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建议

小编:

一、识字写字

1、识字指导:

学习本课生字,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主动独立识字。如:

⑴ 带词识字。

在默读时画出生字和生字所带的词语,反复读几遍,然后可多组几个新的词语巩固对字音与字义的认识。要提醒学生注意,本课要认的生字中,“喘、守、撞、桩、锄”都是翘舌音,“窜、此”是平舌音。

⑵ 动作模拟识字。

如:“喘”,作“喘气”状。

⑶ 结合生活经验识字。

如:“撞”,下课了猛跑就容易“撞伤”人。

⑷ 熟字加偏旁识字。

如:“桩、窜、锄”。但要注意“窜(cuàn)”跟“串(chuàn)”、“锄(chú)”跟“助(zhù)”读音的区别。

学生自学后可让他们互相交流好的识字方法。教师表扬有个性有创意的识字方法。

2、写字指导:

⑴ 写正确:

“丢”字是上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竖不能与下边的撇折合写成一笔。“焦”上的“隹(zhuī)”字是四横,不能少写一横。“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可以这样提醒学生:计算要用眼睛。“费”字上面的“弗”要先写“弓”字,再写撇、竖。“望”字上面的“”是“亡”字的变形写法,竖折改为竖提,右边没有点。

⑵ 写美观:

“守”字的宝盖应大一点,下面“寸”字的横不宜超出宝盖的两边。而“丢、算”二字下面的横却要写长,以突出主笔。“费”字上边的“弗”应尽量写扁,给下边的“贝”字留下空当。

二、朗读感悟

1、要继续练习默读课文,在默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并感悟一些词句的意思。两则寓言的教学都可以先让学生默读,然后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课文大意,以检查默读的效果。

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词句和寓意:

⑴ 学习《揠苗助长》:

第一自然段要把那个人巴望禾苗长高的焦急心情读出来。在读中可通过换词比较法感悟“巴望”一词,表现那个人非常盼望,非常急切的心情。对“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等词语,可联系“巴望”一词,在一边读一边做动作中感悟。

第二自然段里的“终于”一词,说明那个人想办法想了很长时间。“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说明那个人拔苗花了不少时间,人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朗读这一段时要重点读出“终于”与“筋疲力尽”的感觉。

读第三自然段时,要把那个人又累又高兴的样子读出来。

读第四自然段,要读出结果的意外,也可适当带有嘲讽的语气。

之后,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那个人为什么费了那么多力气,但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呢?

因为他不懂得禾苗生长靠自己力量的规律。他做事太急于求成了。教师可在归纳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悟出寓意。

⑵ 学习《守株待兔》:

读第一自然段,感知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要重点理解“窜”的意思。可通过“忽然”一词表现出事情的意外。有条件的可通过演示兔子“窜”出来的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读第二自然段要揣摩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

读第三自然段可带点嘲笑的口吻。对课后“泡泡”里的问题:“我想对种田的人说……”可用角色表演法落实。让学生在表演中劝说种田人,在表演中自悟寓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积累运用

1、建议在感悟的基础上,积累寓言、揠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白费、守株待兔、乐滋滋、锄头、撞死、树桩、从此等词语。

2、课后“读读想想”的练习,是让学生感悟句子表达的具体性与准确性:

三个句子去掉带点的词语后,意思和原来的句子不大一样了。第一个句子去掉“好像”一词后,就是肯定禾苗没有长高的意思了,而原句表达的意思是说禾苗实际是在长的,只是由于长得慢,那个人感觉不到禾苗在长。第二个句子去掉“焦急地”以后,那个人在田边怎样地转来转去就不具体了,就不能表达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第三个句子里的“整天”是说种田人一天到晚地等着,可见他十分愚蠢。去掉这个词后,种田人什么时间坐在树桩旁等着就不清楚了。

3、让学生说说在学习上和生活中是否见到过类似“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样的事。

四、实践活动

1、课前课后,学生可以阅读一些中国古代寓言,如,《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南郭吹竽》。可以召开一次寓言故事会。

2、课后把这两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相关推荐

    《寓言四则》教学建议 29寓言两则教学建议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27《寓言两则》 《寓言四则》《伊索寓言两则》教案 寓言两则 教案 寓言两则教案 13《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教案 寓言两则—教案 《寓言两则》课文 古代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 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语言积累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案二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教学分析 《寓言两则》教案一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参考 《寓言两则》语言感悟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杂谈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杂谈 《寓言两则》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