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詹天佑》

小编:

从云南回来,看到“西湖之春”新课改研讨会上的一节小学课文《詹天佑》课堂实录。

一般情况下,教学这篇课文主要是紧扣文本的重点即詹天佑的三件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进行教学。

这位老师的教学从成龙的“真心英雄”歌声中引出“2003的年度人物”。中间部分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音像加盟以及句式训练等进行“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的重点教学。最后在音乐声中让学生模仿“2003的年度人物”的颁奖词内容给詹天佑发“颁奖词”——意在把本堂课学习感悟到的写出来——就此部分内容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我想,教师是否有我这样的认识——学生是说不出“所有的中国人应该向他学习,实践努力‘三个代表’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小康社会”这样的话的。当然,现在普遍存在学生语言假大空的现象,如果这样,教师的引导明显欠缺。

我上过好多公开课,有失败也有精彩的时候,尤其是有些学生不同层面的精彩发言也能博得同学们甚至是教师的掌声。但是,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语言”。我认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如果说出这样的话语,有没有学生事先“充分准备”的可能。再有,另一个学生说的“奉天承运,皇帝昭曰:詹天佑同志,因你在国家危难之际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而且一丝不苟地工作,使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为我大清政府节省了银子28万两。朕特封你为优秀工程师,奖白银28两”。这时老师笑着说:“这份颁奖词可真有特色,居然想到了当皇帝。不过给你提两个建议,第一:太小气,只奖28两银子,太少了哦!第二,少了两个字——钦此!”—— 有点哗众取宠,似乎詹天佑成了流行的古装电视剧中的明星,令人发笑。如果是这样的戏说而庸俗了詹天佑,我宁要回到“反朴归真”那里,也不要这位教师的所谓创新。

当然,这位老师朗读等“技术”训练还是有的地方可借鉴的。

教无定法。但,无论采取怎样的方法,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符合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在本质。

想起五年前我和学生们讨论这篇课文的情景:

这是一篇很“古老”的课文。教六年五班的一些学生认为没有多大意思,感觉很干巴,什么“帝国主义”等词汇他们理解起来很不舒服——我也同意。因为参考书中揭示的中心思想意在宣扬爱国主义精神,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当时,我觉得不对劲,我想,詹天佑当时想的不仅仅是“爱国主义”,应该有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再有,这篇课文离孩子这么遥远的故事,让他们体会一定很难。当然,文字是超越时空的,我们只要让他们在当时历史图景中去体会人物的心理以及性格、行为等,只要让内在的精神、信仰、气质等人类共通的东西挖掘并积淀下来即可。于是,我让孩子追寻溯源,查找有关詹天佑的资料,也结合这篇课文的内容进行自学,没有把教材当作“例子”很好地进行研究,而是当作“引子”,引发学生进广泛阅读丰富对詹天佑的认识。后来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写了一篇感悟文。记得有的学生作文题目是《不苟言笑的詹天佑》、《了不起的工程师》《留学归来的杰出代表》等读来很是新鲜。

今天,再看小学课文《詹天佑》一课,我还是觉得这篇课文在叙述上虽然很平实,语言风格朴素,如果从语言特点上来关注,没有什么可挖掘的。因此,我觉得设计中技术的巧妙也要用上合适的派场,不一定非要“茶壶里面翻波涛”。正如网友所说,为了迎合工具性,而生硬的找出词语或句式去训练,感觉也过于机械或教条。

当然,如果真要深入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想从具体真实的故事入手丰满课文内容,让学生充分地在詹天佑丰富的感情世界里走一趟。

京张铁路原计划6年完成,在詹天佑的努力下,提前两年于1909年8月11日全线通车。工程不但没有超支,还节余白银28万两。在这几年时间里,詹天佑先后给当年在美国读书的“家长”写过三封信,因此,我从这富有人情味道的三封信入手,来丰富课文内涵,提高对詹天佑的丰满认识。

当然,教学之前,如有可能最好教师让学生充分预习,补充在清朝末年洋务运动中产生的,为清王朝的自我改良而培植的留学生群体的背景以及经过,了解当时像詹天佑这样的留美幼童在中国历史背景下的印记。如清朝政府当时为什么招募选拔一些幼童赴美留学,及詹天佑11岁赴美留学 八年学成回国,由于常年积劳成疾58岁就离开了人世的故事。学生有了这样的情感和知识的储备教学起来就更会有血有肉,孩子也会滋润起来。

第一步:

从这样的课外故事切入——“京张铁路”显而易见的军事、经济、和政治价值。英国志在必夺,视长城以北为势力的沙俄也不相让,最后达成协议:如果清廷不借外债,不用洋匠,全由中国人独立修筑,双方都不伸手,在英俄看来,落后的中国完全没有能力,他们等到中国人陷入僵局时来向他们求救。现在詹天佑顶着巨大的压力,受任于危难之际,他要为中国人争一口气。于是詹天佑勘测了三条路线。第二条绕道过远不可取,第三条就是今天的丰沙线,因此从北京城南修筑要经过大量坟地阻碍太多而且清政府拨款有限,时间紧迫,詹天佑决定采用第一条路线——因此才有了课文交代的勘测困难。要经过从西直门经过沙河,南口,居庸关,八达岭,怀来,鸡鸣驿,宣化倒张家口,全长360华里。这一线路峰峦叠嶂,峭壁悬殊,工程之难在全国没有,世界所罕见,坡度极大,南口和八达岭的高度相差近60米。

在了解当时当地背景,现实环境极其艰难的基础上,教师有感情地读他在1906年5月3日写给曾在美国读书时的“家长”诺索布夫人的信:

亲爱的夫人:

----真高兴接到你3月22日的来信,真出乎预料之外,我细读再三,直?似旧日聆听你的谈话。过去我们与同在的时光是何等的快乐!啊!我多么热切希望能重游美国,再晤昔日好友,特别是你,这位负责我们早期教育的老师,该是何等的兴奋之事!

----是的!我现在为7个孩子的父亲——三女四男!我现在任“京张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本路长约125公里,将隧道3处,其中最长的为四分之一英里。本路为第一条全部由中国工程师负责修建之铁路,企望吾人能顺利完成!……旧金山大地震是何等可怕啊,问候你、苏菲及威利。

-------------------------------------------------------------------你忠诚的 詹天佑之后,让同学朗读课文内容。然后,结合课文相关段落描写的词句以及这封信的内容谈谈詹天佑是怎样的人——可以想像,学生会有话要说,说的一定是自己要说的话。

第二步:

继续将下面的课外故事引入——1906年9月30日第一段工程全部通车,第二段工程同时开始。这段就要打通居庸关,五桂头,石佛寺,八达岭四条隧道,最长的隧道1092米。这不仅要有精确的计算和正确的指挥,还要有新式的开山机,通风机和抽水机。前者不成问题,可是后者当时中国全都没有——因此,只有*人的双手。

在了解条件所限之中艰苦卓绝的努力后,教师再有感情朗读1906年10月24日,詹天佑的第二封信:

亲爱的诺索布夫人:

----6月3日以及9月9日的来信均收到。对啦!那贴两分钱的邮票的信,也平安到达。最近忙于我的工作,因而忘却我的老朋友,敬请原谅!

----诚然,我很幸运被任命现在的工作。中国已经觉醒,而且急需铁路,现在中国各地都征求工程师。中国要用自己的资金来建筑自己的铁路。好像我成为中国最佳的工程师,因此,全体中国人和外国人都注视着我的工作。如果我失败,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也为全体中国工程师和所有中国人的不幸,因为中国工程师将来不会再被人们信赖!

----在我受命此工作前,即使出任之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决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因为要开山凿石,并且修建极长的隧道!

----但,我全力以赴,至今已经修成一段。特附剪报一份,使你知道当年在极监护下的一位中国幼童,现在已经完成和将来继续完成的任务。他早期的教育完全受惠于你!

-----------------------------------------------------------------你最忠实的 詹天佑

读完第二封信后,再让学生朗读课文,再结合相关段落谈谈对詹天佑又有怎样的认识——相信学生对詹天佑的认识会更进一步。

第三步:

继续补充一个工程最紧张时的故事——铁路要经过一个前任道员家的坟地,他是皇帝的亲戚,此人率众闹事,组织工程,私下有许以种种的贿赂——要求改道。可是北面、南面、西面都是权贵的坟地,要改道不知要花费多大浪费。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根权贵们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但是为保风水,权贵要另修一条河,要焚香设祭,路成以后还要立碑纪念——工程人员忿忿不平,但詹天佑表示,只要铁路能修过去,其他都可以忍让。

面对这样的“纠缠”,接着阅读1906年12月11日,詹天佑给诺索布的儿子和威利的信:

你们好!

----目前,中国正处在极其不安的情况下,她正在进行代价很高的试验,也力求革新。但是,将来怎样,无人可以预卜。我现在修的这条铁路,

-----只许用中国人来修筑,如果我有权,我就乐于介绍你一个工作,可惜,我现在奉命不得雇用外国人……

------------------------------------------------------------------你们的朋友 詹天佑

读完信教师再补充一个细节:在最后的通车典礼上,有人问詹天佑:“在整个京张铁路的工程中,你感到最困难的时哪一段?”

“是今天我的致词。”

由此,让学生结合上面的故事第三次回到课文进行朗读体会——可想而知,学生对詹天佑的认识该是怎样一个活生生的人啊。

就这样,通过三封信的引入,加上几个小故事的补衬进行课文的三次朗读讨论,不是对课文进行狠狠地“解剖”,最后全班同学朗诵詹天佑的话语:“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辱,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三个回合的教学,也许会构成和谐的“三步曲”。詹天佑这个亲切而坚韧、平凡而伟大、善良而坚定、认真而宽宏等品质所铸成的形象便立体地竖立在学生面前——这难道仅仅是教科书上说明的单一的全无人情味的“爱国主义”所了得?

这样教学是否可以?也许是想当然,不过,如有可能,我想尝试一下。

    相关推荐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2 20《詹天佑》 20.詹天佑 《詹天佑》2 7 詹天佑 7、 詹天佑 《詹天佑》2 20.詹天佑 《詹天佑》2 詹天佑 1 17、詹天佑 詹天佑2 7、 詹天佑 《詹天佑》2 《詹天佑》1 7《詹天佑》 句 .詹天佑 7 詹天佑 句 .詹天佑 詹天佑 1 17、詹天佑 20《詹天佑》 7《詹天佑》 詹天佑2 《詹天佑》教案 《詹天佑》导读 《詹天佑》简案 《詹天佑》的“心” 《詹天佑》课文 《詹天佑》课文 《詹天佑》教案 《詹天佑》教案 《詹天佑》教案 《詹天佑》导读 《詹天佑》一课 《詹天佑》简案 詹天佑导读 詹天佑 教案 《詹天佑》教案 《詹天佑》导读 《詹天佑》教案 《詹天佑》导读 《詹天佑》有感 《詹天佑》教案 《詹天佑》导读 《詹天佑》导读 《詹天佑》有感 詹天佑简介 詹天佑生平 《詹天佑》教学谈 《詹天佑》教案1 《詹天佑》简案1 《詹天佑》评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