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乌鸦喝水》教后札记

小编:

《乌鸦喝水》这则寓言的教学,我已观摩过许多次,早已烂熟于心。但这一次,我却有了意外的收获……

通过教师启发,大部分学生都形成了乌鸦真聪明,通过投石子,终于喝到了水的共识!唯有一位学生提出了异议——乌鸦不一定喝到水!那是一个胖胖的小男生,稚气的脸上满是执着。一语惊人,听课的教师都低声交谈起来。执教者有些惊慌失措,“你为何这样说?”她追问。“因为石子会把水淹没!”孩子忽闪着大眼睛。教室内静得出奇,我也是满腹狐疑。“石子怎么会淹没水呢?连常识都不知道,以后回答问题前一定要多动脑筋,希望小朋友们也要注意!”执教者显然有些发怒了。在学生们的齐声“知道了”中,孩子默默地坐了下去,沮丧的神色中透出一丝不服。

课后,我独自找到了他,向他请教“乌鸦为何不一定喝到水?”开始他十分胆怯,不信任地看着我。经我再三鼓励,他终于道出了原委。“昨天我和康康玩过了,他的瓶里装的水多,投进石子后,水满到了瓶口;我的瓶里装的水少,石子反而把水淹没了。只有瓶中盛着大半瓶水的时候,乌鸦才能喝到水。而书中只说瓶里有半瓶水,若是少半瓶的话,乌鸦就喝不到水了。”“真聪明!”我摸着他圆圆的小脑袋,由衷地赞道,“今天你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谢谢你,小老师!”孩子终于自豪地笑了,神采中更多了一份自信。

且不说“乌鸦不一定喝到水!”是否一定正确,但它却充分表现了学生大胆的怀疑精神,从实践中得出结论更是一种求实的科学品质。不正是由于这种精神、这种品质,才有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真理吗?一句富有新意的“石子把水淹没了!”却被老师视为不知常识,还成了教育其他学生的反面素材。一个极富创造力的见解就这样被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也许就会夭折在课堂这个摇篮里!教学应是一种对话,对话中既没有无所不知的圣人,也没有完全无知的愚人。师生双方相互平等,在对话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在以上教学中,倘若教师能尊重学生的观点,耐心地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肯定“乌鸦不一定喝到水”的正确性,对学生大胆的怀疑精神和求实的科学品质作出赞赏,那么,教学的意义也许就超出了乌鸦能否喝到水的问题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给学生一点“阳光”吧!让祖国的未来“灿烂”地成长!

    相关推荐

    《乌鸦喝水》教学札记 《乌鸦喝水》教学札记 《乌鸦喝水》教学札记 《乌鸦喝水》教学札记 《乌鸦喝水》教学札记 《乌鸦喝水》教学札记 《乌鸦喝水》教学札记 《乌鸦喝水》教学札记 《乌鸦喝水》教学札记 《乌鸦喝水》教学札记 《乌鸦喝水》教学札记 《乌鸦喝水》教学札记 《乌鸦喝水》教学札记 《乌鸦喝水》教学札记 《乌鸦喝水》教学札记 《乌鸦喝水》教学札记 《乌鸦喝水》教学札记 《乌鸦喝水》教学札记 《乌鸦喝水》教学札记 《乌鸦喝水》教学札记 《乌鸦喝水》教后有感 体验文本——《乌鸦喝水》教后记 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教后有感 《乌鸦喝水》教后有感 《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二 《乌鸦喝水》一 《乌鸦喝水》教学 《乌鸦喝水》教案 《乌鸦喝水》二 《乌鸦喝水》教案 《乌鸦喝水》教学 《乌鸦喝水》教案 《乌鸦喝水》教案 《乌鸦喝水》教案 《乌鸦喝水》教案 《乌鸦喝水》教案 《乌鸦喝水》教案 《乌鸦喝水》教案 《乌鸦喝水》课后研究活动 《乌鸦喝水》课后研究活动 《乌鸦喝水》课后研究活动 《乌鸦喝水》课后研究活动 《乌鸦喝水》教案 《乌鸦喝水》教案 《乌鸦喝水》教案 《乌鸦喝水》教案 《乌鸦喝水》 教案 《乌鸦喝水》教案 《乌鸦喝水》教案 《乌鸦喝水》教案 《乌鸦喝水》教案 乌鸦喝水 教案 乌鸦喝水教案 改写《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片段 《乌鸦喝水》说课 《乌鸦喝水》说课 《乌鸦喝水》阅读 《乌鸦喝水》课文 《乌鸦喝水》课文 《乌鸦喝水》课文 改写《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评课 再说《乌鸦喝水》 改写乌鸦喝水 改写《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教案2 《乌鸦喝水》教案 二 《乌鸦喝水》教案一 《乌鸦喝水》教案二 《乌鸦喝水》教案2 《乌鸦喝水》教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