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在阅读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长城》教学片段及反思

小编:

​【教学片断】

1、教师导学第三自然段,质疑:

作者看到长城的雄伟,站在长城上,扶着长城墙上的条石,他想到了什么?

2、教师让学生微闭眼睛,播放音乐,范读第二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

3、师读毕,问学生就文字的诵读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见学生回答得很好了,师就音乐内涵引导。

“音乐中有丁当击石声,嗨哟嗨哟的劳动号子,呼啸的风声……”学生答得很踊跃。

师引导:

把这些和建筑长城联系起来,修筑长城会采集石头,会用哪些工具会出现哪些劳动情景。可以结合现在的采石场来谈。可那时没有炮药,没有现在用的冲击钻,全靠人力和铁锤铁钻开采的。而每一块石头有上吨重。所有这些要付出怎样的艰辛和汗水!大家想想,每一块石头的采集和搬运,以及如何在崎岖的山脊上砌成城墙,这就需要广大劳动人民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

4、师再放音乐:

学生自读自悟,展开想象。

5、小组讨论交流:

这一次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纷纷说出自己奇特的想象。

教师巡视,进一步引导:

长城不是一天一月完工的,一年四季,在炎热的夏天,寒冷的冬季,同学们由此拓展思维,想象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情景。

6、学生汇报:

生一:我想到很多古人在八达岭上修造长城,有的抬石头,有的搬石头。

生二:我看到很多人围了一块大石头撬得撬,推得推,发出嗨哟嗨哟的号子声。

生三:我想到嘉峪关前很多古人在商量如何在山谷中修筑城堡和关卡,怎样把地基打牢。

生三:我看到山海关前的悬崖上有很多人在开采石头,有的抡大锤,有的用钻子,有的用敲子。他们累得全身是汗。

生四:我想到炎热的夏天,他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地干着,全身都晒黑了,很多人肩头还起了泡;寒冷的冬季,他们迎着呼啸的北风,顶风冒雪,象一个个动态的冰雕。

生五:很多抬石头人后面有人举了鞭子。我看到不少抬石头的人累死了。还看到这些累死的人被官吏残忍地扔到山崖下去了。

生六:我看到长城修好后从城堡上升起了冲天的浓烟。……

7、师小结:

大家真了不起,想得和作者一样多。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时吃不饱穿不暖,他们都是被逼迫着去干苦力活的,很多人在严寒酷暑中活活累死。所以课文中说万里长城的修筑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但长城的作用却不可否认,它在当时乃至后世都起到防御外族入侵的作用,可以说功不可没。

请同学们从刚才想象的是世界走出用饱满的热情齐声诵读这最后一句。

师引导,学生齐声诵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教学反思】

受钟晓霞老师示范课的影响,在教学本课时,我从引导学生读文说文中引入想象环节,起先学生并没有出现像钟老师课堂上那么踊跃抢答。于是我及时引导揭示音乐的内涵并组织小组讨论,孩子们在自由发言中终于打开了那扇奇思妙想的门。教学相长,我也借助他们的话题加深引导,对长城建造的场面给以适当点拨。一石能牵千层浪,孩子们的想象力被激活,他们的话题就滔滔不绝。于是就有了上述片段。

教学不是模仿,语文教学应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开发课程,应用新学习方式,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在反思中,我有以下两点认识:

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放飞想象

《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的讲解点拨都应为学生的阅读理解感悟服务。本课教学,我采取“我能读”“我会读”尊重学习主题、体现个性化学习方式切入,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思考,并在小组交流,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发展感悟,同时在思想情感方面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能发展语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营造开放的语文课堂,培养创新意识

语文课堂不应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知识见识和生活积累。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边性和复杂性。所以预设的教学目标要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经验。本次教学在活动化的合作交流教学时空里,让学生学习教材,融化教材,又能超越教材,在阅读作者的抒情想象中注入自己鲜灵活见的联想,给师生营造了开放的课堂,提供了激发灵感、即兴创造、超越预设目标的空间,在阅读教学中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意识是通过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发展创造性思维,想象是核心。语文教学应重视激发展开想象,让学生生活在彩虹般绚烂的想象王国。按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课教学,在阅读第三自然段中,我让孩子们从作者的想象出发,进入长城修筑时宏大悲壮的场景,在想象中体验当时劳工的艰辛,使孩子们自由创造,尽兴文采,也为理解“血汗”和“智慧”打下了切实的体验基础。这就像刘从华老师在《探究见功夫,功夫在诗外》一文中提出的,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的表达状态,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识经验、智慧水平,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相关推荐

    研讨《长城》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研讨《长城》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情感体验及延伸阅读》的教学实录 阅读的情感体验要求“真” 在活动中体验 在感悟中求知──《影子》教学案例及反思 体验——情感——生命 体验——情感——生命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成长 在活动中体验 在感悟中求知──《影子》教学案例及反思 在情境中体验中学习 谈教学的情感体验 长城教学片段赏析教学案例反思 在阅读体验中提升生命的质量 以读感悟 体验情感 《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设计 《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设计 阅读中体验 实践中感悟 阅读中体验 实践中感悟 在活动中体验,在思索中感悟──《桃花心木》教学与反思 审美情感和体验在散文教学中的渗透 注重情感体验,营造生本课堂──《影子》教学案例及反思 在体验中学习 在学习中体验 体验、情感、生命──《桥》教学案例 阅读的主体间对话和陌生感体验 朗读需要情感参与——《草原》片段教学与反思 朗读需要情感参与──《草原》教学片段与反思 在情境中想象 在朗读中体验──《称赞》教学案例 在情境中想象 在朗读中体验──《称赞》教学案例 善于利用生活经验──《长城》教学反思 读中感悟 读中体验 体验之思--阅读教学的灵魂 学习内容的和谐美:丰富实在──《比尾巴》教学片断及感悟 学习内容的和谐美:丰富实在──《比尾巴》教学片断及感悟 体验、感悟──《匆匆》教学反思 对话中让学生情感飞扬──《检阅》教学反思 一堂重视情感体验的阅读课--听《雪儿》一课教学有感 谈谈《长城》一课的体验教学 拜访古桥朗读体验──《山中访友》教学片段 情感体验 个性飞扬──对《穷人》教学片断的感悟 拜访古桥朗读体验──《山中访友》教学片段 拜访古桥朗读体验──《山中访友》教学片段 情感体验 个性飞扬——对《穷人》教学片断的感悟 语言与情感共生文心与人心交融──《掌声》精读教学片段及教后反思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体验角色,深化情感 语言与情感共生文心与人心交融——《掌声》精读教学片段及教后反思 《人生》反思体验 《燕子》教学片段及反思 《凡卡》教学片段及反思 在感性的活动中体验生成—《雨后》教学设计 《人生》反思体验 好学的爸爸教学片段及反思 图片在《长城》一课教学中的运用 在“对话”中追寻生命的阅读──《老人与海鸥》教学片段 朗读悟情 合作发展──《棉花姑娘》教学片段及反思 在生命的体验中升华 体验情感与生命──《桥》新课程公开课第二轮教学反思 《长城》教学反思 《长城》教学反思 在“对话”中追寻生命的阅读──《老人与海鸥》教学片段 长征教学片段赏析教学反思 体验,一种诗化的思维——《夕阳真美》教学片段及评析 《长城》教学反思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 四年级教案:阅读中体验 实践中感悟 01窃读记教学片段赏析:体会窃读的意义教学反思 《长城》教学反思 长城教学反思 《长城》教学反思 《长城》教学反思 《长城》教学反思 《谈生命》反思体验 《谈生命》反思体验 读中体味 升华感情──《难忘的泼水节》教学片断 《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整理与复习 《识字2》教学片段及反思 让语文课堂饱含丰富的情感 调好学生情感这根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片断及反思 以人物为中心 体验情感 品读中体验 整合中悟情 《一夜的工作》教学片段及反思 奶奶的白发教学片段及反思 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长城》教学设计 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长城》教学设计 朗读质疑 启思体情 古诗《春雨》课堂教学片段 丰富词汇 积累语言《火烧云》教学片段 在自主对话中感悟──《长相思》教学反思 读中体验 读中感悟 读中创新──《雨点儿》教学案例及评析 丰富词汇 积累语言——《火烧云》教学片段 摭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片段及反思 慈母情怀教学片段赏析教学反思 细读体验,升华情感——《丑小鸭》教学设计 细读体验,升华情感:《丑小鸭》教学设计 激发情感,导入新课──《生命生命》教学片段 读中有悟 悟中有情──《长城》教学设计 《边城》与中学生的情感——《边城》选进中学课本的意义 《半截蜡烛》教学片段及反思 小学音乐情感体验六法 阅读中体验 入境中感悟──《尊严》教学设计与评析