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关于《笋芽儿》教学中若干细节的思考

小编:

栀子花飘香的季节,我校承办了省校本教研培训现场会。活动中,我执教了观摩课《笋芽儿》。这是一篇科学童话,讲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笋芽儿冲破一切阻碍,由竹笋生长为竹子的经过。课上完以后,自我感觉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尤其是几处细节更值得自己回味:

一、思考之一:这样的生成对不

1、细节描述:

在课文结尾部分,写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站在山冈上,心里自豪极了!此时,全文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马上就可以给本节课画上一个比较圆满的句号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此时,你想对笋芽儿说什么呢?旨在引导学生抒发对笋芽儿的赞美、热爱之情。

就在学生感情热烈之际,突然冒出来这样一个声音:笋芽儿,你不要长了,要是你长大了,就会被熊猫当做食物吃掉的。新课标指示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思想。面对突然而至的变故,面对台下三百多名来自全省各地的专家教师,我的脑筋在急速的思考:哦,你的想法和大家不一样,老师听出来了,你是太喜欢笋芽儿了,不忍心她被熊猫吃掉是吗?

该生点头,我偷偷看到舞台一边的同事在点头赞许。正当我暗自松口气,准备布置作业时,冷不防底下又有一个学生叫起来:也不对呀,照他的话说,长大了会被熊猫吃掉,可是,如果不长大的话,也会被我们人类来吃的呀!我最喜欢吃毛笋了,其实就是笋芽儿!

我的天!你们这不是存心和老师作对吗?此时,虽然心里“咬牙切齿”,可是脸上还得微笑依旧啊!我长叹一声:咳!(这声长叹真是发自肺腑!)长大了有熊猫吃,不长大又会被我们当作美餐,这笋芽儿真的很可怜呀!(学生陷入了思考)可是,你们看──(书上的插图引发了我的灵感)他们站在山冈上,一个个为什么还笑的这么欢畅?

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了:有的说:因为笋芽儿很勇敢,虽然他们知道自己会被熊猫吃掉,可是他们不怕!有的说:熊猫是我们的国宝,笋芽儿肯定觉得被熊猫吃,也是一种幸福!还有的说:因为竹子就是被我们人类来利用的,我家里的椅子、还有竹席都是竹子做的。他一定想:我长大了,就可以给别人做事了。我们不是学过这样一篇课文吗:为别人做自己能做的事最快乐!学生自发鼓掌。在同学们的叙述中,笋芽儿成了一个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小英雄。

2、自我反思:

首先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疑问、发生意外时,老师能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想,顺应学习中的矛盾冲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这一点得到了许多听课老师的好评。正如有位听课老师所说:“这样的语文课,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教与学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充满了活力和魅力,显现出了语文学习多姿多彩的美丽!”当时,甚至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自己对这问题的处理也一直是沾沾自喜、引以为荣的。

后来,偶尔的一次阅读中,看到一段文字,大约意思是: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童话的教学重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与想象来感受美、受到情感的熏陶,而不能纠缠于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如果以事实来考证童话是否真实可行,那是很不合适的。

反观《笋芽儿》教学中,学生之所以担心笋芽儿会被吃掉,其实就是把作品中的人物现实化了,忽视了童话的虚拟性。如果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的教学中出现以上问题时,是不是就应该这样去引导:从你的话中老师体会到了你们对笋芽儿的喜欢。同学们,其实,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童话故事的阿姨,总是把大自然中的植物啊、动物啊,当作人来写的呢!你们再去读读课文,这勇敢、可爱的笋芽儿就像谁呢?你还从课文当中看到了谁呢?

也许这样的生成更合适!

二、思考之二:这个谎撒的该不该

1、细节描述:

在制作笋芽儿冒出地面的多媒体时,我剪辑了一段动画影片:笋芽儿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他们迎着春风,在春雨里长,在阳光下笑。影片非常生动,可是,我却忽视了里面只有“沙沙沙”的雨声,却少了“轰隆隆”的雷声。可能是学生太喜欢雷公公了,因此当我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这一段动画时,立刻就有人发问了:“老师,笋芽儿不是被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唤醒的吗?我怎么没有听到雷公公的声音呀?”一下子就把我问了个措手不及,慌乱之中冒出一句:“哦,可能雷公公今天休息了吧”就匆忙地转入下文了。

2、自我反思: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大胆质疑。因此,课堂上学生的问题是千奇百怪,还有许多让你始料不及、意想不道的状况。例如老师要求学生随音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就在学生饱满的情感急待释放的那一刻,课件突然打不开了;或是你让学生表演课文中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场面,却因为某一个学生的动作而引得哄堂大笑……这类事件的出现往往出乎教师的预料,会使教师措手不及,但是又必须必须在极短的时间里(几乎没有时间慎思明辩)作出正确的判断,实施适当的行为。在这样的状况下,教师的行动几乎是一种下意识的反映,而这个意识其实最能真实地反映出他内在的教学理念或观点。

反思我在处理学生提问“为什么没有雷声”时,回答说:“哦,可能雷公公今天休息了吧!”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⑴ 制作教学课件不细心,没有多审核;

⑵ 明知课件有问题,但是就是不肯承认;

⑶ 不仅不肯承认自己的失误,还硬是要虚晃一枪,企图耍小聪明蒙混过关。

如果我能这样说“呀,了不起,这么微妙的地方都被你发现了!老师正准备让有才能的同学来给看不见的雷公公配音呢,谁来?”或者干脆就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的疏忽,然后要求学生想办法,我想学生一定会提出给雷公公配音的。这样的处理不仅不会破坏你的课堂,而且很自然的又多给了学生一次自主实践的机会,最主要的是体现了教师的应变能力及智慧,这智慧来自于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来自于真正的民主与尊重!

三、思考之三:比完整更重要的是什么

1、细节描述:

由于教学中注重了学生自主体验的过程,而有些环节又临时做了改动,所以当教学进入最后一步时,下课铃声响了。怎么办?如果按时下课的话,预先设计的教学任务就不能完成!暗想:笋芽儿已经长出了地面,总不能不让他长成竹子呀!再看孩子们意犹未尽,还沉浸在对笋芽儿的满腔热情之中。于是乎就接下去又上了三分钟,直到竹子站在山冈上自豪地发出了:“我长大了!”才放心地喊出了“下课”。

2、自我反思:

准时上课,按时下课,是学生生理特点的需要,是维持正常教学的需要,更是对学生时间概念培养的需要。下课铃响了,却不肯和学生说“再见”,并不是不知道不应该拖课。但是总感觉一篇课文没有学完,就显得不完整;预先设计的任务没有教完,心里就不塌实。反思自我,其实还是无视学生的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遗毒在作怪啊!

新课改前,教师上课(特别是公开课),首先考虑的是教学过程的行云流水、课堂结构的独特精巧,如果一节课不能完成教学任务那肯定要被大打折扣。在这种评价方法的制约下,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不敢放慢速度让学生思考、讨论,不得不蜻蜓点水似的,或草草过场,或顾此失彼,或干脆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

而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是尊重学生的个性的、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的,我们就无法严格控制每个预设环节的时间,显然我们也无法保障整堂课结构上的完整。这个时候我们必然面临价值观的考验:学生意识、观念的培养重要还是知识的传授重要?学生活动的权利重要,还是课堂的完整重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话已经说了很多年了。的确,我们可喜地看到,现在的教学体罚少了,老师的笑容多了;课堂上问题少了,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多了;机械训练的痕迹少了,注重个体实践的活动多了。但这些都只是尊重的一个方面!你看,因为作业没有作完,被禁止上体育课的还有;因为马上要考试了,占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复习的也有;因为课堂纪律涣散,下课进行思想整顿的也还有。成长是一个过程,每一个点,每一条链都必须是扎实的。尊重学生,就必须在本质上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成长趋势,必须让每一个链接都写上“尊重”。

    相关推荐

    关于语文教材与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新课程“课”的若干评价问题的思考 《笋芽儿》相关知识 《笋芽儿》相关知识 《笋芽儿》相关知识 《笋芽儿》教学反思 《笋芽儿》教学反思 笋芽儿教学反思 《笋芽儿》教学反思 笋芽儿 笋芽儿 笋芽儿 《笋芽儿》 笋芽儿 笋芽儿 笋芽儿 《笋芽儿》考点练兵 笋芽儿课后反思 关于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若干问题的思考(高三) 关于“新语文教育”的若干重大问题 我喜欢笋芽儿,因为它好吃──《笋芽儿》教学反思 3《笋芽儿》 3 、笋芽儿 3《笋芽儿》 3 、笋芽儿 3 笋芽儿 3 、笋芽儿 3 、笋芽儿 韩军:关于“新语文教育”的若干重大问题 《笋芽儿》教案 笋芽儿教案 《笋芽儿》的教学后记 《笋芽儿》的教学后记 《笋芽儿》课文 我对《丑小鸭》教学的若干思考 《笋芽儿》AB案 《笋芽儿》字词 笋芽儿教学教案 笋芽儿教学教案 笋芽儿教学教案 笋芽儿教学教案 笋芽儿教学教案 笋芽儿导学案 笋芽儿导学案 《笋芽儿》教案二 教《笋芽儿》有感 关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若干问题的浅见 笋芽儿教学教案 笋芽儿教学教案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建议 《笋芽儿》教学后记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教案 笋芽儿教学教案 《笋芽儿》教学目标 《笋芽儿》教学实录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 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案例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案一 《笋芽儿》重点字词意思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杂谈 《笋芽儿》教学案例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