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最大的“书”》 趣闻故事

小编:

孔子观礼

春秋后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争霸战争更加激烈。在这个动荡变化的时代,百家学派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治世强国的主张和思路。

孔子提出要恢复周礼。“存王国,继绝世”,也就是恢复周朝的政治、法律、行政管理制度和道德文化习俗,强化周天子的威仪,达到天下大治。因为各国本来就是周天子分封的,他们的先祖国君要么是天子的兄弟儿孙,要么是跟周天子一起参加的“革命”,共同推翻商纣王的战友。

另一大派如强大的齐国,当时的主流政治家管仲、晏婴们,却是重在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通货积财,因俗简礼,尊王攘夷,挟天子以令诸侯称霸。

就在这个时候,齐鲁以南的吴国兴盛起来,成为初秋时期的大国。自周章接受周天子的封号下传到寿梦已历15代。寿梦做吴君时,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吴国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国力增强,已敢于与中原强国抗衡。吴王寿梦生有四子,其中四子季札精通中原文化,智慧而又仁义,有远祖太伯、仲雍遗风。寿梦想把王位传给他,季札认为这样做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度会引起内乱,坚辞不就。寿梦只好立长子诸樊为太子。寿梦临终时留下遗命,将来一定要传王位给季札,吴人也要求立季札为君。季札为了躲避就君位,离家逃到了荒野之中。诸樊不得已只好做了吴王,并立下规矩,他百年后,君位继承采取兄终弟及制,一定要把君位传给季札。封四弟季札于延陵,故季札又号延陵季子。因季札通晓周礼,曾代表吴国出使中原诸国。他和当时着名的政治家叔向、子产、晏婴都有过交往。尤其孔子8岁时,季札曾出使保存周代礼乐文化最完备的鲁国,观看同代乐舞,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价。他对周礼的精通和独到理解,赢得了鲁人的敬重。

在齐国,季札与齐国政治家晏婴有过一次推心置腹的深谈。当时齐国已政出私门,齐重臣陈完已控制了齐国政局,他削弱公室,扩张自己的势力,先后灭掉了栾氏、高氏等齐国公族。在此形势下,季札劝告晏婴明哲保身,交出自己的权和封邑,以免除灾祸。晏子采纳了季札的建议。《史记》说晏婴“是以免栾高之难”。

在郑国,季札和郑国着名政治家子产相谈投机。他向子产预言了郑国政局的走向,并忠告子产说:“现在郑国政治腐败,国家将出现困难,到时您会掌握大权。希望您当政时要谨慎,以礼治国。不然,郑国将会出现一场大混乱。”后来子产果然当政,他进行改革,铸刑鼎,倡导依法治国,引起了一场大争议,连北方晋国大臣叔向也写信批评子产铸刑鼎将会导致上下秩序混乱。

后来,他又到了晋国。时值晋国国君正渐失权威,韩、赵、魏、范、中行、智氏六家异姓卿大夫掌握着国家的大权,其中以韩、赵、魏三家发展势头最盛。季札当着韩宣子、赵文子、魏献子的面说:“晋国的归宿将在你们三家身上。”临行前叮嘱叔向说:“现在晋国越来越弱,大夫们的势力都发展起来了,以后政权将归于韩、赵、魏三家,先生一向坚持道义,不肯屈从于时势。我奉劝先生早想存身之道,以远离灾难。”

季札受阖闾委派出使中原诸国,途径徐国时,遇到徐君,徐君非常喜欢季札的佩剑,但不好意思开口索要。季札看出了徐君的心思,因为还要出使他国,不便立即解剑相送,想等回来路径徐国时再相送。不料回来时徐君已死。季札凭吊了徐君之墓后,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的人问季札:“徐君已死,为何还要送给他佩剑?”季札回答说:“当时,我心里已把佩剑默许给他了,只是不便相进,现在岂能背信弃义,违背自己心中许下的诺言。”季札死后葬在上湖(今江苏省江阴申港)中的小岛上,孔子因推崇季札之德,曾手书十字碑文:“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吴人为纪念季札,在他墓旁建庙,世代祭祀。

公元前515年,周敬王五年,鲁昭公立二十六年,孔子在齐,时年36岁。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好国家,孔子明确回答:“整个社会体制内的各个角色。要到位,不能越位。国君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行使君王的威权,大臣要尽好自己职责,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做孝顺儿子。”齐景公长叹一声:“是啊,就是啊。如果国君没了国君的地位权力,臣不像个臣子,父亲不像话,儿子要捣蛋,即使有饭吃,我怎么能够吃得下!”(原文见《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日:“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能得而食诸!”)

因为孔子明确反对破坏礼制、危及国家安全、权臣超过公室的现象,所以,齐国形势越来越紧张。公元前516年,齐大夫扬言欲害孔子。齐景公也对孔子说:“我老啦,禁止不住了。”

这一年,正好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齐国。随同他来出访的还有他的大儿子。季札是孔子敬仰多年的政治家,他也看出齐国的政治危机了,除了向齐国“总理”-相国晏婴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外,他还劝说孔子也赶紧离开。为了防止途中孔子被加害,有政治斗争经验的季札建议孔子和他的使团一起走。

于是孔子只好从齐国返回鲁国。返鲁时迫于形势险恶,仓促中把正在淘的米未及做饭即提起来一面走路一面滤干。(见《孟子o万章下》:“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

不幸的是,他们从临淄经过淄川、博山再到赢的时候,途中季札长子暴病去世!时值夏天,到吴国首都至少还得二十多天,只好就地安葬(港里村东北)。孔子认为季札是吴国最熟悉礼乐制度的,他除了安慰和帮助季札外,还认真地观看了季札长子的殡葬仪式。从规格、程序来看,季札做得完全合乎周礼规范!

孔子赞叹道:吴国有这样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家,国家一定保持稳定、人民安乐、生活和平、国家昌盛!

现存于莱城区口镇垂杨村的“孔子观礼处”碑,就是记载这一历史事件的。

    相关推荐

    《大自然的启示》趣闻故事 《桥》趣闻故事 《我不是最弱小的》趣闻故事 《画风》 趣闻故事 《泉水》趣闻故事 《尊严》趣闻故事 《灯光》 趣闻故事 《邮票齿孔的故事》 趣闻故事 《绝招》 趣闻故事 《争吵》 趣闻故事 《手指》 趣闻故事 《雷雨》 趣闻故事 《太阳》 趣闻故事 《检阅》 趣闻故事 《白杨》趣闻故事 《藏戏》 趣闻故事 《花的勇气》趣闻故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趣闻故事 《葡萄沟》趣闻故事 《珍珠泉》 趣闻故事 《画杨桃》 趣闻故事 《祖父的园子》趣闻故事 《日月潭》 趣闻故事 《笋芽儿》趣闻故事 《景阳冈》趣闻故事 《打电话》趣闻故事 《刷子李》趣闻故事 《将相和》趣闻故事 《永生的眼睛》趣闻故事 《北京的春节》 趣闻故事 《妈妈的账单》 趣闻故事 《童年的发现》趣闻故事 《路旁的橡树》 趣闻故事 《夜莺的歌声》趣闻故事 《月亮的心愿》趣闻故事 《可贵的沉默》 趣闻故事 《七月的天山》趣闻故事 《梦想的力量》趣闻故事 《失物招领》趣闻故事 《月球之谜》 趣闻故事 《惊弓之鸟》 故事趣闻 《桃花心木》趣闻故事 《夏夜多美》趣闻故事 《三个儿子》 趣闻故事 《充气雨衣》 趣闻故事 《七颗钻石》趣闻故事 《草船借箭》趣闻故事 《半截蜡烛》趣闻故事 《晏子使楚》趣闻故事 《小鹿的玫瑰花》趣闻故事 《两只鸟蛋》趣闻故事 《要下雨了》趣闻故事 《牧场之国》趣闻故事 《古诗两首》趣闻故事 《乡下人家》趣闻故事 《触摸春天》趣闻故事 《顶碗少年》 趣闻故事 《燕子专列》 趣闻故事 《中彩那天》 趣闻故事 《杨氏之子》趣闻故事 《难忘的泼水节》 趣闻故事 《她是我的朋友》 趣闻故事 《和田的维吾尔》 趣闻故事 《画家和牧童》 趣闻故事 《再见了,亲人》趣闻故事 《想别人没想到的》 趣闻故事 《我为你骄傲》 趣闻故事 《和时间赛跑》 趣闻故事 《小英雄雨来》趣闻故事 《古诗词三首》趣闻故事 《动手做做看》 趣闻故事 《儿童诗两首》趣闻故事 《各具特色的民居》 趣闻故事 《北京亮起来了》 趣闻故事 《翠鸟》 知识扩展 趣闻故事 《小壁虎借尾巴》趣闻故事 《荷花》知识拓展 趣闻故事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趣闻故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趣闻故事 《美丽的小路》趣闻故事:丝绸之路 《自然之道》趣闻趣事 《将心比心》趣闻趣事 《胖乎乎的小手》趣闻故事 席间怀橘 《四个太阳》趣闻故事:后羿射日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趣闻故事 《胖乎乎的小手》趣闻故事 孝顺的小乌鸦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趣闻故事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趣闻故事 《荷叶圆圆》趣闻故事:“小鱼儿”的“儿”怎么读? 《邓小平爷爷植树》趣闻故事—邓小平爷爷实事求是小故事 《棉鞋里的阳光》趣闻故事 “寿比南山”的由来 爱迪生逸闻趣事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趣闻故事 《吃水不忘挖井人》趣闻故事:一饭千金 《松鼠和松果》趣闻故事:显微镜下的新发现 《最大的“书”》 最大的“书” 最大的“书” 《乌鸦喝水》趣闻故事:乌鸦本是吉祥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