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庖丁解牛》导学案6

小编:

《庖丁解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文言词语知识。

2、领会《庄子》散文以故事说明道理,把道理寓于故事之中的特点。

3、感受散文形象,品味展示散文形象的文辞,把握塑造形象的方法。

【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

庄子,名,字子休,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为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附近)人,为战国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学派”。曾经做过漆园吏。他可能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生活贫苦,学问渊博,善于辩论,他的著作辑入《庄子》一书,现存33篇。该书由后人整理为“”、“”、“”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所作。《庄子》一书的寓言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庄周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境界。

2、庄子的有关思想主张。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

【课时安排】1课时

【预习案】

一.文学常识

庄子,名,时期国人,著名的思想家,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并称为“”。

二、疏通课文,并完成下面的内容。

1.解释重点实虚词

嘻,善哉善刀而藏之

庖丁为文惠王解牛视为止,行为迟

族庖月更刀 每至于族

莫不中音乃中《诗经》之会

批大郤如土委地

2.通假字

“向”通

“盖”通

“善”通

3.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4.特殊句式

臣之所好者道也。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技经肯綮之未尝

5、翻译重点句子

(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译: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译:

【探究案】

1、作者写庖丁解牛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细致生动,请找出连用的5个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庖丁当过“族庖”“良庖”吗?他是经过哪些阶段才达到这个境界的?

3、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4.文惠君说通过庖丁解牛的启发得了“养生之道”。庖丁解牛与“养生之道”有何相通之处?今天我们学习此文,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训练案】

1.下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所踦(Yǐ)硎(xíng)怵然(chù)B.騞然(huā)砉然(huò)向(xiàng)然

C.大郤(xì)大窾(kuǎn)謋然(huù)D.中音(zhòng)肯綮(qìng)庖丁(páo)

2.从词类活用角度,解析不当的一项是:

A.良庖岁更刀岁:名词用作状语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动用

C.以无厚入有间厚:形容词作名词

D.栗深林兮惊层巅栗:形容词用作名词

3.下列句式判断错误的是:

A.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B.技经肯綮之未尝(定语后置)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状语后置)D.提刀而立,为之四顾(省略句)

4.加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乎)

B、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会合)

C、庖丁释刀对曰(放下)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接触)

5.加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官知止而神欲行(器官感觉)B、批大卻,导大窾(批判)

C、因其固然(依照)D、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换)

6.加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出)B、虽然,每至于族(即使这样)

C、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警惕)D、视为止,行为迟(阻止)

7.下列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视为止,行为迟(行为)B.虽然,每至于族(虽然)

C.依乎天理(天理)D.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未尝)

8.下列各组句子相同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B.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矣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

C.而刀刃者无厚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吾尝终日而思矣常以身翼蔽沛公

9.对“视为止,行为迟”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视为/止,行为/迟B.视/为止,行为/迟

C.视为/止,行/为迟D.视/为止,行/为迟

10.下列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译:臣下所喜好的是自然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

B.良庖岁更刀,割也

译: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

C.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译:是用了十九年的时间在磨刀石上磨刀刃,像新的一样。

D.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译: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11.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写了庖丁解牛的动作:“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手,肩,足,膝四个部位的动作,组成一幅完整的解牛图。记叙这四个动作,突出了他的动作优美。

B.庖丁能顺着自然的纹理去解剖筋骨盘结的牛,喻指人世虽然复杂凶险,只要顺乎其理行事,勿强行,勿妄为,自然触处皆通。

C.庖丁解牛,虽然游刃有余,但每当解牛之时,总是小心翼翼。解完牛,虽然踌躇满志,但不得意忘形,锋芒毕露,而是善刀而藏之。心理上的警觉和行为上的收敛也是养生之道。

D.依理,谨行,藏锋,三足鼎立,可谓庖丁绝技给我们的有益启示,而且此策坐而可言,起而能行,很有实用价值。

12.翻译下列句子

(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译:

(2)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译:

(3)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译:

(4)臣之所好者,道也

译:

(5)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译:

    相关推荐

    《庖丁解牛》导学案4 《庖丁解牛》导学案5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 公开课《庖丁解牛》导学案 《庖丁解牛》教案2 《庖丁解牛》练习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庖丁解牛》教学反思 《庖丁解牛》备课资料 《庖丁解牛》课文全析 《庖丁解牛》备课资料2 《庖丁解牛》备课资料3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_语文论文 高二语文《庖丁解牛》教案设计 必修三读本《庖丁解牛》译文 “‘庖丁解牛’的多重解读”学生研究成果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庖丁解牛”的多重解读 鸿门宴、左忠毅公逸事、庖丁解牛、琵琶行 鸿门宴、左忠毅公逸事、庖丁解牛、琵琶行 鸿门宴、左忠毅公逸事、庖丁解牛、琵琶行(教师中心稿) 《庖丁解牛》文言知识归纳(通假字、古今异义、重点实词) 丁丁和牵牛花教案 丁丁和牵牛花 《丁丁和牵牛花》教案之二 《丁丁和牵牛花》教案之三 《丁丁和牵牛花》教案之二 《丁丁和牵牛花》教案设计 《丁丁和牵牛花》教案之一 《丁丁和牵牛花》教案之三 电教手段是解决科学教学难题的"庖丁之刀" 《丁丁和牵牛花》课文 《丁丁和牵牛花》教案之一 丁丁和牵牛花 教学设计 丁丁和牵牛花 教案教学设计 《丁丁和牵牛花》教学设计 《丁丁和牵牛花》教学反思 《丁丁和牵牛花》教学设计 《丁丁和牵牛花》课文原文 《丁丁和牵牛花》课文原文 《丁丁和牵牛花》教学设计之三 《丁丁和牵牛花》教学设计之二 《丁丁和牵牛花》片断赏析 《丁丁和牵牛花》教学设计之一 《丁丁和牵牛花》一课教学反思 《丁丁和牵牛花》教学片断与反思 《过零丁洋》导学案 《过零丁洋》导学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丁丁和牵牛花》教案 语文教学中的越俎代庖正解 《打捞铁牛》导学案 《渔父》导学案6 《春酒》导学案6 《丁丁和牵牛花》教学片断与反思 教案教学设计 《枣核》导学案6 《前方》导学案6 《一株紫丁香》导学案 6《一株紫丁香》 《采薇》导学案6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丁丁和牵牛花》教学设计之一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丁丁和牵牛花》教学设计资料 《雨霖铃》导学案6 《鸿门宴》导学案6 《陈情表》导学案6 《窦娥冤》导学案6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丁丁和牵牛花教案 《父母的心》导学案6 《人琴俱亡》导学案6 《长江三峡》导学案6 《项羽之死》导学案6 《都市精灵》导学案6 《荷塘月色》导学案6 《羚羊木雕》导学案6 《兰亭集序》导学案6 《阿房宫赋》导学案6 《老山界》导学案6(答案) 北师版一年级下册《丁丁和牵牛花》教学反思 解读牛汉的诗 北师大版语文第二册《丁丁和牵牛花》教学设计 《安恩和奶牛》导学案9(含答案)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6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6 《不求甚解》教案6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6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6 《打捞铁牛》阅读理解答案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6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6 《治水必躬亲》导学案6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6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6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6 《第6课 我的老师》导学案 《林中小溪》优秀导学案6 第6课《我的老师》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