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预设”与“生成”的和谐之美──《观潮》教学札记

小编: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之《观潮》。

2、教学目标:

⑴ 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江大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⑵ 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像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从教虽已有几年光景,但有幸执教《观潮》,今年还是第一次。课堂上实现着我完美的“预设”。想通过学习“潮来前、潮来时、潮来过后”三个时间段的景象,体会大潮的奇特景观。备课时,我着力体现新课标的主旨。没想到,由于学生的“发现”,憧憬与释怀荡漾在我心间,课堂也因生成而变得鲜活起来。

【教学片断】

师:课文第一自然,总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接着,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过后”的奇景,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后面的部分,用你们智慧的双眼、细腻的心灵借助文字和插图,去探寻、品味、感悟大潮的奇特景观。

(学生读书勾画。)

师:谁先来谈谈你的感受。

生:“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好像闷雷滚动”。从“闷雷滚动”我体会到:虽然,它离我们很远,但是沉闷的声音丝毫不能掩饰它宏大的气势。

师:你真是个懂得“用心”的孩子。

生:“过了一会,响声……出现了一条白线……”我觉得,这个时候,它虽然在水天相接的地方,但我能感受得到,那非凡的气势将从这里开始。

师:(一阵惊喜)你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灵!那样一条白线,的确是大潮初显的身影,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体会大潮初显的宏大气势。

(生齐读。)

生:“人群又沸腾起来”,也说明,人们看到了大潮,心里万分激动,肯定在议论、惊叹,衬托出大潮的奇特。

师:你真是太棒了!能抓住对象,体会到了衬托的写法,请你读读这句话,读出你自己的感受。

(生读,其他学生情不自禁的跟着读。)

师:同学们,继续阅读,像他们那样去探寻大潮的“奇”吧。

(生开始投入地朗读课文,其间,我也迅速地浏览课文内容。)

生:“那条白线……向我们移来……横贯江面”。从“移”字和书上的插图,我发现,这浪潮是慢慢地挪过来,同时在变长,变宽。

生:“还有横贯江面”一词,一般,江面是无边无际的,在人的肉眼看来,一般较大的,长的波浪还不至于出现在长长的江面上。那么,这条逐渐拉长、变粗的白线,要从江边上延伸出去,长度占据整个江面,我觉得它的奇在于“浪潮长”。

师:(激动地)你真了不起!能抓住这个关键词体会(板书:浪潮大),请你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我觉得这水墙很高(师提示:一丈约3.33米,教室的高度约3.3米,一丈约一层楼。)“两丈多高”,相当于两屋楼房那么高,可见,奇就奇在“浪潮高”。

师:算得真准!请你将它写在黑板上。

生:“浪潮越来越近……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从书上的插图,可以看出浪潮成“一”字排开。我感觉如果我站在江边,它都能将我吞没进去,它的奇就奇在“气势很凶猛。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请你将“气势猛”写在黑板上。

生:“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这句写出了潮来时声音很大。

师:形容声音的词除了“大”之外,哪个词更为准确?

生:“高”。

生:不是,是“声音响” ,像《黄河大合唱》中来势凶猛的大气。潮来时,节奏强,这也是奇。

师:你的回答精彩极了!请你写上 “声音响”、“节奏强”。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想像齐读本段(师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是啊!作者写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把潮水描绘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读起来如身临其境,如闻其身,如见其景,深受震撼,让我们带着深深的震撼,一起记住这大自然带来的奇特景色吧!

这就是──钱塘江大潮(生齐答)。

【教学反思】

本课中,由一个学生独特的阅读感悟(发现了“人群的沸腾”这个侧面描写衬托出了大潮的景色之奇),教学因此而离开了我课前“完美”的预设。于是,师生沿着“奇”这一条简单,清晰明了的线索重新解读文本,建构新的阅读体验。一时间,关于大潮之奇,思绪涌动,万千感奇。课后,我对这堂课的成功教学进行了反思:

一、阅读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两方体验美学理论认为,阅读活动是作家体验与读者相融合的一种历史性交流。要让学生产生阅读体验,就得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反复诵读涵咏,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在教学中,学生能感悟到“侧面描写是为衬托大潮之景的奇。”这是我未曾预料到的,好在我对课文内容熟记在心,巧妙的过渡后,抓住这一契机,引领学生直接循着“奇”,这一简洁而突出的线索,重新解读文本,我也随之迅速的加入到阅读理解的行列之中,预设中的种种期待,随之显现。心中对他们的担心,也就轻松释怀。如果,我漠视了学生这一独特体验,生拉硬拽到我的预设中去,后面的程序将会显得沉重、不清。“钱塘江大潮”也就不会在我的教学生涯中留下如此“奇”的记忆了。

二、图文并茂,促进理解文本内涵

目前,只要是公开课,一般都少不了设计精美的CAI课件,那么是不是每堂课就非得用课件不可?是不是一遇上难以理解的文字,就得让课件帮忙排难呢?那么贫困地区的孩子还是不上课了?……若长此下去,学生对课件的依赖只会越来越强,而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只会越来越差。因此,我认为,课件无须泛滥,对于大部分的常规课来讲,充分利用文本资源理解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是最实在的途径。

文中,“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两丈多高”只是一个抽象的数字,通过看图,还不足以形成明确的概念,提示学生用数学换算单位来计算,(一丈约3.33米)再让学生用身边的事物进行类比(一层楼约3.3米),就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当浪潮越来越近时,气势如何凶猛?声音如何响亮?通过看图,读文字及学生感悟,教师语言的描述,很自然,“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情景就呈现出来,“气势猛,声音响”这种奇景,就在学生头脑中越来越清晰。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带着各自的感悟和想像,以高昂的激情投入到文本中朗读,让大潮之奇给他们带来了强烈的震撼!激起了对大自然奇景的惊叹与赞美之情。

可见,这样长时间、有目的训练,不仅可以丰富文本内涵,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的感悟能力,对成长的孩子终身受益。

    相关推荐

    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相生,使课堂精彩纷呈——《花钟》教学片断分析与反思 对照与和谐,共谱美的乐章──《桥之美》教学设计 课堂预设与生成 生成,不可预约的美丽 《观潮》预习提示 我的和谐师生观-语文论文 精致预设+开放过程=和谐生成──《雨点儿》说课及分析 关注学生成长构建和谐教育 语文课堂预设与生成教学的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美 精致预设+开放过程=和谐生成──《雨点儿》说课及教学案例分析 《生命与水》教学札记 自然与和谐之美──评蒋春研老师执教的《爷爷和小树》 浅论教育的度与和谐 关注生本,预设与生成-小学语文论文 在和谐中生成,在和谐中飞扬──阅读教学价值取向引导的师生互动策略 王敏勤与和谐教学 从一堂语文课谈预设和生成 从一堂语文课谈预设和生成 《观潮》的“观”的教学 “烦”出有因──结合《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谈预设与生成 生疑 感悟 和谐 《观潮》教学设计之一 《观潮》教学设计之四 生疑 感悟 和谐 《观潮》教学设计之二 《观潮》教学设计之四 《观潮》教学设计之2 《观潮》教学设计之六 《观潮》教学设计之五 《观潮》教学设计之四 《观潮》教学设计之二 《观潮》教学设计之二 《观潮》教学设计之一 《观潮》教学设计之二 《观潮》教学设计之四 《观潮》教学设计之三 《观潮》教学设计之3 《观潮》教学设计之三 《观潮》教学设计之八 《观潮》教学设计之三 《观潮》教学设计之一 《观潮》备课笔记 《观潮》教学设计之一 《观潮》教学设计之七 《观潮》教学设计之五 《观潮》教学设计之五 《观潮》教学设计之六 《观潮》教学设计之五 《观潮》教学设计之六 《观潮》教学设计之九 《观潮》教学设计之六 《观潮》教学设计之三 “预设与生成”需要教学经验作后盾──《充气雨衣》教学后记 《美丽的彩虹》教学札记 《美丽的彩虹》教学札记 《美丽的小路》教学札记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丽的彩虹》教学札记 《美丽的彩虹》教学札记 弹性预设 精彩生成 “多”出一份情,“泼洒”一颗心──记《难忘的泼水节》教学预设与生成 《美猴王》教学札记 《美猴王》教学札记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 《坐井观天》教学札记 《观书有感》教学札记 《观书有感》教学札记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 预设与生成的距离有多远──《草船借箭》教学课例 人与动物和谐——《老人与海鸥》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 《坐井观天》教学札记 观“潮形”感受形态之奇──《观潮》教学反思 《观潮》 教学实录与评析 让不和谐奏出美丽音符──谈《老人与海》的课堂教学 《坐井观天》教学札记 《观书有感》教学札记 《坐井观天》教学札记 《观书有感》教学札记 《酸的和甜的》教学札记 《酸的和甜的》教学札记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札记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札记 支玉恒教学实录──“智”与“趣”的谐和 《酸的和甜的》教学札记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札记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札记 新课程下如何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从《狼》看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 《夏夜多美》教学札记 情景交融师生和谐感受美好——《湖》的课后反思 《夏夜多美》教学札记 《夏夜多美》教学札记 《夏夜多美》教学札记 钱塘潮水自天来──《观潮》教学设计与解读 钱塘潮水自天来──《观潮》教学设计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