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爱与哀愁几时休——《藤野先生》第三课时教学实录

小编:

《藤野先生》第三课时

教学概况

按照惯例,课前照常默写计划中的一首诗。自我检查,同桌互查。

接着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我问上一节讲了什么内容,同学们马上回应我:藤野先生的爱与哀。我心中一喜,效果不错!他们对上节课的内容记忆犹新。很快就说出了体现藤野先生关爱“我”的四件具体的事情,也把表现他惜别哀伤的几处很顺利的回忆了出来。看来上节课所设计的问题已经让学生记在心中,我想,这就够味了。老师讲的少点儿,学生能在心中,这就是语文课的有效教学。

于是很自然的就过渡到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本节课要学 习鲁先生的哀与爱。我用幻灯片打出了一个问题:“细读课文探寻——鲁迅先生的哀表现在哪里?”请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认为鲁迅先生的哀表现在——,因为这一段(句或词)写出了——,这是一种——的哀。”

这是模仿上一节课的句式自然而生出的问题。但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在文中却没有直接写出来。因为鲁迅是作者,他的感情隐含在字里行间,如果不理解鲁迅的感情,是无法很好的理解这个问题的。

这个问题在屏幕上一打出,教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了。只见全班同学都埋下头来,很努力的看书。我面带微笑,在教室过道里慢慢穿行,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提醒自己,要耐心等哦!我转了三圈儿了,还是没人举手,没人抬头。我明白了,这个问题有点难,孩子们不知如何下手了!

我终于忍不住了:同学们发现了吗?哪些地方表现了鲁先生的哀呢?这时前排一人女生举手示意我,我兴奋的叫她站起来回答。

只见她怯怯的说:“我认为鲁迅先生的哀表现在第二十九段。(我示意她读出来,她很用心的读完后接着说)这一段写出了因为中国落后而受人嘲笑,鲁迅先生的考试分数被人怀疑是抄袭而来的。它写出了鲁迅先生的愤愤不平,这是一种因国弱而生出的悲哀。”

我兴奋极了,这位女孩儿为大家开了个好头儿!我及时表扬了她,并对全班同学说:这位同学理解的真是深刻。同学们,只要我们开动脑筋,相信我们对鲁迅先生的哀伤是能够理解的!

但我还是忍不住提醒他们了:同学们,为了我们学习的条理性,大家试着从文章首段读起“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试想,这样一个开头,你们不觉得太突然吗?

经我一提醒,孩子们把注意力转到了首段上。我让他们找开篇这一句的关键词。很快,“也”“无非”“这样”都被他们划出来了。我和他们一起思考这几个词:也无非这样?为什么出现一个“也”字?“无非”一词体现出了什么情感?“这样”?哪样啊?这样的开始,让人觉得似乎是承接着上文而来,但这上文是什么呢?-----

真是一石激活千层浪。前排的几个学生开始商讨起来,我见状继续提示,鲁迅写的这是他在哪里的事情呢?

“东京”!响亮的回答。

鲁迅为什么要去东京呢?

学医生啊!

哦,当时日本的医学还是很先进的。鲁迅出国是为了学医生,也就是说他满怀希望去东京,但是到了东京之后呢?一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流露出了他什么感情呢?

失望!

(我舒了一口气,跟这帮孩子对话,真难啊!)

他为什么失望?在东京,他看到了什么呢?

------

一番艰难的对话之后,孩子们有点开窍了,对文章的前三段内容,他们似乎很容易很容易的就理解了。

后来,课文第一段中对于清国留学生丑态百出的描写,他们很清晰的读出了鲁迅的厌烦和憎恶之情,鲁迅的失望与悲哀之情自然也理解了。接着,就有其他学生找出了文中的匿名信事件,放电影事件,与恩师惜别的场面,回国后思念恩师的情景。在孩子们一一回答的过程中,我们之间的对话开始顺畅了,教室里的空气快活了起来。我也能够如愿的展示了提前做出来的课件了。(呵,如果孩子们不能理解课文内容,我设计的再好也没用,那我宁可和他们平谈的交流也不会展示我的课件的!)

在理解鲁迅先生的“哀”这一块中,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我做出了这样的归纳:

一,为国民的劣根性而哀

1,(第一段):---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此处用反语,写出了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丑态。表现鲁先生对其痛心的悲哀。

2,(第30-31段):“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鲁迅先生为麻木冷漠的国民而悲哀。

二,为中国贫弱遭受歧视而哀

(第29段):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这里表面看似平静,但是我们却能看出鲁迅先生对中国因贫弱而受人歧视所产生的极度悲愤的哀痛之心!

三,为惜别恩师而哀

第36段: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不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查无消息了。——与恩师分别,因没有与恩师及时联系而愧疚之哀伤。

此时,我声音低沉,对孩子们进行二度总结:同学们,鲁迅的哀,是为国家贫弱而哀;为国民麻木而哀;为离别恩师而哀。这是一个人的哀伤;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这是一个国家的悲殇!

(这时的教室是安静的,他们一个个专心的听我说,机灵的孩子已经在书本上记笔记了!)

接着,我便很自然的引入:鲁迅先生的哀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他把对羸弱的祖国麻木的国民受苦受难的民族的感情都写进了自己的文章里。他对自己作品的好多人物都是怀着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来塑造的。像我们学过的《孔乙己》,以及中的那群看客。那么鲁迅先生天生悲观吗?所有这一切都缘于什么呢?

我这样的过渡,自认为不着痕迹,因为学生一下子就回答出来了,鲁迅先生的哀皆是因为爱啊!那他的爱在文中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课堂进行到这个时候,孩子们已是很兴奋了,与其说他们被我的点拨吸引住了,不如说是他们被鲁迅的情感吸引住了。(二班的学生理解力稍慢,讲到这个地方,下课铃响了,正好是作文时间,两节课能连着上,后来,又用了半节课的时间将所有的教学目标一一实现)我顺势展示了一张幻灯片:

再细读文本:

鲁迅先生的爱表现在哪里?

对于这个问题,似乎不用一一细讲了,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我先给了一个例子:爱国之一:远离家乡,东瀛学医。

这样的总结照应文章开篇。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互助查阅了文章的写作背景,让他们详细了解一下鲁迅出国学习的原由,并给他们出示了《父亲的病》一文中的几段内容: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病。那时虽然已经很有名,但还不至于阔得这样不耐烦;可是诊金却已经是一元四角。现在的都市上,诊金一次十元并不算奇,可是那时是一元四角已是巨款,很不容易张罗的了;又何况是隔日一次。他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据舆论说,用药就与众不同。我不知道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的难得,新方一换,就得忙一大场。先买药,再寻药引。“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可是说也奇怪,大约后来总没有购求不到的。

找这几段让学生来读,目的是让他们了解到鲁迅为什么要一心一意的去学医,父亲的病就是让国内这样的所谓“名医”实则“庸医”的人给害了的。再结合课下注解中提到了《呐喊》自序里的文字,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出国学医的梦想理解起来十分自然。他出国学医想就是想学成归来,医治国民的身体,以此报效祖国。

接下来我就让学生按照上面的第一个提示来总结爱国表现的第二个方面,经过孩子们的交流和讨论,我们一一的确定了这几个方面,(先民主再集中,和我的设计差不多了,我出示给他们统一认识。)

爱国之二:失望东京,转学仙台——铭记驿站:日暮里 水户

爱国之三:看电影受挫,转变梦想——弃医从文

爱国之四:师恩难忘,为爱写作——“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1926.10.12”

在这样的一个环节,每总结一处,都要深入文本停留驻足,品评一番。要么是对地名的简单的分析,要么是对重点段落的深情朗读。在写到看电影事件也就是“弃医从文”这一处时,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鲁迅先生的悲哀和愤懑,我带领学生读了两三次,他们一次比一次读的动情。还有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怀念恩师的最后三段,写的多么深情,又多么有力量啊,这样的时候,如果不高声的读书,如何能对得起鲁迅先生?于是就大声的读下去,读下去!

至此,在师生共同的合作中,我们完成了鲁迅先生的“哀”与“爱”!尽管很难很难,但是我觉得我是领着他们朝着明确的目标读美文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的学习思路是明晰的,我相信这一点!

真是爱与哀愁几时休!文章的结尾处,我又出示了一个问题:

“从这篇文章里,我们看到了一对什么样的师生?”

这时,我让学生拿出纸和笔,让他们把这两节课上所学的内容进行一次大总结,让他们分别写写对藤野先生和鲁迅先生的总体印象。孩子们再一次进入了思索中,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只见孩子们认真的写着。我在心里舒了一口气:快了,快了,终于,这一课快结束了!孩子们,我还有最后一个礼物送给你们呢!

孩子们一个一个发言了,张玉林,韩月莹,崔晨光,武洁------还有王照阳,杨亚星,韩依梦,李慧参,韩亚双------

我兴奋极了,他们真诚的写出了自己对藤野先生的尊敬和对鲁迅先生的爱戴。(很后悔没有时间及时整理这份文稿,也没有保留学生的发言稿)

孩子们回答完以后,我忍不住内心的喜悦,笑意浓浓:同学们,你们回答的很好,那么想不想听听老师心中的藤野和鲁迅是一对什么样的师生啊?孩子们更兴奋:想!

我深情款款:通过这篇文章,我看到了——

星光灿烂的两颗星

令人仰望的两座山

摇曳生姿的两棵奇树

两交相辉的映个世界

顶天立地的两个高人!

我说一句,就点一下大屏幕,上面的几个句子被告我设计了特效,色彩鲜明的,在灰色的背景下跳跃着一一闪现出来,我看见了孩子们眼睛里的光!他们笑了,我醉了!

最后的最后,我又补充了鲁迅的一首小诗:

自题小像

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简单的提示之后,在他们充满感情的朗读下,整个教室里回荡着浓浓的属于鲁迅味道的爱国情意,所有的,所有的孩子在这一瞬间,真的都被这首小诗打动了,我看见了他们脸上的那种庄严和神圣!

要下课了,我一腔深情:同学们,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做一个这样的人:

为师者:做藤野一样的老师!

为生者:做鲁迅一样的学生!

    相关推荐

    爱与哀愁几时休——《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爱与哀愁几时休——《藤野先生》教学后记 爱与哀愁几时休——《藤野先生》备课札记 《藤野先生》课堂实录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案 藤野先生课时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第一课时 《藤野先生》教学实录 藤野先生教案二课时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实录2 1 《藤野先生》教学实录 《藤野先生》课堂实录(获奖)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两课时 部编版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课堂记录──兼谈《藤野先生》的主问题 《藤野先生》之后的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课文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第六冊六课藤野先生 第五册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说课稿 藤野先生说课稿 藤野先生说课稿 《藤野先生》说课稿 《藤野先生》简析与授课方案 《藤野先生》说课稿 《藤野先生》5 五、藤野先生 1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1 《藤野先生》4 《藤野先生》3 《藤野先生》2 五、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8 《藤野先生》10 《藤野先生》7 《藤野先生》6 6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专题式教学──执教《藤野先生》有感 第1课《藤野先生》课文简介 我教《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 我教《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赏析 《藤野先生》说课稿3 《藤野先生》说课设计 《藤野先生》备课补遗 课题:藤野先生导学案 《藤野先生》综合练习(三) 《藤野先生》评点 藤野先生公开课教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 《藤野先生》讲学稿 《藤野先生》主旨 《藤野先生》赏析 《藤野先生》全析 《藤野先生》教案3 《藤野先生》教案24 《藤野先生》教案25 《藤野先生》教案31 《藤野先生》教案34 《藤野先生》教案36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一等奖 藤野先生教学目标 《藤野先生》教案1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建议 《藤野先生》导学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