影》有关资料:《读朱自清〈背影〉》 遗失的美好——朱自清《背影》赏析 对《朱自清<春>中的败笔》的异议 朱自清《春》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钱理群:朱自清为什么“不平静” 朱自清《冬天》原文阅读及赏析 朱自清《冬天》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自清《威尼斯》原文阅读及赏析 《背影》有关资料:朱自清的“平常心” 略谈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摘录) 朱自清《给亡妇》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自清《白马湖》阅读练习及答案 是“春风”惹人醉──品味朱自清的《春》 七年级朱自清《春》公开课教学设计 朱自清《松堂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背影》:朱自清《背影》赏析 八年级语文《背影》:朱自清《背影》读后感 八年级语文《背影》:朱自清《背影》英文版 朱自清《扬州的夏日》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初探_语文论文 八年级语文《背影》:读朱自清《背影》有感 写人还是写草?——朱自清《春》“春草图”新解 《荷塘月色》备课资料:在朱自清故居(散文) 论中学课本中朱自清的散文创作风格 《春》有关资料:《春的赞歌读朱自清的散文〈春〉》 教学案例及相关评说——朱自清该不该自己去买橘子 解读作品的深层结构——朱自清之《荷塘月色》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朱自清《背影》说课稿 《春》有关资料:《略谈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摘录) 景移情转,融情入景——试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阅读练习及答案 《荷塘月色》备课资料:江泽民作的《朱自清颂》律诗 七年级语文上册 朱自清《春》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咬文嚼字》——洁身自好朱光潜 来自“他信”的“自信”──《清平乐·村居》教后记 自吟自吊 孤单闲散──品《清明》诗遥祭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