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诗歌鉴赏多向思维示例──兼谈《夜书所见》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小编: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请选择一种加以分析。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一种,作具体分析。

这是我校五月份高三一模拟试卷中的诗歌鉴赏试题,赋分10分,每小题5分。

从两个方面设题,1题是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2题考查学生对艺术手法的体会。两个小题都是典型的开放性试题,在限制中有开放,只要学生就其感受较深的一点来谈,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合情合理即可。鼓励个性化、创造性的鉴赏,命题不给标准答案或参考答案。这种题型设计非常吻合新课标、新教材、新考纲中有关诗歌鉴赏的精神,有利于真实地检测学生的理解、分析、评价、创造的思维水平。高考命题有一种趋势,诗歌鉴赏鼓励多向思维,倡导个性体验,嘉许创造性的见解,师生备考时,多找一些这样典型的试题来训练思维,这是很有好处的。现在整理一下我校学生的分析答案,扼要分述如下,以飨读者。

第一题:

1、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2、诗歌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一江秋水,满天黑暗,触耳寒声,诗人彻夜难眠必定是心有郁结,意有不顺。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3、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通观全诗,整体而论,三、四两句写诗人客舟所见。儿童夜捉蟋蟀,兴致勃动,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阵寒意,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那份专注痴迷,那份谨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举手一投足的举止中展露无遗。这种欢快有趣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勾起诗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亿、留恋。一二两句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愁绪莫名的感觉,更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思念。

第二题: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全诗四句均是写景。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子景。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灯夜游,捉弄蟋蟀,儿童欢悦,流露忘乎所以、得鱼忘筌之意。一悲一喜,相互映衬,均是不着痕迹地融汇在环境描写之中。

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灯、秋童、秋舟、秋意,均是写动,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漆黑如墨,幽深莫测,黑暗无边,这是写静,静得凄神寒骨、惆怅满怀。萧萧风声,顽皮儿童,这些动态情景巧妙地反衬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静,更引发人们对寒凉静夜中诗人那颗愁绪难眠的苦况心灵的体味。

3、悲欢对比,以欢衬悲:

一二句写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是悲景,传悲情;三四句写人,深夜挑促织,明灯照篱落,是乐景,传欢情。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

4、传情达意,暗用典故:

“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明白了这一点,自然就容易理解,诗句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5、拟人、通感,增辉添彩: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似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痴迷难返,惆怅满怀。“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发寒秋之感,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深长。

6、字斟句酌,“寒”“挑”传神:

“寒”字一语双方,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儿童的专注敏感、精挑细翻,儿童的屏息观察、惊喜兴奋,全在一“挑”。“挑”出了性格,“挑”出了神韵!

7、虚实结合,以实映虚:

全诗四句写景写人,所见所闻,或明或暗,全是写实。满耳秋声,满目秋夜,一江秋水,一群儿童,犹如场景写真,给人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这活灵活现的场景写实巧妙地传达出诗人愁绪满怀、长夜难眠的凄清孤寂之情。实中有虚(客情),寓虚(情)于实,以实映虚,言有尽而意无穷!

    相关推荐

    《所见》表达的思想感情 浅谈诗歌的表现手法 《示儿》表达的思想感情 赏析:夜书所见案例反思教学 高考诗歌鉴赏题思想情感的解读技巧2 高考诗歌鉴赏题思想情感的解读技巧3 高考诗歌鉴赏题思想情感的解读技巧1 高考诗歌鉴赏题思想情感的解读技巧5 高考诗歌鉴赏题思想情感的解读技巧4 夜书所见的意思 《渔歌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渔歌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教学反思案例 古典诗歌的辩证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思想情感及其规范答题浅谈 古诗词鉴赏方法例谈 高考专家指点复习: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 夜书所见教案案例反思教学 《如梦令》表达的思想感情 《石灰吟》表达的思想感情 中考语文:常见表现手法例析(下) 中考语文:常见表现手法例析(上) 夜书所见 夜书所见的诗意分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高考诗歌鉴赏的新方向 唐诗鉴赏: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诗歌鉴赏 《短歌行》艺术表现手法 《夜雨寄北》诗歌鉴赏 古诗词的辩证表现手法 透视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的五个焦点 王维《使至塞上》诗歌鉴赏 舟夜书所见 2017年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诗歌鉴赏内容情感归类 唐诗鉴赏:沈佺期《夜宿七盘岭》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案例分析 诗歌鉴赏案例解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歌鉴赏 寓言的表现手法 李白《静夜思》鉴赏 唐诗鉴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歌鉴赏 “诗歌表达方式”鉴赏教案 谈诗歌鉴赏中的有效答题 《寻隐者不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唐诗鉴赏:《山中》诗歌鉴赏 情景兼美,辞章俱佳──《与朱元思书》赏析 情景兼美,辞章俱佳━━《与朱元思书》赏析 逆向思维 唐诗鉴赏:《滕王阁诗》诗歌鉴赏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表达的思想感情 唐诗鉴赏: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诗歌鉴赏 唐诗鉴赏:《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诗歌鉴赏 唐诗鉴赏:《别薛华》诗歌鉴赏 《舟夜书所见》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解析之法 17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示例 《伤仲永》表现手法 欣赏诗歌实用方法:把握感情落差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导学案 古诗教学中的主题建构──《夜书所见》教学有感 静夜思——思我的诗歌教学 唐诗鉴赏: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七)》诗歌鉴赏 2017年高考古典诗歌复习之表现手法讲解 《飞向太空的航程》鉴赏点示 赏析《小狗包弟》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歌鉴赏 唐诗鉴赏: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诗歌鉴赏 唐诗鉴赏: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四)》诗歌鉴赏 所见 教案示例一 诗歌鉴赏炼字型 解题方法 《夜莺的歌声》中心思想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6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4 从内容入手 训练思维 培养乐作情感 《童趣》所表现的生活情趣 《寓言四则》的表现手法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8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3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10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5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2 浅谈古诗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9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1 唐诗鉴赏: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诗歌鉴赏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说课设计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唐诗鉴赏: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诗歌鉴赏 备战2017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方法大全 中考语文现代诗歌鉴赏五步 《登高》诗歌鉴赏 高三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 唐诗鉴赏:张九龄《归燕诗》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