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2

小编: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合作的形式,续编故事,培养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一、感悟全文:

1、读课题:《半截蜡烛》。预习了课文,知道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导:简炼地概括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或含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人沉着地和德国军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护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

2、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他们都想了哪些办法在跟敌人周旋?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课文,画一画,说一说,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交流中:

(1)教师相机板书:一吹二端、外静内急

(2)“外静内急”

“外静内急”,这不仅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人跟三个德国军官的斗争方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整个法国人民的一种特有的斗争方式。

“外静内急”,着急什么?

(“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导:“秘密就会暴露”,这是一份绝密的情报,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法国的战局;“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这是一个情报的中转站,一旦破坏,来送情报的、来取情报的,会牺牲多少法国人啊!要知道,德国鬼子比当年的日本鬼子还要凶残百倍,他们杀人如麻。总之“万一”之下,后果不堪设想。同学们,情况——万分危急。]

3、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后终于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这三个人你最佩服谁?为什么?请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同桌相互交流。

◆交流中:

1、你最佩服谁?还有哪些同学佩服(伯诺德夫人、杰奎琳、杰克)?你们觉得这家人怎么样?

2、板书: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

3、师要追问、生疑。引导孩子再读。

4、小结:听了同学讲的,老师也想讲一讲我的想法,伯诺德夫人一家人那种爱国的精神,那种在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镇静确实令人敬佩,同学都讲得十分精彩。不过徐老师想提醒大家一句,伯诺德夫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是她,第一个意识到蜡烛燃烧后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是她,在两个孩子吓得脸色苍白的情况下能急中生智,想出了换灯“吹”蜡烛的办法;也正是她,稳定了两个孩子的情绪,使杰克和杰奎琳能在要紧关头想出两个“端”的办法。

二、续编故事:

1、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2、出现两一种情况,被中尉发现;没有。辩论。

3、如果被发现会出现什么情景?如果没有被发现又会出现什么情景?

4、交流、补充、点拨。

5、总结:本文仅仅是法国人民抗击德国强盗的一个缩影,其实当时的整个法国天天都在发生着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所进行的斗争,最终将德国强盗赶出了法国的土地。

三、作业:

1、将续编的故事写下来。

2、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比一比谁问的问题最有价值。

附:

1、介绍二次大战:

1939-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至今为止规模最大(全球60%的国家参战)、伤亡最重(5000万死亡)、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2、介绍《马赛曲》

“前进,前进,祖国的儿郎,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暴政在压迫着我们,我们祖国鲜血遍地,你可知道那凶狠的敌兵到处在残杀人民!他们从你的怀抱里杀死你的妻子和儿女。公民们,武装起来!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半截蜡烛》教后反思

丹阳市实验小学徐留军

我认为,任何语文教学的改革都必须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握母语教育的核心目标(培育孩子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唤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这两点的强烈关注和准确把握。因此不管东南西北风,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以上两点不放松。

一、深入解读:凭借文本,悟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因为是语文,因为是母语,孩子对文本的理解并非零起点。像《半截蜡烛》,孩子读过一两遍后普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甚至他们的爱国精神。因此教师就应该基于这样的起点来实施课堂教学。我在“了解大意“和”明确与敌人周旋的办法“这两块的处理上,只是想引导孩子准确简洁地表述内容,反馈孩子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情况。教师引导孩子关注“外紧内急”,旨在为孩子个性化体验人物渲染万分危急的斗争背景。基于此,学生对人物的体验确实超出其对人物的原有认识,或更丰满了,或更深入了;孩子对整个二战期间的法国人民的斗争也有了总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当然孩子也悟到了一些体验的方法,比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将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二、读写结合:依托文本,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语文,语文,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写放进来,不一定当堂写,可以课内说,课外写。但是写必须依据文本,加强指导。其实写的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当然从孩子的写作中教师也能发现其对文本理解的程度,指导今后的课程教学。本堂课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引导孩子以本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引子,创作《半截蜡烛》续篇。遗憾的是,时间的分配上还是显得仓促。

    相关推荐

    用半截蜡烛教《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23.半截蜡烛 23《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 教案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案 半截蜡烛教案 半截蜡烛教案 《半截蜡烛》教案 《半截蜡烛》教案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3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3 半截蜡烛教案设计 半截蜡烛续写 《半截蜡烛》教案 半截蜡烛说课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3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5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案 《半截蜡烛》续写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4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1 半截蜡烛习题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5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3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4 《半截蜡烛》练习 《半截蜡烛》续篇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1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5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4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1 《半截蜡烛》说课设计 半截蜡烛导学案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之三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之一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 《半截蜡烛》说课稿 第十册—半截蜡烛片段2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之二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之一 《半截蜡烛》优秀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案例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案例 半截蜡烛 教案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之六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之五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之二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之一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之1 《半截蜡烛》优秀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之二 《半截蜡烛》教学案例 《半截蜡烛》教学建议 半截蜡烛教学案例 半截蜡烛 作业设计1 《半截蜡烛》教学案例 半截蜡烛教学点评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半截蜡烛》课本剧 《半截蜡烛》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