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案设计

小编: :ZLY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在理解古诗诗句的基础上,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记忆再现,回顾诗句的内容。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古诗,它的题目是《登鹳雀楼》。愿意和老师一起背诵这首诗吗?

2.看来大家都很熟悉这首古诗,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

解诗题,知作者,读正确,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感情读,熟成诵。首先我们来“解诗题。”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雀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

(2)学习“鹳”字。书空写“雀”字。上下结构,小字头,下面的隹zhui,指短尾鸟的总称。

(3)登鹳雀楼的意思就是登上鹳雀楼。接下来我们要“知作者。”

(4)王之涣:字季陵,晋阳人,唐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边塞诗见长,诗境广阔,激人奋进。其冠世诗作《登鹳雀楼》几乎成了唐诗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

(一)过渡:既然这首诗这样有名,老师也相信每个同学都能把这首诗读的正确、流利,现在就给你们一个展示的机会,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古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眼前能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1.听录音,读诗。

2.指生读。

3.男女生互读。

4.轮行读。

5.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二)、理解诗句的意思。

过渡:想一想,学习古诗,我们除了要把古诗读得正确了,接下来“明诗意。”(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1.先自己结合大屏幕上的提示、语文书的注释以及查找的资料,试着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2. 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诗的意思,下面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三、精读古诗。

(一)品读第一、二行诗句。

1.现在我们就随着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看,我们现在已经登上二楼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美景吧。(看课件)

2、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

(1)山

A这是怎样的山?

B山怎么样呢?(一座挨着一座。)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语:连绵起伏160; 连绵起伏的群山

160;160;160;(2)日

这是怎样的太阳呢?

红红的(像红气球,像红灯笼),你说了太阳的颜色。

圆圆的(形状)

发出了亮光,(但一点儿也不刺眼),古诗中,有一个词语就写了这美美的,红红的、亮亮的太阳,谁找出来了。读一读“白日”。

傍晚的太阳怎么样了呢?(落下去了)

怎样落下去的呢?(慢慢的,靠着群山),书上哪个字是表示“靠着、挨着”的意思?(依),

哪个字表示落下去?(尽)

那谁能完整地描述一下这一画面。

3.指导朗读“白日依山尽”

(1)啊,看到了红红的夕阳,挨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慢慢的落下去,最后消失了,看不见了,我们忍不住吟颂到:“白日依山尽”

(2)个别读。

评价:通过你朗读的白日,让我仿佛看到了一轮圆圆的、亮亮的红日,多美呀。

从你读的“依山”让我感受到了太阳靠着山头,多么可爱啊!

听了你读的“尽”,让我感觉到太阳怎么一下子掉下去的,他可是慢慢地落下去的呀。

4、学习第二行诗句

(1)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还看到什么?

黄河水是怎样的呢?(河水流得很急,很快,不停地流着)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流经很多的省市,全长5464千米。

是呀,黄河水不停地向前流着,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语(奔腾不息、)(下一张灯片) 黄河水的气势多大啊,再送你一个“浩浩荡荡”。

黄河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地向前流着,要流到哪里去呢?(大海)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诗句中,哪里告诉我们的?(入海流)哦,“入海流”就是“流入海”呀。

(2)、指导朗读:

谁来读读第二行诗句?

评价:从你读的“黄河”听出来了,这是浩浩荡荡的黄河。

从你读的“入海”,听出来了,黄河是流进大海的。

“流”不停地,流着。(可以几个人读,也可以分行读,要读出黄河入海的气势。)

让我感受到了黄河入海的雄浑的气势。

5.小结: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极目远望,见到远处雄伟的高山,辉煌的落日,听着耳边传来的黄河的怒吼,望着脚下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不觉吟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二)品读第三、四行诗句。

1.(情境)这时候,诗人真想看到更远更美的景色,该怎么办呢?(再登上一层楼)好,让我们再登上一层楼,我们到了第三层了,此时我们站得更高了,就能看得更远了,看到更多的景物了。

诗人和你们的想法一样,就写下了第三、四行诗句。

读一读第三、四行诗句,找找哪个字表示看?“目”(是呀,“目”原来是眼睛的意思,在这里是指用眼睛看。)

哪个词表示“很远很远的地方”,“千里”(练读)千里目,就是目千里。

哪个字表示想要?(欲)

是呀,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哪个字表示再? “更”。(只要再登一层就足够了吗?一层并不是真的一层,而是还要往上的意思。)

3.学生练读第三、四行诗句。

评价:

“欲”,你的心情非常迫切。

“千里”多远啊,谁读得比他更远。

“更”听出来了,你在不断地登楼,不断地攀登。

四、总结、延伸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可是一句千古名句啊,鹳雀楼的名气之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句诗。因为它不光用在登楼上,经常被别人用在学习、工作等许多地方用来鼓励自己或别人呢!

当我们班的杨子鹏同学在考试中获得第一名时,老师为了让他不骄傲,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荣誉,就会鼓励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今年的校园文化节,王典和赵卓然同学被评为优秀演员,我们也可以对她们说——谁来说?

2、不管做什么事,要想更上一层楼,都需要再做一番努力!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读出对这首诗的新的理解、感受。(配乐)

3.鹳雀楼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之一,其他三个在长江流域,唯有鹳雀楼在黄河流域,它是黄河文化的标志和象征。

如今的鹳雀楼依旧雄伟壮观。(出示课件)

下面我们就一边欣赏鹳雀楼的美,一边聆听歌曲。

4.在古代也有一首诗写下了落日时的夕阳之美,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首王之涣新的古诗,那你还知道王之涣的哪首古诗?《望天门山》。那么除了王之涣的唐诗以外,你还会背哪首?

有一句话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唐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我们民族的瑰宝。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会背很多唐诗了,但这还远远不够,最后,老师要送给我们全体同学一句话,那就是要想积累更多的古诗,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我们就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以上教案设计来源于网络。

    相关推荐

    《 登 鹳 雀 楼 》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 登 鹳 雀 楼 》 登鹳雀楼 《 登 鹳 雀 楼 》 16 登鹳雀楼 7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案 小学语文登鹳雀楼教案 登鹳雀楼教案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17《登鹳雀楼》 读《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说课设计 《登鹳雀楼》说课设计 《登鹳雀楼》解释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诗文 《登鹳雀楼 》练习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四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二 《登鹳雀楼》说课设计 《登鹳雀楼》诗文 《登鹳雀楼》试释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二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三 9、《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五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一 《登鹳雀楼》说课设计 《登鹳雀楼》说课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一 《登鹳雀楼》赏析 《登鹳雀楼》试释 《登鹳雀楼》说课设计 《登鹳雀楼》说课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示例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二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七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八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三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一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六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九 登鹳雀楼 教案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 教案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解释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五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六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八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五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四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六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七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八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七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五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四 16 登鹳雀楼 教案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反思 《登鹳雀楼》教学实录 《登鹳雀楼》教学札记 《登鹳雀楼》教学札记 《登鹳雀楼》教学体会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七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四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二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一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