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从“40亿年前”到文本解读

小编:

杭州市第四次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暨语文新课程研讨会于4月21、22日在余杭临平举行。两天的观摩活动共有九位老师为本地区的八百多位教师上了观摩课。每位老师都是有备而来,上课得心应手,有条不紊。可4月22日上午,来自下城区大成实验学校的俞竹华老师在上《月球之谜》一课时,引起了全场听课教师的一片反响。

俞老师准备很充分,有1969年美国宇航员登月的课件,有资料袋,按照产生疑问──查找资料解决问题──产生新的问题的步骤进行上课。学生积极性很高,提出的问题也很有水平。由于教师有备而来,因此解决的游刃有余。本来这节课是上得滴水不漏,忽然,有学生抓住其中的一句话,提了个问题。

“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我认为,41、42……46、47都在40亿年前,地球上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头,并不能说明月球比地球的年龄大。”

俞老师被学生的提问一时蒙住了,沉思了一会儿说:“我们说40亿年前,自然包括41亿、46亿年前,看来是教材出了问题。”并称赞这个学生读得仔细,能发现问题。可接下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俞老师这样说:“这个40亿年“前”的前应改为“后”。”说到这里,俞老师把“后”代进去读了一遍:“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后的石块。”当时台下一片哗然,俞老师也觉得有问题,就把这个“前”到底是否要换成“后”的问题滑了过去不再提及,又回到第一次解答上来:“看来教材编写有问题,我们可以向编教材的老师写封信,谈谈大家的看法。”

从这里,我不由想到了我们教师自己对所教文本的解读。沈大安老师在《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一文中讲到课堂学习是学生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具有丰富性和展开的多种可能性,时代和形势的发展也要求教学具有生成性。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成性的教学。既然是生成性的教学,那么课堂上有许多内容是老师无法预设的(就如“40亿年前”这个问题)。因为无法预设,所以我们就得抛弃以往那种事先设计口袋让学生钻进来式的教案,多阅读我们所要教的文本,吃透教材,把准文本的教学价值。但是,现在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张化万老师在这次观摩活动的小结中提到这次观摩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其中一点就是,未能充分认识教材的教育意义,也就是没有深入地阅读文本。他说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反复阅读文本,不是带着功利性地读,不要把文本当作教本,在读中设计如何教,而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的读者,在阅读中自觉感受打动你的东西,因为教师自己“披文以入情,课堂上才能情动而辞发”。

    相关推荐

    文本──从解读、建构到超越 从“阅读本位”到“表现本位” 从“矛盾”到“和谐”──《荷塘月色》的文本解读 语文“课本”从“书本”到“生本” 争鸣:40亿年前还是40亿年后课文案例教学反思 文本解读 从“文本课程”到“体验课程” 从“文本课程”到“体验课程” 从“文本课程”到“体验课程” 从“文本课程”到“体验课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阅读理解 《望月》文本解读 2017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 从被误解、曲解到理解的《雷雨》 一般文本解读 解读文本之象 《谁的本领大》文本解读 研读起步:从诵读课文到读通课文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阅读理解答案 五年级教案:从“文本课程”到“体验课程” 《珍珠鸟》文本解读 《詹天佑》文本解读 《灰椋鸟》文本解读 多元解读:构建文本解读平衡 《鱼游到了纸上》文本细读 《月光启蒙》文本解读 鱼游到了纸上文本细读 文本解读,话题建构 《三亚落日》文本解读 《半截蜡烛》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的有机组成——文本拓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题解 《猫》说课设计 从“文本课程”到“体验课程” 《爷爷和小树》文本解读 接受美学与文本解读 《好学的爸爸》文本解读 《美丽的小路》文本解读 《美丽的小路》文本解读 《动手做做看》文本解读 教师,请学会解读文本 《田园诗情》文本的解读 《秋天的怀念》文本解读 《卢沟桥烽火》 文本解读 2017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与实例: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 解读苏轼《前赤壁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类文阅读 从三到万 《木兰从军》教材解读 从三到万 从三到万 指导学生解读文本三法 当代文本解读观的变革 谈谈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 中学语文教师与文本解读 中学语文教师与文本解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读 《小露珠》一课的文本解读 从“赛读”到“赏读”──《柳树醒了》教学后记 捕捉文本细节,引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词语解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疑难解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材理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材理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材理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难句解析 诵读为本,不求甚解 以读为本 问题解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重点讲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材理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材理解 《我不是最弱小的》文本解读 《我不是最弱小的》文本解读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解读 立足文本,解读《在山的那边》 必修三读本《庖丁解牛》译文 《我不是最弱小的》文本解读 《三打白骨精》文本解读之一 从创作陌生化到阅读陌生化 从扶到放 促进阅读 自主建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发射“神舟”五号飞船花费不到10亿元 七年级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答案 四下、读写例话:从内容到思想 林海文本解读及教学策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还原法分析和关键词解读──解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 《窗前的树》阅读理解答案 从文学的视角解读《安恩和奶牛》 《春到梅花山》教材解读一 《碧螺春》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文本解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六) 我心中的“船长”——《船长》文本解读 从神童到名士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研读赏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